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L&K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于2008年03月19日获取,地点在阿柔-扁都口飞行区。 其中L波段频率为1.4GHz,后视35度观测,获取双极化(H和V)信息;K波段频率为18.7GHz,天顶角观测,无极化信息。飞机9:25BJT从张掖机场起飞,12:50降落。9:38-9:39飞过双树寺水库,相对航高800m,水面结冰。9:50-11:00在阿柔摄区工作,飞行高度4100m左右,飞行速度270km/hr左右。11:20-12:25在扁都口摄区工作,飞行高度4200m左右,飞行速度290km/hr左右。 原始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和GPS数据。其中微波辐射计L和K波段均属非成像观测,由文本文件记录瞬时观测获得的数码值,GPS数据记录飞行时的经纬度以及飞机姿态参数等。使用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时需要根据定标系数将记录的数码值转换为亮温值(定标系数文件与原始观测数据归档在一起)。同时,通过微波辐射计和GPS各自的时钟记录,可以将微波观测与GPS记录联系起来,给微波观测匹配地理坐标信息。由于微波辐射计观测分辨率较粗,数据处理中一般忽略飞机的航偏、翻滚以及俯仰效应。根据使用目标及飞行相对航高(H),在定标和坐标匹配后,还可以将观测信息栅格化,L和K波段的分辨率(x)与观测足迹(footprint)可以认为一致,参考分辨率为:L波段,x=0.3H;K波段,x=0.24H。经过以上各步处理后,可以获得用户能够直接使用的产品。
13852 2010-07-13
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的《天水土地利用现状图》,本图是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甘青宁类型区系列图之一,信息如下: * 主编:王一谋 * 副主编:冯毓荪、游先祥、申元村 * 编委:王贤、王镜泉、丘明新、全志杰、牟新待、曲春宁、姚发芬、钱天久、黄自治、梅成瑞、韩熙春、李裕久、胡双熙 * 责任编辑:黄美华 * 编稿:牟新诗、崔赛华、王贤。何守华 * 编绘:何守华、王贤、全志杰、崔赛华、龙亚萍、牟新诗、何守华、毛晓利、崔赛华、王长涵 * 编辑:冯毓荪、王一谋 * 清绘:冯毓荪、张景秋、杨萍 * 制图:冯毓荪、姚发芬、王建华、赵燕华、李伟民 * 制图单位: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室编制 * 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 * 比例尺:1:500000 * 出版时间: 暂无 2、 文件格式与命名 数据均以ESRI Shapefile格式储存,包括一下图层: 天水土地利用现状图(landuse)、河流(River)、道路(Road)、点状居民地、面状居民地 3、数据字段及属性 类型编号 土地资源类 Land_type 88 裸岩 Exposedrock 86 裸土 Bareground 85 沙滩和干沟 Sandy flat and dryvally 446 牛尾蒿、杂类草 G1.Artemisia Subdinguata mixed herbs 445 蕨、杂类草 G1.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usculummixedherbs 444 珠芽蓼、禾草 G1.Polygonumriciparum,grasses 443 黄蔷薇、绣线菊灌木杂类草 G1.Rosa hugonis,Spiraea canescens scrub mixed weeds 442 忍冬、胡颓子灌丛杂类草 G1.Lonicera japonica Elueagas pungens shurb mixed herbs 441 虎榛子、灌木杂类草 G1.Ostryopsis daridiana scrub mixed herbs ............. 具体请参考数据文档 2、投影信息: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5)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8496 2010-01-20
该套数据是新发展的陆面生态水文模式CLM_LTF的模拟结果。该模式在NCAR发展的陆面过程模式CLM4.5之上,耦合了地下水侧向流动模块,并且考虑了人类灌溉作用。 模式运行时间是1981-2013年,空间分辨率为30弧秒(0.0083度),时间步长为1800秒,模拟范围为黑河流域。1981-2012年大气强迫使用的是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多圈层数据同化与模拟中心开发的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2013年大气强迫使用的是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制作的高分辨率的风压湿温降水辐射数据集。地表覆盖数据为MICLCover黑河流域1公里土地覆盖格网数据集,灌溉数据见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黑河流域1981-2013年30弧秒分辨率月尺度地表水及地下水灌溉量数据集”。模式输出为月平均数据。 文件说明如下: 地下水埋深数据:Heihe_ZWT.nc 2cm土壤湿度数据:Heihe_H2OSOI_2CM.nc 100cm 土壤湿度数据:Heihe_H2OSOI_100CM.nc 蒸散发数据:Heihe_evaptanspiration.nc 数据为netcdf格式。有3个维度,依次为month, lat, lon. 其中month为月份,数值为0-395,代表1981-2013年逐个月份,lat为网格纬度信息,lon为网格经度信息。 数据储存在data变量中,地下水埋深数据单位为m, 土壤湿度数据单位为m^3/m^3, 蒸散发数据单位为mm/month
10867 2017-11-23
2012年生长季4种典型灌丛群落在试验期间内观测到的降水茎干流、穿透雨量。数据内容:试验日期;茎干流量;穿透雨量,截留量。 观测方法:穿透水使用直径为15 cm,高度10 cm的圆形铁制容器测量。由于金露梅、沙棘和鬼箭锦鸡儿灌丛不能进行单株观测,因此对样地冠层郁闭度进行测定后,每个样地放置9个接水器,使不同郁闭冠层下均有接水器。这种观测穿透雨的方法可以更好的收集灌丛下面不同部位的穿透雨。由于观测难度大且草本植被少,忽略了灌丛下草本的截留作用。高山柳是以茎干为中心,茎干附近,冠辐边缘和冠辐中间各放一个,每3个容器夹角为120°摆放。每种灌丛选取6株进行树干茎流观测。单株生灌丛在所有枝下茎上进行测定,丛生灌丛树干茎流采用标准枝法,即对所选灌丛的每一枝进行基径测量,取得基径平均值后,选择与基径平均值相当的树干作为标准枝。在灌丛所有枝下茎干上,使用聚乙烯塑料软管剖开,直接卡在灌丛茎干上,用塑料胶布和玻璃胶粘好固定,将该塑料管直接接入树干茎流收集瓶,瓶口粗细和塑料管一致,避免降雨和穿透雨进入收集瓶,使用前经过人工试验可以精确地收集树干茎流。为减少测定过程中由于蒸发造成的误差,在雨后及时测量的穿透雨量和树干茎流量,如夜间降雨,第2天清晨取样。 数据处理:穿透雨量乘以1.78(20 cm和15 cm不同口径的折算系数),换成标准20 cm下对应的穿透雨量(mm)。每个树干茎流收集瓶实测水量除以该标准枝投影面积得到该枝树干茎流量,标准枝上的树干茎流量乘以整个灌丛的枝数即可得到整个灌丛的树干茎流量。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灌丛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可分为3个部分:截留量,树干茎流量和穿透雨量: IC=P-SF-TF 式中:P为林外降雨量;TF为穿透雨量;SF为树干茎流量;IC为灌层截留量。根据所测穿透雨雨树干茎流数据,利用上式得到截留量。
7137 2014-06-16
为了了解北半球气温变化的时空变化特征,该研究用 CRU(Climatic Research Unit)网格数据计算了 30 年(1971-2000)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年平均气温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变化范围从大于 30 °C 到小于-25 °C。在相同纬度地区,高海拔地区(比如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西西伯利亚山区)的年平均气温凸显低温的趋势。同时我们完成了分辨率为0.5 °× 0.5 °北半球1901-2016年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分布图。
8440 2019-12-20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2日至11月22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的降水比对观测数据。降水比对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乡上头闸村即通量观测矩阵的1号点。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8°53'36.06",E100°21'28.92",海拔1559米。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降水量分别采用5种不同高度、不同类型雨量计观测,观测频率1d。数据涵盖时间段6月12日至11月24日,单位(cm); 雨量计分别为:1、地面防溅雨量计(0.0米,称重式自计雨量计);2、人工标准雨量计(0.7米,人工观测);3、虹吸式自己雨量计(1.0米,纸质自动记录);4、称重式雨量计(1.5米,带防风隔栅自动记录);5、翻斗式雨量计(1.5米,自动记录)。 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12328 2017-01-08
内容为2013年5月24日开始至9月3日青海云杉林的32次降雨截留数据。 样地设置在海拔2800m青海云杉林内,样地大小30m×30m,布设了90个直径为20cm的雨量筒按照3m的间隔布设在样地中,以及20个两种规格(I为200cm*20cm,II为400cm*20cm)的积水槽来观测林内的截留数据。并且在离样地50m左右的河道空旷地上布设有一台型号为DSJ2(天津气象仪器厂)虹吸式雨量计对林外降雨量及降雨特征进行观测。每次降水事件结束且林内穿透雨停止后,用雨量器量每个雨量筒内的水量并记录。
10852 2014-01-24
该数据集对扫描图《中国400万冰雪冻土图》(施雅风、米德生,1988)进行几何校正,然后通过数字化,综合考虑海拔和纬度,结合多年冻土的连续性将冻土划分为:高纬度多年冻土的大片多年冻土、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高海拔多年冻土和高山多年冻土(包括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及中国东部的太白山、黄岗梁和长白山)和高原多年冻土(青藏高原),高原多年冻土(青藏高原)又分为大片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瞬时冻土和无冻土区。
10608 2013-06-04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240 2013-11-22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581 2013-06-21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