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季风区气候与冰川演变对丽江-玉龙雪山地区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项目的汇交数据

    西南季风区气候与冰川演变对丽江-玉龙雪山地区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何元庆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4.1-2006.12。 该项目汇交数据:玉龙雪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研究站资料整编,格式为word文档,数据内容包括: 1.2008年9—12月白水1号冰川物质平衡(剖面,测杆,积消量) 2.1997-2008年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的变化情况(日期,末端海拔,末端进退距离,南侧进退距离) 3.木家站1979-2003年月平均流量统计表(年均流量,年最大流量,年最大时间,年最小流量,年最小时间) 4.玉龙雪山冰川观测室试验站气象资料 2000年-2008年大本营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mm),逐日平均相对湿度,逐日平均日照时数,逐日气压值,逐日平均风速 2006年-2008年甘海子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逐日降水量(mm),逐日平均相对湿度,逐日平均日照时数,逐日气压值,逐日平均风速 2008年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逐日平均气温表(℃),),逐日降水量(mm),逐日平均相对湿度,逐日平均日照时数,逐日气压值,逐日平均风速 2008年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冰川末端逐日平均气温表(℃)),逐日降水量(mm),逐日平均相对湿度,逐日平均日照时数,逐日气压值,逐日平均风速 2006-2008甘海子露点温度 2006-2007甘海子气象站日均CO2含量(ppm) 冰川末端气象站空气水汽压(kPa) 冰川积累区气象站空气水汽压(kPa) 5.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冰温资料 1号,2号,3号测点冰温孔实测电阻值

    6683 2012-03-28

  • 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区气温降雨观测数据(1956-2012)

    该数据集是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段三个气象站近50年来的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变化趋势。从记录数据可以看到,年平均气温整体在经历着缓慢的升高过程。五道梁和沱沱河在过去的56年内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3)。在1957年,五道梁、沱沱河年平均气温分别为-6.6和-5.1℃,到2012年,两站的气温分别为-4.6和-3.1℃,总的增温大约是2℃左右,年平均增温率为0.03-0.04℃。五道梁和安多在过去的47年内年平均气温的变化也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4)。在1966年,安多年平均气温为-3.0℃,到2012年,气温增加到了-1.8℃,总的增温大约是1.2℃,年平均增温为0.02-0.03℃。年平均气温的增加在五道梁和沱沱河略快于安多。 然而,从降雨量来看,降雨的变化比气温变化更加波动。五道梁和沱沱河在过去56年内年降雨量的变化相关性较差(r2=0.60)。在1957年,五道梁、沱沱河年降雨量分别为302和309mm,到2012年,两站的年降雨量分别为426和332mm,五道梁有124mm的降雨增加,年降雨量增加率约为2mm,沱沱河年降雨量增加率仅为0.4mm。五道梁和安多在过去的47年内年降雨量的变化相关性也较差(r2=0.35)。在1966和2012年,安多年平降雨量分别为354和404mm,总的增加大约是50mm,年平均增加率为1mm。年降雨量的增加在五道梁是最快的。 三个气象站代表了青藏工程走廊多年冻土段的气候变化情况。从整体的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来看,过去50年,走廊北部和中部的气温增速较快,超过全球平均0.02℃/a的水平(IPCC)。北部的降雨量增加也较明显,尤其是五道梁气象站的降雨增速非常明显。气温变暖和降雨增加都对加速多年冻土的空间变化产生较大影响,是导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的主导因素。

    4746 2018-05-27

  • 葫芦沟流域气象人工观测数据集(2012)

    1. 数据概述: 2012年寒旱所祁连站标准气象场人工观测数据集,每日定时8:00、14:00、20:00人工观测各种气象要素。 2. 数据内容: 数据内容包括干球气温、湿球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表温度(0cm)、浅层地温(5cm、10cm、15cm、20cm)、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 3. 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9E;纬度:38.3N;海拔:2980m

    7359 2015-02-12

  • 黑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情景分析数据(2020 & 2030)

    数据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空间范围:肃南县、甘州区、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金塔县、额济纳、肃州区、嘉峪关 时间范围:2020年,2030年 数据:GDP(百万元),GDP增长率,一产(百万元),一产增长率,二产(百万元),二产增长率,三产(百万元),三产增长率,一产比率 二产比率,三产比率

    10211 2016-06-29

  • SPOT Vegetation 三江源物候期数据集(1999-2013)

    该数据集是基于SPOT卫星的Vegetation传感10天合成的NDVI产品估算的三江源地区去的植被生长季开始(Start of Season: SOS)和生长季结束的日期(End of Season: EOS)。分别用了两种常见的物候期估算方法,分别是基于多项式拟合的阈值提取法(文件名中有poly字符)和基于双逻辑曲线(double logistic function)拟合后的拐点提取法(文件名中有sig字符)。该数据可以用来分析植被物候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时间范围为1999年至2013年。空间分辨率为1km。

    4963 2018-08-04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1号点大孔径闪烁仪)

    该数据集包含了通量观测矩阵中1号点的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1号点有两台型号分别为BLS900和zzlas的大孔径闪烁仪,北端为BLS900_1的接收端和zzlas_1的发射端,南端为BLS900_1的发射端和zzlas_1的接收端,其观测时间分别为2012年6月7日至2012年9月19日和2012年6月16日至2012年9月19日。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包含玉米地、大棚和村庄,主要是玉米地。1号塔北端的经纬度是100.3524E, 38.8547N,南端的经纬度是100.3510E, 38.8841N,海拔1552.75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33.45m,光径长度是3256m,采样频率为1min。 大孔径闪烁仪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30min平均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3)剔除降水时刻及其前后一小时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 关于发布数据的两点说明:(1)1号点LAS数据以BLS900_1为主,7.22之前(含7.22)BLS900_1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7.22之后由zzlas_1的观测值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m-dd hh:mm:ss),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_LAS :感热通量(单位:W/m2)。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12834 2016-07-16

  • 祁连山综合观测网: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景阳岭站涡动相关仪-2018)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8月28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景阳岭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景阳岭垭口,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160E, 37.8384N,海拔375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冬季由于供电不足,观测数据会有一些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6428 2019-06-11

  • 三江源1:100万水系数据集(2017)

    本数据来源于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系统,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于2017年11月份开始免费向公众提供。我们将三江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拼接和裁切,以便于三江源地区研究中的使用。数据现势性为2017年。 本数据集为三江源地区1:100万水系数据,包括水系面(HYDA)、水系线(HYDL)和水系点(HYDP)三个图层。水系面(HYDA)包括湖泊、水库、双线河流等;水系线(HYDL)包括单线河流、沟渠、河流结构线等;水系点(HYDP)包括泉、井等。 HYDA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属性项 描述 填写实例 GB 国标分类码 210101 HYDC 水系名称代码 KJ2103 NAME 名称 黑河 WQL 水质 淡 PERIOD 时令月份 7-9 TYPE 类型 通行 HYDL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属性项 描述 填写实例 GB 国标分类码 210101 HYDC 水系名称代码 KJ2103 NAME 名称 黑河 PERIOD 时令月份 7-9 HYDP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属性项 描述 填写实例 GB 国标分类码 210101 NAME 名称 不冻泉 TYPE 类型 淡 ANGLE 角度 75 水系数据GB码及其含义: 属性项 代码 描述 GB 210101 地面河流 210200 时令河 210300 干涸河 230101 湖泊 230102 池塘 230200 时令湖 230300 干涸湖 240101 建成水库 240102 建成中水库

    7566 2018-11-29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预试验期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雪特性分析仪(Snowfork)观测数据集(2007年12月)

    2007年12月5日至2007年12月16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雪特性分析仪(Snowfork)观测预试验获取的基本数据集。雪特性分析仪主要用来观测积雪参数,预试验目的之一是检验仪器在研究区的适用性,其二是获取航空卫星遥感同步试验反演验证和其他控制试验所需的积雪参数数据。 雪特性分析仪观测内容包括: 1)直接观测物理量:共振频率、衰减度和3分贝带宽 2)间接观测物理量:积雪密度、积雪复介电常数(包括实部和虚部)、积雪体积含水量、积雪重量含水量。 预试验期包括5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包含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并有相应的数据说明),分别是12月5日的雪特性分析仪观测数据,12月6日及7日BG-A MODIS同步观测数据,12月10日BG-B、BG-C、BG-D、BG-E数据集,12月14日及16日配合微波辐射计在BG-D的观测数据。

    11728 2013-10-12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地基激光雷达扫描数据集

    该数据集是基于地基激光雷达(LiDAR)获取的超级样地林分3D结构的扫描点云数据及其它附属数据。数据获取时间自2008年6月4日至2008年6月12日。采用Riegl LMS-Z360i地基LiDAR。将超级样地划分为16块25m×25m的子样地,在每块子样地内设置LiDAR基站点,在每个基站点设置LiDAR采集3D全覆盖LiDAR点元数据。 该数据集的内容:每个LiDAR数据采集基站点的全站仪测量坐标(x, y, z),每个站点采集数据时用数显坡度计和角度仪测量的仪器姿态,以及每个站点的激光雷达扫描点云数据。本数据集可为建立真实的三维森林场景,为各种三维森林遥感模型的发展与校正提供翔实的地面观测数据,同时为机载和星载遥感数据提供地面验证数据。

    14963 201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