• 黑河流域中游浅钻年代数据

    本数据集包含黑河中游黑泉附近两个浅钻数据:分别为140米和68.2米深。对两个钻孔地层以10-50 cm间隔采取了古地磁年代样品,通过对这些样品的测试得到了两个钻孔地层的磁性地层序列。

    8961 2016-01-05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光合作用有效辐射比率(FPAR)日变化观测数据集

    2008年6月16日和7月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了冠顶入射辐射,冠顶反射辐射,地表入射辐射以及地表反射辐射的观测, 并得到不同地表类型的PAR和FPAR日内连续变化,为航空和卫星的地表Fpar反演算法的发展和验证提供数据。 测量仪器:3415系列光量子计(3个探头)。 观测时间:每次观测的持续时间为6小时,从上午9点至下午5点,时间间隔为10分钟。 观测样地和观测时间:6月16日在临泽站内的玉米地和向日葵地进行观测;7月1日在五里墩农田样方进行观测。 测量内容:将线性光量子计置于冠层上方15cm左右,向上测量冠层顶光合有效辐射冠层入射量(PARci),光量子计与太阳入射方向垂直投影线呈0°、30°、45°、60°、90°五个角度,向下测量光合有效辐射冠层反射量(PARcr);将光量子计置于地面上方15cm左右,向上测量光合有效辐射地面上方入射量(PARgi),向下测量光合有效辐射地面上方反射量(PARgr)。PAR=(PARci- PARcr)-( PARgi- PARgr);Fpar =PAR/ PARci。 数据存储:Excel格式,原始数据中还包含了观测点的照片。

    13453 2013-10-08

  •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黑河流域产业结构图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产业结构图是图集社会经济篇中一幅,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黑河流域社会经济数据、2010年黑河流域道路数据、2008年100万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2009年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2009年10万河流数据

    6154 2013-07-24

  • 甘肃马鬃山地区水化学数据集(2011-2012)

    2011年8月-10月,2012年5月-8月期间在甘肃马鬃山地区进行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对每一个地下水、地表水露头点,按取样要求,采集水样500ml,密封瓶口,标记取样时间、地点、编号,送有相关资质的实验室检测,获得地下水、地表水水化学分析测试数据。主要包括,阳离子: Na+,K+,Mg2+,Ca2+ ,PH;阴离子: F-,Cl-,NO3-,SO42-,HCO3-,CO32-;微量元素等。以了解马鬃山研究区地表水、地下水水化学分布规律。

    7446 2014-01-31

  • 黑河中游沿河两岸地下水观测数据(2012-2014)

    1.数据概述: 本数据包括黑河中游张掖盆地甘州区4个观测点(新墩镇苗圃、新墩镇隋家寺、党寨镇五支管理房、上秦镇上秦站)2012年7月12日至2014年7月5日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 2.数据内容: 地下水井井内布设HOBO水位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张掖甘州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数据内容为气压绝对值(kPa)、温度(℃)及地下水埋深(m),数据为小时数据。 3.时空范围: 新墩镇苗圃井(1559 m)地理坐标:经度 100°20.8′E;纬度:38°54′N; 新墩镇隋家寺井(1518 m)地理坐标:经度:100°23.9′E;纬度:38°54.1′N; 党寨镇五支管理房井(1675 m)地理坐标:经度:100°30.7′E;纬度:38°52.8′N; 上秦镇上秦站井(1480 m)地理坐标:经度:100°31.7′E;纬度:38°54.5′N。 备注:括号内为高程。

    7929 2016-01-22

  • 黑河上游多年冻土区地表水、地下水过程及其效应研究(2015)

    在黑河上游多年冻土区域,选取11个有编号的典型钻孔,使用钻孔温度插值计算得出多年冻土及季节冻土厚度值,设定0度等温面为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下底板。 数据包括钻孔编号、经纬度、冻土厚度及冻土类型。

    4075 2016-01-10

  • 祁连山综合观测网:青海湖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高寒草甸草原混合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2018)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8月31日至2018年12月24日青海湖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高寒草甸草原混合草原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天峻县苏里路旁侧,下垫面是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混合。观测点经纬度为:东经 98°35′41.62″E,北纬 37°42′11.47″N,海拔3718m。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3m、5m、10m、15m、20m、30m、40m处,共7层,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3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西偏北侧10m平台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朝向正南距离塔体2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下5cm、10cm、20cm、40cm、80cm、120cm、200cm、300cm和4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东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5cm、10cm、20cm、40cm、80cm、120cm、200cm、300cm和4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东方;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6m处,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3m、WS_5m、WS_10m、WS_15m、WS_20m、WS_30m、WS_40m)(单位:米/秒)、风向(WD_3m、WD_5m、WD_10m、WD_15m、WD_20m、WD_30m、WD_40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3m、Ta_5m、Ta_10m、Ta_15m、Ta_20m、Ta_30m、Ta_40m和RH_3m、RH_5m、RH_10m、RH_15m、RH_20m、RH_30m、RH_4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200cm、Ms_300cm、Ms_400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200cm、Ts_300cm、Ts_400cm)(单位:摄氏度) 、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8/31 10:30。

    9137 2019-06-24

  • 葫芦沟小流域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2014年7月-9月)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了2014年7月24日~2014年9月11日葫芦沟小流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观测数据,监测频率为1h/次。 二、采样地点: 地下水水位观测点位于三角洲山前冲洪积扇顶部,坐标为99°52'45.38"E,38°15'21.27"N。

    7974 2016-01-10

  • 黑河流域张掖盆地关键水文变量的模拟结果数据集(1990-2012)

    本项目基于美国USGS的GSFLOW模型对黑河中游张掖盆地进行地表-地下水耦合模拟的工作。模拟的时空范围及精度如下: 模拟期:1990-2012年; 模拟步长:逐日; 模拟的空间范围:张掖盆地; 模拟的空间精度:地下部分为1km×1km网格(5层,每层网格总数为150×172=25800,其中活动网格9106);地表部分以水文响应单元(HRU)为基本计算单元(总计588个,每个HRU面积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不等)。 数据包括:地表入渗量、实际蒸散发、平均土壤含水量、地表地下水交换量、浅层地下水水位、正义峡日流量模拟值、正义峡月流量模拟值、地下水抽取量、河道引水量

    9021 2015-07-09

  • 内蒙古自治区1:100万湿地数据(2000)

    该数据由“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剪裁而来。 “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主要反映2000年代全国沼泽湿地信息,采用十进制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表示,主要内容包括:沼泽湿地的类型、湿地的水源补给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所属地理区域等。执行了《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本数据库数据源:1:20沼泽图(内部版)、青藏高原1:50万沼泽图(内部版)、沼泽调查数据1:100万和全国1:400万沼泽图;处理步骤为:数据源选择、预处理、沼泽湿地要素数字化与编码、数据编辑处理、建立拓扑关系、接边处理、投影转换、与地名等属性数据库连结并获取属性数据。

    3037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