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4号点-乌靖桥径流观测数据-2015)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5年5月20日至2016年3月1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4号点的河流水位观测数据。仪器维修重新与2015年5月20日安装调试完毕。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靖安乡上堡村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65°,E100.433056°,海拔1431米,河道宽度58米。2012年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采集频率30分钟;2013年起采用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2014年6月25日仪器损毁,重新购置。2015年5月20日重新开始记录。数据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 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9885 2017-12-25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地物光谱数据集

    在2012年中游航空遥感试验开展期间,在飞行时同步开展黑白布的光谱观测,在飞行前后针对中游典型下垫面开展地物波谱的观测,与为CASI、SASI和TASI航空飞行资料预处理提供基础数据集。 观测仪器: 中科院遥感所SVC-HR1024地物光谱仪(350-2500nm)和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ASD Field Spec 3地物光谱仪(350-2500nm),参考板。 测量方式: 测量地物前先垂直测量参考板辐射亮度,再垂直测量地物辐射亮度,测完地物后需再次测量参考板辐亮度。 数据内容: 本数据集包括光谱仪导出的原始光谱数据,SVC光谱仪记录数据 *.sig(可用SVC-HR1024配套软件打开,也可用记事本直接打开),ASD光谱仪记录数据*.asd。还包括观测位置信息,记录表格等。 观测时间: 2012-6-15,SVC光谱仪观测EC矩阵内各种典型地物 2012-6-16,SVC光谱仪观测湿地站 2012-6-29,ASD光谱仪观测超级站和戈壁站,各种植被类型和裸土等 2012-6-29,ASD光谱仪与CASI飞行同步观测黑白布 2012-6-30,ASD光谱仪观测中游样带荒漠植被和裸土 2012-7-05,ASD光谱仪与CASI飞行同步观测黑白布 2012-7-07,ASD光谱仪在大满超级站开展玉米光谱日变化观测 2012-7-08,ASD光谱仪与CASI飞行同步观测黑白布 2012-7-08,ASD光谱仪在大满超级站开展玉米光谱日变化观测 2012-7-09,ASD光谱仪在大满超级站开展玉米光谱日变化观测 2012-7-10,ASD光谱仪在大满超级站开展玉米光谱日变化观测 2012-7-11,ASD光谱仪在大满超级站开展玉米光谱日变化观测

    14507 2017-08-30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Landsat TM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7月10-12日)

    2008年7月10-12日,主要针对2008年7月7日的Landsat TM数据,在阿柔加密观测区开展狼毒和棘豆植被覆盖度的加密测量。本数据可为遥感反演毒草覆盖度提供基本的地面验证数据集。 7月10-11日利用鱼眼相机在阿柔样方2和一个自选狼毒样方拍照,测量覆盖度。鱼眼照相:使用的相机为尼康D80,鱼眼镜头为适马 8mm F3.5 EX DG CIRCULAR FISHEYE,照相高度为1.5米,正对地面向下照。 7月12日进行了小样方的植被高度测量。样方为沿路随机选取的样方。样方规格:60m×60m或120m×120m,共计调查了8个大样方,每个大样方内选择5m×5m的格子。每个5 m×5m小样方再分成2.5m×2.5m的格子,调查毒草株数,高度,主要调查的项目有:GPS点号、物种、株数、高度。GPS点号用GARMIN GPS 76记录。 数据集包括如下文件或文件夹: 样方调查坐标 阿柔样方2狼毒调查数据 阿柔狼毒样方调查数据 阿柔TM样方

    13134 2013-10-12

  • 青藏高原湖泊动态数据集(V1.0)(1984-2016)

    青藏高原湖泊动态数据集采用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遥感数据为主,采用波段比值与阈值分割方法制作,数据覆盖时间从1984年到2016年,时间分辨率为5年一期,覆盖范围为青藏高原,空间分辨率为30m。水体面积提取方法采用波段比值(B4/B2)或者水体指数(MNDWI)为主,构建分类树,算法构建考虑水体的光谱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并且考虑水体所处的空间为主的坡度、坡向信息调整决策树的阈值。长时间序列星载卫星数据来自Landsat MSS、TM、ETM+和OLI等系列传感器。水体信息提取的最小单元为2*2个像元,小于0.36*10^-2Km²的水体全部剔除。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的水体信息以及目视解译确定的水体检验点的验证表明青藏高原水体面积信息的总体精度优于95%。数据以shape文件保存,投影方式为Albers投影,中央经线为105 °,双标准纬线纬度为25 °和47 °。

    7345 2018-03-12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核心试验区多角度多波段成像观测同步CCD影像数据(7月26日)

    2012年7月26日在黑河中游的5*5公里加密区,利用运12飞机,搭载WIDAS传感器,开展了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的多角度航空遥感试验。WIDAS系统集成了:高分辨率相机一台、可见光/近红外5波段多光谱相机两台(最大视场角48度)和热像仪一台(最大视场角46度)。获取的数据信息为:CCD分辨率0.2m.

    11793 2018-11-21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预试验期峨堡加密观测区Envisat ASAR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7年10月17日)

    2007年10月17日夜间,在峨堡样方1和峨堡样方2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23:04BJT。峨堡样方1和峨堡样方2均为3Grid×3Grid,每个Grid为30m×30m正方形,共计25个采样点(包含中心点和角点)。与卫星过境同步在每个采样点,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电导率、土壤温度及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获得地表辐射温度;并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同时还对植被参数进行了相关测量,主要包括植被高度、覆盖度、植被含水量。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及正向模型提供地面数据集。

    13756 2014-04-13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上游阿柔超级站大孔径闪烁仪-2016)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上游阿柔站分别架设了两台型号为BLS450和zzlas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zzlas的接收端和BLS450的发射端,南塔为zzlas的发射端和BLS450的接收端。观测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高寒草地。北塔的经纬度是100.4712E,38.056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4572E,38.0384N,海拔高度约3033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9.5m,光径长度是2390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BLS450:Cn2>7.25E-14,zzlas:Cn2>7.84 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BLS450:Mininum X Intensity <50;zzlas:Demod>-20mv);(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对于BLS450,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对于zzlas,选取Andreas, 1988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2011, 2013)。2016年10月1-12日由于两台闪烁仪测量信号偏小,导致数据缺失较多。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上游LAS数据以BLS450为主,缺失时刻由zzlas观测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_LAS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详细信息请查参考文献。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7945 2017-12-15

  • 北极八国行政区划(国家级和省级)(2010年)

    基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全球100万基础地理数据(2010年),在AarcGIS里分别提取北极八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含Greenland格陵兰和Faro岛)、丹麦、瑞典、芬兰、冰岛)在国家、省级层面的行政区划,分国别保存。数据格式是arcgis的shp格式,投影方式为GCS_WGS_1984. 国家级数据源自http://www.resdc.cn/data.aspx?DATAID=205; 省级数据源自http://www.resdc.cn/data.aspx?DATAID=206.

    3547 2018-02-21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Envisat ASAR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3月14日)

    2008年03月14日夜间,在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开展了Envisat ASAR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23:21BJT。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均为4Grid×4Grid,每个Grid为30m×30m。为保证同步效率,仅在每个Grid的角点进行采样测量。 在阿柔样方2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热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在阿柔样方3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水分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虚部;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获取土壤体积含水量;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手持式热红外温度计获得3次地表辐射温度;并采用100cm^3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土壤容重及体积含水量。 地表粗糙度信息可参见“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地表粗糙度数据集 ”元数据。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及冻融状态算法提供基本数据集。

    13285 2013-10-14

  • 黑河流域近50年来尾闾湖及湿地景观结构变化数据集

    以Landsat系列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包括1965年的KH(只包括古日乃和拐子湖两区域),1975年的MSS,1990、1995、2006和2010年的TM 以及2000年ETM共7期数据。信息提取前,对遥感影像进行了影像合成、拼接、融合、几何精校正以及图像增强等预处理工作。校正过程中,对2000年ETM+图像利用1:100,000地形图进行图像纠正并作为基准图像。影像合成选用4、3、2波段标准假彩色合成方案;纠正时,在每景图像上均匀地选择7×8个控制点,且平均定位误差小于1个像元即地面距离小于30m。其它各年数据均以2000年基准图像为参考图像进行图像配准,以使不同时相图像上的同名像元具有相同的地理坐标。纠正和配准后的整景图像保持TM的30m空间分辨率。通过野外实地订正,保证定性准确率要求达到95%以上。

    7474 201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