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八大地理分区(2019)

    由于原始分区数据仅根据区域地理位置将中国划分为六大区域,但未考虑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理区域,以及中国中部和南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在分析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数据在原始的中国六大区域分布的基础上,增加了青藏高原这一分区,并根据地理位置将原始的中南分成了华中和华南两个分区,因此该数据一共包含八个分区。该数据可用于比较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的气候变化差异、生态环境差异、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地形地貌差异。

    80 2022-03-07

  • 青藏高原湖泊流域属性数据集(v1.0)(1979-2018)

    湖泊汇集上游流域的径流及其携带的泥沙和营养物质,是流域中物质迁移的重要“归宿”,因此湖泊水体和沉积物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湖泊流域的属性(如湖泊上游的气候、地形和植被条件)影响。本数据集根据数字高程模型提取青藏高原上1525个湖泊(面积从0.2到4503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计算了湖泊水体、地形、气候、植被、土壤/地质和人类活动等6方面的721个属性,是首套青藏高原湖泊流域属性数据集,可为青藏高原湖泊(特别是缺资料湖泊)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30 2022-02-16

  • 南极冰川流速年度产品(2013-2019)

    该数据提供了南极冰盖2013年-2019年间的年度冰流速产品,该产品是第一个采用Landsat 8 光学影像的全色波段(15米分辨率)获取的南极冰川流速年度产品。所使用的影像时间段为2013年12月-2019年4月。该南极年度冰流产品共采用了超过8万景Landsat 8影像,超过25万景形变测量结果。洲际冰流速产品采用了非局部均值滤波误差处理方法,裸岩区域作为标定的处理方法,提高了冰流的细节和定位精度。是至今为止南极覆盖最全、分辨率最高的年度产品。该产品可以作为评估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重要基础资料,也可以作为冰川模型的标定产品。

    3798 2020-11-13

  • 青藏高原冰芯-积雪黑碳含量数据集(1950-2006)

    青藏高原冰芯-积雪黑碳含量数据集包括5个表:1 Xu et al. 2006 AG,2 Xu et al. 2009 PNAS_Conc,3 Xu et al. 2009 PNAS_flux,4 Xu et al. 2012 ERL,5 Wang et al. 2015 ACP。 数据采集地点包括煤矿冰川、冬克玛底、枪勇、抗物热、纳木那尼、慕士塔格、绒布、唐古拉山、宁金岗桑、左丘普、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等冰川,采集地点经纬度,高程等信息在数据中均有标注。 数据主要指标为:地点、时间、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黑碳(black carbon,BC)含量和通量。 地点:经纬度 时间:年份或日期 OC:有机碳 EC:元素碳 BC:黑碳 Conc.:含量,单位:ng g-1 Flux:通量,单位:mg m-2a-1 数据来自课题: 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的时空特性与遥感模式化;负责人:徐柏青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助者:科技部 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负责人:姚檀栋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助者:科技部 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藏高原雪冰中高分辨率碳黑记录研究;负责人:徐柏青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助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藏高原冰芯包裹气体中气候环境信息的提取;负责人:徐柏青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助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青藏高原雪冰-大气化学与环境变化;负责人:徐柏青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助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藏东南冰芯近百年来南亚人类活动气溶胶排放与燃烧得变化研究;负责人:王茉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资助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观测方法:两步加热法、热/光学碳分析方法和单颗粒黑碳气溶胶光度计。

    4120 2018-07-21

  • 青藏高原植被光学厚度数据集(1993-2012)

    该数据集是基于一系列微波遥感数据获取,包含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 (SSM/I),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AMSR-E)等,表征植被的含水量,可作为初级生产力的参考。数据来源于Liu et al. (2015),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文章。源数据范围为全球,本数据集选取了青藏高原区域。该数据集常被用作评定植被绿度和初级生产力的时间和空间格局,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3789 2020-12-15

  • 北极雪水当量格网数据集(1979-2019)

    雪水当量(Snow water equivalent,SWE)是地表水文模型和气候模型的重要参数。本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的岭回归算法融合了多种现有的雪水当量数据产品,形成了一套时间序列连续且精度较高的雪水当量数据产品。数据的空间范围为泛北极地区(北纬45°至北纬90°),数据时间序列为1979-2019年。该数据集有望为水文模型和气候模型提供更为精确的雪水当量数据,为冰冻圈变化及全球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2801 2021-06-25

  • 青藏高原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数据集(1970-2016)

    青藏高原的水土资源匹配数据,由站点气象数据(2008-2016年,国家气象数据共享网)经过彭曼公式计算得出的潜在蒸散发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的不同土地类型,根据下垫面影响系数计算现有土地利用下的蒸散发量;以及气象数据中的站点降雨数据插值得到的降雨数据,根据两者差值得到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实际降雨与现有土地利用条件下的需水量之间的差值来反映水土资源的匹配性,数值越大匹配性越好。水土资源的匹配情况的空间分布能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的农牧业资源情况做铺垫。

    5415 2020-01-14

  • 格陵兰冰盖表面融化0.05˚每日数据集(1985、2000、2015)

    冰盖表面融化是影响格陵兰冰盖物质平衡的主要原因,同时冰雪的反射率较高,冰盖表面融化会造成辐射能量收支差异,进而影响海-陆-气之间能量交换。高分辨率冰盖表面融化产品的生成,对研究格陵兰冰盖表面融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重要信息支撑。本数据集基于微波辐射计与光学反照率产品,对微波辐射计当日、冬季(12-次年2月)平均和1月平均进行波段合成,利用Gram-Schmidt方法将微波辐射计波段合成数据与MODIS GLASS反照率产品融合,使其空间分辨率从25 km提高至0.05˚。然后基于微波辐射计当日与冬季亮温差值的阈值法对降尺度结果提取格陵兰冰盖表面融化,得到1985年、2000年、2015年格陵兰冰盖表面0.05˚ 每日融化产品。该数据集0.05˚ 的空间分辨率高于目前国内外已发布数据集,凸显了辐射计和反照率数据对表面融化的响应,空间细节特征更加清晰,保持了原辐射计产品的动态范围,有效地抑制了辐射计噪声。该数据集的数据类型为整型,其中1代表融化,0代表未融化,255代表冰盖以外掩膜区域,数据集以“*.nc”格式存储。

    2102 2021-12-01

  •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vapotranspiration reveals accelerated water cycl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1982–2018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 an accelerated water cycle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in recent decades, mainly based on observed precipitation. However, the exact changes to evapotranspiration (ETa) over this period remain largely unknown. Although multiple ETa products for the TP region report that ETa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 of around 8.4 ± 2.2 mm/10 a during 1982–2018, there exist large uncertainties in the annual ETa estimates over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Here, we quantified and explained the ETa trend using a comprehensive process-based ETa model refined on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from nine stations over the TP. Attribu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 large part of the increasing ETa trend was caused by higher temperature (53.8%) and more soil moisture (23.1%) caused by the melting cryosphere and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The increasing rate of ETa on the TP was approximately twice that of the global ETa, providing strong and independent evidence for an accelerated hydrological cycle. The dominant role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 in ETa implies a continued acceleration of the water cycle in the future.

    144 2021-12-22

  • 年楚河流域耕地土壤理化指标数据集(2019)

    数据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年楚河流域的耕地土壤理化指标数据。包括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总孔隙度、土壤质地(黏粒、粉粒和砂砾)、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土壤碱解氮、土壤有效磷和土壤速效钾等;土壤样品为3-5个样点组成的混合样,实验分析参加国家相关标准,土壤容重、土壤质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总孔隙度均采用环刀烘干法测定,土壤质地用激光粒度仪测定,pH采用玻璃电极法;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全氮采用凯氏定氮法;全磷采用酸融法-钼娣抗比色法;全钾采用酸熔法-火焰光度计法;碱解氮采用氢氧化钠-碱解扩散法;有效磷采用Olsen法;速效钾采用NH4Ac浸提,火焰光度法。土壤重复样品偏差在3%以内。该数据可用于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分析,为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85 202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