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大沙龙站自动气象站-2016)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大沙龙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西侧沙龙滩地区,下垫面是沼泽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8.9406E, 38.8399N,海拔373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并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6-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10786 2017-12-24

  • 黑河流域典型样点土壤观测数据 (2012-2014)

    数据集包含黑河流域典型样点土壤观测数据:PH值、土壤质地 1、土壤PH值:典型土壤样点经纬度及PH值。 2、土壤质地:包含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的黑河流域典型土壤样点的土壤质地数据。黑河流域典型土壤样点采集方式为代表性采样,指能够采集到景观区域内的典型土壤类型,尽可能采集代表性较高的样点。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采取每个剖面的土壤样本。

    8959 2016-03-12

  • 青藏高原逐日微波降水量数据集(2015-2017)

    降水强烈的时空变化常使得常规地基台站的降水观测不能准确把握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变化。而卫星微波遥感可以克服此局限,实现全球尺度降水和云的观测,而且相对于红外/可见光只能反映云厚、云高等信息而言,微波能够穿透云体,利用云内降水粒子和云粒子与微波的相互作用对云、雨进行更为直接的探测。 本数据以GPM搭载的DPR双波段降水雷达获取的地表降水量为真值,以NDVI、DEM、ERA5中的土壤温/湿度为参考数据,利用GMI的多波段被动亮温数据反演青藏高原地区暖季(5月-9月)瞬时降水强度,将结果重采样至0.1°空间分辨率后累加到日。

    5343 2019-06-22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巴吉滩戈壁站涡动相关仪-201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巴吉滩戈壁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戈壁。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0420E, 38.91496N,海拔1562.0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6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3月2日至3月31日,10月13日至11月14日以及12月12日至12月31日,由于存储卡存储数据出现问题,导致10Hz数据缺失,由采集器输出的30min通量数据替代。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11061 2016-07-12

  • 青藏高原多源遥感合成1km积雪覆盖数据集(1995-2018)

    青藏高原多源遥感合成1km积雪覆盖数据集(1995-2018)基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青藏高原光学仪器遥感1km积雪覆盖数据集(1989-2018)和美国雪冰中心的25km近实时逐日全球冰密集度与积雪范围NISE产品数据集(1995-2019)合成得到,覆盖时间从1995年到2018年(每年1-4月和10-12月两个时段),时间分辨率为逐日,覆盖范围为青藏高原(17°N -41°N,65°E -106°E),采用等经纬度投影,空间分辨率为0.01°×0.01°。数据集以日产品表征了卫星观测时刻的地面是否为积雪所覆盖。输入数据源为NOAA或MetOp卫星AVHRR逐日积雪覆盖产品,TERRA卫星MODIS替代AVHRR对应观测通道生成的逐日积雪覆盖产品,以及DMSP卫星SSM/I或SSMIS逐日全球冰密集度和积雪范围NISE产品。数据集合成方法:以青藏高原光学仪器遥感1km积雪覆盖产品为基础,完全信任其积雪和晴空无雪信息,对有云覆盖、无法判识、缺少卫星观测等区域,在相对高空间分辨率海陆模板的辅助下,利用NISE的陆地有效判识结果进行替换。对于部分水陆边界,因NISE产品空间分辨率较低,合成结果有可能仍存在极少量的云覆盖或者无观测数据区域。基于多年地面气象台站雪深观测资料验证表明,本数据集对晴空条件下地面有无积雪的总体判识准确率在91%以上。数据采用标准的HDF4格式存储,内部有积雪覆盖和质量码两个SDS,维度均为4100列×2400行,且文件内部有完备的属性描述。

    6708 2019-05-18

  • 祁连山天老池流域草地截留数据集

    该数据包含草地截留控制实验数据和草地最大持水量观测数据。 最大持水量实验是2011年进行的,主要选择的植被类型有苔草、珠芽蓼、车前草和委陵菜,对每种类型的样品进行最大持水量实验,并对其进行照相处理,得到的具体数据见文件。 草地冠层截留是2012年生长季进行的,采用人工控制降雨实验来完成。在生长季末期,对流域内主要类型草地按照放牧与禁牧两种情况进行采样。人工降雨过程中,每隔1min对降雨量和穿透雨量进行记录,最后通过降雨量与穿透雨量的差值计算草地冠层截留量。

    10261 2014-01-30

  • 黑河中下游干旱区植物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

    黑河流域中下游干旱区建群种植物叶片表皮微形态结构特征。植物材料编号与采样表中的编号一致。参照采样表编号确定材料及其分布位置。

    10216 2015-01-07

  • 北美多模型集合NMME数据集(1982-2010)

    北美多模型集合NMME是由美国模式中心(包括NOAA/NCEP、NOAA/GFDL、IRI、NCAR、NASA)和加拿大CMC联合发布的多模式集合季节预报系统数据集。数据包含1982-2010年回报数据和2011年至今的实时气象预报数据。其时间分辨率为逐月,覆盖范围为全球,水平空间分辨率为1°。NMME共有9个气候预报模式,每个模式包含6-28个集合成员,预见期为9-12个月。其气候模式的名称、来源、集合成员和预见期如下: 1)CMC1-CanCM3,Environment Canada,10个模式,12个月 2)CMC2-CanCM4,Environment Canada,10个模式,12个月 3)COLA-RSMAS-CCSM3,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6个模式,12个月 4)COLA-RSMAS-CCSM34,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10个模式,12个月 5)GFDL-CM2p1-aer04,NOAA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10个模式,12个月 6)GFDL-CM2p5-FLOR-A06,NOAA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12个模式,12个月 7)GFDL-CM2p5-FLOR-B01,NOAA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12个模式,12个月 8)NASA-GMAO-062012,NASA Global Modeling and Assimilation Office,12个模式,9个月 9)NCEP-CFSv2,NOAA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24/28个模式,10个月 除CFSv2模式外(只含降水和平均气温),其他模式数据变量包含降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每个模式集合成员每月的一个变量数据存放一个nc文件。各变量的气象要素、变量名、单位和物理意义如下: 1)平均气温,tref,K,月平均近地面(2m)平均气温 2)最高气温,tmax,K,月平均近地面(2m)最高气温 3)最低气温,tmin,K,月平均近地面(2m)最低气温 4)降水,prec,mm/day,月平均降水量。 该数据集在气候预报,水文预报驱动,量化模式预报不确定性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4062 2018-02-18

  • 青海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0-2016)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1980~201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数据来自统计年鉴: 《青海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和《青海统计年鉴》,从青海统计年鉴中摘录,精度同数据所摘取的统计年鉴。 数据表共有11个字段 字段1:年份 解释:数据的年份 字段2:总计 解释:固定资产投资总计 亿元 字段3:国有经济 解释: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字段4:集体经济 解释: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字段5:私营经济 解释:私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字段6:其他经济 解释:其他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字段7:总增长 解释:固定资产投资总增长 % 字段8:国有增长 解释: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 字段9:集体增长 解释: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 字段10:私有增长 解释:私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 字段11:其他增长 解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

    2521 2018-07-18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积雪地基微波散射计及积雪参数观测数据集(2008年3月16日)

    2008年3月16日在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开展的散射计地面同步观测,为进一步理解积雪微波辐射与散射特性提供了基础。 观测内容主要包括: 1)积雪后向散射系数观测(散射计测量); 2)积雪参数观测:雪表面温度(针式温度计)、雪粒径(手持式显微镜)、雪密度(雪铲)、雪表面和雪土界面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该观测在BG-I样地进行。 3)积雪光谱(新疆气象局提供的便携式光谱测量仪测量ASD),观测位置为大冬树山垭口,具体见GPS记录。同时利用筛子对雪层结构粒径的长短轴以及形状进行了观测。 4)积雪反照率(总辐射表测量),地点见GPS记录,观测时间为10:29到15:00,天空晴朗无云。 5)雪特性分析仪观测,观测变量包括雪密度、雪复介电常数、雪体积含水量、雪重量含水量等,观测位置为大冬树山垭口散射计观测位置附近。 该数据集包含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2个子文件夹。

    14155 201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