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包括公元前2300 年至公元2005 年间发生在全国各地的各级地震,共33 万余条目录,每条包括地震时间、震中经度、震中纬度、震源深度、定位精度和震级。本数据由国家地震局首先发布。 中国地震目录包含一个Mapinfo 图层(Total_0510Time)和后缀名分别为.TAB,.MAP,.DAT,.ID 的文件,它们的功能如下: TAB:主文件,包含表格数据结构及实体数据格式字段; MAP:包含地图对象的地理数据文件; ID:图形对象文件(MAP)的索引文件; DAT:表格数据文件。
11433 2015-06-05
该数据集为2000年2月24日至2004年12月31日,分辨率为 0.05度,MODIS数据,数据格式为.hdf,可以用HDFView打开,数据质量良好,缺失的日期如下: 2000年 1-54 132 219-230 303 2001年 111 167-182 2002年 079-086 099 105 2003年 123 324 351-358 2004年 219 349 其中年后面的数字为该年的第n天 Pixel values are as follows: 0: Snow-free land 1-100: Percent snow in cell 111: Night 252: Antarctica 253: Data not mapped 254: Open water (ocean) 255: Fill 文件命名举例如下: Example: "MOD10C1.A2003121.004.2003142152431.hdf" Where: MOD = MODIS/Terra 2003 = Year of data acquisition 121 = Julian date of data acquisition (day 121) 004 = Version of data type (Version 4) 2003 = Year of production (2003) 142 = Julian date of production (day 142) 152431 = Hour/minute/second of production in GMT (15:24:31) 角点坐标为: Corner Coordinates: Upper Left ( 70.0000000, 54.0000000) Lower Left ( 70.0000000, 3.0000000) Upper Right ( 138.0000000, 54.0000000) Lower Right ( 138.0000000, 3.0000000) 其中Upper Left 为左上角,Lower Left 为左下角,Upper Right 为右上角,Lower Right 为右下角。 数据行列数分别为 1360, 1020 地理经纬度坐标,具体信息如下: Coordinate System is: GEOGCS["Unknown datum based upon the Clarke 1866 ellipsoid", DATUM["Not specified (based on Clarke 1866 spheroid)", SPHEROID["Clarke 1866",6378206.4,294.9786982139006, AUTHORITY["EPSG","7008"]]], PRIMEM["Greenwich",0],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Origin = (70.000000000000000,54.000000000000000)
12499 2012-04-04
本数据集:主编:侯学煜 编图:候学煜,孙世洲,张经炜,何妙光.王义凤,孔德珍,王绍庆 出版:地图出版社 发行:新华书店 时间:1979年 比例尺:1:4000000 自1972年5月至1976年7月历时五年完成的。在制订图例和具体编图过程中,参考了我国1949年以后的绝大部分植被考察资料(包括图件和文字资料),举行了十几次所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参加的制图讨论会。在编图工作完成后的发排期间,又补充了许多新的考察资料,特别是西藏西部地区的植被资料。 本图的性质基本上市属于现状植被图,包括自然植被和农业植被两部分,自然植被的图例是按照七个植被群系纲组排列的,他们主要是根据植物群落的外貌并结合一定的生态特征而划分的。农业植被群落的概念,同自然植物群落一样,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型(外貌、结构、层片),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生态地段。 199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了该图的数字化工作,并撰写了相关的数据说明文档,数字化后的数据也采用等积圆锥投影,并可利用GIS软件转换为其他投影. 本数据包括1个e00格式的矢量文件,中国植被编码设计说明, 数据集说明,植被数据层属性数据表和扫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简要说明》等文件。 数据投影: Projection: Albers false_easting: 0.000000 false_northing: 0.000000 central_meridian: 110.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1: 25.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2: 47.000000 latitude_of_origin: 0.000000 Linear Unit: Meter (1.000000)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Unknown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9)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Unknown Spheroid: Clarke_1866 Semimajor Axis: 6378206.4000000004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583.7999999998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4.978698213901000000
35420 2012-04-01
2007年9月23日预试验期间,在临泽草地和临泽站开展了Landsat TM卫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2007年9月23日成功获得了一景Landsat TM影像。该数据集可为发展和验证Landsat TM地表温度反演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观测内容包括: 1. 地表辐射温度:采用寒旱所手持式红外温度计,仪器均经过标定; 2. GPS位置信息(GARMIN GPS 76测量); 3. 大气参数: 测量目标:大气参数 测量地点:大满水管所 观测仪器:遥感所法国CIMEL公司生产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 测量内容: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数据存储: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 4. 在张掖城西黑河戈壁滩上开展地表温度同步测量,测量仪器主要为热像仪。
16630 2013-10-10
本数据集包括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五星村农田2013年11月19日-20日车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同步测量的土壤质地,粗糙度和地表温度连续观测数据集。地表温湿度包括温度传感器在土壤深度1cm、5cm,10cm,20cm四层和湿度传感器在土壤深度0-5cm处,观测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数据。土壤温湿度的常规观测的时间频率为5分钟。 数据细节: 1. 时间:2013年11月19日-20日 2. 数据: 亮温: 使用车载多频被动微波辐射计观测,包括6.925、18.7和36.5GHz V极化和H极化数据(10.65GHz 波段损坏) 土壤温度:使用安装在dt80上的传感器测量1cm,5cm,10cm,20cm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使用H-probe传感器测量0-5cm土壤湿度,该探头可以同时测量0-5cm土壤温度 土壤质地:取土样在北京师范大学测量 土壤粗糙度:使用东北地理所提供的粗糙度仪测量 3. 数据大小:2.5M 4. 数据格式:.xls
7740 2018-02-19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的黑河流域典型土壤样点的位置信息与土壤系统分类类型数据。黑河流域典型土壤样点采集方式为代表性采样,指能够采集到景观区域内的典型土壤类型,尽可能采集代表性较高的样点。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划分每个剖面的土壤类型。样点总共划分为8个土纲:有机土、人为土、干旱土、盐成土、潜育土、均腐土、雏形土、新成土,39个亚类。
8776 2016-03-12
张掖市2001-2012年人口数据包括:每年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数据源: 张掖市统计局.张掖市统计年鉴.2001-2012、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水资源公报.2001-2012.张掖市水务局.张掖市水利综合年报.1999-2011
8666 2015-01-06
样地调查数据为,于2013年8月份,在天涝池流域设置森林样地30块,样地规格为10 m×20 m,样地长边与山坡走向平行,其中青海云杉林26块,祁连圆柏林2块,云杉圆柏混交林2块,在样地内,采用围尺测量每株树木的胸径(树干1.3 m高度处的直径),采用手持超声波测高器测量每株树木的树高、枝下高(树冠下端第一活枝的高度),采用皮尺测量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冠幅,利用差分GPS对样地进行定位。 采用HASM-AD算法的并行版本对已分类好的LIDAR点云数据进行模拟,由地面点生成DEM,由所有点生成DSM,对DSM与DEM做作差值运算即得到地表地物的高度,在森林区域,即为树冠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CHM)。用给定搜索半径的圆形窗口,在CHM上查找局部最大值,若圆心象元值为最大值,则判定为树冠顶点,树顶点的像元属性值即为树高,空间分辨率为1m。
12404 2016-04-10
数据集为柴达木流域HWSD土壤质地数据集,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所构建的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HWSD), 该数据库于2009年3月26日发布了1.1版本。数据分辨率为1km。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为FAO-90。土壤属性表主要字段包括: SU_SYM90(FAO90土壤分类系统中土壤名称) SU_SYM85(FAO85分类) T_TEXTURE(顶层土壤质地) DRAINAGE(19.5); ROOTS:String(到土壤底部存在障碍的深度分类); SWR:String (土壤含水量特征); ADD_PROP: Real (土壤单元中与农业用途有关的特定土壤类型); T_GRAVEL:Real (碎石体积百分比);T_SAND: Real (沙含量); T_SILT: Real (淤泥含量); T_CLAY:Real (粘土含量); T_USDA_TEX: Real (USDA土壤质地分类); T_REF_BULK: Real (土壤容重); T_OC: Real (有机碳含量); T_PH_H2O:Real (酸碱度) T_CEC_CLAY:Real (粘性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CEC_SOIL: Real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BS:Real (基本饱和度); T_TEB: Real (交换性盐基); T_CACO3: Real (碳酸盐或石灰含量) T_CASO4: Real (硫酸盐含量); T_ESP: Real (可交换钠盐); T_ECE: Real (电导率)。其中以T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上层土壤属性(0-30cm),以S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下层土壤属性(30-100cm)(FAO 2009)。该数据可为地球系统建模者提供模型输入参数,农业角度可用来研究生态农业分区,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
4755 2013-12-09
本次冰川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es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Cold and Arid Region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AREERI) 的联合支持。 1、冰湖编目采用landsat(TM,ETM),Aster遥感数据,反映的喜马拉雅地区2004年面积大于0.01km2的冰湖现状。 2、冰湖编目覆盖:喜马拉雅山地区Pumqu(Arun), Rongxer (Tama Koshi), Poiqu(Bhote-Sun Koshi), Jilongcangbu (Trishuli), Zangbuqin(Budhigandaki), Majiacangbu (Humla Karnali)等流域。 3、冰湖编目内容包括:冰湖编目、冰湖类型、冰湖朝向、冰湖宽度、冰湖面积、冰湖深度、冰湖长度等属性。 4、数据投影信息: Projection::Transverse_Mercator False_Easting:500000.000000 False_Northing:0.000000 Central_Meridian:87.000000 Scale_Factor:0.999600 Latitude_Of_Origin:0.000000 Linear Unit:Meter(1.000000)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GCS_WGS_1984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9) Prime Meridian: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D_WGS_1984 Spheroid:WGS_1984 Semimajor Axis:6378137.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6356752.314245179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298.257223563000030000 详细数据说明请参考文档及报告。
10639 2011-03-11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