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台县社会核算矩阵(2012)

    社会核算矩阵亦称国民经济综合矩阵或国民经济循环矩阵,用矩阵的方法将国民经济各个账户系统地联结起来,表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统计指标体系,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循环过程。它利用矩阵形式将国民经济各个账户按照流量和存量、国内与国外有序地排列起来。 数据反映的是高台县社会核算矩阵平衡后的数值。

    8205 2016-01-07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LAI观测数据集(2008年5月-7月)

    2008年5月27日至7月1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用照相法测量LAI。观测仪器:佳能EOS40D相机和佳能EF15/28鱼眼镜头以及相机支架。观测地点:临泽站的五里墩农田样方、临泽站内样方、荒漠过渡带、杨树林。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观测对象:玉米、荒漠灌丛、杨树。拍摄方法:大部分照片为从上向下拍摄,较高的作物拍摄时采取从下向上拍摄,特殊情况下,比如光线太强时,采取向下倾斜45度拍摄。具体拍摄情况见数据说明文档。存储方式:该数据包括拍摄的原始照片,以及用can_eye5.0软件处理以后的结果。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测量时间:荒漠为2008-05-28、2008-05-30;临泽站内为2008-06-19、2008-06-25、2008-06-30、2008-07-03、2008-07-10、2008-05-27;五里墩为2008-06-03、2008-06-04、2008-06-03、2008-05-28、2008-05-30、2008-07-11、2008-06-29;杨树林为2008-05-30。 2008年5月27日至7月1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用手工测量法测量LAI。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临泽站内样方测量方案: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抽样测量和记录叶片长和宽,样方作物总株数,样方大小,计算出作物的平均叶片面积,乘上样方内总株数,得出估算的作物总的叶片面积后,除以样方面积。用LI-3100测量了部分样本,并与手工测量值进行比较,得到修正参数来修正手工测量值。存储方式:此数据为处理后数据,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得到的是观测样方每天的LAI测量平均值。测量时间:2008-05-22、2008-05-23、2008-05-24、2008-05-28、2008-05-30、2008-07-11。 2008年6月19日至7月11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利用LAI2000测量LAI及其标准差。观测仪器:LAI-2000。观测样方:临泽站内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观测对象:玉米,存储方式:在每天的记录表中记录了测量时间、视角盖度数、观测模式和重复次数,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等。LAI-2000每隔一段时间导出数据一次,以txt存放的数据,每个数据有唯一的ID号,后期处理中根据每条记录的ID号来确定数据。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以及后处理数据。原始数据包括Word记录表格和txt数据文件;后处理数据为Excel表格。测量时间:临泽站内样方有2008-06-19、2008-06-25、2008-06-30、2008-07-03、2008-07-09、2008-07-10。五里墩农田样方有2008-06-24、2008-06-29、2008-07-10。

    14079 2013-10-07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加密观测区典型下垫面土壤水分剖面观测数据

    本数据为排露沟流域典型下垫面的10天一次的土壤水分观测资料。采用环刀法取土,烘干法测量土壤水分。 土壤剖面分层为苔枯层、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部分剖面土壤厚度不够。 测量的地表类型包括2600m云杉林、2700m云杉林、2900m云杉、3100m云杉、3300m云杉林、3300m灌丛、3400m灌丛、3500m灌丛、阳坡草地2600m、阳坡草地2700m、阳坡草地2800m、阳坡草地2900m。 测量时间为2007年和2008年5月至9月,10日一次测量,根据天气状况选择具体日期开展测量。 数据格式为Excel表格。 该数据是排露沟流域水文模拟关键的土壤观测资料。

    14268 2013-10-14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上游样带机载激光雷达DEM点云数据(2012年8月25日))

    2012年8月25日,在黑河中上游的核心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纳米,多次回波(1,2,3和末次)。样带飞行绝对航高5200米,平均点云密度1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EM和DSM数据产品。

    9037 2014-06-09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神沙窝沙漠站涡动相关仪-201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神沙窝沙漠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沙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9330E, 38.78917N,海拔1594.0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6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10224 2016-07-15

  • 黑河中下游生态水文模型模拟结果V1.0 (2001-2012)

    本项目利用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HEIFLOW(Hydrological-Ecological Integrated watershed-scale FLOW model)对黑河中下游开展了生态水文过程模拟。模型使用了动态土地利用功能,采用了由胡晓利等提供的2000、2007、2011三期土地利用数据。 模拟的时空范围及精度如下: 模拟期:2000-2012年,其中2000年为模型预热期 模拟步长:逐日 模拟的空间范围:黑河中下游,模型面积90589平方公里 模拟的空间精度:地表和地下均采用1km×1km网格,地表共90589个水文响应单元;地下分5层,每层90589个活动网格 HEIFLOW模型模拟结果数据集包含以下变量: (1)降水量(单位:毫米/月) (2)黑河上游主要出山径流量观测值(单位:立方米/秒) (3)蒸散发量(单位:毫米/月) (4)土壤入渗量(单位:毫米/月) (5)地表产流量(单位:毫米/月) (6)浅层地下水水头(单位:米) (7)地下水潜水蒸发量(单位:立方米/月) (8)浅层地下水面上补给量(单位:立方米/月) (9)地下水出露量(单位:立方米/月) (10)河流-地下水交换量(单位:立方米/月) (11)黑河干流四个水文站(高崖、正义峡、哨马营、狼心山)河道流量模拟值(单位:立方米/秒) 上述前两个变量为模型驱动数据,其余均为模型模拟量。所有变量时间范围为2001-2012,时间尺度为月。空间分布式数据精度为1km×1km,数据格式为tif。 上述变量中,如遇负值,表示地下水排泄量(如地下水潜水蒸发量、地下水出露量、地下水补给河道量等)。如需地下水埋深,使用模型地面高程数据减去地下水水头数据即可,部分区域地下水水头可能高于地表,表明该处存在地下水出露。 此外,数据集还提供: 中下游模型建模范围(格式为.shp) 中下游模型地表高程(格式为.tif) 上述数据全部使用WGS_1984_UTM_Zone_47N坐标系。 以HEIFLOW_V1_ ET_2001M01.tif为例,说明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HEIFLOW: 模型名称 V1: 数据集版本号1.0 ET: 变量名 2001M01:2000年1月,其中M表示月份

    3929 2017-02-02

  • 黑河上游植被图 V2.0

    该数据是黑河干流莺落峡以上上游的植被图,比例尺为1:10万,面积大约为1万平方公里,数据格式为GIS矢量格式,满足生态水文模型数据输入要求,出版前仍需进行地图修饰,本版本为2.0版,后期拟对比黑河计划上游样带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修正。该数据是在《1:100万中国植被图》的基础上,对黑河上游海拔、坡向(基于ASTER GDEM计算)等地形进行详细分析,结合野外调查资料、文献资料、TM及ETM+影像、谷歌地球等,对《1:100万中国植被图》的群系边界进行优化后得到。该数据对1:100万植被图类型边界调整较大,与海拔和坡向相符更好。该数据可在Arc GIS及其兼容软件中直接使用和编辑。

    7624 2015-12-23

  • 葫芦沟小流域河流流量观测数据(2012年7-9月)

    采用Solinst Levelloger 自动水位计观测河水水位,通过水位-流量曲线计算流量数据,流量实际观测为通过自制流量堰(见缩略图)手动观测。由于手动观测数据量有限,需要进一步补充观测,完善水位-流量曲线。 01号点: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Ⅲ号区出口,寒漠带与寒甸带分界点,该点沟谷深切,可见基岩出露。 坐标(99°53′37″E,38°13′34″N)观测时段2012.6.28-2012.9.2。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6.28-7.25为1次/30分钟。7.25-9.2为1次/15分钟。 02号点: 中科院寒旱所划分Ⅱ号区出口,地形平缓,位于冲积三角洲沟谷出口汇水处,南侧为灌木区。建有小型流量堰。 观测点坐标(99°52′58″E,38°14′36″N)自动观测数据观测频率为1次/15分钟。观测时段2012.7.21-2012.9.6

    7096 2013-08-01

  • 额济纳三角洲生态植被样方调查数据(2010-2011)

    项目执行期期间对额济纳三角洲生态植被样方的现场调查数据。 额济纳三角洲31个地下水盐分观测点附近生态植被调查样方。主要调查项包括:样方内植物种类、植物结构,数目、高度、基径、冠幅、盖度、频度等。时间:2010年和2011年(7月-8月)。

    7483 2014-06-13

  • 苏木吉林小流域综合监测站数据集 1.0

    本数据集包含了2012~2013年在巴丹吉林沙漠苏木吉林小流域进行综合监测的数据资料。苏木吉林小流域由2个湖构成,即苏木吉林北湖和南湖,经纬度范围是:北纬39°46'18.24"至39°49'17.25",东经102°23'40.53" 至102°26' 59.27"。观测仪器主要围绕苏木吉林南湖布设,包括闪烁仪(BLS450)、自动气象站(净辐射、雨量、风速、风向、空气湿度、气压、E601型蒸发皿)、土壤监测站(土壤温度、含水率和张力pF-meter)以及地下水监测孔1个。本次发布的数据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监测结果。后期监测数据将在2.0版本发布。 仪器布置情况、坐标、型号等见小流域监测系统布置图.pdf、监测点坐标.xls和监测点位置和设备.tif。

    10037 201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