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源区范围数据集(2018)

    该数据集包含了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三个源区的每个流域的边界、总边界及其流域内部各个县的边界。 观测项目有:黄河源、长江源、澜沧江三个源区的每个流域的边界、总边界及其流域内部各个县的边界。

    9893 2018-08-10

  • 黄河上游SRTM高程数据(2000)

    一、概述 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地理空间情报局及德国和意大利的航天机构于2002年2月开始执行的。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SRTM系统共计进行了222小时23分钟的数据采集工作,获取了北美60度至南纬56度之间,面积超过1.19亿km2的9.8万亿字节的雷达影像数据,费改地球表面80%以上,该数据集覆盖中国全境。耗费两年时间处理,最终获得平面经度为±20m,高程经度为±16m的全球数字高程模型(DEM). 二、数据处理说明 SRTM数据的处理是由地面数据处理系统(GDPS)来完成的。GDPS由三部分组成:(1)干涉测量处理器,利用干涉测量处理器将数据转换为高程图与雷达图像条带;(2)镶嵌处理器,用于将采集的全球多条航带数据编绘成大陆高程数据与图像的镶嵌图;(3)验证系统,负责检验镶嵌图的质量,并提供精度图。这些处理器目前装在在JPL的工作站上,下一步工作是将它们安装到一组超级计算机上,以便对真个SRTM数据进行系统处理。随着这项工作的进行,JPL将向工作发布辅助数据。 三、数据内容说明 SRTM数据每经纬度方格提供一个文件,经度有1 arc-second和3 arc-second两种。称作SRTM1与SRTM3,或者称作30m与90m数据。本数据集采用的是90m分辨率的SRTM3数据。每个文件里包含1201×1201个采样点的高程数据。数据格式为DEM格式。个图幅空间位置见附图(全国1_25万图幅接图表)。 四、数据使用说明 SRTM数据具有可计算及可视化功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测绘、地表形变及军事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在科学研究上,SRTM数据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震研究、水平建模、火山监控以及遥感图像的配准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高精度数字地形高程数据建立地面的三维立体模型,与地面的影像镶嵌叠加,可以观测到地球表面细微变化。 在民用及工业应用上,SRTM数据可用于土木工程的计算、水库坝址的选定、土地利用规划等,在通讯方面,数字地形数据可以帮助商家建造更好的转播塔,研判移动电话亭的最佳地理位置;在航空安全方面,利用SRTM数字高程数据可以建立增强型飞机着陆报警系统,大大提高了飞机着陆安全系数。 在军事上,SRTM数据是C4ISR(军队自动指挥系统)的基础信息平台,在研究战场地域结构、作战方向、战场预设、作战部署、兵力集结于投送、防护条件、后勤保障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6607 2015-05-14

  • 格陵兰冰盖高程变化数据 V1.0(2004-2008)

    冰盖高程变化数据首先利用2004年和2008年的GLAS12的数据获取两年间的重复轨道,在理想情况下每个轨道都是严格重复测量的,但由于轨道偏差,无法保证轨道按照设计严格重复,偏差在几米到几百米不定,取500m*500m的格网,认为落在同一格网内的点为重复轨道的重复点,相减获取2004-2008年的高程变化,获得年度的高程变化。在格陵兰中部地形平缓区域,高程变化较为准确,但在边缘地带,高程变化明显存在较大误差,可能是因为在边缘区域的坡度较大,500m*500m的范围内的点的高程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在边缘区的高程变化有待改正。为对比不同的方法,采用2004年和2008年的GLAS12的春季数据获取这两年间的交叉点,2004年的降轨与2008年的升轨可以获得一组交叉点对应的高程变化;2004年的升轨与2008年的降轨也可以获得一组交叉点对应的高程变化。两组交叉点作为2004年到2008年的高程变化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获得高程变化图。采用交叉点的方法获取的高程变化得到在边缘区域的结果有明显的改善,但在格陵兰东中部部分区域内的高程变化趋势有明显的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是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因此,采用2004年到2008年的GLAS12的春季数据获取每两年间的交叉点,每两年可以获得两组交叉点数据,总共获得十组交叉点。将这十组交叉点作为2004年到2008年的高程变化数据,与前两次比较发现,高程变化精度有所提高。

    3747 2019-10-28

  • 第三极地区高程数据集(2013)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面地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达),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 第三极地区为40°1′52″N~23°11′59″N、105°43′45″E~61°28′45″E的世界屋脊生态地理区,其中包括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划分依据:以海拔高度4000 m为基准,融合地形坡度,参考山体完整性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空间分辨率为0.008°×0.008°。

    5045 2019-05-02

  • 黑河流域数字高程模型(2013-2016)

    采用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黑河流域30米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和90米分辨率的SRTM数据两组栅格数据,以及多来源的点数据,这些点数据包括中上游的雷达点云高程数据;根据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中土壤样点、植被样方提取的高程数据;气候水文站点提取的高程数据;以及课题组测量的高程样点数据。利用HASM升尺度算法,将不同来源和不同精度的栅格数据与高程点数据进行融合,获得黑河流域的高精度DEM数据。首先利用各种点数据对两组栅格数据进行精度验证,根据精度验证的结果,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栅格数据作为数据融合的趋势面。计算各样点数据与趋势面的残差,运用HASM算法进行插值获得残差曲面,将趋势面与残差曲面叠加,从而获得最终的DEM曲面。空间分辨率为500米。

    3686 2016-12-20

  • 中国数字高程图(1KM)

    DEM是数字高程模型的英文简称(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流域地形、地物识别的重要原始资料。DEM 的原理是将流域划分为m 行n列的四边形(CELL),计算每个四边形的平均高程,然后以二维矩阵的方式存储高程。由于DEM 数据能够反映一定分辨率的局部地形特征,因此通过DEM 可提取大量的地表形态信息,这些信息包含流域网格单元的坡度、坡向以及单元格之间的关系等。同时根据一定的算法可以确定地表水流路径、河流网络和流域的边界。因此从DEM 提取流域特征,一个良好的流域结构模式是设计算法的前提和关键。 高程数据图是根据中国1:25万等高线和高程点形成的1km数据,包括DEM、山影(hillshade)、坡度(Slope)、坡向(Aspect)图 数据集投影: 两种投影方式 : 正轴割圆锥等面积投影 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105、25、47) 大地坐标WGS84坐标系

    29872 2019-06-29

  •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1:25万DEM图(2005-2007)

    DEM是数字高程模型的英文简称(Digital Elevation Model)是流域地形、地物识别的重要原始资料。DEM 的原理是将流域划分为m 行n列的四边形(CELL),计算每个四边形的平均高程,然后以二维矩阵的方式存储高程。由于DEM 数据能够反映一定分辨率的局部地形特征,因此通过DEM 可提取大量的地表形态信息,这些信息包含流域网格单元的坡度、坡向以及单元格之间的关系等[7 ]。同时根据一定的算法可以确定地表水流路径、河流网络和流域的边界。因此从DEM 提取流域特征,一个良好的流域结构模式是设计算法的前提和关键。 本数据将dem提取为矢量图,以等高线为基础,详细描述了黑河干流中游地区的地形。 数据范围: 左:493300.000000 右:669700.000058 上:4414700.000000下:4254299.999998

    10852 2016-01-04

  • 疏勒河流域ASTER GDEM数据集(2011)

    ASTER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STER GDEM)是美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和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高程数据产品, 该DEM数据是根据NASA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TERRA的观测结果完成,是由ASTER(Advanced Space 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 meter)传感器搜集的130万个立体像对数据制作,其覆盖范围超过了地球99%陆地表面。该数据的水平精度30米(置信度95%),高程精度为20米(置信度95%)。该数据是第三个全球范围内的高程数据,较之以前的SRTM3 DEM和GTOPO30数据有明显的提高。ASTER GDEM发布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于2009年6月发布,第二个版本于2011年10月发布,第二版相比第一版而言,数据在水域覆盖和偏差去除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进展,数据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数据集为疏勒河流域第二版本的ASTER GDEM数据集,包括DEM、山影、坡度、坡向数据。空间分辨率:1弧度秒 (约30 米),精度:垂直精度20米,水平精度30米。

    4693 2014-08-02

  • 北极地区高程数据集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面地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达),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 北极地区指北极圈66°34′以内的区域和格陵兰岛在北极圈以外的部分。高程数据包括北极数字dem及山影数据(hillshade),tif格式。范围为66°N~90°N,空间分辨率为0.008°×0.008°。 数据下载自NASA全球高程数据 DEM描述的是地面高程信息,它在测绘、水文、气象、地貌、地质、土壤、工程建设、 通讯、军事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4612 2019-03-14

  • 南极高程数据集 (2003)

    该数据集提供了南极洲1公里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DEM结合了欧洲遥感卫星-1 (ERS-1)卫星雷达高度计(SRA)和冰、云和陆地高度计(ICESat)地球科学激光高度计系统(GLAS)的测量数据。ERS-1数据来自1994年3月开始的168天的两个长重复周期,GLAS数据来自2003年2月20日至2008年3月21日。数据集大约为240mb,由两个网格化二进制文件和两个用于可视化图像(ENVI)头文件的环境组成,可以使用ENVI或其他类似软件包查看。这些数据可以通过FTP获得。

    3268 2019-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