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地表反照率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在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和张掖市加密观测区等地进行了2008-05-20至2008-07-14的反照率不连续观测数据。 反照率测量与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以及星载TM、ASTER、Hyperion和CHRIS等进行了同步观测。 测量内容: (1)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前后分别在盈科绿洲站玉米地、小麦样地和花寨子荒漠站样地2进行反照率的测量。①盈科绿洲站玉米地:2008-05-28,2008-05-30,2008-06-03,2008-06-16,2008-06-20,2008-06-27,2008-06-29,2008-07-11,2008-07-14;②盈科小麦地样地:2008-05-20,2008-05-29,2008-06-01,2008-06-04,2008-06-06,2008-06-09,2008-06-15,2008-06-24,2008-07-07,2008-07-14;③花寨子荒漠站样地2:2008-06-14,2008-06-22,2008-06-30;胡麻:2008-06-23; (2)临泽站加密观测区:①临泽玉米:2008-05-25;②荒漠及苜蓿:2008-05-24 (3)扁都口加密观测区: 油菜花草地及大麦:2008-06-24;大麦:2008-07-06; (4)张掖市加密观测区:金都楼顶及市内草地:2008-05-27。 测量仪器: 遥感所1号短波辐射表(CMP3-060580)和遥感所2号短波辐射表(CMP3-060584),电压测量仪器为优利德(UNIT)UT58数字万用表。 数据处理: 计算时用包含短波表的上表电压值,下表电压值,后经过表的敏感系数转换成反照率数据。原始数据为纸质表格,数字化录入为Excel表格。 需特别说明的观测情况:作物生长后期,玉米高度达1.8m以上,观测架高度不够,采取了在附近选择低矮植株的办法,另外后期观测时探头距离作物高度较低。

    14183 2013-10-13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地表反照率观测数据集

    2008年5月28日至7月4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的荒漠过渡带和临泽站内开展反照率观测。观测样方和目标:荒漠南北样带A9样方边和LY07号样方边(纯沙,沙生植物,干死的一年生草本),临泽站内(胡麻,玉米,西红柿)。观测仪器:KippZonen CMP3短波表(上表编号为071391,下表编号为071390),测量波谱范围:310nm-2800nm。记录方式:5月28日至6月22日期间用深圳优利德(UNIT)UT58万用表以手工方法记录向上和向下的电压值,预处理时将其换算为向上和向下辐照度,在计算反照率,记录间隔为2分钟;6月25日至7月4日用美国Campbell CR1000数采自动记录,记录间隔为1秒钟。自记观测数据文件包含以下信息:TIMESTAMP(观测时间)、SOLAR_UP_AVG(下行短波辐射,由向上辐射表测得)、SOLAR_DOWN_AVG(上行短波辐射,由向下辐射表测得)、SOLAR_NET_AVG(净辐射)= SOLAR_UP_AVG - SOLAR_DOWN_AVG、albedo_Avg(反照率) = SOLAR_DOWN_AVG / SOLAR_UP_AVG、batt_volt_Min(电瓶电压),ptemp(CR1000面板温度)。短波表架设高度:两个表离地面1m左右,水准泡调平。数据存储:手工记录数据为Excel表格,自记数据为.dat文件,处理后数据保存在Excel表格中,原始数据中包括观测点的照片。观测时间:2008年5月28日,6月5日,6月6日,6月15日,6月22日,6月25日,6月30日,7月4日。

    12622 2013-09-16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地表反照率观测数据集(2008年5月-7月)

    2008年5月25日至7月11日之间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A(芦苇地)、样方B(盐碱地)、样方C(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样方E(大麦地)、水泥地临时样点利用向上和向下两个短波辐射表(上表编号:071392、下表编号:071389)连续测量了不同下垫面的向上和向下辐照度,从而计算获得地表反照率。该数据集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反照率反演提供验证数据。 2008年6月6日及之前为人工观测方式,探头架设高度1.3m-1.46m不等;之后均为自动观测,探头架设高度为1.20m或1.30m。 每次观测的时间、地点及地表类型如下: 2008年5月25日 样方E(大麦地) 2008年5月26日 样方D(苜蓿地) 2008年5月27日 样方D(苜蓿地) 2008年5月28日 样方E(孜然裸地) 2008年5月30日 样方E(孜然裸地) 2008年6月1日 样方A(芦苇地) 2008年6月2日 样方B(盐碱地) 2008年6月3日 样方A(芦苇地) 2008年6月4日 院内水泥地临时样点 2008年6月6日 样方E附近孜然裸地 2008年6月20日 样方A(芦苇地) 2008年6月22日 样方A(芦苇地) 2008年6月23日 样方D(苜蓿地) 2008年6月24日 样方E(大麦地) 2008年7月11日 样方E(大麦地) 自记观测数据文件包含以下信息: TIMESTAMP:观测时间 SOLAR_UP_AVG:下行短波辐射(由向上辐射表测得) SOLAR_DOWN_AVG:上行短波辐射(由向下辐射表测得) SOLAR_NET_AVG:净辐射 = SOLAR_UP_AVG - SOLAR_DOWN_AVG albedo_Avg:反照率 = SOLAR_DOWN_AVG / SOLAR_UP_AVG batt_volt_Min:电瓶电压 ptemp:CR1000面板温度。 本数据集包括不同日期不同样区下测量的反照率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下包括测量点照片文件夹和测量反照率数据Excel表格;表头说明txt文档和数据质量说明txt文档。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16227 2013-10-13

  • 荒漠植物光合器官性状资料(2011)

    2011年7月中旬,采集典型荒漠植物光合器官(叶片或同化枝),实验室测定,指标包括:叶片水势、叶片总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干重含水量、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比叶体积、自由水、束缚水等。

    7351 2013-08-01

  • 红泥沟典型土壤剖面地温分层观测数据(2013年8月-2014年5月)

    一、数据描述 红泥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温度监测分为七层,深度分布为2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30cm。观测频率为1次/60分钟。观测数据时间范围为2013年8月25日~2014年5月1日。 二、采样地点 葫芦沟小流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温度监测点设置在红泥沟中下部,其地理坐标为99°52′25.98″E,38°15′36.11″N。 三、测试方法 采用HOBO Pendant® Temperature/Light Data Logger 64K - UA-002-64温度记录仪进行土壤温度观测。

    9115 2016-01-05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在阿柔加密观测区布置了阿柔样方1(A1),阿柔样方2(A2),阿柔样方(A3)共3个样方和阿柔样带1(L1),阿柔样带2(L2),阿柔样带3(L3),阿柔样带4(L4),阿柔样带5(L5),阿柔样带(L6)共6条样带。每个样方在预试验期为3Grid×3Grid,在加强试验期扩充为4Grid×4Grid,每个Grid大小为30m×30m正方形,采样点通常位于每个Grid的角点和中心点;每条样带为南北朝向,各样带上采样点间隔为100m。 采样点命名规则:A1-1表示阿柔样方1的1号点;L1-1表示阿柔样带1的1号点。 本数据中给出每个样方和样带上各采样点的经纬度坐标和海拔高程,数据以Excel表格形式存储。

    10381 2013-10-04

  • 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集

    本数据主要包括黑河流域内市、县、乡、村等级居民点分布,数据基准年为2009年。数据系根据已有的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最新的谷歌电子地图和甘肃省地图册更新得到。数据主要有两个属性即居民点分级和总名称,其中居民点分级按照1级-市,2级-县,3级-乡镇,4级-村进行分类。

    9212 2013-07-25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混合林站涡动相关仪-201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混合林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四道桥,下垫面是胡杨与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35E, 41.9903N,海拔874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2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2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9828 2016-07-13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机载WiDAS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5月31日)

    2008年5月31日在阿柔样方1和阿柔样方3进行了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观测。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地面同步观测变量主要包括地表辐射温度与土壤水分。 地表辐射温度采用固定自记点温计连续测量,采样间隔为0.05s,仪器比辐射率设定为1.0。数据以文本文件存储(.dat格式),每个文本文件中的前7行为说明性的头文件,包括,数据采集日期、记录的起始时间、记录时间间隔等.另外,包括Time、TObj、Tint、TBox、Tact等5列数据,其中Time:从开始记录起的时间,换算成实际时间的话需要该值加起始时间;TObj:目标温度;TInt:探头内部温度;TBox:腔体温度;Tact:根据给定的发射率换算出来的实际温度,由于仪器比辐射率设定为1.0,所以该值和TObj是一样的,需要用户根据实际地物发射率进行修正。 利用TDR测量的土壤水分数据,测量深度为0-12cm和0-20cm。在样方内来回采样。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包括土壤温度,土壤介电常数,土壤电导率等数据。

    12602 2013-10-12

  • 祁连山综合观测网: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大野口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2018)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兰州大学寒旱区科学观测网络大野口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甘肃张掖大野口排露沟,下垫面是林缘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286E,38.556N,海拔2703m。二维超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分别架设在8m处;气压计安装在1.5m采集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2m处;红外温度计安装在2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垂直向下;土壤热通量板(自校正式)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处;土壤温/湿/电导率传感器和土壤水势传感器埋设在塔南侧植被下5cm处;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日照时数传感器以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2m处,朝向正南。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8m)(单位:米/秒)、风向(WD_8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8m和RH_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5cm)(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5cm)(单位:百分比)、土壤温度(Ts_5cm)(单位:摄氏度) 、土壤水势(SWP_5cm)(单位:千帕)、土壤电导率(EC_5cm)(单位:微西门子/厘米)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日照时数(Sun_time)(单位:小时)。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2018.8.29-10.18由于电池箱无保温措施,电池低温供电不稳定,部分时间段数据丢失(1.3-1.6;1.8-1.11;1.14-1.20;1.23-1.30;2.9-2.22;2.28-3.23;3.28-5.12);由于程序故障,空气湿度采集错误;(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8-6-10 10:30。

    3684 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