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漠植物干旱胁迫处理耗水实验数据(2013)

    自制小型Lysimeter,模拟自然条件,选择典型荒漠植物为对象,研究干旱胁迫处理耗水状况。每种植物重复3次。 2012年,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20±5)%,进行胁迫情况下,生理需水和耗水规律实验。2013年,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10±3)%,进一步进行干旱胁迫处理下,耗水量和耗水规律实验。

    10016 2014-01-13

  • 北极1:100万行政边界数据集(2014)

    北极行政边界数据集包括北极范围内国家的国界(Arctic_National),省界(Arctic_Provincial)、县界(Arctic_Prefecture)矢量空间数据集及其对应的名称、类型相关属性数据:(LOCAL_NAME)、(ENG_NAME)、(CNTRY_NAME)、(TYPE)、(CNTRY_CODE)、(CONTINENT) 数据来自1:100万ADC_WorldMap全球数据集,数据经过拓扑,入库是全面、最新和无缝的地理数字数据。 世界地图坐标系统是经纬度,WGS84基准面,北极地区数据集为北极专用投影参数(North_Pole_Stereographic)

    3072 2019-03-06

  • 四川省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2000)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849 2013-11-25

  • 海河流域多尺度地表通量与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集:密云站-自动气象站(2008-2010)

    该数据集包含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29日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北京市密云县新城子镇,下垫面是果园(李子树和苹果树)、玉米/裸地、城镇。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17.3233E,40.6308N,海拔350m。 自动气象站的采集频率为10s,且10min输出一次。观测要素包括空气温度、相对湿度(30.56m,10.66m),朝向为正北;风速(30.56m,10.66m),风向(30.56m),朝向为正北;气压(安装在防水箱内);雨量(31.46m);四分量辐射(30.76m),朝向为正南;红外表面温度(30.76m),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湿度探头埋设在气象塔正南方2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深度为0cm、5cm、10cm、20cm、40cm、60cm、80cm和100cm处,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深度为2cm、5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土壤热流板(2块)埋设在地下2cm处,其中一块埋设在阳光可穿透果树林的地表,另一块埋设在果树的阴影下。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0-6-10 10:30。 自动气象站发布的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空气温湿观测(Ta_10.66m,RH_10.66m,Ta_30.56m,RH_30.56m)(℃,%),风速(Ws_10.66m,Ws_30.56m)(m/s),风向(WD)(°),气压(Press)(hpa),降水(Rain)(mm),四分量辐射(DR、UR、DLR、ULR、Rn)(W/m2),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土壤热通量(Gs_1、Gs_2)(W/m2)、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5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5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80cm、Ts_100cm )(℃) 。 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 Jia et al,(2012),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3)。

    10866 2016-07-11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中游冻融实验观测数据集(2013年11月15日至16日)

    本数据集包括甘肃省张掖市康宁九社农田2013年11月15日-16日车载微波辐射计观测亮温、同步测量的土壤质地,粗糙度和地表温度连续观测数据集。地表温度包括温度传感器在土壤深度0cm,1cm、3cm,5cm,10cm五层观测的土壤温度数据。土壤温度的常规观测的时间频率为5分钟。 数据细节: 1. 时间:2013年11月15日-16日 2. 数据: 亮温: 使用车载多频被动微波辐射计观测,包括6.925、18.7和36.5GHz V极化和H极化数据(10.65GHz波段仪器损坏) 土壤温度:使用安装在dt85上的传感器测量0cm,1cm,3cm,5cm,10cm土壤温度 土壤质地:取土样在北京师范大学测量 土壤粗糙度:使用东北地理所提供的粗糙度仪测量 3. 数据大小:4.8M 4. 数据格式:.xls

    7416 2017-08-22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流域飞行区超级样地机载LiDAR数据集(2008年6月23日)

    本数据集为机载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于2008年06月23日获取,覆盖大野口森林飞行区中的超级样地。 飞行传感器为激光雷达和真彩色CCD相机。原始数据经过处理,发布的产品为激光点云,包含单次回波(“*.LAS”数据文件)和全波形("*.lgc”数据文件和“*.lgc”数据文件)、CCD图像。DSM和正射影像在“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流域飞行区超级样地机载LiDAR数据集(2008年6月23日)”中发布。因为数据集中包含高分辨率影像,用户需提交申请并通过审批后才能获得。数据处理时间为2008年8月。原始数据包括加密飞行的5条航线,航线设计信息如下: {| ! 航线 ! 起点纬度 ! 起点经度 ! 终点纬度 ! 终点经度 ! 绝对航高(米) ! 航线长度(公里) ! 像片(张) |- | 1 || 38°31′59.71″ || 100°14′54.02″ || 38°31′43.04″ || 100°15′44.28″ || 3550 || 1.3 || 7 |- | 2 || 38°32′01.21″ || 100°14′54.82″ || 38°31′44.53″ || 100°15′45.08″ || 3550 || 1.3 || 7 |- | 3 || 38°32′02.70″ || 100°14′55.62″ || 38°31′46.03″ || 100°15′45.88″ || 3550 || 1.3 || 7 |- | 4 || 38°32′04.20″ || 100°14′56.42″ || 38°31′47.52″ || 100°15′46.69″ || 3550 || 1.3 || 7 |- | 5 || 38°32′05.69″ || 100°14′57.23″ || 38°31′49.01″ || 100°15′47.49″ || 3550 || 1.3 || 6 |}

    19760 2013-10-12

  • 基于静止卫星和再分析资料的中国区域大气驱动数据集(2005-2010)

    基于静止卫星和再分析资料的中国区域大气驱动数据集是由中国气象局制备的一套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驱动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0.1°×0.1°,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覆盖范围为东经75°-135°,北纬15°-55°,包含近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地面气压、近地面风速、地表入射太阳辐射和地面降水率6个要素。其中降水产品的制备过程如下:利用中国风云二号静止卫星多通道数据所反演的6小时累积降水估计与常规地面观测6小时累积降水进行数据融合,获得6小时累积降水空间分布数据,然后利用静止卫星多通道反演的高分辨率云分类信息确定累积降水时间插值权重,得到1小时累积降水估计。辐射资料的制备过程如下:基于FY-2C的地表入射太阳辐射采用辐射传输模型DISORT(Discrete Ordinates Radiative Transfer Program for a Multi-Layered Plane-parallel Medium)进行辐射传输计算,获得逐小时0.1°×0.1°的中国区域地表入射太阳辐射数据。其他要素的制备过程:对1.0°×1.0°的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空间和时间插值方法,获得逐小时0.1°×0.1°的近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地面气压、近地面风速等驱动要素。 各变量的物理意义: 气象要素 || 变量名 || 单位 || 物理意义 | 地面气温 || TBOT || K || 近地面(2m)气温 | 地表气压 || PSRF || Pa || 地表气压 | 地面相对湿度 || RH || kg/ kg ||近地面(2m)相对湿度 | 地面风速 || WIND || m /s ||近地面(风速仪高度)风速 | 地表入射太阳辐射|| FSDS || W /m2 || 地表入射太阳辐射 | 降水率||PRECTmms||mm/hr || 降水率 更多信息,请参见随数据一同发布的数据文档。

    12595 2013-07-07

  • 中国长序列地表冻融数据集——决策树算法(1987-2009)

    中国长序列地表冻融数据集——决策树算法(1987-2009)是利用被动微波遥感 SSM/I亮度温度资料通过决策树分类提取得到。 该数据集采用EASE-Grid投影方式(等积割圆柱投影,标准纬线为±30°),空间分辨率25.067525km,提供逐日的中国大陆主体部分的地表冻融状态分类结果。数据集按年份存放,共由23个文件夹组成,从1987到2009。每个文件夹里包含当年的逐日地表冻融分类结果,为ASCII码文件,命名规则为:SSMI-frozenYYYY***.txt,其中YYYY代表年,***代表儒略日(001~365/366)。冻融分类结果txt文件可直接用文本程序打开察看,还可用ArcView + Spatial Analyst扩展模块或者Arcinfo的Asciigrid命令打开。 提取地表冻融的原始数据来源于由美国国家雪冰数据中心(NSIDC)处理的1987 年以来的逐日被动微波数据,这一数据集采用EASE-Grid(等面积可扩充地球网格)作为标准格式。 中国地表冻融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决策树算法(1987-2009)属性由该数据集的时空分辨率、投影信息、数据格式组成。 时空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为逐日,空间分辨率为25.067525km,经度范围为60°~140°E,纬度为15°~55°N。 投影信息:全球等积圆柱EASE-Grid投影,关于EASE-Grid投影的详细信息见数据准备中关于这种投影的说明。 数据格式:数据集由1987到2009共23个文件夹组成,每个文件夹里包括当年的逐日地表冻融分类结果,按日存储为txt文件。文件命名规则:例如SMI-frozen1994001.txt代表1994年第1天的地表冻融分类结果。该数据集的ASCII码文件是由头文件和主体内容构成。头文件包括行数、列数、x-轴左下点坐标、y-轴左下点坐标、栅格大小、无数据区标值等6行描述信息组成;主体内容为根据行数列数组成的二维数组,以列为优先进行排列,数值为整数型,从1到4,1代表冻结,2代表融化,3代表沙漠,4代表降水。因为该数据集中的所有ASCII码文件所描述的空间为我国全国范围,所以这些文件的头文件是不变的,现将头文件摘录如下(其中xllcenter, yllcenter和cellsize单位为m): ncols 308 nrows 166 xllcorner 5778060 yllcorner 1880060 cellsize 25067.525 nodata_value 0 该数据集中的所有ASCII码文件可以直接用文本程序(如记事本)打开。除了头文件,主体内容为数值表征地表冻融的状态:1代表冻结,2代表融化,3代表沙漠,4代表降水。如果要用图示来显示的话,我们推荐用ArcView + 3D 或 Spatial Analyst 扩展模块来读取,在读取过程中会生成grid格式的文件,所显示的grid文件就是该ASCII码文件的图形表达。读取方法: [1] 在ArcView软件中添加3D或Spatial Analyst扩展模块,然后新建一个View; [2] 将View激活,点击File菜单,选择Import Data Source选项,弹出Import Data Source选择框,在此框中的Select import file type:中选择ASCII Raster,自动弹出选择源ASCII文件的对话框,点击寻找该数据集中的任一个ASCII文件,,然后按OK键; [3] 在Output Grid对话框中键入的Grid文件名字(建议使用有意义的文件名,以便以后自己查看)和点击存放此Grid文件的路径,再次按Ok键,然后按Yes(要选择整型数据),Yes(把生成grid文件调入到当前的view中)。生成的文件可以按照Grid文件标准进行属性编辑。这样就完成了显示将ASCII文件显示成Grid文件的过程。 [4] 批处理时,可以使用ARCINFO的ASCIIGRID命令,编写成AML文件,再用Run命令在Grid模块中完成: Usage: ASCIIGRID <in_ascii_file> <out_grid> {INT | FLOAT}

    9726 2012-04-06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上游生态水文无线传感器网络WATERNET观测数据集(2015)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25个WATERNET传感器网络节点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观测数据。4cm和20cm土壤水分/温度是每个节点的基本观测;部分节点还包括10cm土壤水分/温度、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雪深和降水观测等观测。观测频率为5分钟。该数据集可为流域水文模拟、数据同化及遥感验证提供地面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2015年黑河上游八宝河WATERNET数据文档20160501.docx”

    12621 2016-12-25

  • 葫芦沟流域涡动协方差Flux数据集(2013)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涡动协方差Flux数据。 2.数据内容: 观测项目有:水平风速Ux(m/s),水平风速Uy(m/s),垂直风速Uz(m/s),超声温度Ts(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水汽浓度h2o(g/m^3),气压press(KPa)等。数据为30min Flux数据。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2′E;纬度:38°15′N;海拔:3232.3m

    8187 201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