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ASTER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5月28日)

    2008年5月28日,在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的样方B(盐碱地)、样方D(苜蓿地)和样方E(大麦地)中进行了ASTER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本数据可为机载-星载遥感数据的地表温度及蒸散发反演和验证提供数据。 本试验观测内容包含地表辐射温度和浅层土壤水分,样方大小为360m×360m,各样点间距为60m,每个样方总共49个样点。 地表辐射温度观测:样方B、D和E:温度同步测量时,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呈东西向线状进行连续测量,在数据表中由样点编号标出测量行进路线的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间距离均为60m),例如D22-23,表示从D样方的22号样点向23号样点前进。样点和样方分布请参见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分布图。样方B为等间距采样方案,即从起点开始,每5m进行5次测量;样方D和样方E为非等间距测量,在前进的过程中随机测量。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定标信息请参见数据目录里面的“手持式热辐射仪定标数据.xls”。 土壤水分观测:样方B:采用环刀取土经烘干获得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及土壤容重;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样方D:采用POGO便携式土壤传感器获得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损耗正切、土壤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实部及虚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样方E:采用WET土壤水分速测仪测量获得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土壤复介电常数实部及土壤温度;并使用针式温度计获得0-5cm平均土壤温度。 本数据集共包括样方B、样方D和样方E的土壤水分和地表辐射温度一共六个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

    13284 2013-10-11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凝结水观测数据集

    2008年5月26日至7月29日在临泽站开展凝结水观测。观测地点在临泽站内的沙丘上。 观测方法:先后采用了两种容器进行观测。分别为凝结水盘(2008-05-26至2008-07-08)和铝盒(2008-06-24至2008-07-29)。凝结水盘采用敞口长方形塑料盘,见缩略图。铝盒的布置采用了遮盖和不遮盖两种方法,将3组深度不同的铝罐,分别布在沙丘的不同高度上。 称重仪器:凝结水盘用美国双杰G&G TC30K- H电子天平。精度1g;铝盒法用500g电子天平。精度0.1g。 观测时间:早上6:00-7:00之间;晚上19:00-22:00之间。受天气条件限制,称重时间不完全一致。 连续观测:凝结水盘进行了一次连续观测,6月25日至6月27日,时间间隔为2小时;铝盒进行了两次连续观测,6月25日至6月27日,7月19日至7月20日,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均为2小时。 凝结水预处理数据根据早晚称重重量之差计算凝结水的重量,再除以其体积,得到凝结水量(mm)。

    11528 2013-10-03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四道桥超级站涡动相关仪-201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四道桥超级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四道桥,下垫面是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74E, 42.0012N,海拔873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8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10385 2016-07-18

  • 葫芦沟流域地下水位数据集(2012)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尺度地下水位数据。一号井位于葫芦沟流域总控水文断面侧旁,井深:12.8m,孔径:12cm;二号井位于三角洲东侧,距河道约100m左右,井深:14.7m,孔径:12cm。 2.数据内容: 地下水井井内布设U20-HOBO水位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葫芦沟小流域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数据为日尺度数据。 3.时空范围: 一号井地理坐标:经度: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74m(流域出口水文断面附近)。 二号井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04.1m(三角洲东支河流东侧)。

    8058 2014-06-09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下游四道桥超级站大孔径闪烁仪-2016)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四道桥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下游架设一台BLS90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接收端,南塔为发射端。观测时间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下垫面是柽柳、胡杨、裸地和耕地。北塔的经纬度是101.137E,42.00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1.131E,41.987N,海拔高度约为873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为25.5m,光径长度为2350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Cn2>7.58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Average X Intensity<1000);(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2011, 2013)。2016年6月8日-16日大孔径闪烁仪测量信号偏小,导致数据缺失较多。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数据缺失时刻由-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_LAS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8790 2017-12-19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大沙龙站涡动相关仪-2016)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6年1月27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大沙龙站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下垫面是高山草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8.9406E, 38.8399N,海拔3739 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4.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5月2-3日涡动系统Li7500标定,数据缺失;当存储卡存储数据出现问题导致10Hz数据缺失时(3.20-5.01),数据由采集器输出的30min通量数据替代。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8091 2017-12-21

  •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数据集(2010-2012)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荒漠河岸林植物蒸腾耗水的关键因子,本项目选择黑河下游典型植物群落,坐标为42°02′00.07″N,101°02′59.41″E,通过连续测定2010-2012年土壤水分数据,观测仪器为EnvironSCAN(澳大利亚,ICT),观测深度为10、30、50、80、140cm,观测频率为0.5h,为理解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蒸腾耗水的环境调控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7757 2014-06-09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四道桥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2016)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四道桥超级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柽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74E, 42.0012N,海拔873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分别架设在5m、7m、10m、15m、20m、28m处,共6层,朝向正北;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8m处;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10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10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两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10m处,朝向正南,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土壤部分传感器安装在塔体南侧2m处,其中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4月22日增加200cm土壤温度观测);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80cm、120cm和160cm处(4月22日增加200cm土壤水分观测)。 观测项目有:风速(WS_5m、WS_7m、WS_10m、WS_15m、WS_20m、WS_28m)(单位:米/秒)、风向(WD_15m)(单位:度)、空气温湿度(Ta_5m、Ta_7m、Ta_10m、Ta_15m、Ta_20m、Ta_28m和RH_5m、RH_7m、RH_10m、RH_15m、RH_20m、RH_2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向上和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_up、PAR_U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平均土壤温度(TCAV)(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Ms_20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Ts_20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4cm土壤温度在2016.05.21-06.17之间由于传感器的问题,数据缺失;(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6-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7683 2017-12-21

  • 黑河流域1公里逐时辐射数据集(2002)

    一、数据概述 在《黑河流域交叉集成研究的模型开发和模拟环境建设》项目的支持下,陈仁升在可再生能源数据中心(RReDC)提供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黑河的数据情况及其他辐射模式的参数化方案,通过1km分辨率DEM、黑河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制备了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三种数据集。 二、数据处理过程 1)数据源 流域基础数据主要包括DEM数据,以及由此生成的坡度和坡向数据。模型采用Alberts等积圆锥投影),格网大小为1km*1km,共411×562个网格,即实际计算面积约为23*10^4 km^2。计算年份为2002年,时间分辨率为1h。 使用了两套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一套是1°*1°每6h的瞬时资料,主要为臭氧和可降水量数据。另一套是基于192*94格网的一天4次同化资料(为每6h平均数值),主要为总云量和降水率资料。应用两套数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总云量随时间的变化较为剧烈,瞬时资料无法控制天气的总体变化。但利用6h平均值资料,也无法控制6h之内的天气变化。 2)方法 A.晴空水平面太阳入射短波辐射模型。晴空水平面直接辐射的计算主要考虑瑞利散射、气溶胶吸收、水汽吸收、臭氧吸收和不均匀混合气体(O2、CO2等). B.任意地形条件下晴空太阳入射短波辐射模型。根据立体几何的原理并结合本模型前面有关水平面短波辐射的算法,设计了一个考虑山坡自身遮蔽效应的短波辐射的简单算法。 C.实际天气任意地形条件下太阳入射短波辐射计算。利用希腊气象与大气物理研究所的Harry D K博士提供的Ver4Fortran源代码的基础上计算获得。 D.空间插值采用基于三角网格的立体插值法,第一套资料的时间插值采用线性插值,对第二套资料随时间变化的处理,统一概化为6h以内数值一致。 具体算法描述请参阅:陈仁升, 康尔泗, et al. (2006). "任意地形实际天气条件下小时入射短波辐射模型――以黑河流域为例." 中国沙漠(05). 3)数据验证 采用位于山区的西水、中游临泽和下游额济纳旗3个自动气象站的总辐射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西水总辐射计算结果相对较差,实测值与计算值的R2=0.71,在实测总辐射较小的情况下,计算值多数偏大。临泽和额济纳旗总辐射实测与计算对比结果较好,R2分别为0.90和0.91。 4)结论 采用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和遥感信息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任意地形实际天气条件下,大范围、长时间、高时空分辨率的太阳入射短波辐射,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尤其是在西北干旱区。所建立的模型仅仅利用流域的DEM数据,以及由此生成的坡度和坡向数据,其他资料均为再分析资料,因而极易推广应用。高山区天气随时变化,模型在高山区计算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总云量资料时空分辨率较低的缘故,同时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时空尺度不一致也部分导致对比结果较差。

    9528 2013-07-22

  • 青藏高原珠峰、纳木错、林芝站气象数据(2006-2008)

    数据集综合了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的大气、水文和土壤的长期监测数据。数据有三种分辨率,包括0.1秒、10分钟、30分钟、24小时不等。 野外的大气边界层塔(PBL)所使用的温湿度和气压传感器由芬兰的Vaisala公司生产,风速风向传感器由美国的MetOne公司生产,辐射传感器由美国的APPLEY公司和日本的EKO公司生产,气体分析仪由美国的Licor公司生产,土壤含水量、超声风速仪和数据采集器等由美国的CAMPBELL公司生产。定期(每年2-3次)由专业人员对观测系统进行维护,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更换,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下载和整编,满足国家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WMO)的气象观测规范。 数据集加工方法为原始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形成时间连续序列,质量控制包括剔除曳点数据和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的系统误差。

    5826 20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