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绿洲农业发展对流域尺度水循环的影响及生态环境效应项目的汇交数据

    西北绿州农业发展对流域尺度水循环的影响及生态环境效应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绍忠教授,项目运行时间为2003.1-2005.12。 该项目汇交的数据:石羊河流域土壤实验资料,包括: 1.饱和导水率(excel表格):包含编号,取样点,测定值,饱和导水率四个字段. 2.导电率(excel表格):包含编号,取样点,测定值,温度,温度校订值,电导率. 3.室内入渗原始数据(excel表格):包含编号, 时间,累积值,读数. 4.野外入渗资料(excel表格):包含编号, 时间,累积值,读数. 5.水平入渗数据采样点(excel表格):包含时间,量水筒(ml),湿润峰(ml).湿重,干重,盒重,距离. 6.土壤颗粒分析(excel表格):包含编号,>0.25mm,<0.05mm,<0.01mm,<0.005mm,<0.001mm 7.土壤水分特征曲线(excel表格):包含压力膜仪压力为0,0.05,0.1,0.3,0.5,0.8,1.5,3,5,14.4时的土壤重量和烘干重. 8.有机质(excel表格):包含编号,取样点,取土量(g),滴定用量(ml) 9.采样点坐标(excel表格)

    6208 2012-03-31

  • 黑河流域莺落峡及正义峡长时间序列逐旬径流数据(1994-2010)

    本数据主要包含黑河流域莺落峡和正义峡两个站点的逐旬径流数据,其中莺落峡数据时间范围为1944-2010年,正义峡为1947-2010年。数据来源:黑河流域管理局。 数据单位:亿立方米/10天. 数据格式:EXCEL 数据表中“莺落峡2”和“莺落峡2(2)”是莺落峡十天径流量数据,与数据表”莺落峡“相同,莺落峡2(2)中包含图表。

    6899 2015-02-17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7月8日)

    2008年7月8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航空遥感地面同步观测,共进行了土壤水分,地表辐射温度观测。 1.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表层土壤。观测仪器:环刀(体积50cm^3)。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荒漠微波同步P1至P6样带,每条样带17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一次观测, 观测点有相应照片。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存储:Excel。 2.地表辐射温度观测。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寒旱所6#,地理所),仪器均经过定标(请参考手持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xls)。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荒漠微波同步P1至P6样带,每条样带17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3次重复,观测点有相应照片。预处理数据根据热红外定标数据(标准源为黑体),将各仪器的实测温度与相应黑体温度进行直线拟合,求得拟合方程,再利用上述拟合的方程,对观测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定标处理。数据存储:Excel 。 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

    12332 2013-10-17

  • 黑河上游山区冻土模拟分布图(1993-2012)

    本数据是通过黑河上游源区内外九个站点0cm处的地表温度通过空间插值,结合冻土模拟方法获得。图中1代表季节性冻土,2代表多年冻土。 本数据为TIFF格式,投影采用WGS-84,空间范围为37.7263N-39.0976N,98.5769E-101.1608E。

    6880 2014-06-10

  • 祁连山综合观测网: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阿柔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2018)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亚高山山地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E, 38.0473N,海拔303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分别架设在1m、2m、5m、10m、15m、25m处,共6层,朝向正北;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阿柔超级站28m观测塔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上;土壤部分传感器埋设在塔体正南方向2m处,其中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均埋设在地下6cm处;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6cm、10cm、15cm、20cm、3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240cm、280cm、320cm处,其中4cm和10cm这两层有三个重复;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6cm、10cm、15cm、20cm、3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240cm、280cm、320cm处,其中4cm和10cm这两层有三个重复。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1m、WS_2m、WS_5m、WS_10m、WS_15m、WS_25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1m、Ta_2m、Ta_5m、Ta_10m、Ta_15m、Ta_25m和RH_1m、RH_2m、RH_5m、RH_10m、RH_15m、RH_2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_1、Ms_4cm_2、Ms_4cm_3、Ms_6cm、Ms_10cm_1、Ms_10cm_2、Ms_10cm_3、Ms_15cm、Ms_20cm、Ms_30cm、Ms_40cm、Ms_6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 Ms_200cm、Ms_240cm、Ms_280cm、Ms_32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_1、Ts_4cm_2、Ts_4cm_3、Ts_6cm、Ts_10cm_1、Ts_10cm_2、Ts_10cm_3、Ts_15cm、Ts_20cm、Ts_30cm、Ts_40cm、Ts_6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 Ts_200cm、Ts_240cm、Ts_280cm、Ts_32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平均土壤温度TCAV在2.16-3.31和4.15-5.20之间,由于传感器线头接触不良,数据缺失;11-12月份土壤热通量出现一些错误值。(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黑河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6549 2019-06-10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冻融实验观测数据集(2013年11月24日至25日)

    本数据集包括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荒漠2013年11月24日-25日车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同步测量的土壤质地,粗糙度和地表温度连续观测数据集。地表温湿度包括温度传感器在土壤深度1cm、5cm,10cm,20cm四层和湿度传感器在土壤深度0-5cm处,观测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数据。土壤温湿度的常规观测的时间频率为5分钟。 数据细节: 1. 时间:2013年11月24日-25日 2. 数据: 亮温: 使用车载多频被动微波辐射计观测,包括6.925、18.7和36.5GHz V极化和H极化数据(10.65GHz 波段损坏,18.7GHz H极化损坏) 土壤温度:使用安装在dt80上的传感器测量1cm,5cm,10cm,20cm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使用H-probe传感器测量0-5cm土壤湿度,该探头可以同时测量0-5cm土壤温度 土壤质地:取土样在北京师范大学测量 土壤粗糙度:使用东北地理所提供的粗糙度仪测量 3. 数据大小:2.3M 4. 数据格式:.xls

    9177 2017-08-29

  • 塔里木河流域1:10万沙漠沙地分布图(2000)

    数据为塔里木河流域10万沙漠分布图,本数据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6403 2014-08-04

  • 甘肃省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1995)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甘肃省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693 2013-06-21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径流加强观测数据集

    冰沟流域径流观测时间段为2008年01月17日至2009年12月31日。观测仪器采用重庆水文仪器厂旋杯式流速仪。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1)其中2008年3月14日前为常规观测,1天观测1次; 2008年3月15日至2008年4月1日为加密观测期,每天观测次数不等,每天约7-8次观测,最密集观测为逐小时观测; 2)2008年5月3日至2008年9月17日,北京时间(BJT)早9时、午14时、晚19时进行观测;2008年9月17日之后都是北京时间(BJT)早9时,晚18时进行观测。水流量采用等间隔法进行测量。根据水文情势大小决定不同的间隔宽度,一般为20cm、40cm、80cm三种方式。 文件命名规则WATER_Runoff_BG_yyyymmdd-yyyymmdd.csv,其中WATER_Runoff_BG代表冰沟流域径流观测数据,yyyymmdd-yyyymmdd为径流观测起止时间。数据为csv格式,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None表示。

    16248 2013-10-15

  • 黑河流域30弧秒分辨率月尺度地表水及地下水灌溉量数据集(1981-2013)

    农业灌溉占人类用水量的80%左右, 是人类水资源管理中最主要的一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灌溉也是水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大规模灌溉会通过影响蒸散发从而影响水循环,甚至影响局地的气候。灌溉引水取水过度会导致水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同时,会减少河道流量和含水层水储量从而危害生态环境。 因此,确定空间和时间上灌溉量的分布和变化,对于研究过去人类水资源利用情况,灌溉对于生态水文过程,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制定未来灌溉计划至关重要。 通过融合不同数据源的河道引水灌溉量和地下水取水灌溉量,结合陆面模式CLM4.5模拟和遥感反演的蒸散发数据,制作了一套黑河流域1981-2013年月尺度空间分辨率为30弧秒(0.0083度)的时空连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灌溉量数据集。 经过验证,该数据集在2000-2013年可信度较高,1981-1999年由于无遥感数据支持且未考虑土体利用变化,可信度较2000-2013年段为低。 文件说明如下: 每月地表水灌溉量文件命名:Monthly_surfacewater_irrigation_1981-2013.nc 每月地下水灌溉量文件命名:Monthly_groundwater_irrigation_1981-2013.nc 数据为netcdf格式。有3个维度,依次为month, lat, lon. 其中month为月份,数值为0-395,代表1981-2013年逐个月份,lat为网格纬度信息,lon为网格经度信息。 灌溉量数据储存在data变量中,单位为m^3/month 为了方便使用,还提供对应的网格面积数据Heihe_area_size.nc,面积数据储存于该文件data变量中,单位为m^2

    8830 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