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1:100万行政边界数据(2017)

    本数据来源于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中1:100万全国基础地理数据库,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于2017年11月份开始免费向公众提供。我们将青藏高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了拼接融合、裁切,以便于青藏高原研究中的使用。数据现势性为2017年。 本数据集为青藏高原1:100万行政边界,包括行政国界线(National_Tibet_line)、省界(Province_Tibet),市(州)界(City_Tibet)县界图层(County_Tibet_poly)和县界线图层(County_Tibet_line)。 行政境界面图层(County_Tibet_poly)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属性项 描述 填写实例 PAC 行政区划代码 513230 NAME 名称 县界名称 行政边界线图层(BOUL)属性项名称及定义: 属性项 描述 填写实例 GB 国标分类码 630200 行政边界线图层(County_Tibet_line)属性项含义: 属性项 代码 描述 GB 630200 省级界线 GB 640200 地、市、州级行政区界 GB 650201 县级行政区界(已定)

    10724 2019-06-13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机载成像光谱仪OMIS-II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6月6日)

    2008年6月6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开展了成像光谱仪OMIS-II航空飞行试验。地面同步观测变量主要为地表温度。本数据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反演和验证提供基本的数据集。 测量内容为:利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C(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和样方E(大麦地)进行地表温度测量。同步样方包括120m×120m样方和30m×30m加密小样方两种。测量时沿东北方向行进中连续测量。 本数据集包括5个样方的地表温度测量数据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11329 2013-10-06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典型下垫面比辐射率数据集(2014.03.25-2015.06.30)

    本数据为黑河流域典型地物比辐射率数据集。数据观测从2014年3月25日至2015年6月30日。 仪器:便携式傅立叶变换红外波谱仪(102F)、手持式红外温度计 测量方法:利用102F分别测量冷黑体、暖黑体、观测目标、金版的辐射值。利用冷暖黑体的辐射值,对102F进行定标,消除仪器自身发射的影响。利用基于平滑度的迭代反演算法,反演出比辐射率和物体温度。比辐射率波段范围为8-14μm,分辨率4cm-1。 本数据集包含102F获取的冷黑体、暖黑体、被测目标和金板的原始辐射曲线(ASCII格式)和记录文件。

    11267 2016-03-23

  • 塔里木河流域冰川变化趋势及对水资源变化的影响研究项目的汇交数据(2003-2005)

    塔里木河流域冰川变化趋势及对水资源变化的影响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旱区寒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刘时银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3.1-2005.12。 该项目汇交数据: 科其卡尔巴契冰川气象观测资料(excel):包括降水量、风向、风速和气温数据 1.3300a_climate(2003.6.29-2004.6.22):日间逐4小时数据,包含字段日期,时间,风速上,风向上,气温上。 2.4200b_climate(2004.1.29-2004.5.12):6:00、8: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3:00观测数据,包含字段日期,时间,风速上,风向上,气温上。 3.3700_降水:2003.7至2005.9间13天日降水量 4.4200_降水:2003.7至2006.6间18天日降水量

    6399 2012-04-18

  • 天山北坡全新世孢粉数据集

    研究区位于天山北麓中段部分,西起新疆塔城 地区的乌苏市、东到昌吉州的木垒县,东西长约 500 km。天山北坡植被垂直带可分为高山座垫植被( >3400 m)、高山亚高山草甸带(3400~2700 m)、中山 森林带(2700~1720 m)、森林草原过渡带(1720~ 1300 m)、半荒漠带(1300~700 m)和典型荒漠带 ( <700 m) 。 选择天山北坡根据垂直植被带特点,选取不同海拔、不同植被带和不同沉积年代的5个沉积剖面进行研究。取得的5个中晚全新世剖面来计算孢粉复合分异度 指数,并尝试利用该指数来解释孢粉多样性,再结合 粒度、磁化率、烧失量等多项分析的数值整合来探讨 该区中晚全新世以来生物多样性变化和环境特征。 数据包括: 1.大西沟剖面孢粉粒数资料(8-110厘米共52层的孢粉粒数,3640±60aB.P-890±60aB.P) 2.小西沟剖面孢粉粒数资料(0-90厘米共38层的孢粉粒数,3240±60 aB.P) 3.桦树窝子剖面孢粉粒数资料(0-106厘米共52层的孢粉粒数,2170±185aB.P-450±155aB.P) 4.四厂湖剖面孢粉粒数资料(10-84厘米共19层的孢粉粒数,1000±50aB.P-665±65aB.P) 5.东道海子剖面B孢粉粒数资料(0-190厘米共64层的孢粉粒数,4500±310aB.P-305±130aB.P) 数据的详细说明请参考文献“新疆天山北坡地区中晚全新世古生物多样性特征”。

    11424 2011-03-18

  • 中国地区被动微波SMMR亮度温度数据集(1978-1987)

    本数据集主要包含Nimbus-7卫星携带的扫描式多通道微波辐射计(SMMR:Scanning Multichannel Microwave Radiometer)获得的被动微波亮度温度,包含1978年10月25日-1987年8月20日的06H、06V、10H、10V、18H、18V、21H、21V、37H、37V共十个微波通道的每天两次过境(升轨&降轨)亮度温度,其中H代表水平极化,V代表垂直极化。 1978年10月发射的Nimbus-7为太阳同步极轨卫星,搭载的微波传感器SMMR,是一台测量地表五个频率(6.6GHz,10.69GHz,18.0GHz,21.0GHz,37.0GHz)微波亮温的双极化微波辐射计。它以约50.3°固定入射角扫描地表,幅宽780km,并在正午12:00(升轨)与午夜24:00(降轨)通过赤道。SMMR时间分辨率为每日,但由于swath间距离较宽,大概每隔5-6天才会重访同一地表。 1、文件格式和命名: 每组数据均由遥感数据文件构成。 SMMR_Grid_China目录下的每组数据文件名及命名规则如下: SMMR-MLyyyydddA/D.subset.ccH/V(遥感数据) 其中:SMMR代表SMMR传感器;ML代表多通道低分辨率;yyyy代表年份;ddd代表该年的儒略日(1-365/366);A/D分别代表升轨(A)和降轨(D);subset表示中国地区的亮温数据;cc代表频率(6.6GHz,10.69GHz,18.0GHz,21.0GHz,37.0GHz);H/V分别代表水平极化(H)和垂直极化(V)。 2、坐标系及投影: 投影方式为等积割圆柱投影,双标准纬线为南北纬30度。有关EASE-GRID的相关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www.ncgia.ucsb.edu/globalgrids-book/ease_grid/。 如果需要将EASE-Grid投影方式转换成Geographic投影方式,请参照ease2geo.prj文件,内容如下: Input projection cylindrical units meters parameters 6371228 6371228 1 /* Enter projection type (1, 2, or 3) 0 00 00 /* Longitude of central meridian 30 00 00 /* Latitude of standard parallel Output Projection GEOGRAPHIC Spheroid KRASovsky Units dd parameters end 3、数据格式: 以整数形二进制存储,每个数据占2个字节。本数据集中实际存储的数据为亮温*10,读出数据后需除以10得到真实亮温。 空间分辨率:25km; 时间分辨率:逐日,从1978年至1987年。 4、空间范围: 经度:60.1°-140.0°东经; 纬度:14.9°-55.0°北纬。 5、数据读取 每一组数据的遥感影像数据文件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3269 2016-06-16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黑河遥感站自动气象站-2017)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黑河遥感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党寨镇东侧,下垫面是人工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756E, 38.8270N,海拔1560m。空气温度湿度传感器架设在1.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在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0.7 m处;风速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高度为1.5m,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高度为1.5m,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平均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2cm和4cm;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两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分别架设在冠层上方1.5m(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1.5m、RH_1.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0cm、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6634 2018-08-24

  • 黑河中游浅钻地层岩性数据

    在黑河中游进行了7个钻孔的地层钻探工作,根据沉积特征对各个钻孔不同层位的岩性进行了描述。

    9818 2016-01-07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机载WiDAS和Landsat TM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7月7日)

    2008年7月7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进行了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Landsat TM同步观测,地面数据包括ASD光谱数据、热像仪数据、组分温度、定标相关辐射温度、冠层连续温度、反照率、覆盖度和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FPAR、叶绿素荧光。 测量内容: (1)中国科学院遥感所热像仪测得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的玉米、小麦和裸土的辐射温度。仪器获取组分辐射温度数据,并同时拍摄同视场的光学照片。热像仪拍摄高度约为1.2m。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仪器黑体定标数据。原始数据可利用配套处理软件ThermaCAM Researcher 2001,也可将数据在该软件中转换为其他格式,自行编程读取。仪器黑体定标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2)反照率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行播玉米。测量仪器包含短波表的上表电压值,下表电压值,后经过表的敏感系数转换成反照率数据。下表视场半径R与探头高度H的关系为:R =10H。本数据以Excel存储。 (3)ASD光谱仪数据。利用中科院遥感所提供的光谱仪(350-1603nm),灰板测量盈科绿洲玉米地的光谱。利用北京农林科学院的光谱仪、灰板以及黑白布在飞机场测量了定标光谱。导出定标后的反射率的原始数据需进一步计算。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 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ASD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4)手持辐射计测量的组分温度。测量地点为盈科绿洲玉米地、花寨子玉米地。当观测玉米时,组分温度指:①玉米垂直冠层温度:垂直观测光照玉米叶片辐射温度; ② 玉米裸土温度:玉米垄与垄之间光照裸土温度;③ 塑料薄膜温度:玉米垄中塑料薄膜 当观测小麦时,组分温度指:① 小麦垂直冠层温度:垂直观测小麦冠层温度;②小麦半高温度:小麦植株1/2处高度;③小麦底部温度:小麦植株1/3处高度;④小麦裸土温度:小麦根部所在裸土垂直观测温度(非光照)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数据。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5)手持辐射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测量地点为盈科绿洲玉米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张掖飞机场跑道和花寨子荒漠样地2。数据内容具体包括:盈科绿洲玉米地的冠层平均温度、飞机场测量黑、白布得到的辐射温度定标数据、花寨子荒漠玉米地的条带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2对角线辐射温度以及样地内30m样方辐射温度。各个仪器的设定比辐射率为1.00。这天同时测量了组分温度。 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处理数据,处理数据为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的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6)盈科绿洲玉米地内大豆(C3),玉米(C4)叶片光谱,光合,荧光及叶绿素信息。用遥感所SPAD叶绿素仪测量了空气温度、大豆叶片温度、玉米叶片温度,单位均为:摄氏度℃。叶片叶绿素含量用SPAD测量。 (7)遥感所ASD光谱仪(编号64831)和遥感所50%灰板测了叶片光谱。遥感所50%灰板定标数据,利用光谱仪配套定标灯数据,将光谱DN值转换为辐亮度值,并转换成可读Excel文件。并根据参考板反射率将参考板辐亮度转换为太阳辐亮度。即太阳辐亮度=参考板辐亮度/参考板反射率。 (8)叶片荧光。所用仪器为北京农林科学院ImagingPam成像荧光仪。其中F:光照下打开饱和脉冲前记录的荧光;m':光照下打开饱和脉冲记录的最大荧光;YII =(Fm'-F)/Fm',PSII实际量子产量。成像荧光数据格式为pim文件,需用ImagingPam软件打开(可从http://www.zealquest.com下载安装程序及操作指南)。获取整幅图像荧光平均值(配套软件自动计算)。 (9)LI-6400光合仪测量叶片光合,数据参数见数据文件。 (10)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数据。测量盈科绿洲玉米地和花寨子玉米地内辐射温度。仪器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测温仪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固定自记点温计。 中国科学院遥感所仪器采样间隔为0.05s,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1.0。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北京师范大学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为1s,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0.95。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11)光合有效辐射比率(FPAR: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数据,测量地点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测量仪器为SUNSCAN冠层分析仪、数码相机。分上,下三段测量,并同时测量入射和反射PAR。FPAR=(到达冠层PAR-地表透射PAR-冠层反射PAR+地表反射PAR)/到达冠层PAR APAR=FPAR×到达冠层PAR。本数据以Word格式的表格保存。 (12)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利用法国CIMEL公司生产的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为盈科绿洲玉米地。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丽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处理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14589 2015-05-08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冰沟流域飞行区K&Ka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数据集(2008年3月29日)

    本数据集为K&Ka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于2008年03月29日获取,地点在冰沟飞行区。 其中K波段频率为18.7GHz,天顶角观测,无极化信息;Ka波段频率为36.0GHz,扫描成像,扫描范围±12°,垂直极化观测。飞机8:49(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2:54降落。9:25-12:08按照预定设计飞行了18条航线,飞行高度5000m左右,飞行速度220-250km/hr左右。 原始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和GPS数据。其中微波辐射计K波段属非成像观测,由文本文件记录瞬时观测获得的数码值。Ka波段属成像观测,与L和K波段数据不同,Ka波段原始记录为十六进制文本文件,在数据处理时需要首先将十六进制的文件转换为十进制,进而获得24度的扫描范围内均匀采集的112个数据(每两个数据点的角度差为24/112=0.214度)。GPS数据记录飞行时的经纬度以及飞机姿态参数等。使用微波辐射计观测数据时需要根据定标系数将记录的数码值转换为亮温值(定标系数文件与原始观测数据归档在一起)。同时,通过微波辐射计和GPS各自的时钟记录,可以将微波观测与GPS记录联系起来,给微波观测匹配地理坐标信息,Ka波段数据处理时还需要考虑角度扫描效应,对扫描周期内的112个数据分别赋予地理坐标信息。由于微波辐射计观测分辨率较粗,数据处理中一般忽略飞机的航偏、翻滚以及俯仰效应。根据使用目标及飞行相对航高(H),在定标和坐标匹配后,还可以将观测信息栅格化,K波段的分辨率(x)与观测足迹(footprint)可以认为一致,参考分辨率为:x=0.24H;Ka波段分辨率为39m。经过以上各步处理后,可以获得用户能够直接使用的产品。

    9732 201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