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河祁连山天老池流域土壤水分数据集(2013)

    数据为祁连山天老池小流域的土壤水分数据。试验于2013年7、19-8.23日对整个流域的土壤水分TDR探头进行埋放,这些探头的位置能够代表整个天老池流域,主要对青海云杉林坡,灌木坡,祁连圆柏林坡和干草原四个海拔线进行取样。于7月19日进行第一次观测,观测间隔为一个周,若有降雨时间,则在第二天进行观测。在观测的最后时间对所有的采样点进行土壤采样,在室内测得土壤质量水分含量,旨在对TDR探头观测的数据进行校正。

    7765 2014-01-28

  •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黑河流域甘临高渠系分布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张掖灌溉渠系图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黑河流域张掖灌溉渠系数据、2008年100万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2009年黑河流域。 黑河流域的渠道主要分布在张掖,分为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

    10733 2015-01-17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阿柔超级站涡动相关仪-2017)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亚高山山地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643E, 38.0473N,海拔3033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1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其中4月13日-4月14日涡动系统Li7500A标定数据缺失;当存储卡存储数据出现问题导致10Hz数据缺失时(2.17-2.23,3.3-4.12),数据由采集器输出的30min通量数据替代。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7599 2018-08-17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扁都口加密观测区PROBA CHRIS地面同步样方调查数据集(2008年7月18日)

    2008年7月18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针对PROBA CHRIS卫星的地面同步样方调查。样方数量为21个。主要调查项目包含GPS点号、物种、株数、高度、叶绿素含量、覆盖度、鱼眼照相、生物量。 1. GPS点号用GARMIN GPS 76记录。 2. 物种采用人工识别法。 3. 株数采用人工计数法。 4. 高度用卷尺测量,4-5个重复。 5. 叶绿素含量用SPAD 502 叶绿素仪测量,5个重复。 6. 覆盖度采用人工估计的方法。 7. 鱼眼照相使用的相机为尼康D80,鱼眼镜头为适马 8mm F3.5 EX DG CIRCULAR FISHEYE,照相高度为1.5米,正对地面向下照。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8. 生物量取50cm×50cm样品,称鲜重,杀青后烘干,称干重。数据存储:Excel格式表格。

    12447 2013-10-14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光合作用有效辐射比率(FPAR)日变化观测数据集

    本数据集为在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的FPAR日变化数据。 测量内容与日期: (1)2008年7月5日在盈科绿洲玉米地,10:00-20:00一小时定点获取一次日变化信息(16:00后加密为半小时一次,18:30后光合仪停止测定),用ASD光谱仪、50%灰板测定玉米冠层光谱,SPAD叶绿素仪测量玉米整株叶片SPAD值,LI-6400光合仪测量的玉米叶片光合。 数据及相关参数:玉米冠层光谱,获取的原始数据需用ASD处理软件打开;玉米整株叶片SPAD值;玉米叶片光合: Photo:光合作用速率(µmol CO2 m-2 s-1);Cond:气孔导度(mol H2O m-2 s-1);Ci:胞间CO2浓度(µmol CO2 mol-1);Trmmol:蒸腾速率 (mmol H2O m-2 s-1);VpdL:叶温下蒸气压亏缺 (kPa);Tleaf:叶片温度(℃);ParIn_µm:叶室内光合作用有效辐射(µmol m-2 s-1);ParOutµm:外界光合作用有效辐射(µmol m-2 s-1)。 存放数据:光谱数据,叶片光合数据,光谱数据记录表。 (2)2008-07-09在盈科绿洲玉米地用遥感所ASD光谱仪、遥感所50%灰板、遥感所LI-6400光合仪、北京农林科学院SUNSCAN冠层分析仪分别定点观测玉米冠层光谱,叶片光合以及FPAR等日变化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整个玉米冠层光谱观测中由于探头转动,不能保证观测对象始终唯一。 光谱预处理数据源:光谱仪配套的定标灯数据(编号:64831)。参考定标数据:北京农林科学院1050光谱仪2008年7月9日同步获取的辐亮度光谱数据。遥感所50%灰板及99%白板定标数据。利用光谱仪配套定标灯数据导出数据为辐亮度信息,并根据参考辐亮度信息进行拟合。 光谱数据定标方法: ① 运用ASD软件和定标灯文件,将原始DN值数据导出为Radiance数据并转换成可读Excel文件。 ② 用同一软件处理相同时间相同地点获取的北京农林科学院1050光谱仪,利用参考板(遥感所99%白板)反射率信息,获取当时太阳辐亮度信息。太阳辐亮度=参考板辐亮度/参考板反射率。 ③ 北京农林科学院光谱采样间隔为1.438nm,运用分段底次插值法将其插值为间隔1nm数据。 ④ 选择相同时间两台光谱仪获取的光谱信息,将遥感所参考板辐亮度信息转换成太阳辐亮度信息(同2),并与另一台光谱仪处理后的数据用散点图进行比较。选取复相关系数最好的一组数据,获取其拟合数据,对遥感所68731光谱仪获取的全部辐亮度数据进行处理。拟合公式为:b=16.087a(a:拟合前辐亮度,b:拟合后辐亮度)。 玉米叶片光合由LI-6400光合仪测量,并将原始数据导入Excel表格,根据测量叶片信息分类汇总,每叶的日变化数据作为一个单元存储。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说明: 到达冠层PAR,µmol m-2 s-1; 地表透射PAR,µmol m-2 s-1; 冠层反射PAR,µmol m-2 s-1; 地表反射PAR,µmol m-2 s-1; Spread:沿探头光强变化系数; APAR: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µmol m-2 s-1; FPAR:冠层截获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的比例。在盈科绿洲玉米和小麦样地,用SUNSCAN冠层分析仪测冠层光合、数码相机拍照,定点观测玉米、小麦冠层PAR日变化信息。分上,下三段测量,并同时测量入射和反射FPAR。 原始数据根据仪器观测值直接记录,并整理为WORD表格格式。 数据存放分为:SUNCAN日变化数据,照片数据。 光合数据说明:将原始数据导入Excel表格,根据测量叶片信息分类汇总,每叶的日变化数据作为一个单元存储。数据包括:编号(整型);观测时分(小时 分钟 秒);上层光照(浮点,µmol m-2 s-1);上层反射(浮点,µmol m-2 s-1);下层光照(浮点,µmol m-2 s-1);Spread(浮点);下层反射(浮点,µmol m-2 s-1)。 光合有效辐射:利用公式计算出FPAR和APAR。FPAR=(到达冠层PAR-地表透射PAR-冠层反射PAR+地表反射PAR)/到达冠层PAR。APAR=FPAR× 到达冠层PAR。

    25115 2014-04-06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加密观测区PROBA CHRIS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6月23日)

    本数据为2008年6月23日,在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开展的针对PROBA CHRIS数据的地面同步观测试验,观测项目包括样方调查、粗糙度、BRDF、鱼眼相机测量LAI。本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高光谱遥感反演生物物理参数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1. 样方调查: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数据存储:Excel格式表格。调查内容:GPS位置、物种、数量、高度、物候、盖度、叶绿素。(1)GPS点号,用GARMIN GPS 76记录。(2)物种采用人工识别的方法。(3)数量采用人工数的方法。(4)自然高度用卷尺测量,4-5个重复。(5)物候采样用人工估计的方法。(6)盖度采用50cm×50cm的网格,网格大小为5cm×5cm,人工估计的方法。(7)叶绿素含量用SPAD 502 叶绿素仪测量,多个重复。 2. 粗糙度测量:自制粗糙度板和照相机。处理后数据为文本格式。 3. BRDF观测:ASD FieldSpec光谱仪,350~2500 nm;参考板信息:20%参考板;北师大2008年新制多角度观测架一台。存储方式: 处理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文本格式。 4. 鱼眼相机测量LAI:佳能EOS40D相机和佳能EF15/28鱼眼镜头以及相机支架观测对象:狼毒、牧草。拍摄方法:大部分照片为从上向下拍摄,较高的作物拍摄时采取从下向上拍摄,特殊情况下,比如光线太强时,采取向下倾斜45度拍摄。具体拍摄情况见数据说明文档。存储方式:该数据包括拍摄的原始照片,以及用can_eye5.0软件处理以后的结果。原始照片格式为JPG,处理结果文件格式为Excel表格。 本数据集包括: (1)阿柔样方2波谱仪观测数据 (2)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多角度观测数据 (3)阿柔样地2和阿柔样地3粗糙度照片 (4)鱼眼相机观测数据 (5)阿柔样方2和阿柔样方3样方调查记录表

    13961 2013-10-16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预试验期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区加密观测区Envisat ASAR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7年9月19日)

    2007年9月19日预试验期间,在临泽站开展了Envisat ASAR卫星地面同步观测试验,2007年9月19日成功获得了一景Envisat ASAR影像。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11:29BJT。本地面数据可为发展和验证Envisat ASAR遥感反演土壤水分提供基本的地面数据集。 测量内容: 1. 土壤水分。样方分布:临泽芦苇地、张掖农田、张掖戈壁、临泽玉米地、临泽苜蓿地、张掖观象台、临泽湿地。观测方法:环刀法。 2. GPS位置,测量仪器:GARMIN GPS 76。 3. 植被信息。记录信息:株高、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取样方式、描述(例如地表类型,均匀程度,干湿程度等)。 4. 大气参数。测量仪器:遥感所的法国CIMEL公司生产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目标:利用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大满水管所。测量内容: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数据存储: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 5. 粗糙度观测。粗糙度数据由粗糙度板测量,通过数码照相采集,然后在ArcView软件下,对照片中每根辐条的顶端以及板子的四角做手工数字化采样,获得其图像坐标值,经过几何校正后,计算得到每根辐条的高度,然后按公式计算表面高度标准离差和表面相关长度。其计算公式见《微波遥感》第二卷234-236页。粗糙度数据中首先是样点名称,之后数据正文包括4列(编号、文件名、标准离差、相关长度)。每一个文件名,即txt文件对应一张采样照片,标准离差(cm)与相关长度(cm)即代表了粗糙度。之后是每张照片中101根辐条的长度,属于中间结果,用以检查校正。

    15559 2013-10-09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大满超级站宇宙射线土壤水分-2015)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宇宙射线仪器(crs)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大满灌区大满超级站内,下垫面是玉米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E, 38.8555N,海拔1556m,仪器探头底部距地面0.5m,采样频率是1小时。 宇宙射线仪器的原始观测项目包括:电压Batt(V)、温度T(℃)、相对湿度RH(%)、气压P(hPa)、快中子数N1C(个/小时)、热中子数N2C(个/小时)、快中子采样时间N1ET(s)及热中子采样时间N2ET(s)。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计算后的数据,数据表头包括:Date Time(日期 时间)、P(气压 hPa)、N1C(快中子数 个/小时)、N1C_cor(气压订正的快中子数 个/小时)和SW(土壤体积含水量 %),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 1) 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共四条标准:(1)剔除电压小于和等于11.8伏特的数据;(2)剔除空气相对湿度大于和等于80%的数据;(3)剔除采样时间间隔不在60±1分钟内的数据;(4) 剔除快中子数较前后一小时变化大于200的数据。此外缺失数据用-6999补充。 2) 气压订正 根据仪器说明手册中提到的快中子气压订正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气压订正,得到订正后的快中子数N1C_cor。 3) 仪器率定 在计算土壤水分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公式中的N0进行率定。N0为土壤干燥条件下的快中子数,通常使用测量源区内的土样得到实测土壤水分(或者通过比较密集的土壤水分无线传感器获取)θm(Zreda et al. 2012)和对应时间段内的快中子校正数据N,再通过公式反求得到N0。 在此,根据仪器源区内的Soilnet土壤水分数据对仪器进行率定,建立土壤体积含水量θv和快中子之间的关系。分别选取干湿状况差异比较明显的6月26日-27日和7月16日-17日四天的数据,其中6月26日-27日率定数据显示土壤水分较小,因此选取4厘米、10厘米和20厘米的三个值平均值作为率定数据,其变化范围为22%-30%,而7月16日-17日率定数据显示土壤水分较大,因此选取4厘米、10厘米的两个值平均值作为率定数据,其变化范围为28%-39%,最后平均N0为3597。 4) 土壤水分计算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每小时的土壤含水量数据。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Zhu et al. (2015)。

    10010 2016-07-26

  • 北极植被光谱数据集(2018年7月)

    斯瓦尔巴群岛(又译斯瓦尔巴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位于北极地区的群岛,是挪威最北界国土范围的属地,它坐落在欧洲大陆北方,于挪威大陆与北极点两者之间。植被主要是地衣和苔藓类,仅有的树木是小极地柳和矮桦木。该地区采集的植被光谱数据集主要是基于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尔松地区283个样点的先锋植物调查,调查时间为2018年7月6-22日,采集地点包括伦敦岛,黄河站区和冰川前,为北极苔原区植物分布和变化研究提供本底信息。

    4651 2019-10-22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2号点自动气象站)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5月3日至9月21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2号点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5406E, 38.88695N,海拔1559.0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和10米处,朝向为正北;气压安装在防水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塔顶10米处;两层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米和10米处,风向传感器架高为10米,朝向为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米处,朝向为正南;两个红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安装在4米处,支臂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湿度探头埋设在气象塔正南方2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 cm处,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深度为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土壤热流板(3块)埋设在地下6 cm处,其中两块埋设在棵间,一块埋设在植株下面。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观测(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 、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辐射四分量(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 多层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百分比)和多层土壤温度(Ts_0cm、Ts_2cm 、Ts_4cm 、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 )(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0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2-6-10 10:30;(5)命名规则为:AMS+站点编号 。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Xu et al.(2013)。

    10877 2016-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