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MMS(glaobal inventory modelling and mapping studies)NDVI数据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C-J-Tucker等人于2003年11月推出的最新全球植被指数变化数据。 该数据集包括了1981-2006年间的全球植被指数变化,格式为ENVI标准格式,投影为ALBERS,其时间分辨率是15天,空间分辨率8km。GIMMS NDVI数据采用卫星数据的格式记录了22a区域植被的变化情况。 1、文件格式: GIMMS-NDVI数据集中包含了从1981年7月至2006年间隔为15天的所有.rar压缩文件,解压以后包括1个XML文档、一个.HDR头文件、一个.IMG文件和一个.JPG图像文件。 2、文件命名: NOAA/AVHRR-NDVI数据集中的压缩文件命名规则为:YYMMM15a(b).n**-VIg_data_envi.rar,其中YY-年,MMM-简写的英文月份字母,15a-上半月份合成,15b-下半月份合成,**-卫星号。解压之后有4个文件,文件名不变,属性分别为:XML文档,头文件(后缀名为:.HDF),遥感影像文件(后缀名为:.IMG)和JPEG图像文件。这个数据集中,用户用来分析植被指数的是后缀名为.IMG的遥感影像文件文件。 用户用来分析植被指数的后缀名为.IMG和.HDF的遥感影像文件文件,都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3、数据头文件信息如下: Coordinate System is: PROJECTION["Albers_Conic_Equal_Area"],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1",25],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2",47], PARAMETER["latitude_of_center",0], PARAMETER["longitude_of_center",105], PARAMETER["false_easting",0], PARAMETER["false_northing",0], UNIT["Meter",1]] Pixel Size = (8000.000000000000000,-8000.000000000000000) Corner Coordinates: Upper Left (-3922260.739, 6100362.950) ( 51d20'23.06"E, 46d21'21.43"N) Lower Left (-3922260.739, 1540362.950) ( 71d16'1.22"E, 8d41'42.21"N) Upper Right ( 3277739.261, 6100362.950) (151d 8'57.22"E, 49d 9'35.37"N) Lower Right ( 3277739.261, 1540362.950) (133d30'58.46"E, 10d37'13.35"N) Center ( -322260.739, 3820362.950) (101d22'21.08"E, 35d42'18.02"N) Band 1 Block=900x1 Type=Int16, ColorInterp=Undefined Computed Min/Max=-16066.000,11231.000 4.DN值与NDVI的转换关系 NDVI= DN/1000 ,2003年之后除以10000 NDVI值应在[-1,1]之间,此区间以外数据代表其他地物,如水体等。
73995 2013-05-08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高寒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E, 38.0473N,海拔3033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其中4月30-5月1日涡动系统Li7500A标定数据缺失;当存储卡存储数据出现问题导致10Hz数据缺失时(11.9-11.24),数据由采集器输出的30min通量数据替代。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8896 2017-12-19
2008年05月24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B(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样方E(大麦地)开展了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34BJT。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盐分算法提供基本地面数据集。 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各土壤水分同步样方均为6Grid×6Grid,120m×120m正方形。在每个Grid的角点进行采样测量。 本试验共进行了以下观测: 样方B:由于盐分含量较大,采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并使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 样方D: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获得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土壤温度;并使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 样方E: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 本数据集包括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3个样方所测量数据Excel表格。但样方D的WET土壤水分速测仪的原始数据没有导出!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16415 2013-10-16
该数据集包含2014年07月23日至2014年08月18日在黑河下游混合林站和超级站观测的热像仪组分温度数据。观测地点坐标分别为101.1335E、41.9903N和101.1374E、42.0012N,海拔约874m。在混合林站和超级站分别使用Testo890-2(热红外图像:640 × 480,可见光2048 × 1536)和Testo875-2i(热红外图像:160 × 120,可见光640 × 480)热像仪,以通量塔为中心,在10m高度处,拍摄塔周围的地表亮温和可见光图像。在混合林站的观测方向为东北、东、东南、西南和西北,在超级站的观测方向为东北、东南、西南和西北。观测时间范围主要为晴空日期的10:00至16:00;各次的观测时间为整点和MODIS、Landsat 8过境时;8月4日的拍摄为配合航空飞行,观测间隔约为10min。
4852 2019-07-30
一、概述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泥沙问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流域是重要的自然单元,以SRTM-DEM与ASTER-GEDEM数据集为数据源,在ArcGIS软件平台下,利用河道烧录法与河道标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上游流域边界进行了提取,获得自黄河源区至河口镇整个黄河上游的流域边界。 二、数据处理说明 以美国发布的SRTM-DEM与ASTER-GDEM为数据源,在ArcGIS软件平台下,利用河道烧录法与河道标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上游流域边界进行了提取。由于三湖河口至河口镇河流比降极小,因此该段流域边界存在一定误差。 三、数据内容说明 该图以ArcGIS,.shp文件存储,流域边界横跨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五个省(自治区),总面积达55.06 × 104 km2。 四、数据使用说明 流域边界是水文、土壤侵蚀及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要自然单元,通过流域边界的提取,可以划定土壤侵蚀及非点源污染的迁移范围。
9746 2015-05-20
北极1:100万道路数据集包括北极范围内主要道路(Arctic_Major_Routes)、次要道路(Arctic_Minor_Routes)和铁路(Arctic_railway)矢量空间数据及相关属性数据:道路名称(Name)、类型(Type)。 数据来自1:100万ADC_WorldMap全球数据集,数据经过拓扑,入库等数据质量检查,是全面、最新和无缝的地理数字数据。 世界地图坐标系统是经纬度,WGS84基准面,北极地区数据集为北极专用投影参数(North_Pole_Stereographic)。
2244 2019-03-0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张掖湿地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0E, 38.97514N,海拔1460.0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Gill)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2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角度订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4月3-12日由于仪器标定,数据缺失。当存储卡存储数据出现问题导致10Hz数据缺失时,数据由采集器输出的30min通量数据替代。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5887 2018-08-19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12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7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果园。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972E, 38.84510N,海拔1559.6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m、10米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为垂直向下,在 8月6日后有一个(IRT_2)红外倾角调整为天顶角50°。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11254 2016-07-10
基于历史文献资料整理出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的变迁情况。对黑河流域自西汉以来有史料记载的水资源管理的机构、官职与其职掌、水资源管理的律令制度、水事矛盾的进行了梳理。自西汉起至20世纪50年代。
10754 2016-01-08
2012年8月25日,在黑河上游样带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生产的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nm,多次回波(1,2,3和末次)。样带地区飞行绝对航高5200米(地面最低点:2660米,地面最高点:4307米),平均点云密度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SM和DEM数据产品。
9261 2014-06-14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