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描述: 2013年5月~2014年7月葫芦沟小流域东支沟流量观测数据,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采用Solinst Level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二、采样地点: 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
9590 2015-02-18
一个具有完整全球海洋覆盖范围的网格化海洋温度数据集是了解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异性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大气物理研究所(iap)通过若干创新步骤,对1990年以来2000米高空的历史海洋地下温度进行了新的客观分析。第一种方法是使用一组更新的过去的观察结果,这些新的观测结果已经被纠正了偏差(例如,在地震中)。XBT偏置校正CH14方案,XBT社区推荐。第二个是在海洋中不同地方的值之间使用协变性和来自包括一个全面海洋模型的若干气候模型的背景信息。第三个是扩大每个观测对较大区域的影响,认识到南大洋广阔开放的广阔空间的相对同质性。然后,这些观测也被用来提供更精细的尺度细节。最后,通过使用最近观测到的海洋状态的知识仔细地评估了新的分析,但是使用更遥远的过去的观测的稀疏分布进行次采样,以表明该方法产生无偏的历史重建。 海面风场数据集使用RSS第7版微波辐射计风速数据构建。输入的微波数据由遥感系统处理,资金来自美国宇航局测量计划和美国宇航局地球科学物理海洋学计划。 该风速产品用于气候研究,因为输入数据经过了仔细的相互校准和一致的处理。每个netCDF文件包含: 1)风速月平均值,网格尺寸360x180x自1988年1月以来所有月份的数量(随时间增加); 2)一组12个月的气候学风速,网格大小为360x180,气候学是1988-2007年20年期间计算的平均值; 3)从1988年1月以来360x180x#个月的月平均数减去上述气候图得出的风速月异常(随时间增加); 4)风速趋势图,网格尺寸360x180,趋势计算时间为1988-01-01至最近完整日历年;5)时间纬度图(有效数据至少需要10%的纬度单元),网格尺寸为自1988年1月起180 x#个月(随时间增加)
8114 2020-03-24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472 2013-06-21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宇宙射线仪器(crs)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E, 38.8555N,海拔1556m,仪器探头底部距地面0.5m,采样频率是1小时。 宇宙射线仪器(CRS1000B)的原始观测项目包括:电压Batt(V)、温度T(℃)、相对湿度RH(%)、气压P(hPa)、快中子数N1C(个/小时)、热中子数N2C(个/小时)、快中子采样时间N1ET(s)及热中子采样时间N2ET(s)。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计算后的数据,数据表头包括:Date Time(日期时间)、P(气压hPa)、N1C(快中子数个/小时)、N1C_cor(气压订正的快中子数个/小时)和VWC(土壤体积含水量 %),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 1) 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共四条标准:(1)剔除电压小于和等于11.8伏特的数据;(2)剔除空气相对湿度大于和等于80%的数据;(3)剔除采样时间间隔不在60±1分钟内的数据;(4)剔除快中子数较前后一小时变化大于200的数据。此外缺失数据用-6999补充。 2) 气压订正 根据仪器说明手册中提到的快中子气压订正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气压订正,得到订正后的快中子数N1C_cor。 3) 仪器率定 在计算土壤水分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公式中的N0进行率定。N0为土壤干燥条件下的快中子数,通常使用测量源区内的土样得到实测土壤水分(或者通过比较密集的土壤水分无线传感器获取)θm(Zreda et al. 2012)和对应时间段内的快中子校正数据N,再通过公式(1)反求得到N0。 (1) 其中θm为质量含水量,N为订正后快中子数,N0为干燥条件下的快中子数,a1=0.079、a2=0.64、a3=0.37和a4=0.91为常数项。 在此,根据仪器源区内的Soilnet土壤水分数据对仪器进行率定,并根据实际情况之间建立土壤体积含水量θv和快中子之间的关系,即将公式(1)中的θm换作θv处理。分别选取干湿状况差异比较明显的6月26日-6月27日和7月16日-7月17日四天的数据,其中6月26日-27日率定数据显示土壤水分较小,因此选取4厘米、10厘米和20厘米的三个值平均值作为率定数据,其变化范围为22%-30%,而7月16日-7月17日率定数据显示土壤水分较大,因此选取4厘米、10厘米的两个值平均值作为率定数据,其变化范围为28%-39%,最后平均得到crs_a和crs_b的值N0分别为3252、3597。 4) 土壤水分计算 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每小时的土壤含水量数据。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Zhu et al. (2015)。
9084 2016-07-13
本数据为在盈科绿洲观测的植被LAI数据集。数据观测从2012年5月25日开始,至2012年7月7日结束。 测量仪器与原理: 利用LAI2000测量冠层的LAI。在盈科绿洲5km*5km样方内选择18个玉米样方,1个果园和1个人工白杨林样方进行测量。 在每个样方内测量一次冠层上入射,测量多次冠层下透射,然后取均值,通过间隙率模型反演得到冠层LAI。 配套数据: 植被的种类、株高、垄行结构、场景照片等信息。 数据格式: Excel格式。
17948 2017-08-27
蒸渗仪是测定植物单株耗水最有效的工具,能够提供单株尺度蒸腾耗水量的日、月和季节变化,本项目在黑河下游建立胡杨幼苗蒸渗仪测定系统,观测频率为0.5小时,主要包括含水量变化、入渗、蒸散发量等。
10496 2014-06-05
该数据为2005年格陵兰岛地区ENVISAT-1卫星ASAR传感器获取的Wide Swath模式Level 1B级SAR数据,幅宽400km,空间分辨率为75m,绝对定位精度约为200米。 该SAR数据在存储时都是以时间增长为序的方式存储的,这使的下行轨道的图象为左右镜象,而上行轨道的图象为上下镜象。 该数据的命名规则如下例所示: ASA_IMS_1PPIPA 20050402_095556_000000162036_00065_16151_0388.N1 ASA: 产品标识,ASAR传感器 IMS: 数据的接收、处理信息(成像模式,如WS,WSS,IM,...) 1PPIPA:订制的编号 20050402: 数据获取的时间(UTC时间) 095556:地理位置(开始、结束) 000000162036:卫星轨道信息 00065:产品信任数据 16151:产品大小、结构信息 0388 => 校验码
2714 2018-02-13
2008年3月19日,针对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的航空飞行,在阿柔样带2、阿柔样带4和阿柔样带5开展了地面同步观测。各条样带均为南北朝向,每条样带上采样点间距约为100m。同步时自北向南行进。 在阿柔样带2,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在阿柔样带4,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在阿柔样带5,采用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获取土壤体积含水量;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地表粗糙度信息请参见“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地表粗糙度数据集 ”元数据。此外,还在阿柔样带4开展了手持式热像仪的同步观测,在阿柔样带6开展了GPR监测。
13472 2013-10-15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期间,为了监测中游干旱区的地下水位变化与水温的变化,中科院寒旱所在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内的盈科绿洲共布设了6套地下水观测设备。观测点分别为:1)大满镇新庙村(原和平乡新庙村);2)大满水管所;3)小满镇王其闸村;4)明永乡沿河村一社(电五);5)乌江镇小湾村;6)新墩镇流泉村。观测仪器:HOBO压力式水位温度记录仪(型号:U20-001-01;U20-001-01-TI)。观测频率:1小时(2007-12-25~2009-7-6)。观测项目为水位计传感器处的压强(可计算地下水水位)和水的温度。数据集观测日期为:2007年12月25日至2009年7月6日。结合盈科灌区绿洲站观测的大气压强数据,通过计算可以将HOBO水位水温记录仪测得的压强数据转化为水深数据。利用水位计线缆的长度,得到水位埋深。利用差分GPS精确测量的地下水井高程,减去水深埋深,得到水位高程。
15439 2013-10-12
在临泽站及周围农田和荒漠过渡带的样方样带布置如下: 1.五里墩农田样方,样方面积90m×90m。又分为9个30m×30m小样方。寒旱所和北师大所用的五里墩农田样方属同一样方,仅编号不同。寒旱所编号:小样方编号自西向东,由南向北依次为1-9,同步观测时在每个小样方的中心点采样。北师大编号:由北向南,自西向东依次为A-I。详见寒旱所和北师大五里墩农田样方示意图。 2.荒漠东西样带,由20对由东到西相邻的30×30m的小样方对组成, 小样方对南侧角点自西向东编号为S0-S20,北侧角点自西向东编号为N0-N20,中间公共角点自西向东的编号为M0-M20,同步时在每个角点采样。详见示意图。 3.荒漠南北样带,由9个由南至北不相邻的的40m×40m的小样方组成,编号从A1-A9,每个小样方之间间隔60m。同步观测时在每个小样方中心点和4个角点采样。详见示意图 4.过渡带自东向西第六至第八航线下3个样方(LY06,LY07,LY08),每个样方均为30m×30m,采样时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走之字,从西北角点开始取样,记为1,每间隔15m取一次样,依次记为2-9,详见示意图。 5.白杨林样方,样方面积90×90m。又分为9个30m×30m小样方。详见示意图。 6.荒漠微波同步6样带,每条样带17个采样点,方向与微波飞行航线垂直。 7.临泽站内样方,即临泽站内的水平衡池,一个池子一个样方,作物为玉米。每个样方3m×3m。详见示意图。 本数据中给出每个样方和样带上各采样点的经纬度坐标,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存储。
11180 2013-10-03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