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来自大野口水库手工报表,通过数字化,形成电子文档。数据时间段为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5月23日。2007年1月1日至4月11日、2007年10月21日至2008年4月11日为旬报表,2007年4月15日至2007年10月21日和2008年4月16日至5月23日进入汛期为逐日报表。报表包含的字段有: 入库流量(m^3/s)、 水位(m)、 蓄水量(万m^3)、 出库流量(m^3/s)、 旬入库均值(m^3/s)、 旬出库均值(m^3/s)、 月入库均值(m^3/s)、 月出库均值(m^3/s)。 数据保留到两位小数。 该数据是大野口流域水文模拟关键的水文观测资料。
12931 2013-10-04
冻土图的编制依据包括:(1)冻土野外调查、勘探实测资料;(2)航空像片和卫星影像判译;(3)TOPO30 1km分辨率的地面高程数据;(4)气温和地面温度资料。其中,青藏高原的冻土分布采用了南卓铜等(2002)的研究结果,利用青藏公路沿线76个钻孔实测年平均地温数据,进行回归统计分析,获取年平均地温与纬度、高程的关系,并基于该关系,结合GTOPO30高程数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资源观测与科技中心领导下发展的全球1k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模拟得到整个青藏高原范围上的年平均地温分布。以年平均地温0.5 ℃作为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的界限,参考《中国冰雪冻土图》(1:400万)(施雅风 等,1988)划定高原不连续多年冻土与高原岛状多年冻土的界限;另外,参考东北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分区图(郭东信 等,1981)、环北极多年冻土和地下冰分布图(Brown et al. 1997)和最新野外实测资料,对东北的多年冻土界线进行了修订;西北高山多年冻土界线多采用了《中国冰雪冻土图》(1:400万)(施雅风 等,1988)中划定的界线。 根据该数据统计的中国多年冻土区面积约1.75×106km2,约占中国领土的18.25%。其中,高山多年冻土0.29×106km2,约占我国领土面积的3.03%。 更多信息参考《1:400万中国冰川冻土沙漠图》说明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06)
10336 2013-06-24
2012年7月和8月中旬进行群体光合作用测定,植物种:柠条。 群体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由LI-8100闭路式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系统(LI-COR,美国)和北京力高泰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同化箱组成,LI-8100是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用于土壤碳通量测量的仪器,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CO2和H2O的浓度。同化箱的长宽高均为50cm。同化箱由LI-8100控制,设置好测量参数后,仪器可以自动运行。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群体光合速率: CAP (Canopy 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是群体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A为植物冠层的总叶面积(m2);VA是群体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总体积(m3),为同化箱距地面高度(放置好特制基座后测量其上沿与内部地面的距离)与土壤面积(0.25 m2)的乘积和同化箱的体积(0.125 m3)之和; 是进行群体光合作用测定过程中使用同化箱测定的CO2变化速率(μmol CO2•mol–1•s–1); 是进行土壤呼吸测定过程中使用20 cm测量室测定的CO2变化速率(μmol CO2•mol–1•s–1);P是大气压(Pa),T为同化箱内的空气温度(℃),R是气体常数(8.314 Pa•m3•mol-1•K-1);n为转化系数,表示将20cm测量室测得的 转换为在同化箱所覆盖的土壤面积(SA)上及群体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总体积(VA)内由土壤呼吸所引起的CO2变化速率,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SA是同化箱覆盖的土壤面积,为0.25 m2,SC是20 cm测量室覆盖的土壤面积(0.03 m2),VC是植物根系和土壤呼吸作用测定系统的总体积(m3),为20cm测量室距地面高度(放置好土壤环后测量其上沿与内部地面的距离)与土壤面积(SC)的乘积和20cm测量室的体积(4.82×10-3 m3)之和。
11371 2014-07-09
2008年6月22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PROBA CHRIS卫星同步地面样方调查、照相法测量LAI、地物光谱、土壤水分、BRDF。 1. 样方调查数据存储:Excel格式表格。主要调查项目有:GPS点号、物种、株数、高度、叶绿素含量、盖度、鱼眼照相、生物量。(1)GPS点号用GARMIN GPS 76记录。(2)物种采用人工识别法。(3)株数采用人工计数法。(4)高度用卷尺测量,4-5个重复。(5)叶绿素含量用SPAD 502 叶绿素仪测量,5个重复。(6)覆盖度采用人工估计的方法。(7)生物量取50cm×50cm样品,称鲜重,杀青后烘干,称干重。 2. 照相法测量LAI 观测仪器:佳能EOS40D相机和佳能EF15/28鱼眼镜头以及相机支架。观测对象:玉米、荒漠灌丛、杨树。拍摄方法:大部分照片为从上向下拍摄,较高的作物拍摄时采取从下向上拍摄,特殊情况下,比如光线太强时,采取向下倾斜45度拍摄。具体拍摄情况见数据说明文档。存储方式:该数据包括拍摄的原始照片,以及用can_eye5.0软件处理以后的结果。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3. 地物光谱。观测仪器:ASD FieldSpec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20%参考板。观测目标:草地、大麦、油菜的地物光谱。数据存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部分预处理后的数据。原始数据是光谱仪直接产生的二进制文件,用ViewSpecPro软件可以打开,详细观测记录见数据文件每天的观测记录;预处理得到的为反射率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 4. BRDF观测。观测仪器:ASD FieldSpec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20%参考板;样本类型:草地、大麦、油菜。存储方式: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部分处理后数据,原始数据由二进制文件和记录表构成,二进制文件可由ViewSpecPro软件读取;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本数据集包括: (1)光谱仪观测数据处理结果 (2)土壤水分测量记录表 (3)多角度光谱观测(BRDF)观测数据 (4)样方调查记录表 (5)油菜地积分球观测数据 (6)LAI-2000测量所得LAI数据记录 (7)同步CHRIS卫星影像数据 (8)鱼眼相机照片及记录表数据
14691 2013-10-16
本数据为祁连山天老池小流域亚高山草原草地的土壤蒸散发数据。 用自制的Lysimeter来观测土壤的蒸散发,为流域蒸散发模型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实验共布设了六个重复试验,观测亚高山草原草地在整个生长季的土壤蒸散发变化。每天8:00和20:00利用精度为1g的电子称对内桶进行称量,如遇到降雨情况,观察渗漏桶内是否有渗漏水,如果有渗漏水应同时测量渗漏桶内渗漏水量。 观测仪器:1)标准20cm直径雨量筒量雨器。2)自制Lysimeter(直径30.5cm,桶高28.5)。3)电子天平(精度1g),用于观测自制Lysimeter的重量变化。
6952 2014-01-26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涡动协方差Flux数据。 2.数据内容: 观测项目有:水平风速Ux(m/s),水平风速Uy(m/s),垂直风速Uz(m/s),超声温度Ts(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水汽浓度h2o(g/m^3),气压press(KPa)等。数据为30min Flux数据。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7763 2015-08-13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张掖湿地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0E, 38.97514N,海拔1460.0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Gill)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2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3月25日-5月10日涡动系统的Li7500A出现问题,通量数据异常。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九级(质量标识1-3数据质量好,4-6数据质量较好,7-8数据质量较差(较插补数据好);9数据质量差))。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5234 2019-06-12
小满镇五星村风廓线雷达架设的目的是获取低层大气进行风向、风速和扰动特征,支持大气边界层和局地环流研究。仪器架设在超级站西北侧60米处。观测点坐标为:38°51'16.78"N,100°22'18.53"E。 测量仪器: 使用了德国Scintec公司的MFAS风廓线声雷达,可以提供30至1000米高度的三维风速,高度间隔为10米。时间间隔为30分钟。 测量时间: 仪器从2012年6月21日起开始正常观测,至9月15日进行不间断地24小时观测,每半小时进行一次记录。 数据内容: 从2012年6月21日至9月15日每天一个数据文件,内容包括观测高度、风速、风向、东西向风速、南北向风速、垂直风速、垂直风速标准偏差和后向散射强度。 备注: (1)由于仪器的实际观测高度的上限随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而变化,而本次观测地点是干旱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小,测量高度的上限在300米左右; (2)在下雨或风沙较大的情况下,后向散射的强度会特别大,此时数据会缺测或只有垂直风速和后向散射强度有数据。
11008 2017-08-22
本数据集为盈科绿洲、花寨子荒漠、张掖市、阿柔和扁都口加密观测区测量的红外波谱数据。测量仪器为红外波谱仪102F和BOMAN。 1. 红外波谱仪102F测量 (1)测量原理: 利用红外波谱仪102F测量数据,基于辐射传输方程和TES算法获得比辐射率,理论上可以结合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固定自记点温计、热像仪数据获得地物物理温度。 (2)测量地点: 2008-05-27在张掖城区对草地、水泥地进行了测量;2008-05-29在工行度假村测量小麦地、玉米地;2008-06-03在工行度假村观测了水泥地(多角度测量);2008-06-22在盈科绿洲玉米地对裸土、玉米叶进行了测量;2008-06-23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玉米冠层、小麦冠层;2008-06-24在扁都口试验区测量了油菜地;2008-06-26在临泽草地测了苜蓿、盐碱地、草地,大麦地;2008-06-29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了小麦地、玉米地;2008-06-30在花寨子荒漠样地2对荒漠裸土、荒漠植被(红砂)进行了测量;2008-07-06在扁都口试验区测了油菜地、草地;2008-07-14在阿柔试验区测量了草地、裸土(多角度观测)。 (3)测量仪器: 北京师范大学红外波谱仪102F,测量波长2-25um的比辐射率;北京师范大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地表辐射温度;遥感所镀金板1块,辅助测量大气下行辐射。 (4)测量内容 测量同一地物的比辐射率数据需要测量冷黑体定标文件(*.CBX或者*.CBB)、暖黑体定标文件(*.WBX或者*.WBB)、地物测量文件(*.SAX)、镀金板测量)(大气下行辐射)文件(*.DWX),同时需要保存地物辐亮度文件和比辐射率文件。同时包括地物真实温度和镀金板真实温度。若同一时间段的测量数据缺少冷黑体和暖黑体定标文件,可以使用前后测量的冷黑体和暖黑体文件,但是测量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0min。 (5)数据处理: 红外波谱仪102F通过测量冷黑体和暖黑体进行定标,获得仪器在各个波段的响应函数。 红外波谱仪102F的预处理数据主要是反演获得地表在2-25um波段范围内的地表比辐射率,若数据文件齐全,预处理数据将以Excel文件格式给出两种比辐射率:一种是仪器自身反演的比辐射率;另一种是利用ISSTES(Iterative spectrally smooth temperature-emissivity separation)反演获得的比辐射率。若数据文件不齐全,将只给出其中的一种数值。 原始数据和预处理数据的光谱分辨率为4cm-1。 2. BOMAN测量 BOMAN测量目标物的红外光谱,计算目标发射率,波段范围为2μm-13μm。 (1)测量仪器: 遥感所红外波谱仪BOMAN、遥感所黑体桶、遥感所黑体、北师大黑体。测量对象是:土壤、沙子、草地、玉米、戈壁。 (2)测量方式: 首先将BOMAN预热到工作状态;预估目标温度,将黑体稳定在目标温度左右;用BOMAN测量黑体的红外辐射(测量定标数据),然后改变黑体温度; 用BOMAN测量多组目标的红外辐射;用BOMAN测量金板反射的天空下行辐射(没有金板可直接测量天空53度方向的下行辐射);用BOMAN测量一次黑体的红外辐射。 原始数据为Igm格式,利用黑体对目标物进行定标,利用一个低温和一个高温黑体对目标进行定标,处理软件为FTSW500,结果为Rad辐射值。 (3)测量内容: 具体观测时间和内容:2008-06-30 荒漠观测;2008-07-01 沙漠观测;2008-07-14阿柔加密观测区观测;2008-07-16 取样室内观测,荒漠取样深土、浅土、植被、小石头,盈科2号地取两株玉米,3号地一株玉米、裸土;2008-07-17 临泽试验区观测;2008-07-18 戈壁滩观测。 每次试验观测都有相应的观测记录,包括测量地点、经纬度坐标、时间、相片等。 (4)数据处理: 利用Matlab程序把用BOMAN红外波谱仪测量到的目标物的Rad辐射值文件转换为txt文本文件,数据类型为浮点型。FTSW500为BOMAN红外波谱仪自带软件。
15609 2013-09-09
2008年5月31日进行了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观测。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地面同步观测数据包括地表辐射温度与土壤水分,分别在5个大小为30 m×30 m、覆盖为稀疏小麦、油菜和裸土的样方内采集数据。飞行航带只覆盖扁都口样方3和扁都口样方4;只获得样方2、3、4和5四个30m×30m样方的25个角点辐射温度。 1. 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地表辐射温度: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辐射温度时,以7.5m为界将30m×30m样方分割为21个角点,在每个角点上测量3次。如果样方内植被和裸土共存,则测量2次裸土和1次植被。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数据。 2. 0-5cm土壤水分:利用TDR测量的0-5cm土壤水分数据,除了扁都口样方1外,其他几个样方均具有该数据。每个样方采样16个7.5m×7.5m小样方中心点,每点测量3次。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3. 红外连续地表辐射温度:利用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红外连续性辐射温度。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为1s。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0.95。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本数据集包括: (1)扁都口样方2、扁都口样方3、扁都口样方4、扁都口样方5的定点温度预处理数据 (2)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 (3)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 (4)连续测量辐射计预处理数据及数据内容说明等文件
11542 2013-10-13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