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来源于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于2017年11月份开始免费向公众提供。我们将三江源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拼接和裁切,以便于三江源地区研究中的使用。数据现势性为2017年。 本数据集为三江源地区1:100万居民地地名数据(AGNP),包括包括各级行政地名和城乡居民地名称等。 居民地地名数据(AGNP)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属性项 描述 填写实例 CLASS 地名分类码 AK NAME 名称 泉曲村 PINYIN 汉语拼音 Quanqucun GNID 地名编码 632524000000 XZNAME 所属乡镇名 子科滩镇
5404 2018-11-23
自制小型Lysimeter,模拟自然条件,选择典型荒漠植物为对象,研究其耗水量和耗水规律。每种植物重复3次。 2011年,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10)%进行荒漠植物生理需水和耗水规律实验;2012年,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20±5)%进行胁迫情况下,生理需水和耗水规律实验。
7479 2014-07-13
2008年6月6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成像光谱仪OMIS-II飞机地面同步观测,共进行了土壤水分,地表辐射温度观测。 1.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表层土壤。.观测仪器:环刀(体积50cm^3)。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自东向西第六第七第八航线下LY06,LY07和LY08样方(每个样方内9次观测)。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存储:Excel。 2.地表辐射温度观测。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寒旱所6#,地理所);仪器均经过定标(请参考手持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xls)。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自东向西第六LY06第七LY07样方(每个样方49个观测点,每次飞机过境时每个观测点3次重复,共有3次过境)。预处理数据根据热红外定标数据(标准源为黑体),将各仪器的实测温度与相应黑体温度进行直线拟合,求得拟合方程,再利用上述拟合的方程,对观测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定标处理。数据存储:Excel。 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
13129 2013-10-12
调查植物样地,可反映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分布、植物群落的衰退演替及其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揭示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受损过程,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塔里木河流域环境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在塔里木河下游9个监测断面,依据不同断面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差别,在各监测断面沿垂直于河道的方向设置植物样地。因各断面植被长势不同,设置样地的大小和个数不相等。其中,5m×5m 的样地布设于草本群落的段面;30m×30m 的样地布设在植被生长稀疏或基本无草本植物的段面,以15m 为间隔设置4个15m×15m 的乔灌木样方;50m×50m 的样地布设在乔、灌、草植被都占一定比例的段面。在50×50m的每个样地中,再以25m为间隔设置4个25m×25m的样方,记录每种乔木(或灌木)的个体数、盖度、胸径、基径、高度和冠幅等指标;同时,在每个样方内设置4个5m×5m的小样方,记录每种草本植物的个体数、盖度、高度等指标,并以GPS进行定位,记录每个样地的海拔高度和经纬度。 数据内容包括: 1. 2000,2002-2007年植物样地调查数据统计 word文档 2. 2000年塔里木河下游植物样地调查表(阿克墩、亚合甫马汗、英苏、阿布达勒、喀尔达依断面植被盖度、郁闭度、根重等) excel表 3. 2002年8月塔里木河下游植物样地调查表(阿克墩、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和十道班断面植物个体数、冠幅、株高、密度和盖度等数据) excel表 4. 2003年塔里木河下游植物样地调查表(塔河下游英苏、喀尔达依、阿拉干和依干不及麻断面植物个体数、冠幅、株高、密度和基径以及阿克墩断面草本生物量数据) excel表 5. 2004年9月塔里木河下游植物样地调查表(塔河下游亚合甫马汗、英苏、阿布达勒、喀尔达依、吐格买莱、阿拉干、依干不及麻和考干断面植物个体数、冠幅、株高、基径(或胸径)、盖度和生物量数据) excel表 6. 2005年7月塔里木河下游植物样地调查表(塔河下游9个监测断面和台特玛湖植物个体数、冠幅、株高、基径(或胸径)以及盖度等数据,阿克墩断面草本生物量数据) excel表 7. 2006年7月塔里木河下游植物样地调查表(塔河下游9个监测断面植物个体数、冠幅、株高、基径(或胸径)以及阿克墩断面草本生物量数据) excel表 8. 2007年7月塔里木河下游植物样地调查表(塔河下游9个监测断面植物个体数、冠幅、株高、基径(或胸径)以及阿克墩断面草本生物量数据) excel表
7997 2013-07-23
黑河流域1km/5day植被指数(NDVI/EVI)数据集提供了2015年的5天分辨率NDVI/EVI合成产品,该数据利用我国国产卫星FY-3数据兼具较高时间分辨率(1天)和空间分辨率(1km)的特点构造多角度观测数据集,在对多源数据集以及现有合成植被指数产品及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集生产1km分辨率5天周期的全球合成植被指数产品算法体系。植被指数合成算法基本采用MODIS的植被指数合成算法,即基于半经验的Walthall模型的BRDF角度归一化方法、CV-MVC法和MVC法的算法体系。利用该算法体系,分别对一级数据、二级数据计算合成植被指数,并进行质量标识。多源数据集可在有限时间内提供比单一传感器更多的角度和更多次的观测,但是,由于传感器的在轨运行时间及性能差异,多源数据集的观测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为更有效的利用多源数据集,算法体系首先对多源数据集进行了质量分级,根据观测合理性分为一级数据、二级数据、三级数据。三级数据为受薄云污染的观测,不用于计算。在黑河中游农田、森林区域的验证结果表明,联合多时相、多角度观测数据的NDVI/EVI合成结果与地面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MSE=0.105)。与MODIS MOD13A2产品的时间序列对比分析,充分显示了时间分辨率从16天提高到5天时,稳定的高精度的植被指数对植被生长细节的细致描述。总之,黑河流域1km/5day合成植被指数(NDVI/EVI)数据集综合利用多时相、多角度观测数据以提高参数产品的估算精度、时间分辨率等,更好的服务于遥感数据产品的应用。
11900 2016-11-24
降水量是气象监测的要素之一,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多少的数据。在山区降水是植物生存唯一的水分来源。因此,对降水是森林水文小循环的主要环节。本数据仅提供的是排露沟流域生长季节的降水量。
10127 2014-01-21
本数据采用土壤转换函数以砂粒、粉粒、粘粒、有机质、容重作为输入估计出土壤水文参数,包括Clapp and Hornberger函数和van Genuchten and Mualem函数的参数、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中位数和变异系数(CV)提供的估计。 数据集为栅格格式,分辨率为30弧秒,土壤垂直分层为7层,最大厚度1.38米(即0 - 0.045,0.045 - -0.091,0.091 - -0.166,0.166 - -0.289,0.289 - -0.493,0.493 - -0.829,0.829 - -1.383米)。 数据采用NetCDF格式存储,数据文件名称及其说明如下: 1.THSCH.nc: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of FCH 2.PSI_S.nc: Saturated capillary potential of FCH 3.LAMBDA.nc: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dex of FCH 4.K_SCH.nc: Saturat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FCH 5.THR.nc: Residual moisture content of FGM 6.THSGM.nc: Saturated water content of FGM 7.ALPHA.nc: The inverse of the air-entry value of FGM 8.N.nc: The shape parameter of FGM 9.L.nc: The pore-connectivity parameter of FGM 10.K_SVG.nc: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FGM 11.TH33.nc: Water content at -33 kPa of suction pressure, or field capacity 12.TH1500.nc: Water content at -1500 kPa of suction pressure, or permanent wilting point
10706 2013-06-26
本数据包括上游寒区水文试验区峨堡加密观测区预试验时峨堡样方1和峨堡样方2中各采样点的粗糙度测量原始照片,及表面高度标准离差(cm)和相关长度(cm)的计算结果。每个采样点均按照南北向和东西向分别测量1次,粗糙度板长110cm,测量点间距1cm。峨堡各样方均为3Grid×3Grid,每个Grid均为30m×30m。 粗糙度数据通过数码照相采集,然后在ArcView软件下,对照片中每根辐条的顶端以及板子的四角做手工数字化采样,获得其图像坐标值,经过几何校正后,计算得到每根辐条的高度,然后按公式计算表面高度标准离差和表面相关长度。其计算公式见《微波遥感》第二卷234-236页。 粗糙度数据中首先是样点名称,之后数据正文包括4列(编号、文件名、标准离差、相关长度)。每一个文件名,即txt文件对应一张采样照片,标准离差(cm)与相关长度(cm)即代表了粗糙度。之后是每张照片中101根辐条的长度,属于中间结果,用以检查校正。
12822 2013-10-13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8501 2013-06-24
黑河流域1km/5day植被指数(NDVI/EVI)数据集提供了2011-2014年的5天分辨率NDVI/EVI合成产品,该数据利用我国国产卫星FY-3数据兼具较高时间分辨率(1天)和空间分辨率(1km)的特点构造多角度观测数据集,在对多源数据集以及现有合成植被指数产品及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集生产1km分辨率5天周期的全球合成植被指数产品算法体系。植被指数合成算法基本采用MODIS的植被指数合成算法,即基于半经验的Walthall模型的BRDF角度归一化方法、CV-MVC法和MVC法的算法体系。利用该算法体系,分别对一级数据、二级数据计算合成植被指数,并进行质量标识。多源数据集可在有限时间内提供比单一传感器更多的角度和更多次的观测,但是,由于传感器的在轨运行时间及性能差异,多源数据集的观测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为更有效的利用多源数据集,算法体系首先对多源数据集进行了质量分级,根据观测合理性分为一级数据、二级数据、三级数据。三级数据为受薄云污染的观测,不用于计算。在黑河中游农田、森林区域的验证结果表明,联合多时相、多角度观测数据的NDVI/EVI合成结果与地面实测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MSE=0.105)。与MODIS MOD13A2产品的时间序列对比分析,充分显示了时间分辨率从16天提高到5天时,稳定的高精度的植被指数对植被生长细节的细致描述。总之,黑河流域1km/5day合成植被指数(NDVI/EVI)数据集综合利用多时相、多角度观测数据以提高参数产品的估算精度、时间分辨率等,更好的服务于遥感数据产品的应用。
10364 2016-04-15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