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上游垭口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2421, 38.0142N,海拔4148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该站缺电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数据出现较多的缺失,在5月24-6月21日间由于供电不足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5917 2019-06-13
太阳分光光度计的测量数据可以直接用来反演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使用水汽通道936nm处的测量数据)。青藏高原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观测数据集采用Cimel 318太阳光度计连续观测获得,涉及珠峰站和纳木错站共两个站点。数据覆盖时间从2009年到2016年,时间分辨率为逐日。太阳光度计在可见光至近红外设有8个观测通道,中心波长分别为:340、380、440、500、670、870、940和1120 nm。仪器的视场角为1.2°,太阳跟踪精度为0.1°。根据太阳直接辐射可获得6个波段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精度估计为0.01-0.02。最终采用AERONET统一反演算法,获得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指数、粒度谱、单次散射反照率、相函数、复折射指数和不对称因子等。
4697 2018-03-16
基于高精度的DEM数据,统计分析了黑河流域上游地区的逐年6-9月降水量与地理地形因子的关系,得到100m空间分辨率的黑河流域上游1967-2008逐年6-9月降水量。 坐标系统为等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黑河流域。数据采用txt文本形式给出,分别给出空间网格点所对应的经度,纬度和各年降水量。经纬度单位为°,降水量单位为mm。数据类型为单精度浮点型,无效值为-9。
7084 2014-12-14
北京一号小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实用型对地观测小卫星,于2005年10月27日发射,运行在近地轨道686km处,它具有多光谱中分辨率(32米,600Km幅宽)及全色高分辨率(4米,24Km幅宽)双遥感器独立运行。其中MSI传感器的影像星下点分辨率为32m,视场角为22.06°,轨道高度为686km,轨道倾角为98.1725°,焦距为150mm,CCD像元大小为7μm。影像波段范围包括:近红外波段:760nm-900nm,红波段:630nm-690nm,绿波段:520nm-620nm。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北京一号多光谱遥感数据11景,覆盖黑河流域上、中游。获取时间分别为:2007-10-21,2007-11-19,2008-01-09,2008-03-03,2008-04-04,2008-04-16,2008-05-01,2008-05-16,2008-07-01,2008-07-06,2008-07-08 影像产品级别为2级,经过系统几何校正。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北京一号多光谱遥感数据集通过“龙计划”项目(项目编号:5322)获得(详细信息参见数据使用声明)。
16016 2011-07-23
黑河流域TM镶嵌影像,可以有效的用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反映黑河流域2010年的现状,并作为生态规划和生态恢复提供可靠依据。 该镶嵌图收集了USGS免费发布的2010年的TM影像(时间为2010年7月至9月,共21景,数据最大云量不超过10%),通过地形图对预处理的影像进行了几何配准(多项式几何校正方法),生成了经过几何精校正的数字镶嵌图,经过一定的精度评价,该图质量较高。 影像存储的格式为ERDAS的IMG格式,选用信息量最为丰富的5、4、3波段组合配以红、绿、蓝三种颜色生成彩色合成图象,这个组合的合成图象不仅类似于自然色,较为符号人们的视觉习惯,而且由于信息量丰富,能充分显示各种地物影像特征的差别。
8600 2013-07-14
Randolph冰川目录(Randolph Glacier Inventory,RGI)是GLIMS(Global Land Ice Measurements from Space)发布的全球冰川轮廓的完整目录,目前共发布6个版本:2012年2月发布1.0,2012年6月发布2.0,2013年4月发布3.0,2014年12月发布4.0,2015年7月发布5.0,2017年7月发布6.0。本数据集包括6.0,5.0,4.0和3.2(修正版,2013年8月)共四个版本。 数据按照不同地区进行组织,每个地区包括一个shape文件(.shp文件及其相应的.dbf、.prj和.shx等文件),一个测高数据的.csv文件,每条冰川包含一条记录。 数据来源于GLIMS: Global Land Ice Measurements from Space(http://www.glims.org/RGI/) 数据质量检查包括几何、拓扑和属性检查,包括: 1) 所有多边形都使用ArcGIS Repair Geometry工具进行检查; 2) 删除了小于0.01平方公里的冰川; 3) 拓扑使用Does Not Overlap规则进行检查; 4) 属性表利用Fortran子程序和Python脚本进行数据质量检查。
8041 2018-07-20
1947-1948年间,中华民国水利部河西水利工程总队编写了黑河干流水利工程规划书(15项)。这是目前全流域最早根据现代水利工程学原理编制的全面工程规划。这批规划以灌溉工程为主,兼顾跨流域调水与防洪工程。这些工程大多在1949年后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但其中引大通河水入黑河水计划则从未付诸实施。这批文献中水文、社会经济数据的搜集则多完成于抗战时期,由甘肃省水利林牧公司负责完成,是流域内最早、较系统的数据,对于分析、认识民国时期黑河干流水利开发与社会经济状况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数据主要内容包括张掖、山丹、民乐、临泽、高台的水库工程、地下水截引及灌溉工程、地表径流灌溉工程、灌溉渠系整理工程等计划书。
7553 2015-12-31
葫芦沟小流域2012年1:50000地质图草图,葫芦沟流域由第四系松散地层和前新生界基岩地层组成。基岩地层的空隙以裂隙为主,上覆薄层残坡积物。山前平原以上更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层(Q3al+pl)为主。冰川前缘的松散地层为全新统冰碛砂砾石层(Q4gl),分布在现代冰斗及其下方,形成侧碛和终碛堤(垅岗)。
7952 2014-10-08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25日至9月15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大满超级站上层的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3E, 38.85551N,海拔1556.06m。涡动相关仪架高34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仪与CO2/H2O分析仪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ire软件后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ire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3%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2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11299 2016-07-07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可可西里人工采集的土地覆盖地面验证点数据集。数据采集中,以用地类型相对较为均一、完整的斑块作为主要采集对象,在区分其他用地类型及植被类型时相对较易识别和辨识,在地物验证中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每个样地首先利用差分GPS仪记录经度(度分秒)、纬度(度分秒)、海拔(0.1米)、采集时间等位置信息,然后以人工目视识别的办法记录主要用地类型和性质、特征、建群种等属性信息,以便回实验室验证和核对。最后,对每个样地拍摄不少于1张的景观照片。在本次采集中,90%以上的样点采集了2张及以上实景照片,以便于在土地利用分类及植被类型提取中进行验证和核查。最后,通过与Google地图的位置核对,数据经过了两轮检验和核查,保证了验证点属性的绝对正确性。
7076 2019-07-31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