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8-29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PLMR样方进行了机载飞行地面同步观测。PLMR(Polarimetric L-band Multibeam Radiometer)是双极化(H/V)的L波段微波辐射计,中心频率1.413 GHz,带宽24 MHz,分辨率1 km (相对航高3 km),有6个beam同时观测,入射角为±7º,±21.5º,±38.5º,灵敏度<1K。飞行主要覆盖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试验区。本地面同步数据集可为发展和验证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算法提供基本地面数据集。 样方及采样策略: 观测区位于张掖绿洲南缘-安阳滩荒漠过渡带,张(张掖)-大(大满)公路西侧,南北跨龙渠干渠,分为两部分,西南方向为1 km×1 km的荒漠样方,由于荒漠较为均质,在此1 km样方内采集5个点(四周各1点及中心点,实际测量过程中,可在沿路行走过程中多测几个点)的土壤水分,四个角点除对角线方向外,互相间隔600 m,西南角角点为花寨子荒漠站,便于与气象站数据比较。在东北侧,选择了面积2.4 km×2.4 km的大样方针对绿洲下垫面开展同步观测。样方的选择依据主要是考虑地表覆盖代表性、尽量避开民居和大棚、穿越绿洲农田以及南边的部分荒漠、可达性、观测(路途消耗)时间,以期获得与PLMR观测的亮度温度的比较。 考虑到PLMR观测的分辨率,同步观测中,东西方向以160 m为间隔,采集了16条样线(东西分布),每条线80 m间隔共31个点(南北方向),使用4台Hydraprob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HDAS,参考文献2)同时测量。 测量内容: 获取了样方上约500个点,每个点2次观测,即对覆膜玉米地,在每个采样点进行2次观测,1次膜内(数据记录中标记为a),1次膜外(数据记录中标记为b)。由于HDAS系统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观测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实部及虚部。植被参数观测选择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水分采样点开展,完成了株高和生物量(植被含水量)的测量。 注:28号观测从11:00AM左右开始,完成约1/3工作量,由于PLMR仪器问题和降雨的双重原因,4:00PM被迫停止观测。剩余工作量29号10:30AM-5:30PM完成。观测日期正值该区域内农田大面积灌溉,导致观测人员前行困难,田块难以进入,观测点位与预设点位有偏差。 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土壤水分观测和植被观测两部分,前者保存数据格式为矢量文件,空间位置即为各采样点位置(WGS84+UTM 47N),土壤水分等测量信息记录在属性文件中;植被采样信息记录在EXCEL表格中。
11518 2017-08-26
在2012年中游航空遥感试验开展期间,在中游的不同下垫面进行了“密闭箱-气相色谱法”测量土壤呼吸,选取了农田、果园、湿地、荒漠、戈壁、沙漠6个不同的下垫面进行测量。 观测仪器: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同化箱。 测量方式: 同化箱由两部分组成:底座和箱体。底座采用PVC材料制成,下端埋于土壤中。箱体部分是由不锈钢制的立方体,一边开口。测量时将箱体盖在底座上,利用注射器抽取箱内的气体样品,将抽取的气体注射到气体采样袋中,运回实验室分析CO2的浓度,在中科院植物所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量。根据浓度的变化来计算土壤呼吸速率。每个测量点设3个重复。在盖上箱子密封5分钟后开始采第1次样,然后每间隔10分钟采一次样,总共采4次。 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包含头文件信息和每10天1次的3次重复观测结果及平均数。 观测地点: 戈壁(EC19)、湿地(EC22)、荒漠(EC21)、沙漠(EC20)、果园(EC17)、玉米(EC15) 观测时间: 2012-6-16;2012-6-28;2012-7-9;2012-7-18;2012-7-30;2012-8-11;2012-8-21;2012-9-2;2012-9-13;2012-9-22。
11531 2017-08-28
甘肃河西地区荒漠植物种群繁殖对策的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兰州大学安黎哲教授,项目运行时间为2004.1-2007.12。 该项目汇交数据: 1. 超干保存对种子的影响 该数据为Word格式,里边包含很多分析图,对霸王种子和黄花补血草种子分别采用45℃、室温和15℃保存下的活力变化对比研究,分别采用缓湿处理、人工老化和超干处理对电导率和种子生理活性指标等影响的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45℃保存霸王种子活力变化 图1 霸王种子保存在45℃的发芽率(%) 、 图2 霸王种子保存在45℃的发芽指数、 图3 霸王种子保存在45℃的活力指数 室温保存霸王种子活力变化 图4 霸王种子保存在室温的发芽率(%) 、 图5 霸王种子保存在室温的发芽指数 、 图6 霸王种子保存在室温的活力指数 15℃保存霸王种子活力变化 图7 霸王种子保存在15℃的发芽率(%) 、 图8 霸王种子保存在15℃的发芽指数 、 图9 霸王种子保存在15℃的活力指数 45℃保存黄花补血草种子活力变化 图10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45℃的发芽率(%) 、 图11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45℃的发芽指数 、图12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45℃的活力指数 室温保存黄花补血草种子活力变化 图13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室温的发芽率(%) 、 图14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室温的发芽指数 、 图15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室温的活力指数 15℃保存黄花补血草种子活力变化 图16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15℃的发芽率(%) 、 图17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15℃的发芽指数 、图18 黄花补血草种子保存在15℃的活力指数 缓湿处理对种子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图28 霸王种子未经缓湿处理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图29 霸王种子经缓湿处理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 图31 黄花补血草种子经缓湿处理相对电导率的变化 人工老化处理对霸王种子的影响 图34 人工老化处理对霸王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图35 人工老化处理对霸王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图36 人工老化处理对霸王种子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人工老化处理对黄花补血草种子的影响 图37 人工老化处理对黄花补血草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图38 人工老化处理对黄花补血草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 、 图39 人工老化处理对黄花补血草种子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人工老化处理15天后对种子醛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图52 人工老化处理15天后对霸王种子醛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 图53 人工老化处理15天后对黄花补血草种子醛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超干处理对种子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 表31 超干处理对霸王种子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 表32 超干处理对黄花补血草种子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 2.荒漠植物种皮微形态结构特征 (包括实验条件、种皮微结构电镜图片及分析 47种植物分布,种属,物种代码,种子长轴,短轴长度及重量列表、种皮元素成分表)word文档
5699 2010-01-29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水文地质图是图集水文水资源篇中一幅,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甘肃省地址调查院1:5万《河西走廊水文地质图》,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的该项调查,收集整理水文地质钻孔1516个,计119049米;地下水开采井:6947个。
12767 2015-01-11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6月25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4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靖安乡上堡村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3'53.23",E100°25'59.31",海拔1431米,河道宽度58米。2012年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采集频率30分钟;2013年起采用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25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11571 2016-07-15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16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黄藏寺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黄藏寺村,下垫面是农田(小麦)。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1918E, 38.2254N,海拔2612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空气温度在1.1-1.6和2.7-3.12之间由于传感器的问题,数据缺失;0cm土壤温度在1.3-1.12和1.22-4.16之间由于传感器问题,数据缺失;10cm土壤温度在4.5-4.16之间由于传感器问题,数据缺失;4月16日后该站拆除;(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5-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9442 2016-07-26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1日葫芦沟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总控葫芦沟流域地表径流量。 2.数据内容: 葫芦沟出口水文断面流量数据每日08:00、14:00、20:00定时观测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流速、水位变化(流速测量用重庆华正水文仪器公司生产的LS45A型旋杯式流速仪,并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建立水位流量关系,计算流域出口流量。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62.5m。
6929 2015-02-16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人工观测冻土冻结深度数据集,每日08时观测。 2.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为冻土器冻结深度数据集。冻土观测是利用灌注在橡皮内管中水的冻结深度 (长度 )作为记录的,根据埋入土中的冻土器内水结冰的部位和长度,来测定冻结层次及其上限和下限深度。以厘米(cm)为单位,取整数,小数四舍五入。每天0 8时观测 1次。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1.0m
9561 2015-02-24
此数据包含2011年采集的地面样点FAPAR和LAI数据。采集设备为为SunScane和LAI-2000。其中,FAPAR测量4次spread值求得。采集样点位置分别为2011年 7月30日张掖农业示范基地;8月4日额济纳旗312国道旁;8月5日额济纳旗三道桥和8月6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2年7月4日至7月15日的在张掖周边。
7964 2015-01-08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8月8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阴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南侧阴坡,下垫面是高寒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108E, 37.9841N,海拔3536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两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垂直向上向下方向各一个;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p、PAR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3-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13954 2017-01-17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