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考虑到搭载在Aqua卫星上的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同步观测特点,采用MODIS的地表温度和大气水汽数据作为输入,通过考虑大气影响的发射率估算模型,生产了全球晴空条件下AMSR-E传感器运行期间(2002年6月~2011年10月)的陆表多通道双极化微波瞬时发射率。通过产品低频无线电信号影响、数据间比对、统计分析、不同地表覆盖条件的发射率特征、频率依赖和相关性研究等开展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瞬时发射率的动态细节丰富,月内日变化标准差在0.02以内,其时空变化、频率依赖和相关性符合自然物理过程的理解。此套数据集包括AMSR-E全生命周期的全球陆表逐日、侯、旬、半月及月产品,可用于开展星载被动微波遥感模拟、陆面模型以及陆表温度、积雪、大气降水/水汽/可降水量等反演研究。数据的投影坐标采用标准的EASE-GRID投影,数据存储方式为二进制浮点型格点(矩阵大小为1383*586),数据获得之后可用ENVI/IDL等软件或者相应程序代码以二进制文件的方式读取。
3568 2018-02-16
采用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提供的黑河流域30米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和90米分辨率的SRTM数据两组栅格数据,以及多来源的点数据。利用HASM升尺度算法,将不同来源和不同精度的栅格数据与高程点数据进行融合,获得黑河流域的高精度坡度数据。首先利用各种点数据对两组栅格数据进行精度验证,根据精度验证的结果,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栅格数据作为数据融合的趋势面。计算各样点数据与趋势面的残差,运用HASM算法进行插值获得残差曲面,将趋势面与残差曲面叠加,从而获得最终的坡度曲面。空间分辨率为500米。
2677 2016-12-19
本数据集为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于2012年7月26日获取,地点在黑河中游地区。 其中L波段频率为1.4GHz,天顶角观测,V极化与H极化信息;飞机9:10(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3:10降落。飞行历时4.5小时。在观测期间,飞行高度2300m左右,飞行速度220-250km/hr左右。 原始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和地理位置KMZ数据。微波辐射计数据包括V极化与H极化两个数据文件,分辨率700 m,每个数据文件包含所观测TB值和对应扫描波束ID、入射角、位置、时间标记(UTC)和其他飞行姿态信息。KMZ文件给出38.5入射角下飞区域行1公里网格TB值分布数据。飞机前和结束时微波辐射计分别进行了“热”和“冷”辐射校正。微波辐射计数据应考虑电磁波干扰影响,V极化TB值受电磁波干扰较强,H极化受影响较小。
11441 2017-08-21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6月1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峨堡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峨堡镇草场,下垫面是高寒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9151E, 37.9492N,海拔3294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013年7月31日前由于接线问题,降水量数据缺失;(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3-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9000 2016-07-13
冻融指数作为冻土研究的重要参数,对于冻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冻融指数是日气温或地表土壤温度在给定时间的累计值。 本数据是根据中国气象局在黑河流域布设的15个常规气象台站逐日的地表温度的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各气象台站1960-2006年逐年的地表冻融指数。
10015 2016-01-07
一、概述 本数据集是以中国沙漠1:10万分布图集为数据源,按流域边界裁剪而成,重点反映黄河上游沙漠、沙地和戈壁的地理分布、面积大小、沙丘流动性与固定程度。本数据集信息源为2000年Landsat TM影像,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按照1:10万比例尺专题图成图要求,对我国沙漠、沙地和戈壁进行了专题制图。 二、数据处理说明 本数据集以中国沙漠1:10万分布图集为数据源,按流域边界裁剪而成。本数据集信息源为2000年Landsat TM影像,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按照1:10万比例尺专题图成图要求,对我国沙漠、沙地和戈壁进行了专题制图。按照系统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将输入数据进行标准化,统一转化为各类数据输入的标准格式。 三、数据内容说明 本数据集分为荒漠与非荒漠类,非荒漠代码为999.荒漠分为三类,为沙漠(地)、戈壁与盐碱地,分类代码分别为23410、2342000与2343000。其中沙漠(地)分为4类,分别为流动沙漠(地)、半流动沙漠(地)、半固定沙漠(地)、固定沙漠(地),其分类代码分别为:2341010、2341020、2341030与2341040. 四、数据使用说明 可以使资源环境和其他相关工作者对黄河上游沙漠类型、面积与分布进行了解,对宁蒙河段风沙危害进行分、评价。
8382 2012-10-31
基于遥感地表蒸散发模型ETMonitor及WRF模式制备的近地表大气驱动数据估算了黑河流域2012年5-9月8天平均的250m分辨率的地表蒸散发。坐标系统为等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数据采用8天合成的存储方式,数据格式为GEOTIFF,命名方式:2012ddd_EvapoTranspiration.tif,其中ddd为日序数,例如2012121_EvapoTranspiration.tif 表示2012年日序数为121–128天的平均地表蒸散发,单位为mm/d。数据类型为单精度浮点型,无效值为-9。
8579 2015-01-1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高寒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E,38.0473N,海拔303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分别架设在1m、2m、5m、10m、15m、25m处,共6层,朝向正北;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阿柔超级站40m观测塔上;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上;土壤部分传感器埋设在塔体正南方向2m处,其中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均埋设在地下6cm处;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6cm、10cm、15cm、20cm、3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240cm、280cm、320cm处,其中4cm和10cm这两层有三个重复;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6cm、10cm、15cm、20cm、3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240cm、280cm、320cm处,其中4cm和10cm这两层有三个重复。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1m、WS_2m、WS_5m、WS_10m、WS_15m、WS_25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1m、Ta_2m、Ta_5m、Ta_10m、Ta_15m、Ta_25m和RH_1m、RH_2m、RH_5m、RH_10m、RH_15m、RH_2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_1、Ms_4cm_2、Ms_4cm_3、Ms_6cm、Ms_10cm_1、Ms_10cm_2、Ms_10cm_3、Ms_15cm、Ms_20cm、Ms_30cm、Ms_40cm、Ms_6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 Ms_200cm、Ms_240cm、Ms_280cm、Ms_32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_1、Ts_4cm_2、Ts_4cm_3、Ts_6cm、Ts_10cm_1、Ts_10cm_2、Ts_10cm_3、Ts_15cm、Ts_20cm、Ts_30cm、Ts_40cm、Ts_6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 Ts_200cm、Ts_240cm、Ts_280cm、Ts_32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土壤温湿度、土壤热通量在2015.9.9-9.19和9.30-10.20之间由于供电问题,数据缺失;(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5-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11527 2016-07-27
该数据为对黑河流域中上游自明代时期到民国时期的主要古灌渠分布复原,以《重刊甘镇志》、《重修肃州新志》和《甘州府志》为基础资料并结合20世纪60年代地形图和影像获得。以ArcGIS软件Shapefile格式提供,采用GCS Krasovsky 1940坐标系,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格网。数据类型为线状矢量,其属性包括名称、来源、长度、灌溉面积等。
6337 2013-08-30
1.数据概述 基于2012年Google earth影像资料,通过目视解译方法矢量化湿地公园的用地类型,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提供数据基础。 2.数据内容 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湿地、农田(玉米、蔬菜、小麦)、水域、林地、建筑用地、裸地等。比例尺:1:5万;坐标系统:WGS84;数据类型:矢量多边形;存储格式:Dbf/Shp/Jpeg 3.时空范围 覆盖范围: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46.02平方公里。
10922 2016-01-08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