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L波段机载微波辐射计于2012年7月7日获取,地点在黑河中游地区。 其中L波段频率为1.4GHz,天顶角观测,V极化与H极化信息;飞机13:40(北京时间,下同)从张掖机场起飞,15:10降落。飞行历时4小时。在观测期间,飞行高度2000 m左右,飞行速度220-250km/hr左右。 原始数据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微波辐射计数据和地理位置KMZ数据。微波辐射计数据包括V极化与H极化两个数据文件,分辨率600 m,每个数据文件包含所观测TB值和对应扫描波束ID、入射角、位置、时间标记(UTC)和其他飞行姿态信息。KMZ文件给出38.5入射角下飞区域行1公里网格TB值分布数据。飞机前和结束时微波辐射计分别进行了“热”和“冷”辐射校正。微波辐射计数据应考虑电磁波干扰影响,V极化TB值受电磁波干扰较强,H极化受影响较小。
10224 2017-08-20
本数据集为在盈科绿洲、花寨子荒漠和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利用LI-6400光合仪测量数据集。 测量参数: LI-6400光合仪测量主要参数: CO2R_µml:参比室CO2浓度(µmol CO2 mol-1); CO2S_µml:CO2S_µml; H2OR_mml:参比室H2O浓度(mmol H2O mol-1); H2OS_mml:样本室 H2O浓度(mmol H2O mol-1); Flow_CV%:Flow_µml(%)变异系数; RH_R_%:参比室相对湿度(%); RH_S_%:样本室相对湿度 (%); Td_R_%:参比室露点温度(C); Td_S_%:样本室露点温度(C); Prss_kPa:大气压力(kPa); ParIn_µm:叶室内光合作用有效辐射(µmol m-2 s-1); c:叶室内光合作用有效辐射(µmol m-2 s-1); BLC_mol:总叶片边缘层导度(mol m-2 s-1); Tblock°C:c;Tair°C:样本室温度(℃); Tleaf°C:叶片温度(℃); HH:MM:SS:实时时钟; Program:自动测量程序状态; CHPWMF:Status word(summary of line J); Battery:电池电压(V); CO2:CO2 IRGAs 状态; H2O:IRGAs 状态; Pump:泵状态; Flow:流速控制器状态; Mixr:CO2混合器状态; Fan:叶室风扇状态; Program:显示自动测量程序状态; ProgPrgs:AutoProgram step counter; FwMxCrLp:Numerical summary of the four stability flags; totalCV% :See totalCV% under E above; CRagc_mv:Reference CO2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signal,in mV; CSagc_mv:Sample CO2 AGC signal; HRagc_mv:Reference H2O AGC signal; HSagc_mv:Sample H2O AGC signal。 测量日期与地点: 不连续观测日期: 2008-05-20,2008-05-24,2008-05-28,2008-05-30,2008-06-04,2008-06-16,2008-06-29,2008-07-07,2008-07-11,配合各种卫星及飞行同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及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用遥感所LI-6400进行了光合作用速率等光合相关参数的测量。 具体事件如下: (1)2008年5月20日盈科绿洲有TM过境,因此做了LI-6400光合仪的同步测量,测量了盈科绿洲玉米地1号、4号以及5号样地。其中1号样地测量了3株玉米,4号样地测量了5株玉米,5号样地测量了2株小麦。当时的玉米还很小,所以玉米及小麦上的每片叶子都进行了测量。 (2)2008年5月24日为ASAR及MODIS同步,观测目标分别为大麦和苜蓿。 (3)2008年5月28日为ASTER及MODIS同步,测量目标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4)2008年5月30日为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飞行同步,测量目标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5)2008年6月4日为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同步,测量目标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6)2008年6月16日为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同步,测量目标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7)2008年6月29日为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飞行,测量目标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8)2008年7月7日为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飞行及TM同步,测量目标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9)2008年7月11日为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飞行同步,测量目标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 数据为从LI-6400内导出的原始格式,可以用记事本以及Microsoft Excle打开。数据中主要包括测量时间,仪器参数,以及上述LI-6400观测的主要参数,光合作用速率等光合相关参数的数据类型为浮点。
17026 2013-10-08
在2012年中游航空遥感试验开展期间,对黑河中游核心观测区利用航飞CASI数据结合地面调查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土地覆盖数据。 分类方法: 基于CASI航空遥感数据,采用分层分类方法对该区域进行分类。树木、草地、裸地+建筑用地类别:综合运用基于像素与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各种农作物类别:对于难以区分的类别,通过结合地面调查点,目视解译得到。 数据内容: 土地覆盖类型,包括玉米、韭菜、白杨、菜花、菜椒,土豆,青笋,果园,西瓜,四季豆,梨园,阴影,非植被和未分类14种地表类型。 观测地点: 黑河中游核心观测区,5*5矩阵。 观测时间: 本次调查时间从2012年6月25日。
13394 2017-08-25
本数据集包括黑河上游八宝河流域40个WATERNET传感器网络节点自2014年1月至今的观测数据。4cm、10cm和20cm土壤水分是每个节点的基本观测;19个节点包含土壤水分和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11个节点包含土壤水分、地表红外辐射温度观测、雪深和降水观测。观测频率为5分钟。该数据集可为流域水文模拟、数据同化及遥感验证提供地面数据集。 详细内容请参见“WATERNETNET数据文档20141206.docx”
10743 2015-02-01
本数据集提供基于最新的CMIP5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 RCPs (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下黑河2040、2070和2100年的土地覆盖变化的预估结果(IGBP分类)。空间分辨率:1km。时段:RCP ( 2.6 ,4.5 ,8.5 )三种情景,每种情景对应3个时段:T1:2040,T2:2070,T3:2100 。 文件命名规则:以 “hlcsrcp26_40” 为例,进行说明:命名中的“hlcs”表示黑河流域土地覆盖情景,rcp26表示CMIP5的rcp2.6情景,“_40”表示未来的情景时段为2040,完整的文件名意思是rcp26情景下黑河流域2040年的土地覆盖预测数据,其他文件命名以此类推。
7494 2016-10-10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中游大满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中游大满站分别架设了BLS450和BLS90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BLS900的接收端和BLS450的发射端,南塔为BLS900的发射端和BLS450的接收端。观测时间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内,下垫面是玉米、果园和大棚,以玉米为主。北塔的经纬度是100.3785E,38.8607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3685E,38.8468N,海拔高度约1556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22.45m,光径长度是1854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Cn2>1.43E-13);(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Average X Intensity<1000);(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 (2011, 2013)。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中游LAS数据以BLS900为主,缺失时刻由BLS450观测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_LAS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x格式存储。 黑河流域地表过程综合观测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4761 2019-06-11
2008年3月7日至3月17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获得了与MODIS和TM同步当天的大气参数和一些常规观测的大气参数数据,为进行各个遥感影像和地面测量数据的大气纠正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本次测量采用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大气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 本数据集包括2008年3月7日、2008年3月14日(MODIS同步)和2008年3月17日(TM同步)的太阳分光光度计数据。处理数据为文本文件格式。 本数据集包括3天的分光光度计处理数据txt文档。
13557 2013-10-14
该数据集包含了花寨子荒漠站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南部的安阳滩,处于黑河中游,是典型的黑河中游荒漠下垫面,东西两侧是连绵的山丘和高山,观测场地周围地势平坦开阔,地表主要生长有稀疏的红砂和珍珠砂,观测点的经纬度为100°19'06.9″E,38°45'54.7″N。 大气风温湿梯度观测(2m和10m)、气压、风向、降水、辐射四分量;地表红外温度;多层土壤温度(5cm、10cm、20cm、40cm、80cm和160cm)、土壤水分(5cm、10cm、20cm、40cm、80cm和160cm)及土壤热通量(5cm和10cm)。 原始的采集器输出数据为0级;初步整理后,没有任何的删除,但是标出疑似有问题的数据为1级;统一整理成30分钟采样周期并经过质量控制的为2级。整理后的将数据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AMS+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用2级以上的数据。 数据观测时段为2008年6月1日至2011年11月30日。2009年下半年数据缺失较多。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
18516 2015-05-15
该数据集包含了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四道桥站的大孔径闪烁仪通量观测数据。下游架设一台BLS900型号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接收端,南塔为发射端。观测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下垫面是柽柳、胡杨、裸地和耕地。北塔的经纬度是101.137E,42.00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1.131E,41.987N,海拔高度约为873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为25.5m,光径长度为2350m,采样频率是1min。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后的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Cn2>7.58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Average X Intensity<1000);(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详细介绍请参考Liu et al(2011, 2013)。由于数据存储单元出现问题,2017年2月21日-3月5日,7月10日-8月18日大孔径闪烁仪数据缺测。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数据缺失时刻由-6999标记。(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_LAS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6179 2018-08-15
此数据包含2012年采集的地面样点FAPAR和LAI数据。采集设备为为SunScane和LAI-2000。其中,FAPAR测量4次spread值求得。采集样点位置分别为2012年7月4日至7月15日的在张掖周边,包括阿柔、临泽、九龙江林场、大野口、五星村等地点。共测量637组数据。
10715 2015-01-13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