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源MODIS植被指数数据集(2000-2018)

    该数据集是MODIS的植被指数数据(MOD13Q1),将三江源区域进行了提取,以便单独开展三江源地区的研究分析。MOD13Q1是16天合成的植被指数,包含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三江源的空间范围覆盖两景MODIS文件(h25v05和h26v05)。数据存储格式为hdf,每个文件中包含12个波段: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质量(VI Quality)、红波段反射率(red reflectance)、近红外波段反射率(NIR reflectance)、蓝波段反射率(blue reflectance)、中红外波段反射率(MIR reflectance)、观测天顶角(view zenith angle)、太阳天顶角(sun zenith angle)、相对方位角(relative azimuth angle)、合成的时间(composite day of the year)和象元可靠性(pixel reliability). 本数据集数据格式为hdf,空间分辨率250m,时间分辨率是16天,时间范围:2000年2月至2018年10月。

    8698 2018-11-29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神沙窝沙漠站)(2012年6月-9月)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9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为甘肃省张掖市神沙窝站,下垫面是沙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9330E, 38.78917N,海拔1594.0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处,朝向正北;气压与翻斗式雨量计分别安装在2米、10米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米与风向 传感器架设在10米,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6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 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并距离气象塔2米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 cm处。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11611 2016-07-10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ALOS PRISM遥感数据集

    PRISM(The Panchromatic Remote-sensing Instrument for Stereo Mapping)是搭载在ALOS卫星上的全色遥感立体测绘仪传感器。它具有独立的三个观测相机,分别用于星下点、前视和后视观测,沿轨道方向获取立体影像,星下点空间分辨率为2.5m。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ALOS PRISM数据4景。获取时间和覆盖范围分别为:阿柔加密观测区1景,时间为2008-03-19;海潮坝1景,时间为2008-03-19;扁都口加密观测区1景,时间为2008-04-17;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临泽站加密观测区1景,时间为2008-04-22。 产品级别为LB2级,经过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ALOS PRISM遥感数据集通过Takeo Tadono博士、施建成教授和叶庆华研究员从JAXA获得。 (备注:“+”表示同时覆盖)

    17861 2011-07-24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张掖湿地站自动气象站-201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张掖湿地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下垫面是芦苇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E, 38.9751N,海拔146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四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和冠层内,冠层上方安装在6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冠层内安装在0.25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高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单位:摄氏度)、冠层上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和冠层下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D_up、PAR_D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4-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10971 2016-07-14

  • 黄土区流域尺度水文生态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数据

    黄土区流域尺度水文生态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刘文兆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3.1-2005.12。 该项目汇交数据: 黄土高原CLIGEN参数及输出数据集:是在评估和改进天气生成器CLIGEN在黄土高原的实用性过程中产生的。该数据集共包括黄土高原71个气象站点驱动CLIGEN的参数数据文件和运行CLIGEN产生的100年日气象数据文件。71个站点共分布于7个省(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宁夏、河南和青海),每个站点文件单独以ASCII格式保存,可以用文本程序打开查看。 本数据集基于黄土高原71个气象站点实测的长时间序列的日值气象数据产生,日气象参数包括:降水量,最高、最低和平均气温,太阳辐射,相对湿度,风速与风向。该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数据库。其中黄土高原仅有12个站点有太阳辐射资料,其他站点太阳辐射参数通过kriging空间内插生成,露点温度使用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计算而成。

    8003 2010-01-31

  • 青藏公路沿线1:60万多年冻土图(1983)

    该数据是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童伯良 等,1983)的数字化,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是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童伯良、李数德、卜觉英、邱国庆等编制的,其目的在于反映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层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与主要自然环境因素的生成关系总貌。 编制该图的基础资料包括有:青藏公路沿线1:200000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和图件(青海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中国科学院冰川冰土研究所自1960年以来在青藏公路沿线的西大滩、昆仑山垭口盆地、清水河、风火山、沱沱河、桑马盆地、布曲河、土门格拉、两道河等九个地点的冻土研究成果;格尔木—拉萨输油管线的钻探资料以及工作区的航测地形资料。以1:200000万地形图当工作底图,编绘成多年冻土图,再缩编成1:600000的成图,以保证图的精确性。为了弥补沿线更大范围内资料的不足,把公路沿线九个冻土研究点上探明的冻土特征规律应用于地质地理条件类同的地段,同时利用航片补充编图区的冻融地质作用和冻土特征。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包括青藏公路沿线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1:720万)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其中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中又包含多年冻土类型、岩性、冻土现象、贯通融区类型、冻土工程分类、地质构造断裂等信息。本数据仅对多年冻土信息进行了数字化,其空间范围北起青藏公路的大西滩,南至桑雄,长达近800公里,宽约40-50公里。 本数据集包括:矢量化的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扫描图,其中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的属性信息如下: A-1;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C;残留多年冻土层、隔年层 A-2;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0.5°C;0-25m A-3;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5~-1.5°C;25-60m A-4;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1.5~-3.5°C;60-120m A-5;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3.5°C;>120m B-1;Island permafrost ground;岛状多年冻土;季节冻土(Seasonal Frozen Ground); B-2;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C;残留多年冻土层、隔年层 B-3;Island permafrost extent;岛状多年冻土区;0~-0.5°C;0-25m B-4;Island permafrost extent;岛状多年冻土区;-0.5~-1.5°C;25-60m B-5;Island permafrost extent;岛状多年冻土区;-1.5~-3.5°C;60-120m

    15728 2011-03-14

  •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黑河流域普通地理图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水系图是图集水文水资源篇中一幅,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黑河流域河流数据、黑河流域水库分布数据、2009年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2008年100万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黑河流域湖泊数据等基础地理数据。 黑河流域上游属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和甘肃张掖、酒泉市肃南、肃北等县祁连山北麓部分,中游属甘肃山丹、民乐、甘州、临泽、高台、肃南、苏州、嘉峪关和玉门等市县,下游属甘肃金塔和内蒙古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涉及三省(自治区),16个市、县(区,旗),56个镇、45个乡和4个苏木。表1为黑河流域行政区划的相关信息。

    14985 2015-01-25

  • 中国冻土分布图(2000)

    总览我国现有的各种冻土图,他们在分类系统、数据源、制图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这些图件代表了我国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对多年冻土分布的阶段认识。为了更加合理地反映我国冻土的分布,并统计出我国冻土分布面积,我们在分析现有冻土图的基础上,制备了一个新的冻土分布图,该图融合了现有多个冻土图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布的模型模拟结果,统一了全国各部分数据的获取时间,反映了2000年左右我国冻土的分布状况。 新的冻土图中,各种冻土类型的分布按以下原则确定: 1. 底图采用中国冻土区划及类型图(1:1000万)(邱国庆 等,2000)。青藏高原以外的高山多年冻土和瞬时冻土的分布沿用原图;季节冻土和瞬时冻土、瞬时冻土和非冻土的界限也均无变化。青藏高原地区的多年冻土和东北地区高纬度多年冻土的分布则采用以下结果更新。 2. 青藏高原区域的高海拔多年冻土和高山多年冻土分布采用南卓铜 等(2002)的模拟结果进行更新。该模型利用青藏公路沿线76个钻孔实测年平均地温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分析,获取年平均地温与纬度、高程的关系,并基于该关系,结合GTOPO30高程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资源观测与科技中心领导下发展的全球1k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模拟得到整个青藏高原范围上的年平均地温分布,再以年平均地温0.5C作为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的界限。 3. 东北地区的高纬度多年冻土分布采用了Jin et al. (2007)的最新结果。 Jin et al. (2007)通过对过去几十年东北年平均降水和土壤水分的分析,认为东北地区的多年冻土南界与年平均气温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没有发生实质变化。 4. 其他地区的高山多年冻土分布采用中国冰川冻土沙漠图(1:400万)(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06)更新。 在分类系统方面,现有的冻土图对多年冻土的划分多采用连续性标准,但对连续性的具体定义有很大不同。很多研究表明,连续性标准是一个与尺度密切相关的概念,并不适合于高海拔多年冻土的分类(程国栋, 1984; Cheng et al., 1992),且该标准无法应用于以网格为基本模拟单元的多年冻土分布模型。在本文中,我们放弃了连续性标准,而以制图单元(网格或区域)内是否存在冻土为标准。新的冻土图将我国冻土分为几下几类: (1)高纬度多年冻土 (2)高海拔多年冻土 (3)高原多年冻土 (4)高山多年冻土 (5)中深季节冻土:可能达到的最大季节冻结深度>1m; (6)浅季节冻土:可能达到的最大季节冻结深度<1m; (7)瞬时冻土:保存时间不足一个月 (8)非冻土。 数据具体说明,请参考说明文档及引用文献。

    23875 2018-08-09

  • 北极巴伦支海-喀拉海秋季海冰范围 (1289-1993) AD

    1)数据内容:重建的1289-1993年北极巴伦支海-喀拉海秋季海冰范围时间序列; 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冰芯、树轮代用资料;多种统计方法建模; 3)数据质量描述:年分辨率,可信度高; 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历史时期北极海冰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影响。巴伦支海-喀拉海地区是中国冬春季极端冷空气南下的关键海区,但观测资料的缺乏限制对其规律和变化机制的认识,重建长时间尺度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对研究全球背景下北极海冰变化和对中国历史气候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3595 2019-10-23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下游四道桥超级站大孔径闪烁仪-2015)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四道桥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两组LAS(BLS900_1和BLS900_2)沿东北—西南方向,有效高度为25.5m,光径长度分别是2390m和2380m,观测时间分别为2015年1月1日至4月24日和2015年2月11日至12月31日。2015年4月25日调整为一组LAS(BLS900-1拆除,BLS900-2放置在原BLS900_1发射塔和BLS900_2接收塔),有效高度为25.5m,光径长度为2350m。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下垫面是柽柳、胡杨、裸地和耕地。1号点北塔的经纬度是101.147E,42.005N,南塔的经纬度是101.131E,41.987N;2号点北塔的经纬度是101.137E,42.00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1.121E,41.990N,海拔高度约为873m。大孔径闪烁仪的采样频率都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BLS900_1:Cn2 >7.25E-14, BLS900_2:Cn2 >7.33 E-14,调整后BLS900:Cn2 >7.58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Average X Intensity<1000);(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2011, 2013)。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两台LAS同时观测期间,下游1号点LAS数据以BLS900_1为主,缺失时刻由-6999标记;下游2号点LAS数据以BLS900_2为主,缺失时刻由-6999标记。4月25日后,下游LAS数据为BLS900_2观测,缺失时刻由-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_LAS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8768 2016-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