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源区-土地覆盖及植被类型地面验证点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8月黄河源区(扎陵湖北面)人工采集的土地覆盖及植被类型地面验证点数据集。数据采集中,以用地类型相对较为均一、完整的斑块作为主要采集对象,在区分其他用地类型及植被类型时相对较易识别和辨识,在地物验证中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每个样地首先利用差分GPS仪记录经度(度分秒)、纬度(度分秒)、海拔(0.1米)、采集时间等位置信息,然后以人工目视识别的办法记录主要用地类型和性质、特征、建群种等属性信息,以便回实验室验证和核对。最后,对每个样地拍摄不少于1张的景观照片。在本次采集中,90%以上的样点采集了2张及以上实景照片,以便于在土地利用分类及植被类型提取中进行验证和核查。最后,通过与Google地图的位置核对,数据经过了两轮检验和核查,保证了验证点属性的绝对正确性。

    7075 2019-08-03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花寨子荒漠站涡动相关仪)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6日至9月15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花寨子站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1860E, 38.76519N,海拔1731.00m。涡动相关仪架高2.8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仪与CO2/H2O分析仪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ire软件后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ire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3%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10479 2015-10-07

  • 俄罗斯1:2000万冻土和地下冰分布图(1997)

    该数据集来自对1997年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出版的《世界雪冰资源地图集》纸质地图的数字化,具体包括了俄罗斯的冻土范围、冻土温度、地下冰厚度等信息。更多信息参考文献(Kotlyakov et al, 2002)。数据以ESRI的Shape格式存储,用户也可通过美国冰雪数据中心下载(http://nsidc.org/data/ggd600.html)。

    23375 2011-10-07

  • 祁连山综合观测网: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大满超级站叶面积指数-2018)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6月11日至2018年9月18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大满超级站叶面积指数观测数据。站点(100.372° E, 38.856° N)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海拔1556m,下垫面是玉米。观测样方共计3个,每个样方大小约30m×30m,经纬度范围分别为(100.373297°E~100.374205°E, 38.857871°N~38.858390°N)、(100.373918° E~100.373897°E, 38.854025°N~38.854941°N)、(100.368007°E~100.369044°E, 38.850678°N~38.851580°N)。每个样方内布设5个冠层下节点和1个冠层上节点。 本数据集由叶面积指数无线传感网(LAINet)获取,该仪器原始观测数据为仪器自动获取的每个节点逐日逐小时的光照数据(Level0),利用LAINet软件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处理,逐节点计算每天LAI(Level1),进一步对无效值识别与填充,并7天滑动平均消除天气变化对LAI计算的影响(Level2),对有多个LAINet节点的观测子区,节点的均值为该子区的最终观测值(Level3)。 本次发布的数据集为处理后的Level3产品,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Qu et al. (2014)。

    5438 2019-06-09

  • 俄罗斯1:250万冻土类型数据集(1991-1998)

    该数据源是1991-1996年,俄罗斯出版1:250的《Geocryological Map of Russia and Neighbouring Republics》系列图,该图采用俄语标注,共16幅。1998年,Zaitsev等将其翻译为英文。这次数字化,将选择其中的7个主题进行数字化,分别为:1)Distribution of frozen and unfrozen ground,2)Mean annual temperature of unfrozen ground at the depth of zero annual amplitude” might be awkward as we do not know where is the depth of zero amplitude, and lack data, generally. 3)Thickness of permafrost,4)Depth from the surface and thickness of relict permafrost, 5)Distribution of permafrost containing cryopegs, 6)Thickness of permafrost containing cryopegs, 7)Distribution of permafrost with depth。 1、该数据包括两个矢量图层:(1)冻土分布层(permofrostpermafrost distribution)(2)冻土温度层(permafrost_temperature)(3)冻土厚度图(permafrost thickness)(4)冻土形成条件(permafrost formation conditions)(5)纠正图像(Correction Image) 2.冻土层分布图包括以下几个字段:AREA,PERIMETER,FROZEN_,FROZEN_ID:POLY_,POLY_,RINGS_OK,RINGS_NOK,A,冻土层:FROZEN_SOI,温度。冻土层和FROZEN_SOI是冻土类型的中英文表示。 4、冻土层属性: Frozen-Soil 冻土层 温度水域 Continuous Predominantly unfrozen 连续大片非冻土 1-5 Continuous permafrost 连续多年冻土 -3- -5 Continuous unfrozen ground 连续非冻土 4-6 Discontinuous permafrost 不连续多年冻土 0.5- -2 Predominantly continuous permafrost 大片连续多年冻土 -1- -3 Predominantly unfrozen ground 大片非冻土 1-3 5、投影信息: PROJCS["Asia_North_Equidistant_Conic", GEOGCS["GCS_North_American_1927", DATUM["North_American_Datum_1927", SPHEROID["Clarke_1866",6378206.4,294.9786982]], PRIMEM["Greenwich",0.0],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PROJECTION["Equidistant_Conic"], PARAMETER["False_Easting",0.0], PARAMETER["False_Northing",0.0], PARAMETER["longitude_of_center",100.0],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1",15.0],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2",58.3], PARAMETER["latitude_of_center",60.0], UNIT["Meter",1.0]]

    13068 2011-03-13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数据集(2012年8月2日)

    本数据集为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于2012年8月2日获取,地点在黑河中游地区。 其中L波段频率为1.4GHz,天顶角观测,V极化与H极化信息;飞机9:00(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4:00降落。飞行历时5小时。在观测期间,飞行高度2300m左右,飞行速度220-250km/hr左右。 原始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和地理位置KMZ数据。微波辐射计数据包括V极化与H极化两个数据文件,分辨率700 m,每个数据文件包含所观测TB值和对应扫描波束ID、入射角、位置、时间标记(UTC)和其他飞行姿态信息。KMZ文件给出38.5入射角下飞区域行1公里网格TB值分布数据。飞机前和结束时微波辐射计分别进行了“热”和“冷”辐射校正。微波辐射计数据应考虑电磁波干扰影响,V极化TB值受电磁波干扰较强,H极化受影响较小。

    12661 2017-08-23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四道桥超级站涡动相关仪-2013)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7月6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四道桥超级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四道桥,下垫面是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74E, 42.0012N,海拔873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8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与CO2/H2O分析仪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ire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ire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3%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8992 2016-07-09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稳定同位素观测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含了通量观测矩阵中15测点(大满超级站)2012年5月27日至9月21日的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和通量数据集、玉米土壤和茎秆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数据集;13测点航空遥感飞行时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数据集、13和15测点航空遥感飞行时玉米土壤和茎秆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数据集。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均是玉米。15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E,38.8555N, 13测点的经纬度是 100.3785E,38.8607N,海拔1552.75m。15测点采用大气水汽δ18O和δD比值和通量的原位连续观测系统进行连续观测,该系统两个进气口高度为玉米冠层上方0.5m和1.5m,采样频率为0.2Hz,进气口切换时间为2min,数据时间间隔为1hr;玉米土壤和茎秆水样品的采样频率为1~3d。13测点采用大气水汽δ18O和δD比值和通量的移动观测系统进行短期观测;大气水汽、玉米土壤和茎秆水样品的采样频率与航空遥感飞行相匹配。 15测点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和通量数据集的项目包括:Timestamp(时间,timestamp without time zone),Number(有效数据数量),δD of r1(下进气口δD,‰),δD of r2(上进气口δD,‰),δ18O of r1(下进气口δ18O,‰),δ18O of r2上进气口δ18O(‰),vapor mixing ratio of r1(下进气口水汽混合比,mmol/mol),vapor mixing ratio of r2(上进气口水汽混合比,mmol/mol),δET_D(蒸散δD,‰),δET_18O(蒸散δ18O,‰);15测点玉米土壤和茎秆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数据集的项目包括Timestamp(时间,timestamp without time zone),Remark(处理:裸地土壤Ld=1;覆膜土壤Fm=2;父本土壤F=3;茎秆Xylem=4),δD(‰),δ18O(‰)。15测点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占蒸散比例的数据集的项目包括Timestamp(时间,timestamp without time zone),E/ET(土壤蒸发占蒸散比例,%),T/ET(植物蒸腾占蒸散比例,%)。植物蒸腾占蒸散的比例变异范围为53.6~99.8%,平均值(±标准偏差)86.7±5.2% 。土壤蒸发占蒸散的比例变异范围为0.2~46.4%,平均值(±标准偏差) 13.3 ±5.2%。 13测点航空遥感飞行时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数据集的项目包括Timestamp1(开始时间,timestamp without time zone),Timetamp2(结束时间,timestamp without time zone),Height(观测高度,cm),δD(‰),δ18O(‰)。13和15测点航空遥感飞行时玉米土壤和茎秆氢氧稳定同位素比值数据集的项目包括Timestamp(时间,timestamp without time zone),Remark(处理:裸地土壤Ld=1;覆膜土壤Fm=2;茎秆Xylem=4),δD(‰),δ18O(‰),Location(测点:13或15测点);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Wen et al.(2016)。

    15450 2016-07-14

  • 黑河流域典型土壤样点土壤pH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采集的黑河流域典型土壤样点的土壤pH数据。2012年组织开展了第1次野外土壤调查采样。2013年在对已有土壤剖面样点进行定量评估的基础上,重点对已有剖面点代表性较差的景观区域进行土壤环境分析,形成补充性调查方案,组织开展了第2次土壤调查采样。黑河流域典型土壤样点采集方式为代表性采样,所采集样点覆盖了黑河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地区,涵盖了黑河流域的典型景观类型,能够反映黑河流域土壤属性整体的空间分布规律。野外土壤样品采集的深度参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采取土壤剖面的土壤发生层样品。

    7457 2020-07-15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地表粗糙度观测数据集

    在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测量地表粗糙度数据。 测量内容: (1)2008年5月24日进行了ASAR与MODIS同步观测,在花寨子荒漠样地2开展了地表粗糙度的测量。 (2)2008年5月30日进行了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飞行同步,在花寨子荒漠样地1测量了地表粗糙度。 地表粗糙度采用照相法测量粗糙度。测量仪器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自制的粗糙度板、数码相机和罗盘。测量对象为花寨子荒漠样地1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沿着样地两条对角线等间隔采样测量,每次测量包括东西向和南北向,每张照片上具有测量标示。

    13631 201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