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462 2013-06-22
额济纳三角洲3口浅层地下水观测井的地下水位埋深、盐度自动监测数据。 数据内容包括:观测井编号、地理坐标、地表特征描述、地下水位埋深(单位:cm)、盐分(单位:mS/cm)。 在空间上,水盐动态监测布设在额济纳三角洲境内荒漠戈壁区、天然绿洲区、人工绿洲区,代表3种典型的下垫面条件;自2011年5月12号起至今,观测频率为30分钟一次。
8136 2014-06-11
观测时间为2008-06-05~2008-06-15日。以大野口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为起点,穿越超级样地,设置了一条长度为1Km,宽为20m的样带。利用罗盘仪确定样带走向,方位角为北偏东115度,与飞行航线基本一致。在样带上每隔50米布设20米×20米的样地一块,共20块样地。样带与超级样地有部分重合,样带上的1号样地中心位于超级样地的中心,其观测数据参见超级样地每木测量数据集。本数据集记录了2~20号样地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以下3部分: 1)样地测树数据:分别对2~20样地每木测量:胸径、树高、冠幅和枝下高。采用激光测高仪和超声波测高仪测量大树高、枝下高,用花杆测量小树高、枝下高,用胸径尺测量林木胸径,用皮卷尺测量冠幅。 2)样地定位数据:利用皮尺和罗盘粗略确定样地位置,样地中心点坐标精确测量采用法国泰雷兹(THALES) DGPS测量系统,型号为Z-MAX。观测方法是使用两台GPS接收机进行同步静态测量,一台安置在参考站,一台安置在流动站,观测时长30分钟,通过系统自带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事后差分处理,定位结果的大地坐标系统为WGS84。 3)LAI观测数据:利用LAI-2000和HemiView进行了每块样地的叶面积指数(LAI)测量。
12185 2012-10-07
数据为天山北麓诸河流域铁路分布图,比例尺25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code(铁路编码)。
4612 2013-12-15
采用HOBO自动温度记录仪观测,观测频率为1次/30分钟。 编号01:观测点位于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Ⅲ号区出口,寒漠带与寒甸带分界点,观测点坐标(99°53′37″E,38°13′34″N)空气中温度记录仪距地表100cm。观测时段2012.7.28-9.2。 编号02:观测点位于中科院划分Ⅱ号区出口,该处地形平缓,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无其它支流汇入。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空气中温度记录仪距地表120cm。观测时段2012.7.4-2012.9.6.
6946 2013-08-03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为疏勒河流域水库分布数据集,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综合制备,比例尺250000,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水库名称),反应了疏勒河流域2000年左右水库分布现状。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4212 2014-08-02
2012年8月2日在黑河中游的30*30公里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WIDAS传感器,开展了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的多角度航空遥感试验。WIDAS系统集成了:高分辨率相机一台、可见光/近红外5波段多光谱相机两台(最大视场角48度)和热像仪一台(最大视场角46度)。获取的数据信息为:CCD分辨率0.26m.
11625 2018-11-17
2012年8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RCD30相机,开展了光学航空遥感飞行试验。RCD30相机焦距80mm,有RGB和近红外四个波段。上游天姥池飞行区域,绝对航高为4800和5500米,GSD为8—19厘米。经过处理,得到tif影像及影像外方位元素。
12950 2018-11-15
2008年3月14日至3月17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测量了3种典型地表类型的18.7GHz和36.5GHz微波亮度温度辐射特征。主要观测的参数和使用的仪器有:18.7GHz和36.5GHz辐射亮温(地基微波辐射计);土壤温度(热敏电阻);土壤重量含水量(微波炉烘干法);地表粗糙度(米格板)。 具体内容如下: 2008年3月14日在扁都口(38°15'44.13"N;100°55'35.34"E)选取了典型地物——麦茬地进行了连续观测,观测入射角为20度至70度,步长为5度。 辐射计的观测时间为2008年3月14日11:00至24:00。 2008年3月16日在扁都口(38°15'23.17"N 100°58'37.84"E)选取了典型地物——油菜茬地进行了连续观测,观测入射角为20度至70度,步长为5度。辐射计的观测时间为10:00至21:30。 2008年3月17日在扁都口(38°18'8.28"N 101° 3'27.22"E)选取了典型地物——深翻地进行了变角度的短时观测,方位角设置为240度至300度(相对于车头方向),步长为10度,入射角设置为40度至70度,步长为5度。辐射计的观测时间为北京时间17:26至19:20。 亮温数据有两种格式:一种是仪器自带软件可以打开的格式,后缀为.BRT,需要用北京师范大学车载微波辐射计(TMMR:Truck Mounted Microwave Radiometer)自带软件打开,需要使用该软件的用户可以向数据联系人索取;另外一种是文本文件(ASCII格式),可以用任何一种文本浏览软件打开。这两种文件格式中的数据是完全相同的。文本文件中按列依次为:年、月、日、时、分、秒、6.925GHz(h)、6.925GHz(v)、10.65GHz(h)、10.65GHz(v)、18.7GHz(h)、18.7GHz(v)、36.5GHz(h)、36.5GHz(v)、高度角、方位角。由于6.925GHz和10.65GHz的故障问题没有参加试验,故数据中,该四列的值均为0。 同种地表类型地表粗糙度大致相同,所以本数据集中的粗糙度数据可以作为扁都口地区该时期典型地表类型地表粗糙度的参考值。测量工具采用米格板和照相机,通过人工读取照片上的地表起伏剖面,得到1cm间隔的地表起伏高度值,写入记事本文件。然后通过程序计算地表的粗糙度中的均方根高度和相关长度。 数据中已经给出了地表粗糙度的结果,可以用记事本或者microsoft office 软件打开。单位为:cm 。 含水量测量方法是:取0-1cm、1-3cm、3-5cm土样,放入自封袋,然后用微波炉烘干,计算其土壤重量含水量。 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2008年3月14日和2008年3月16日还同时采用TDR测量了表层含水量,14日采用的是寒旱所的hydra prob,测量了12:00至17:00的土壤含水量;16日采用了hydra probe和HH2同时测量土壤含水量,其中hydra probe垂直插入土壤,测量的是地表0~5cm的含水量,HH2水平插入地表,这时测量值可能受空气影响,所以比hydra probe的测量值低很多。地表温度采用的是热敏电阻温度计,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本数据集主要包括: (1)地表辐射亮温数据 (2)地表温度数据 (3)土壤含水量数据 (4)地表粗糙度数据
15139 2013-10-14
按照全球数字土壤制图(GlobalSoilMap.net)标准,将0-1m土壤深度划分为0-5cm、5-15cm、15-30cm、30-60cm、60-100cm 5个层次,根据土壤-景观模型原理,使用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制作不同层次的土壤砂粒含量空间分布数据产品。土壤粒级划分标准使用美国制分类法。本数据集的源数据来源于黑河流域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黑河流域土壤数据集成与土壤信息产品生成,91325301)集成的土壤剖面数据。 范围:黑河流域; 投影:WGS_1984_Albers; 空间分辨率:100米; 数据格式:TIFF; 数据集内容: hh_sand_layer1.tif:0-5cm 土壤砂粒含量; hh_sand_layer2.tif:5-15cm 土壤砂粒含量; hh_sand_layer3.tif:15-30cm 土壤砂粒含量; hh_sand_layer4.tif:30-60cm 土壤砂粒含量; hh_sand_layer5.tif:60-100cm 土壤砂粒含量;
10410 2016-01-07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