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陆地表层


黄河上游1:10万土地利用数据(2010)

一、概述 本数据集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基于Landsat MSS, 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区域分为6个一级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分类。 二、数据处理说明 数据集基于Landsat MSS、TM与ETM遥感数据为底图,数据集投影设置为Alberts等积投影,将比例尺放在1:24000下进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数据集存储形式为ESRI coverage格式。 三、数据内容说明 本数据集采用分层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共分为6个一级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分类。 四、数据使用说明 主要应用于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气候变化、水文、生态研究工作中。

2015-05-17

黄河上游1:10万土地利用数据(1990)

一、概述 本数据集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基于Landsat MSS, 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区域分为6个一级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分类。 二、数据处理说明 数据集基于Landsat MSS、TM与ETM遥感数据为底图,数据集投影设置为Alberts等积投影,将比例尺放在1:24000下进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数据集存储形式为ESRI coverage格式。 三、数据内容说明 本数据集采用分层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共分为6个一级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分类。 四、数据使用说明 主要应用于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气候变化、水文、生态研究工作中。

2015-05-15

黄河上游SRTM高程数据(2000)

一、概述 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地理空间情报局及德国和意大利的航天机构于2002年2月开始执行的。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SRTM系统共计进行了222小时23分钟的数据采集工作,获取了北美60度至南纬56度之间,面积超过1.19亿km2的9.8万亿字节的雷达影像数据,费改地球表面80%以上,该数据集覆盖中国全境。耗费两年时间处理,最终获得平面经度为±20m,高程经度为±16m的全球数字高程模型(DEM). 二、数据处理说明 SRTM数据的处理是由地面数据处理系统(GDPS)来完成的。GDPS由三部分组成:(1)干涉测量处理器,利用干涉测量处理器将数据转换为高程图与雷达图像条带;(2)镶嵌处理器,用于将采集的全球多条航带数据编绘成大陆高程数据与图像的镶嵌图;(3)验证系统,负责检验镶嵌图的质量,并提供精度图。这些处理器目前装在在JPL的工作站上,下一步工作是将它们安装到一组超级计算机上,以便对真个SRTM数据进行系统处理。随着这项工作的进行,JPL将向工作发布辅助数据。 三、数据内容说明 SRTM数据每经纬度方格提供一个文件,经度有1 arc-second和3 arc-second两种。称作SRTM1与SRTM3,或者称作30m与90m数据。本数据集采用的是90m分辨率的SRTM3数据。每个文件里包含1201×1201个采样点的高程数据。数据格式为DEM格式。个图幅空间位置见附图(全国1_25万图幅接图表)。 四、数据使用说明 SRTM数据具有可计算及可视化功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测绘、地表形变及军事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在科学研究上,SRTM数据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震研究、水平建模、火山监控以及遥感图像的配准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高精度数字地形高程数据建立地面的三维立体模型,与地面的影像镶嵌叠加,可以观测到地球表面细微变化。 在民用及工业应用上,SRTM数据可用于土木工程的计算、水库坝址的选定、土地利用规划等,在通讯方面,数字地形数据可以帮助商家建造更好的转播塔,研判移动电话亭的最佳地理位置;在航空安全方面,利用SRTM数字高程数据可以建立增强型飞机着陆报警系统,大大提高了飞机着陆安全系数。 在军事上,SRTM数据是C4ISR(军队自动指挥系统)的基础信息平台,在研究战场地域结构、作战方向、战场预设、作战部署、兵力集结于投送、防护条件、后勤保障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2015-05-14

黄河上游1:10万土地利用数据(2000)

一、概述 本数据集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基于Landsat MSS, 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区域分为6个一级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分类。 二、数据处理说明 数据集基于Landsat MSS、TM与ETM遥感数据为底图,数据集投影设置为Alberts等积投影,将比例尺放在1:24000下进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数据集存储形式为ESRI coverage格式。 三、数据内容说明 本数据集采用分层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共分为6个一级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分类。 四、数据使用说明 主要应用于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气候变化、水文、生态研究工作中。

2015-05-14

澳大利亚Murray-darling流域研究主题分析数据(1912-2012)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SCI-E和SSCI引文数据库中收录的国际上墨累-达令河流域研究相关文献。利用与墨累-达令河流域相关的河流名称、湿地名称、湖泊名称、大坝或水库名称,以及墨累-达令河流域流经的行政区域名称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并利用语种(English)和文献类型(articles)、与墨累-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研究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精选,最终获得1912—2012年的文献。

2015-02-22

葫芦沟流域人工蒸发皿和降水数据集(2012)

葫芦沟人工蒸发皿和降水日尺度数据集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日尺度人工蒸发皿和降水数据。人工蒸发皿为20cm口径标准人工蒸发皿,降水量为20cm口径标准雨量器。 2.数据内容: (1)蒸发量的测定为每日20:00时用20专用量杯量测;一般是前一日20时以专用量杯量清水20毫米(原量)倒入器内,24小时后即当日20时,再量器内的水量(余量),其减小的量为蒸发量。即:蒸发量=原量—余量。若前一日20时到当日20时之间有降水,则计算式为: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2)降水量一般采用2段制进行观测,即每日8时及20时各观测一次,雨季增加观测段次,雨量大时还需加测。日雨量是以每天上午8时作为分界,将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量作为本日的降水量。若为降雨,用20专用量杯量测,当降雪时,仅用外筒作为承雪器具,然后用电子天平(沈阳龙腾ES30K-12型号电子天平,最小感量为0.2g)称重测量。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1.0m

2015-02-17

葫芦沟水文断面流量观测数据集(2012)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1日葫芦沟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总控葫芦沟流域地表径流量。 2.数据内容: 葫芦沟出口水文断面流量数据每日08:00、14:00、20:00定时观测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流速、水位变化(流速测量用重庆华正水文仪器公司生产的LS45A型旋杯式流速仪,并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建立水位流量关系,计算流域出口流量。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62.5m。

2015-02-16

葫芦沟流域大本营综合环境观测系统数据集(2013)

1.数据概述 大本营综合环境观测系统数据集是祁连站在大本营观测点布设1套ENVIS综合环境观测系统(德国,IMKO)。并由ENVIS数采系统自动存储。 2.数据内容 此数据集为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日尺度数据。包括气温1.5m、湿度1.5m、气温2.5m、湿度2.5m、土壤水分0cm、降水量、风速1.5m、风速2.5m、风向1.5m、地热通量5cm、总辐射、地表温度、地温20cm、地温40cm、地温60cm、地温80cm、地温120cm、地温160cm、CO2、气压。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0.2m

2015-02-16

黑河流域各站点水文数据(1990-1995)

基于“西部数据中心”整理出自1990—1995年以来3个野外观测(扎马什克、莺落峡、祁连)站的日流量。

2015-02-16

葫芦沟流域水文断面流量观测数据集(2011)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1年1月1日—2011年11月2日葫芦沟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总控葫芦沟流域地表径流量。 2.数据内容: 葫芦沟出口水文断面流量数据,每日08:00、14:00、20:00定时观测流域出口水文断面流量(测量用重庆华正水文仪器公司生产的LS45A型旋杯式流速仪)。并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建立水位流量关系。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62.5m。

201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