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陆地表层


青海湖流域沙漠(沙地)分布数据集 (2000)

数据为青海湖流域10万沙漠分布图,本数据以2000年TM影像为数据源,进行解译、提取、修编,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1:10万比例尺成图要求,对沙漠、沙地和砾质戈壁进行专题制图。数据属性表:area(面积)、perimeter(周长)、ashm_(序列码)、class(沙漠编码)、ashm_id(沙漠编码)其中沙漠编码如下:流动沙地 2341010、半流动沙地 2341020、半固定沙地 2341030、戈壁 2342000、盐碱地 2343000。

2014-04-21

青海湖流域HWSD土壤质地数据集(2009)

数据集为青海湖流域HWSD土壤质地数据集,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所构建的世界土壤数据库(Harmonized World Soil Database,HWSD), 该数据库于2009年3月26日发布了1.1版本。数据分辨率为1km。采用的土壤分类系统主要为FAO-90。 土壤属性表主要字段包括: SU_SYM90(FAO90土壤分类系统中土壤名称) SU_SYM85(FAO85分类) T_TEXTURE(顶层土壤质地) DRAINAGE(19.5); ROOTS:String(到土壤底部存在障碍的深度分类); SWR:String (土壤含水量特征); ADD_PROP: Real (土壤单元中与农业用途有关的特定土壤类型); T_GRAVEL:Real (碎石体积百分比);T_SAND: Real (沙含量); T_SILT: Real (淤泥含量); T_CLAY:Real (粘土含量); T_USDA_TEX: Real (USDA土壤质地分类); T_REF_BULK: Real (土壤容重); T_OC: Real (有机碳含量); T_PH_H2O:Real (酸碱度) T_CEC_CLAY:Real (粘性层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CEC_SOIL: Real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 T_BS:Real (基本饱和度); T_TEB: Real (交换性盐基); T_CACO3: Real (碳酸盐或石灰含量) T_CASO4: Real (硫酸盐含量); T_ESP: Real (可交换钠盐); T_ECE: Real (电导率)。 其中以T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上层土壤属性(0-30cm),以S_开头属性字段表示下层土壤属性(30-100cm)(FAO 2009)。 该数据可为地球系统建模者提供模型输入参数,农业角度可用来研究生态农业分区,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

2014-04-21

青海湖流域湖泊分布数据集(2000)

数据集为青海湖流域湖泊分布图,投影:经纬度,数据包括湖泊空间分布数据和属性数据,湖泊属性字段:NAME(湖泊的名称)、CODE(湖泊编码)。

2014-04-20

中国1:400万数字地貌数据集

中国西部地貌信息集成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所谢传节博士领导的小组完成的。其中包括1:400万全国地貌数据库和1:100万西部地貌数据库,1:400万地貌数据是追踪收集和整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所编制,李炳元主编的“中国地貌图(1:400万)”和陈志明主编的“中国及其毗邻地区地貌图(1:400万)”。对资料进行扫描配准,利用ArcMap软件将所有配准得图件进行矢量化,并建立各自得分类和代码体系,按照图斑(普染色)和符号将地貌类型分为基本地貌类型和形态结构类型(点、线、面表示),数据分为构造地貌和形态地貌。 投影信息: Projection: Albers False_Easting: 0.000000 False_Northing: 0.000000 Central_Meridian: 105.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1: 25.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2: 47.000000 Latitude_Of_Origin: 0.000000 Linear Unit: Meter (1.000000)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datumg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9) Prime Meridian: <custom>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Krasovsky_1940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2014-03-17

祁连山天老池流域自动气象站数据集(2011-2012)

该数据集包含了天老池小流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经纬度为38.43N,99.93E,海拔高度为3100m。 观测项目有时间、平均风速(m/s)、最大风速(m/s)、40-60cm土壤水分、0-20土壤水分、20-40土壤水分、气压、PAR、气温、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太阳辐射、总降水、20-40土壤温度、0-20土壤温度、40-60土壤温度。 观测时段为2011年5月25日至2012年9月11日,各参数数据均整理为日尺度上。

2014-02-01

祁连山天老池流域草地截留数据集

该数据包含草地截留控制实验数据和草地最大持水量观测数据。 最大持水量实验是2011年进行的,主要选择的植被类型有苔草、珠芽蓼、车前草和委陵菜,对每种类型的样品进行最大持水量实验,并对其进行照相处理,得到的具体数据见文件。 草地冠层截留是2012年生长季进行的,采用人工控制降雨实验来完成。在生长季末期,对流域内主要类型草地按照放牧与禁牧两种情况进行采样。人工降雨过程中,每隔1min对降雨量和穿透雨量进行记录,最后通过降雨量与穿透雨量的差值计算草地冠层截留量。

2014-01-30

青海省1: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1980s)

本数据来源于“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由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应用项目《全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所属19个研究所的遥感科技队伍,以卫星遥感为手段,在三年内基于Landsat MSS,TM和ETM遥感数据构建的。本数据采用一个分层的土地覆盖分类系统,将全国分为6个一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31个二级类。这是目前我国精度最高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已经在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水文、生态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01-28

黑河流域祁连山天老池流域雷达反演参数数据集(2013)

叶面积指数(LAI)作为植被冠层的结构参数,是很多关于能量、生物量等反演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首先在Terrasolid软件中分离植被点和地面点。然后计算激光点的透过率,透过率为地面点占所有点的比例。 激光脉冲打到冠层上后,有部分能量穿过枝叶间的孔隙继续前进,直到能量被遮挡,因此最后会有部分激光点到达地面,本研究用穿过孔隙到达地面的能量与冠层能量的比值作为激光穿透指数(Laser Penetration Index, LPI)。计算研究区各尺度下每个样点的 LPI。

2014-01-25

黑河流域ENVISAT ASAR遥感影像数据集(2007-2009)

先进合成孔径雷达ASAR(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搭载在ENVISAT卫星上的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工作在C波段,波长为5.6厘米,具有多极化、可变观测角度和宽幅成像等特点。 黑河流域的ENVISAT ASAR遥感数据集主要通过中欧“龙计划”项目获取,数据以Image模式、交叉极化(Alternating Polarisation)模式与宽幅模式为主,空间分辨率为30米。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ENVISAT ASAR数据404景,其中APP模式82景,IMP模式7景,WSM模式315 景。获取时间分别为:APP可选择极化模式,时间范围为2007-08-15至2007-12-23,2008-01-02至2008-12-20,2009-02-15至2009-09-06;IMP成像模式,时间范围为2009-06-19至2009-07-12;WSM宽幅模式,时间范围为2005-12-05至2005-12-31,2006-01-06至2006-12-31,2007-01-01至2007-12-30,2008-01-01至2008-11-28,2009-03-13至2009-05-22。 产品级别为L1B级,未经过几何校正,为振幅数据。

2014-01-17

黑河流域种内和种间关系野外调查和试验观测资料(2013)

数据集对黑河流域中下游2013年单生及联生的红砂和珍珠进行了野外植株生长状况、叶片形态指标的调查。 生长状况指标有:冠幅、株高,以及细根、粗根生物量等;叶片形态指标有:长、宽、厚度,以及叶面积、体积等。试验观测指标有:叶氮含量、水势、气体交换数据、叶绿素荧光数据。 数据包括:野外观测资料及其说明文件。

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