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陆地表层


黑河流域1km FAPAR 产品(2000-2012)

算法首先采用冠层BRDF模型,将冠层反射率表示为LAI/FAPAR、波长、土壤和叶片反射率、聚集指数、入射和观测角度等一系列参数的函数。针对几个关键参数建立了参数表作为反演的输入。然后输入经过预处理的地表反射率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用查找表(LUT)法反演得到FAPAR产品。详细算法参见参考文献。 图像格式:tif 图像大小:每景1M左右 时间范围:2000-2012年 时间分辨率:8天 空间分辨率:1km

2015-01-02

黑河下游地下水位埋深数据(2011-2013)

地下水是荒漠河岸植物主要的水分来源,也是影响植物正常生理状况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本项目通过在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旁胡杨林设置观测场,于2011 年~2013 年每月通过人工测定地下水埋深,为本项目胡杨蒸腾耗水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也可用于研究区生态需水量的估算。

2014-12-05

湖南省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1995)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09-14

湖南省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1980s)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09-14

湖南省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2000)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09-12

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植物叶片生理观测数据(2011-2012)

植物叶片水分生理是研究叶片尺度植物蒸腾耗水的主要手段,也是认识植物耐旱机理的重要指标,本项目于2011-2012年对叶片尺度水分生理进行观测,观测仪器为Li-6400,每个月选择典型晴天2-3天,频率为2小时,主要观测参数包括: 净光合速率(Pn, μmol CO2·m–2· s–1)、蒸腾速率(Tr, mol H2O·m–2·s–1)、气孔导度(gs, mol H2O·m–2·s–1)、胞间和环境CO2浓度(Ci和Ca, μmol CO2·mol–1)、光合有效辐射(PA R, μmol·m–2·s–1)、气温(Ta, ℃)、叶面大气相对湿度(hs, %)和水汽压亏缺(Ds, KPa)等。

2014-09-11

疏勒河流域ASTER GDEM数据集(2011)

ASTER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STER GDEM)是美国是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和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联合发布的全球数字高程数据产品, 该DEM数据是根据NASA新一代对地观测卫星TERRA的观测结果完成,是由ASTER(Advanced Space 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 meter)传感器搜集的130万个立体像对数据制作,其覆盖范围超过了地球99%陆地表面。该数据的水平精度30米(置信度95%),高程精度为20米(置信度95%)。该数据是第三个全球范围内的高程数据,较之以前的SRTM3 DEM和GTOPO30数据有明显的提高。ASTER GDEM发布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于2009年6月发布,第二个版本于2011年10月发布,第二版相比第一版而言,数据在水域覆盖和偏差去除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进展,数据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数据集为疏勒河流域第二版本的ASTER GDEM数据集,包括DEM、山影、坡度、坡向数据。空间分辨率:1弧度秒 (约30 米),精度:垂直精度20米,水平精度30米。

2014-08-02

荒漠植物耗水量和耗水规律实验数据(2012)

自制小型Lysimeter,模拟自然条件,选择典型荒漠植物为对象,研究其耗水量和耗水规律。每种植物重复3次。 2011年,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10)%进行荒漠植物生理需水和耗水规律实验;2012年,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20±5)%进行胁迫情况下,生理需水和耗水规律实验。

2014-07-13

黑河流域荒漠植物群体水平光合作用测定数据(2012)

2012年7月和8月中旬进行群体光合作用测定,植物种:柠条。 群体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由LI-8100闭路式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系统(LI-COR,美国)和北京力高泰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同化箱组成,LI-8100是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用于土壤碳通量测量的仪器,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CO2和H2O的浓度。同化箱的长宽高均为50cm。同化箱由LI-8100控制,设置好测量参数后,仪器可以自动运行。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群体光合速率: CAP (Canopy 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是群体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A为植物冠层的总叶面积(m2);VA是群体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总体积(m3),为同化箱距地面高度(放置好特制基座后测量其上沿与内部地面的距离)与土壤面积(0.25 m2)的乘积和同化箱的体积(0.125 m3)之和; 是进行群体光合作用测定过程中使用同化箱测定的CO2变化速率(μmol CO2•mol–1•s–1); 是进行土壤呼吸测定过程中使用20 cm测量室测定的CO2变化速率(μmol CO2•mol–1•s–1);P是大气压(Pa),T为同化箱内的空气温度(℃),R是气体常数(8.314 Pa•m3•mol-1•K-1);n为转化系数,表示将20cm测量室测得的 转换为在同化箱所覆盖的土壤面积(SA)上及群体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总体积(VA)内由土壤呼吸所引起的CO2变化速率,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SA是同化箱覆盖的土壤面积,为0.25 m2,SC是20 cm测量室覆盖的土壤面积(0.03 m2),VC是植物根系和土壤呼吸作用测定系统的总体积(m3),为20cm测量室距地面高度(放置好土壤环后测量其上沿与内部地面的距离)与土壤面积(SC)的乘积和20cm测量室的体积(4.82×10-3 m3)之和。

2014-07-09

黑河下游SPAC系统数据(2012-2013)

SPAC系统是观测植物蒸腾耗水及环境因子的综合平台,本项目在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设置SPAC系统1套,主要观测数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降水、光合有效辐射等,采样频率为1小时,该数据为植物蒸腾耗水的环境响应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01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