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利用LI-6400光合仪,观测了黑河流域中游绿洲区的主要农作物小麦和玉米。观测地点分别位于临泽平川和小满五星村超级站。观测日期从五月中旬开始到九月份。本数据集包括观测期内的小麦和玉米的LI-6400的原始观测数据和预处理后的数据。 1) 测量目的 光合数据测量可以用于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研究以及生态水文模型的模拟和验证。 2) 测量仪器与原理 测量仪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仪。 测量原理:利用红外气体分析法来测量CO2浓度变化,通过测量样品室和参比室之间CO2的浓度差从而获得叶片的净生产力。 3) 测量时间与地点 小麦观测地点:临泽平川小麦试验场 观测时间:2012-05-17,2012-06-08至6-13日 玉米观测地点:五星村超级站 观测时间:2012-05-19至2012-09-15 4) 数据处理 LI-6400原始文件是文本格式的文件,经过格式转换为excel格式的文件。为保留原始数据,未对数据进行删改。测量时每个时段数据存为一个文件,并以日期+类型+时刻命名,每片叶子重复读数3次;每片叶子添加一个remark。
14498 2017-08-27
1:10万黑河流域植被图,区域范围以黄委会黑河边界为准,面积约为14.29×104km2,数据格式为GIS矢量格式,本版本为3.0版。该数据以地面观察数据为主、综合各类遥感数据、1:100万植被图、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数据制图,并进行交叉验证编制而成。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 (1:1,000,000), 2007》的分类标准、图例单位和系统,包括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亚群系四个单位。新版主要是对新群系代码进行了统一(共74个代码,区分群系和亚群系)。将2.0版本的9个植被型组,22个植被型,74个群系(亚群系)改为9个植被型组,22个植被型,67个群系(7个亚群系)。 数据包含2.0版本和3.0版本。
5989 2019-01-05
黑河流域2011年9月底10月初,针对不同荒漠类型植物停止生长期,进行年终生态调查。 共有8个调查观测场,分别是:山前荒漠、山前戈壁、中游荒漠、中游戈壁、中游沙漠、下游荒漠、下游戈壁、下游荒漠,大小为40m×40m。 在每个观测场固定3个20m×20m的大样方,命名为S1、S2、S3,进行灌木定期调查;每个大样方固定4个5m×5m的小样方,命名为A、B、C、D,进行草本调查。
8782 2013-08-02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大满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中游大满站分别架设了BLS450和BLS90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BLS900的接收端和BLS450的发射端,南塔为BLS900的发射端和BLS450接收端。其中BLS450前期观测时间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4月14日,后期换为另一台BLS450,观测时间为2015年6月12日至2015年12月31日;BLS900的观测时间为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玉米、果园和大棚,以玉米为主。北塔的经纬度是100.379E,38.861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369E,38.847N,海拔高度约1556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22.45m,光径长度是1854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Cn2 >1.43E-13);(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BLS450:Mininum X Intensity <50(2015.1.1-2015.4.14),Average X Intensity<1000(2015.6.12- 2015.12.31);BLS900:Average X Intensity<1000);(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2011, 2013)。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中游LAS数据以BLS900为主,缺失时刻由BLS450观测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4.14-5.1之间由于仪器调配,数据缺失。(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_LAS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9276 2016-07-26
2008年6月29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观测。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地面同步观测主要包括土壤水分、地表辐射温度、地物光谱、BRDF、LAI-2000测量LAI和鱼眼相机测量LAI。 1.土壤水分观测;观测目标:0-5cm表层土壤。观测仪器:环刀(体积50cm^3), 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自东向西第六、七、航线下LY06和LY07样方(环刀9次观测),五里墩农田样方(6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环刀1次采样,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3次重复采样)。预处理数据为土壤体积含水量。样方数据存储:Excel。 2.地表温度辐射观测;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寒旱所6#,地理所);仪器均经过定标(请参考手持红外温度计定标数据.xls)。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自东向西第六航线和第七航线下LY06和LY07样方(每个样方49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3次重复)、五里墩农田样方(选多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3次重复)。预处理数据根据热红外定标数据(标准源为黑体),将各仪器的实测温度与相应黑体温度进行直线拟合,求得拟合方程,再利用上述拟合的方程,对观测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定标处理。数据存储:Excel。 3.玉米冠层组分温度观测;观测项目:玉米冠层组分温度,包括6个方向:顶逆(冠层顶逆光),顶顺(冠层顶顺光),中逆(冠层中植株1/2高度处逆光),中顺(冠层中植株1/2高度处顺光),光照土(无遮荫裸土),遮荫土(有遮荫裸土)。观测样方和采样次数:五里墩农田样方,每个观测方向20次记录。观测时间在飞机过境时间的前后5分钟内。观测仪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寒旱所5#)。 4.地物光谱;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6月15日前使用40%参考板,之后改换成20%参考板。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观测目标:玉米地、土壤、含水量已知的土壤等地物光谱。数据存储: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预处理后的数据。原始数据是光谱仪直接产生的二进制文件,用ViewSpecPro软件可以打开,详细观测记录见数据文件每天的观测记录;预处理得到的为反射率数据,格式为文本格式。 5.多角度光谱;观测仪器:北师大ASD光谱仪,350~2 500 nm;参考板信息6月15日前使用40%参考板,之后改换成20%参考板;多角度观测架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旧多角度观测架一台、北师大2008年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遥感所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样本类型:玉米。存储方式: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数据,原始数据由二进制文件和记录表构成,二进制文件可由ViewSpecPro软件读取;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6.鱼眼相机测量LAI;观测仪器:佳能EOS40D相机和佳能EF15/28鱼眼镜头以及相机支架。观测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观测对象:玉米。拍摄方法:大部分照片为从上向下拍摄,较高的作物拍摄时采取从下向上拍摄,特殊情况下,比如光线太强时,采取向下倾斜45度拍摄。具体拍摄情况见当天鱼眼相机测量记录。存储方式:该数据包括拍摄的原始照片,以及用can_eye5.0软件处理以后的结果。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7.LAI-2000测量LAI;观测仪器:LAI-2000。观测样方:临泽站内样方、五里墩农田样方。观测对象:玉米存储方式:在每天的记录表中记录了测量时间、视角盖度数、观测模式和重复次数,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等。LAI-2000每隔一段时间导出数据一次,以txt存放的数据,每个数据有唯一的ID号,后期处理中根据每条记录的ID号来确定数据。 本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以及后处理数据。原始数据包括Word记录表格和txt数据文件;后处理数据为Excel表格。 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站样方样带坐标.xls。
14087 2013-10-21
南北极及青藏高原冰川雪和冰里原核微生物分布数据集提供了刘勇勤实验组在2010-2018年间从NCBI数据库收集的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 NCBI数据库搜索的关键词为Antarctic, Arctic Tibetan, Glacier.。收集的序列通过使用DOTOUR软件计算序列之间相似度,相似度在97%以上的序列聚类为一个OTU,并定义OTU代表序列。OTU代表序列通过“Classifier”软件与RDP数据库进行比对,在可靠性大于>80%的情况下鉴定到属一级水平。获得序列后,通过阅读序列文件中样品信息获得样品的GPS坐标。本数据包含每条序列的16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序列,进化分类,及样品GPS坐标。本数据与以高通量测序为基础的序列相比,本数据的序列长度更长,分类更准确,对于比较三极微生物的进化信息,以及研究嗜冷微生物进化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4077 2018-02-19
对地处祁连山排露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上的青海云杉和主要灌丛植被类型水文进行了监测,包括林冠截留、土壤含水量、树干径流等,测定时间为2012年和2013年生长季节动态监测。
8346 2015-01-15
在2011年7月中旬采集黑河流域典型荒漠植物光合器官(叶片或同化枝)进行生理生化分析的基础上,2012年7月中旬采集部分荒漠植物光合器官,装入液氮罐带回实验室测定。 生理分析指标主要有:可溶性蛋白单位:mg/g;游离氨基酸单位:µg/g;叶绿素含量单位: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位:U/g FW;过氧化氢酶(CAT)单位:U/(g•min);过氧化物酶(POD)单位:U/(g•min);脯氨酸(Pro)单位:μg/g; 可溶性糖单位:μg/g;丙二醛(MDA)单位:μmol/L。
6669 2014-01-10
荒漠植物大气水汽吸收利用数据集,本数据集所有数据均为原始数据,包括柽柳、霸王、白刺、红砂等荒漠植物野外(景泰县寺滩村和额济纳旗)的液流及环境数据,包括气象、光合、荧光和叶面湿度,另外还有基因转录组和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数据。
8135 2015-12-23
第三极1:100万山脉数据集包括:第三极地区山脉(Tibet_Mountains)矢量空间分布数据及相关属性数据:名称(Name)、山脉所在国家名称(CNTRY_NAME)、山脉所在国家简称(CNTRY_CODE)、纬度(LATITUDE)、经度(LONGITUDE) 数据来自1:100万ADC_WorldMap全球数据集,数据经过拓扑,入库是全面、最新和无缝的地理数字数据。 世界地图坐标系统是经纬度,D_WGS_1984基准面。
4216 2019-04-24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