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陆地表层


牧户畜牧活动影响下草地群落多样性和主要植物功能性状数据(2012)

1)供试草地1983年草畜平衡阶段的群落特征和主要植物生物学特征的初始资料; 2)4-5个放牧梯度草地家畜管理数据; 3)不同放牧梯度草地群落的多样性、生产力、功能群观测数据; 4)不同放牧梯度草地主要植物的高度、盖度、生物量,以及花形态、分蘖、叶性状等观测数据; 5)不同放牧梯度草地土壤养分和枯落物观测数据。

2015-06-26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下游地物光谱观测数据集

下游航空遥感试验期间,开展了飞行时黑白布同步光谱观测以及典型下垫面地物波谱观测,为航空飞行资料预处理提供基础数据集。 1、 观测仪器 中科院寒旱所PRS-3500野外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光谱范围:350-2500nm)以及参考板。 2、 下垫面及观测方式 下垫面包括:黑白布、哈密瓜、柽柳、胡杨、芦苇、杂草、花花柴、沙土、戈壁、苦豆子等; 测量地物前先垂直测量参考板反射率,再垂直测量地物反射率,每种地物测量5条光谱反射率。 3、 观测时间及内容 2014年7月24日:典型地物光谱观测 2014年7月27日:典型地物光谱观测 2014年7月29日:黑白布光谱同步观测 2014年7月31日:典型地物光谱观测 4、 数据存储 本数据集包括光谱仪导出的*.sed格式的光谱数据(可用PRS-3500配套软件打开,也可用记事本直接打开)、Excel格式观测记录表以及下垫面照片。

2015-06-15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下游Li-8100观测土壤呼吸数据集(2014年7月-8月)

下游航空遥感试验期间,开展了下游典型植被地表土壤呼吸观测,观测自2014年7月23日开始,8月2日结束。 1、 观测时间 2014年7月23日至8月2日每天观测一次,其中7月25日中断一天 2、 样方选择及观测方式 结合下游植被特征和站点分布,选择临近于站点、面积分布大于100 m100 m且均一的植被作为观测样地,共选取了5个观测样地,包括胡杨柽柳混合林、胡杨林、柽柳群、裸地和瓜地样地;在每一样地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5个点,提前一天打入土壤环(内径为19.5cm,外径为20.0cm,高12cm,尽量保持打入后的PVC露出地面5cm左右),尽可能不扰动地表的植被和凋谢物。经过24h平衡,土壤呼吸速率恢复到原来状态,避免了由于基座的安置而造成的对土壤呼吸速率的波动。 观测时间段为每天上午的8:00至12:00(这段时间土壤呼吸比较稳定,能够代表整天的土壤呼吸速率),运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Model 8100-103)分别对每个样地内样点测量一次,每天完成5块样地的一次循环观测,每块样地取所观测样点的平均值作为该样地的土壤呼吸值。 3、 观测仪器 中科院地环所Li-8100(Li-COR,USA)开路式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 4、 数据存储 本数据集包括Li-8100导出的*.81x格式的数据(用Li-8100配套软件打开,也可以用txt打开)、Excel格式观测记录表以及实验照片。

2015-06-15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下游地表温度同步观测数据集(2014年8月1日)

下游生态水文实验区地表温度同步观测的目的在于获取热像仪飞行期间高覆盖均一植被、水体以及水泥地等下垫面的同步地表温度,用于支持航空热像仪飞行资料反演地表温度的验证和尺度效应分析,实现地表温度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 1、 观测时间 2014年8月1日 2、 观测内容 选取了飞行区域内苦豆子、水泥地和水体3种大面积分布且均一的下垫面进行同步观测 3、 观测方式 在热像仪飞行进入相应下垫面上空时,使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进行连续人工同步观测 4、 观测仪器参数及标定 观测所使用的手持红外温度计比辐射率设为0.95,手持式红外温度计视场角为1°。同时对所用观测仪器在2014年7月31日进行了标定。 5、 数据存储 所有观测数据均用Excel格式存储。

2015-06-13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下游LI-6400光合观测数据集(2012年7月)

本数据集利用LI-6400光合仪,观测了黑河流域下游试验区的主要植物胡杨林的光合作用过程。观测地点位于下游核心观测区额济纳旗的胡杨站和混合林站。观测日期为2014年7月下旬。本数据集为观测期内的胡杨的LI-6400的原始观测数据。 1、 测量目的 光合数据测量可以用于植物生理特性研究。 2、 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仪。 3、 观测时间地点 观测地点:混合林站 观测时间:2014-07-24 观测地点:胡杨站 观测时间:2014-07-25至2014-07-31 4、 数据存储与处理 LI-6400数据采用Excel格式存储。为保留原始数据,未对数据进行删改。测量时每个时段数据存为一个文件,并以日期+类型命名。

2015-06-13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下游数码相机观测植被覆盖度数据集(2014)

下游航空遥感试验期间,开展了下游典型植被下垫面覆盖度观测,观测自2014年7月22日开始,8月1日结束。 1、 观测时间 2014年7月22日,27日,30日,31日,8月1日 2、 样方选择及观测方式 结合下游植被分布特征,选择大面积分布(大于100 m100 m)且均一的植被作为观测样地,共选取了40个观测样方,包括超级站和耕地站的2个样方;观测下垫面包括:哈密瓜、柽柳、芦苇、杂草、花花柴、苦豆子等; 每个样地内使用铁杆架起的数码相机进行垂直遥控拍照,以相等的间隔前移拍摄至少9张照片,后期进行剔除后,使用专门的软件处理计算得到样方的覆盖度值。 3、 观测仪器 中科院寒旱所数码相机 4、 数据存储 Excel存储观测记录数据,相片存储覆盖度原始数据。

2015-06-12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下游LAI 2200观测LAI数据集

下游航空遥感试验期间,开展了下游典型植被下垫面LAI观测,观测自2014年7月22日开始,8月1日结束。 1、 观测时间 2014年7月22日,27日,30日,31日,8月1日 2、 样方选择及观测方式 结合下游植被分布特征,选择大面积分布(大于100 m100 m)且均一的植被作为观测样地,共选取了40个观测样方,包括超级站和耕地站的2个样方;观测下垫面包括:哈密瓜、柽柳、芦苇、杂草、花花柴、苦豆子等; 每个样地内测量一次冠层上入射,测量多次冠层下透射,然后取均值,通过间隙率模型反演得到冠层LAI;每块样地至少重复2次。同时测量样方内植被的株高信息。 3、 观测仪器 中科院寒旱所LAI 2200 4、 数据存储 Excel存储观测记录数据,TXT存储LAI原始数据。

2015-06-11

黄河上游1:400万河流矢量图(2009)

一、概述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泥沙问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根据全国1:400万河流矢量图为底图,利用黄河上游流域边界裁剪而成。河流矢量图是利用地形图提取流域边界的一个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做洪水演进和泥沙演进的关键要素。 二、数据处理说明 以全国1:400万河流矢量图为数据源,利用黄河上游流域边界裁剪而成。 三、数据内容说明 该图以ArcGIS,.shp文件存储,包括自黄河源区到头道拐的干流和支流矢量图。 四、数据使用说明 河流矢量图是利用地形图提取流域边界的一个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做洪水演变和泥沙演进的关键要素。

2015-05-21

黄河上游1:100万土壤数据库(1995)

一、概述 黄河上游1:100万土壤数据库是以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为数据源裁剪而成。1:100万中国土壤数据库根据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编制而成。该数据库采用传统的“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基本制图单位为亚类,共分12个土纲,61个土类,227个亚类,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种类型的土壤及其主要属性数据。 二、数据处理说明 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史学正研究员为学术带头人的土壤资源与数字化管理创新科研小组,历经四年组建而成的。该数据库由两部分组成,即土壤空间数据库与土壤属性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资助,并在刘纪远与庄大方研究员的领导下完成。 三、数据内容说明 土壤空间数据库,即全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是依据全国个普查办公室1995年编制并出版的《1:1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图》,经数字化处理、图幅接边和编辑后完成。该数字化土壤图如实地反映了原土壤图的面貌,继承了原土壤图编制时的制图单元,其基本制图单元大部分为土属,共分12个土纲,61个土类,235个亚类,是目前全国性唯一的,也是最为详细的数字化土壤图件。 土壤属性数据库,其属性数据引自《中国土种志》,该套土种志共分六卷,收集了近2540个土种。土壤属性数据可分为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养分等。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质地等,土壤化学性质如PH值、有机质等,土壤养分包括全N、全P、全K以及有效P和有效K等。 四、数据使用说明 土壤类型与土壤属性是自然地理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借助黄河上游1:100万土壤数据库,可对黄河上游土壤资源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以及成土环境与特征进行了解与分析。该数据集对进行黄河上游大范围土壤侵蚀预警与自然灾害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5-05-18

黄河上游1:10万土地利用数据(2005)

一、概述 本数据集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基于Landsat MSS, 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区域分为6个一级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分类。 二、数据处理说明 数据集基于Landsat MSS、TM与ETM遥感数据为底图,数据集投影设置为Alberts等积投影,将比例尺放在1:24000下进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数据集存储形式为ESRI coverage格式。 三、数据内容说明 本数据集采用分层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共分为6个一级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与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分类。 四、数据使用说明 主要应用于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气候变化、水文、生态研究工作中。

2015-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