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冻圈是指中国范围内,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冻结部分。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对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建立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一方面是满足地球系统科学的需要,为研制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冻土、冰川以及雪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模型提供参数与验证数据;另一方面系统整理和抢救宝贵的冰冻圈数据,为其提供一个科学、高效、安全的管理与分析工具。 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包含三个不同空间的基础数据库。其中青藏高原基础数据库主要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域,范围在东经70—105°,北纬20—40°之间,主要包含以下类型的数据: 1、冰冻圈数据。包括: 冻土类型; 积雪深度分布; 第四纪冰川遗迹图; 2、自然环境与资源。包括: 水文:地表水; 基础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 地表特性:植被类型; 气象站观测数据: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 3、社会经济资源: 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气象台站分布图; 4、高原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型(Fgmodel):预测了2009年、2049年和2099年的多年冻土分布数据。 详情请查看数据中的文档“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设计.doc”、“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字典.DOC”、“数据库-青藏高原.DOC”和“数据库-青藏高原 附表.DOC”。
25848 2011-03-20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21个气象常规观测站点的信息,其中梧桐沟和吉诃德两个站点于上个世纪80年代已经撤销,其他站点均从建站起运行至今。 站名 经度 纬度 1、马鬃山 97.1097 41.5104 2、玉门镇 97.5530 39.8364 3、梧桐沟 98.3248 40.4697 4、酒泉 98.4975 39.7036 5、金塔 98.9058 39.9988 6、鼎新 99.5117 40.3080 7、高台 99.7907 39.3623 8、临泽 100.165 39.1385 9、肃南 99.6178 38.8399 10、野牛沟 99.5830 38.4167 11、托勒 98.0147 39.0327 12、额济纳旗 101.088 41.9351 13、拐子湖 102.283 41.3662 14、张掖 100.460 38.9124 15、山丹 101.083 38.7746 16、民乐 100.826 38.4376 17、阿拉善右旗 101.429 39.1407 18、永昌 101.578 38.1771 19、祁连 100.238 38.1929 20、刚察 100.111 37.2478 21、门源 101.379 37.2513 22、吉珂德 99.7063 41.9183 23、嘉峪关 98.2241 39.7975
21312 2014-01-27
提供了2013年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沙漠地区施工4口水文地质钻孔数据,包括钻孔施工报告,钻孔位置图和钻孔剖面图。采取第四系和基岩的岩芯,井底安装滤管,洗井。 工程量:钻孔4个,编号分别为K1、K2、K3 和K4 。设计总进尺按240 m设计,平均单孔深度60 m,以揭露基岩为实际深度控制标准。
68681 2014-06-21
本试验选择了五个不同的海拔带,其海拔、经纬度分别为海拔3650米,经纬度99°55'24E,38°24'60"N;海拔3550米,经纬度99°55'28E,38°25'11"N;海拔3450米,经纬度99°55'38E,38°25'68"N;海拔3350米,经纬度99°55'37E,38°25'11"N;海拔3050米,经纬度99°55'42E,38°25'54"N。 在2011年5月31日至8月31日,自然降雨的情况下用雨量筒每隔十天分别对五个样点测量一次总降雨量。 要对比不同海拔降雨量的差异还得结合本项目在2011年草地气象站观测的降雨量数据。
7791 2013-08-01
在2011年6月初至8月初,在黑河干流源头西支开展多年冻土调查,沿二尕公路热水大坂垭口至石棉矿岔口之间路段,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依次布设测温孔T1、T2、T3、T4、T7、T5和T6等共7眼,并布设测温管进行地温监测。所用仪器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热敏电阻温度计,用Fluke万用表测定其电阻值,再换算成温度值,精度±0.05 °C。为了降低公路对钻孔温度的影响,在定孔位时要求所有钻孔离公路的垂直距离均保证至少大于100 m。除热水大坂垭口T1温度孔位于二尕公路的南侧以外,其余6眼钻孔均位于公路的北侧。
8714 2014-06-14
一、数据描述 葫芦沟土壤温度监测深度分布为20cm、50cm、100cm、200cm、300cm。地下水温度监测深度为10m。观测频率为1小时/次。观测数据时间范围为2016年5月17日~2016年9月18日。 二、采样地点 葫芦沟小流域土壤温度监测点设置在流域三角洲中部,其地理坐标为99°52′45.38″E, 38°15′21.27″N。
8112 2017-01-20
林地土壤蒸发是土壤中的水分通过上升和汽化从土壤表面进入大气的过程。土壤蒸发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该数据通过自制的minilysmeter蒸发筒观测的,目的是为研究青海云杉林水分垂向交换规律提供数据支撑。
9561 2014-04-30
该数据集包含了从2007年12月27日至2012年3月31日的大野口关滩森林站涡动相关通量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南部的大野口关滩,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15′E,38°32′N,海拔高度2835m。观测场处在黑河上游大野口子流域关滩阴坡的森林内,林内主要是高约15-20m的云杉,地面覆盖有厚约10cm的苔藓,植被生长情况良好。 原始观测项目有:水平风速Ux(m/s),水平风速Uy(m/s),垂直风速Uz(m/s),超声温度Ts(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水汽浓度h2o(g/m^3),气压press(KPa)及超声信号异常标志diag_csat。 仪器架高是20.02m,超声朝向是方位角74°,Li-7500与CSAT3距离是30cm,数据采样频率是每秒10Hz。 数据分三级发布:Level0为原始仪器数据;Level1为Campbell公司自带软件实时输出的通量数据,包括显热通量(Hs)、潜热通量(LE_wpl)以及CO2通量(Fc_wpl);Level2为后处理的30分钟通量数据,处理过程包括野点剔除、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WPL修正以及初步质量控制等。处理后的数据以.csv格式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EC+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使用Level2数据。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和“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指导手册”。
21062 2015-11-08
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人地关系不相协调所造成的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 数据源:中国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编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协作,根据七十年代航片,加上实地调研,绘制的1:200万沙漠图,图中中国国界是根据地图出版社一九七一年出版的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绘制。 一、数据集内容 1、Desert_Ch_2009(沙漠分布) 2、Dune_hight_Ch_200(沙丘高度) 3、Gobi_Ch_200(戈壁) 4、Wind_eroded_land_Ch_200(风蚀地数据) 二、沙漠化属性表字段如下: (1)Semifixed(半固定沙丘):缓起伏沙地(2-1)、灌丛沙丘(2-2)、抛物线状沙丘(2-3)、梁窝状沙丘(2-4)、沙垄及树枝状沙垄(2-5)、蜂窝状沙丘(2-6)、蜂窝状沙垄(2-7)、复合型沙垄(2-8) (2)Fixation(固定沙丘):平沙地(3-1)、草原丛沙堆(3-2)、沙垄(3-3)、蜂窝状沙丘(3-4) (3)Migratory(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1-1)、新月形沙垄及沙垄(1-2)、格状沙丘及格状沙丘链(1-3)、鱼鳞状沙丘(1-4)、羽毛状沙垄(1-5)、金字塔沙丘(1-6)、复合型沙丘及沙丘链(1-7)、复合型沙垄(1-8)、复合型穹状沙丘(1-9)、链状沙山(沙丘)(1-10)、迭置型链状沙山(1-11)、复合型垄状沙山(1-12)、复合型链状沙山(1-13)、金字塔形沙山(1-14) (4)class_id:沙化属性编码 三、投影信息 PROJCS["Albers", GEOGCS["GCS_Beijing_1954", DATUM["Beijing_1954", SPHEROID["Krasovsky_1940",6378245.0,298.3]], PRIMEM["Greenwich",0.0],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PROJECTION["Albers_Conic_Equal_Area"], PARAMETER["False_Easting",0.0], PARAMETER["False_Northing",0.0], PARAMETER["longitude_of_center",105.0],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1",25.0],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2",47.0], PARAMETER["latitude_of_center",0.0], UNIT["Meter",1.0]]
33499 2013-07-04
基于遥感地表蒸散发模型ETMonitor及WRF模式制备的近地表大气驱动数据估算了黑河流域2009–2011年逐日1km的地表蒸散发。坐标系统为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数据采用逐日存储方式,数据格式为GEOTIFF,命名方式:yyyyddd_EvapoTranspiration.tif,其中yyyy为年份,ddd为日序数。数据类型为单精度浮点型,单位为mm/d,无效值为-9。
10436 2015-01-13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