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勒河流域长时间序列SpotVegetation植被指数数据集(1998-2008)

    由欧洲联盟委员会赞助的VEGETATION传感器于1998年3月由SPOT-4搭载升空,从1998年4月开始接收用于全球植被覆盖观察的 SPOTVGT数据,该数据由瑞典的Kiruna地面站负责接收,由位于法国Toulouse的图像质量监控中心负责图像质量并提供相关参数(如定标系 数),最终由比利时弗莱芒技术研究所(Flemish Institute for Technological Research,Vito)VEGETATION影像处理中心(VEGETATION processing Centre,CTIV)负责预处理成逐日1km 全球数据。预处理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生产10天最大化合成的NDVI数据,并将-1到-0.1的值设置为-0.1,再通过公式DN= (NDVI+0.1)/0.004转换到0-250的DN值。 该数据集为疏勒河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数据集是主要针对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包含1998-2008年每10天合成的四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及10天最大化NDVI,空间分辨率为1km,时间分辨率为旬。

    3244 2014-04-25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神沙窝沙漠站涡动相关仪-2015)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12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神沙窝沙漠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沙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9330E, 38.78917N,海拔1594.0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6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9803 2016-07-30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WorldView遥感数据集

    WorldView卫星是Digitalglobe公司的下一代商业成像卫星系统。它由两颗(WorldView-I和WorldView-II)卫星组成(WorldView-III预计将于2014年发射),其中WorldView-I已于2007年发射,WorldView-II也在2009年10月份发射升空。发射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全球分辨率最高、响应最敏捷的商业成像卫星。该卫星将运行在高度450 km、倾角98°、周期93.4 min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平均重访周期为1.7天,星载大容量全色成像系统每天能够拍摄多达50万 km2的0.5 m分辨率图像。卫星还将具备现代化的地理定位精度能力和极佳的响应能力,能够快速瞄准要拍摄的目标和有效地进行同轨立体成像。 2012年共获取WorldView影像1景。覆盖范围为排露沟流域,获取时间(北京时间)为:2012-05-12。 获取的数据为全色模式(PAN),分辨率0.5 m,产品级别为L2正射影像。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WorldView遥感数据集通过购买获取。

    12658 2013-06-09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17号点涡动相关仪)(2012年5-9月))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31日至9月17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17号点的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果园。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972E, 38.84510N,海拔1559.63m。涡动相关仪架高7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仪与CO2/H2O分析仪之间的距离是0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ire软件后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ire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3%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10943 2016-07-06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地表辐射温度观测数据集

    本次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从2008年5月20号开始,利用两种仪器测量地基辐射温度,固定自记点温计和手持式红外温度计。 测量内容: (1)固定自记点温计:其视场角约10°、采样时间间隔为1s(除2008年5月20日以外)。共计8台仪器,包括北京师范大学6台,仪器比辐射率为0.95;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台,仪器比辐射率为1.0。 测量了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各个样地多时相的连续性辐射温度,样地包括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1,花寨子荒漠样地2及3个加密样地(花寨子荒漠样地3、度假村旁大麦样地和度假村旁玉米地)。其中,在盈科绿洲玉米地观测对象多为玉米冠层、玉米垄间裸土和小麦冠层,盈科小麦地样地观测对象为小麦冠层;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观测对象为玉米冠层;花寨子荒漠样地1,花寨子荒漠样地2观测对象为植被(红砂)和荒漠裸土。仪器架设高度与地物有关,可从数据文件中查询。均采用垂直观测。仪器也用于热红外相机飞行时的定标。 本数据同步的机载数据有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星载数据包括TM、ASTER、MODIS以及高光谱Hyperion和CHRIS等传感器。同时也进行了辐射温度日变化测量。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处理数据为经过辐射定标和仪器比辐射率纠正后的温度数据。数据单位为摄氏度。均以Excel表格式保存。 测量日期:2008-05-20、2008-05-24、2008-05-28、2008-05-30、2008-05-31、2008-06-01、2008-06-03、2008-06-04、2008-06-16、2008-06-29、2008-06-30、2008-07-01、2008-07-07、2008-07-09、2008-07-11。 (2)手持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视场角为1°,温度灵敏度为0.1°C。测量样地包括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1,花寨子荒漠样地2,以及度假村玉米样地。每次采样可获取采样时间段内的最大、最小和平均辐射温度。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为行播作物,采样方式为垂直垄和顺垄条带测量,在多角度飞行同步时,还测量了四组分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1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沿对角线条带测量,度假村玉米地为采样点测量。多数仪器的比辐射率为1(具体见数据文件),条带方式的测量高度约1m,垂直向下测量。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处理数据,处理数据为经过黑体定标后的地表辐射温度。 测量日期:2008-05-20、2008-05-28、2008-05-30、2008-05-31、2008-06-01、2008-06-04、2008-06-16、2008-06-29、2008-07-04、2008-07-07、2008-07-11。

    15659 2013-10-11

  • 第三极地区冰湖数据(V1.0)(1990,2000,2010)

    将冰湖划分为冰面湖、与冰川末端相连和非相连湖泊等三种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第三极地区各流域冰湖的数量与面积、不同大小面积变化幅度、与冰川距离远近、有冰川融水径流补给与无冰川融水径流补给冰湖面积的变化差异以及冰湖面积随海拔梯度变化特征等内容。 数据源:Landsat TM/ETM+ 1990,2000,2010。 数据通过目视解译,包括面积大于0.003平方公里的冰湖数据,结合原始影像与Google Earth检查编辑。 数据应用于第三极地区冰湖变化与冰湖溃决洪水( GLOF) 评估。 数据类型:矢量。 投影坐标系:Albers Conical Equal Area。

    4817 2018-07-20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张掖湿地站涡动相关仪-2015)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25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张掖湿地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0E, 38.97514N,海拔1460.0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Gill)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2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角度订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其中2015年4月12日至5月1日涡动系统Li7500A在标定,数据缺失;9月26日后由于供电及Li7500A出现问题,数据出现较多的错误。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8886 2016-07-25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机载PLMR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12年8月2日)

    2012年8月2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PLMR样方进行了机载飞行地面同步观测。PLMR(Polarimetric L-band Multibeam Radiometer)是双极化(H/V)的L波段微波辐射计,中心频率1.413 GHz,带宽24 MHz,分辨率1 km (相对航高3 km),有6个beam同时观测,入射角为±7º,±21.5º,±38.5º,灵敏度<1K。飞行主要覆盖中游人工绿洲生态水文试验区。本地面同步数据集可为发展和验证被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算法提供基本地面数据集。 样方及采样策略: 观测区位于张掖绿洲南缘-安阳滩荒漠过渡带,张(张掖)-大(大满)公路西侧,南北跨龙渠干渠,分为两部分,西南方向为1 km×1 km的荒漠样方,由于荒漠较为均质,在此1 km样方内采集5个点(四周各1点及中心点,实际测量过程中,可在沿路行走过程中多测几个点)的土壤水分,四个角点除对角线方向外,互相间隔600 m,西南角角点为花寨子荒漠站,便于与气象站数据比较。在东北侧,选择了面积1.6 km×1.6 km的大样方针对绿洲下垫面开展同步观测。样方的选择依据主要是考虑地表覆盖代表性、尽量避开民居和大棚、穿越绿洲农田以及南边的部分荒漠、可达性、观测(路途消耗)时间,以期获得与PLMR观测的亮度温度的比较。 考虑到PLMR观测的分辨率,同步观测中,东西方向以160 m为间隔,采集了11条样线(东西分布),每条线80 m间隔共21个点(南北方向),使用4台Hydraprob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HDAS,参考文献2)同时测量。 测量内容: 获取了样方上约230个点,每个点2次观测,即对覆膜玉米地,在每个采样点进行2次观测,1次膜内(数据记录中标记为a),1次膜外(数据记录中标记为b)。由于HDAS系统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观测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体积含水量)、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实部及虚部。当日未开展植被同步采样。 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土壤水分观测和植被观测两部分,前者保存数据格式为矢量文件,空间位置即为各采样点位置(WGS84+UTM 47N),土壤水分等测量信息记录在属性文件中。

    9254 2017-08-24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地表粗糙度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来自大野口流域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该超级样地乔木植被为青海云杉纯林,样地大小为100m×100m。 该数据应用中科院寒旱所自制的粗糙度测量板和数码相机,在整个超级样地内选取了41个格网点,其中有25个角点和16个中心点(代表16个超级样地的子样方),每个位置观测2次,并拍照。每个采样点均按照南北向和东西向分别测量1次,粗糙度板长110cm,测量点间距1cm。 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微波遥感算法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b包括原始照片,及表面高度标准离差(cm)和表面相关长度(cm)的计算结果。 相片处理是在ArcView软件下,对照片中每根辐条的顶端以及板子的四角做手工数字化采样,获得其图像坐标值,经过几何校正后,计算得到每根辐条的高度,然后按公式计算表面高度标准离差和表面相关长度。其计算公式见《微波遥感》第二卷234-236页。 粗糙度数据中首先是样点名称,之后数据正文包括4列(编号、文件名、标准离差、相关长度)。每一个文件名,即txt文件对应一张采样照片,标准离差(cm)与相关长度(cm)即代表了粗糙度。之后是每张照片中101根辐条的长度,属于中间结果,用以检查校正。

    14681 2013-09-14

  • 黑河流域草地主要植物功能性状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数据(2013)

    草地植被功能性状与地形因子和牧户畜牧活动因子的关联性数据,包括: 1)在海拔、坡度、坡向上2-3种草原植物主要功能性状观测数据; 2)草地植被功能性状与地形因子的关联性分析数据; 3)草地植被功能性状与牧户畜牧活动强度因子的关联性分析数据。

    10416 201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