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陆地表层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径流观测数据集(1号点-213桥)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3日至11月24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1号点的河流水位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213省道黑河桥,分为两个河道,东面的标记为1号,西面的标记为2号。河道总宽度330米。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8°54'43.55",E100°20'41.05",海拔1546米。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数据涵盖时间段6月13日至11月24日,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流量观测:通过最新技术手段ADCP监测流量,获取精确的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1号点—213桥断面受到频繁人为扰动,水位流量曲线有待进一步观测,单位(m3 s-1); 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2016-07-09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5号点-板桥径流观测数据-201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4月30日,2014年7月18日至2014年7月26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5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板桥乡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15'32.41",E100°16'33.95",海拔1398米,河道宽度270米。2014年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波测距仪观测,采集频率30分钟,观测期间仪器故障返厂维修,后期安装后故障并未排除。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观测,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2014年7月18日至2014年7月26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2016-07-09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4号点-乌靖桥径流观测数据-2013)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3日至11月24日,2013年9月6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4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靖安乡上堡村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03'53.23",E100°25'59.31",海拔1431米,河道宽度58米。前期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采集频率30分钟;后期采用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的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2年6月14日-2012年8月10日,2013年9月6日-2013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2016-07-09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3号点-黑河铁路桥径流观测数据-2013)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4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3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兰新铁路黑河桥,河床为砂砾石,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33.08",E100°25'49.42",1443米,河道宽度50米。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剖面流量观测采用StreamPro微型ADCP。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的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2年6月14日-2013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2016-07-09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径流观测数据集(5号点-板桥)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9日至8月10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5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板桥乡黑河桥,河道宽度270米。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15'32.41",E100°16'33.95",海拔1398米。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观测:采用HOBO压力式水位计,数据涵盖时间段6月19日至8月10日,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流量观测:通过最新技术手段ADCP监测流量,获取精确的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单位(m3 s-1); 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2016-07-09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多尺度观测试验-通量观测矩阵数据集(宇宙射线土壤水分)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日至9月20日的通量观测矩阵中两台宇宙射线仪器(crs_a和crs_b)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盈科灌区农田内,下垫面是玉米地。crs_a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6975E, 38.85385N,海拔1557.16m,crs_b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37225E, 38.85557N,海拔1557.16m,仪器探头底部距地面0.5m,采样频率是1小时。 宇宙射线仪器的原始观测项目包括:电压Batt(V)、温度T(℃)、相对湿度RH(%)、气压P(hPa)、快中子数N1C(个/小时)、热中子数N2C(个/小时)、快中子采样时间N1ET(s)及热中子采样时间N2ET(s)。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计算后的数据,数据表头包括Date Time(日期 时间)、P(气压 hPa)、N1C(快中子数 个/小时)、N1C_cor(气压订正的快中子数 个/小时)和VWC(土壤体积含水量 %),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 1) 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共四条标准:(1)剔除电压小于和等于11.8伏特的数据;(2)剔除空气相对湿度大于和等于80%的数据;(3)剔除采样时间间隔不在60±1分钟内的数据;(4) 剔除快中子数较前后一小时变化大于200的数据。此外缺失数据用-6999补充。 2) 气压订正 根据仪器说明手册中提到的快中子气压订正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气压订正,得到订正后的快中子数N1C_cor,具体见数据引用文献. 3) 仪器率定 在计算土壤水分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公式中的N0进行率定。N0为土壤干燥条件下的快中子数,通常使用测量源区内的土样得到实测土壤水分(或者通过比较密集的土壤水分无线传感器获取)θm(Zreda et al. 2012)和对应时间段内的快中子校正数据N,再反求得到N0。具体见数据引用文献. 在此,根据两台仪器源区内的Soilnet土壤水分数据对仪器进行率定,并根据实际情况之间建立土壤体积含水量θv和快中子之间的关系,即将公式(2)中的θm换作θv处理。分别选取干湿状况差异比较明显的6月26日-27日和7月16日-17日四天的数据,其中6月26日-27日率定数据显示土壤水分较小,因此选取4厘米、10厘米和20厘米的三个值平均值作为率定数据,其变化范围为22%-30%,而7月16日-17日率定数据显示土壤水分较大,因此选取4厘米、10厘米的两个值平均值作为率定数据,其变化范围为28%-39%,最后平均得到crs_a和crs_b的值N0分别为3252、3597。 4) 土壤水分计算 计算得到每小时的土壤含水量数据。具体计算公式见数据引用文献.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Zhu et al.(2015)。

2016-07-08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8号点-高台桥径流观测数据-2013)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7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8号点的河流水位和流速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黑河桥,河床为泥沙,断面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9°23'22.93",N 99°49'37.29",海拔1347米,河道宽度210米。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采集频率30分钟。数据说明包括以下两部分: 水位的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数据涵盖时间段2012年6月17日-2013年12月31日;流量观测,单位(m3);按照不同水位监测流量,获取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8号点-高台桥断面受到湿地公园人为排蓄水扰动,水位流量曲线有待进一步观测。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2016-07-08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地下水位监测数据(2005-2007)

本数据集为2005-2007年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地下水位月监测值,包含了山丹桥、童家当铺、流泉、王其闸、大满、盈科干渠、新沟、石岗墩、下安、下秦、哈寨子、太平堡、杨家庄、张掖农场、廖家堡、杨家寨、火车站、三闸、瓦窑、谢家湾、下崖子、燎烟、沙井子、小河、甘泉、西关水文站3年的逐月平均水位。数据来源于水文年鉴,由于资料缺失,部分水文站平均水位数据缺失。

2016-06-29

黑河流域上游土壤含水量数据

1.数据集为黑河流域上游土壤含水量数据集,数据为2013-2014年定位点实测数据。 2.入渗数据是用ECH2O进行测量。包括5层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 3.部分仪器因为电池续航不足、道路被冲断以及仪器被偷等原因缺失数据

2016-04-23

黑河流域上游野外土壤测量分析数据(2013-2014)

数据集为2013-2014年黑河流域上游野外土壤测量分析数据,包括:土壤颗粒分析、水分特征曲线、饱和导水率、土壤孔隙度、入渗分析、土壤容重 一、土壤颗粒分析 1.土壤粒度数据是在兰州大学西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度实验室进行测量。测量仪器为马尔文激光粒度仪MS2000。 2.粒度数据用激光粒度仪进行测量。导致颗粒较大的样点无法测量,比如D23,D25无法测量而没有数据。加上部分样品缺失。 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采用离心机法测量:将野外采集的环刀原状土放入离心机,分别用转速0,310,980,1700,2190,2770,3100,5370,6930,8200,11600测量每次的转子重量得到。 2.环刀是按照数字从1开始一直往后编号,由于分3组同时在不同地方取样,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编号,1组从1号开始编号,2组从500号开始往后编号,3组从1000号开始往后编号。和采样点的编号是一致的。在两个Excel中能找到对应编号。 3.土壤容重数据在2013年因为是补充2012年取样,因此并不是每个点位都有数据。同时部分样点土层未达到70 cm厚,因此无法取5层数据,同时由于运输及记录问题导致有很大部分数据存在缺失。同时随机点只选取了一层数据。 4.烘干后重量:部分样品由于实验过程中烘箱出问题,导致未测量烘干重。 三、土壤饱和导水率 1.测量方法说明:此方法是依据依艳丽(2009)的定水头发自制仪器进行测量。使用马利奥特瓶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定水头;同时最后将当时测量的Ks转化为10℃时的Ks值进行分析计算。详细测量记录表格参见饱和导水率测量说明。K10℃是转化为10℃后的饱和导水率数据。单位:cm/min. 2.数据缺失说明:饱和导水率数据部分由于土样缺失以及土层深度不够无法取第4或5层数据导致数据缺失 3.取样时间:2014年7月 四、土壤孔隙度 1.采用容重法推求:根据土壤容重与土壤孔隙度的关系得到。 2.数据在2014年因为是补充2012年取样,因此并不是每个点位都有数据。同时部分样点土层未达到70 cm厚,因此无法取5层数据,同时由于运输及记录问题导致有很大部分数据存在缺失。同时随机点只选取了一层数据。 五、土壤入渗分析 1.入渗数据是用“MINI DISK PORTABLE TENSION INFILTROMETER”进行测量。得到一定负压下的近似饱和导水率。仪器情况详细情况见网站:http://www.decagon.com/products/hydrology/hydraulic-conductivity/mini-disk-portable-tension-infiltrometer/ 2.D7当时因为下雨而未测量入渗实验。 六、土壤容重 1.2014年土壤容重为在2012年基础上进行补样用环刀取原状土。 2.该土壤容重为土壤干容重,采用烘干法测量。将野外采集的原状环刀土样在烘箱中以105℃恒温24小时,土壤干重除以土壤体积(100立方厘米)。 3.单位:g/cm3

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