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县一个流域的钻孔岩性数据,高程数据,土壤厚度和地表坡度数据,水文地质调查数据,和物探数据。钻孔岩性数据来源于2017年钻孔 ITC_Maqu_1;高程数据来源于2019年RTK测量;土壤厚度和地表坡度数据来源于2018年和2019年螺旋钻和坡度仪测量;水文地质调查包括2018年和2019年的地下水位埋深测量数据,和2019年的含水层测试数据;物探数据包括2018年的MRS核磁共振数据、ERT电阻率成像数据,和2019年的TEM瞬态电磁数据、磁化率测量数据。
1661 2021-03-25
陆地实际蒸散发(ETa)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水文、能量和碳循环。然而,准确监测和理解青藏高原(TP)实际蒸散发(ETa)的时空变化仍然非常困难。在此,利用MOD16-STM模型,在土壤属性、气象条件和遥感数据集的支持下,对青藏高原多年(2000-2018年)月度ETa进行了估算。估算出的ETa与9个通量塔的测量结果相关性非常好,均方根误差(平均RMSE=13.48 mm/月)和平均偏差(平均MB=2.85 mm/月)较低,相关系数(R=0.88)和一致性指数(IOA=0.92)较高。2000年至2018年,整个TP和东部TP(Lon>90°E)的空间平均ETa显著增加,增速分别为1.34 mm/年(P<0.05)和2.84 mm/年(P<0.05),而西部TP(Lon<90°E)未发现明显趋势。ETa及其组分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从东南向西北TP递减。东部ETa呈显著上升趋势,西南部ETa全年呈显著下降趋势,尤其是冬春两季。土壤蒸发(Es)占总ETa的84%以上,其时间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年平均ETa相似。春季和夏季的ETa变化幅度和速率最大。陆表ETa的多年平均年值(面积2444.18×10^3 km2)为376.91±13.13 mm/年,相当于976.52±35.7 km3/年。整个TP(包括所有高原湖泊,面积2539.49×10^3 km2)的年平均蒸发水量约为1028.22±37.8 km3/年。新的ETa数据集有助于研究土地覆被变化对水文的影响,有助于对整个TP的水资源管理。
2832 2021-04-02
崩解是南极冰架物质平衡的核心过程之一,也是精细监测冰架变化的重要物理量。作者运用2005-2020年每年8月初的多源遥感数据,包括2005-2011年的ENVISAT ASAR传感器WSM模式影像,2012-2014年Terra/Aqua MODIS传感器7-2-1波段合成影像,2013-2020年Landsat-8 OLI传感器2-3-4波段合成影像,2015-2020年Sentinel-1 SAR传感器EW模式影像,经过预处理、镶嵌得到年分辨率的环南极海岸线影像镶嵌图;结合MEaSUREs冰流速和触地线数据、冰厚度数据Bedmap和Bedmachine,应用空间计算和地图数字化技术,提取了2005年8月至2020年8月14年间南极冰架发生的所有面积在1 km²以上的年崩解事件,计算了它们的面积、厚度、体积、崩解量与崩解周期等,得到南极冰架年崩解数据集(2005-2020)。该数据集包括15个年度的南极冰架崩解分布数据,同时含有冰架崩解年份区间、崩解区长度、面积、平均厚度、崩解量、崩解周期等信息。该数据集可以直接反映不同年份南极冰架崩解的量级特征和分布情况,填补了国际上对冰架崩解定量精细评估数据的空缺,为后续崩解机理研究、冰架-冰盖系统的物质平衡研究提供基础性数据。
583 2021-04-14
青藏高原南部卫星与地面站融合降雨数据集,数据为ASCII格式,时间分辨率为1天,水平空间分辨率为0.1°,时间覆盖范围为2014-2019每年的6月10日-10月31日,可为青藏高原南部降雨验证与水文模拟提供驱动数据。 该数据集是以中国气象局和水利部水文局的站点降雨资料为近似真值,站点降雨数据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是目前为止该区域密度最高的地面站网。数据融合采用动态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对国际上现有的GPM IMERG,GSMaP_Guage,CMORPH卫星降水产品融合而成。站点统计评估和水文模拟验证优于原始卫星数据,好于国际上流行的再分析数据CHIRPS和MSWEP。
234 2021-05-17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潜在冰湖分布数据为矢量数据(.shp),数据集中包含每个潜在冰湖的ID、面积、周长、体积和高程。数据按照流域被分为17个区域,分别是黄河,长江,湄公河,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以及鄂毕河流域,共8个外流流域;以及河西,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伊犁,锡尔河,阿姆河,和蒙古高原流域,共9个内流流域。本数据从冰川厚度数据加工而来(由Farinotti et al. (2019)提供),使用ArcGIS软件,将地区原始DEM和冰厚度数据相减,得到无冰川分布的DEM,再利用填挖工具将位于冰川床下的洼地,即潜在冰湖,挖掘出来。本数据集的质量依赖原始的冰川厚度数据的质量,而冰厚度数据集的质量是目前所有类似数据中质量最好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潜在冰湖分布数据揭示了地区未来可能会形成的冰湖,对于未来地区冰湖的形成及其分布模式的理解至关重要,目前的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存在着超过 16,000 个潜在冰湖,面积为2253.95 ± 1291.29 km2,体积为60.49 ± 28.94 km3, 这相当于海平面上升0.16±0.08 mm的水当量。
332 2021-05-19
格陵兰数字高程模型 (DEM) 对于实地工作、冰速计算和质量变化估计是必不可少的。以前的 DEM 已经为整个格陵兰岛提供了合理的估计,但应用源数据的时间跨度可能会导致质量变化估计偏差。为了给 DEM 提供一个特定的时间戳,我们从 2018 年 11 月到 2019 年 11 月应用了大约 5.8×108 ICESat-2 观测来生成一个新的 DEM,包括格陵兰周边的冰盖和冰川。时空模型拟合过程分别在 500 m、1,2 和 5 km 网格单元上执行,最终 DEM 以 500 m 分辨率发布。通过模型拟合获得总共98%网格的高程,剩余的DEM空洞通过普通克里金插值法估计。与机载地形测绘仪 (ATM) 激光雷达系统获取的 IceBridge 任务数据相比,ICESat-2 DEM 的最大中值差异估计为 -0.48 m。通过模型拟合和插值获得的网格的性能相似,都与 IceBridge 数据非常吻合。 DEM 的不确定性在低纬度和高坡度或粗糙度区域增加。此外,与其他高度计衍生的 DEM 相比,ICESat-2 DEM 显示出显着的精度提高,并且精度与立体摄影测量和干涉测量的精度相当。总体而言,ICESat-2 DEM 在各种地形条件下均表现出精度稳定性,可以提供具有高精度的特定时间戳 DEM,这将有助于研究格陵兰岛海拔和质量平衡变化。
1180 2021-05-27
(1)数据内容:本数据集是申扎高寒草地2019-2020年的土壤剖面水热碳数据集,包含土壤不同深度(5 cm, 10 cm, 20 cm, 40 cm, 100 cm及150 cm)的温度、含水量和CO2浓度的日均值。(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数据来源于野外原位观测。其中,土壤温度数据来源于CS109探头,土壤含水量数据来源于CS616探头,土壤CO2浓度数据来源于GMM222探头。(3)数据质量较高,但由于供电问题在4月底存在部分数据缺失情况。(4)该数据集有助于促进对青藏高原地下碳过程的理解。
158 2021-06-15
本数据集包含1979-2018年青藏高原月尺度蒸散发量,空间分辨率为0.1度。数据集主要以ERA5净辐射数据和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CMFD)作为输入,利用S型广义蒸发互补原理计算得到。利用青藏高原12个涡度通量站的观测数据和5个流域(长江源、黄河源、怒江、雅鲁藏布江、黑河)的水量平衡数据对模型输出的蒸散发量进行了率定和验证,显示出了较高的精度。该数据集可用于青藏高原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
154 2021-07-04
青藏高原不同区域湖泊面积和水量的年际变化数据集包含1976-2019年不同区域的20个大于100平方公里湖泊的面积和水量连续序列数据(1978-1985无数据),根据Landsat系列影像的10-12月份数据,减少季节变化的同时使可利用数据达到最大。利用NDWI水体指数提取湖泊面积,利用SRTM DEM拟合湖泊面积与水量变化的关系,算出湖泊水量。数据应用于青藏高原湖泊变化、湖泊水量平衡、气候变化的研究。
78 2021-07-07
本数据集是一个包含21年(1988-2008)的青藏高原地区地表土壤水分数据集,时间分辨率为yearly,空间分辨率为25km,数据单位为m3/m3。数据集是在van der Velde et al.(2014)反演的高原土壤湿度的基础上,利用三维离散变换方法弥补了缺值生成的。该数据经过了站点验证,并且和再分析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数据质量较好。该数据可以应用于高原春季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187 2021-07-13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