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 陆地表层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和大野口流域加密观测区固定森林样地调查数据集(2003-2007)

固定森林样地位于甘肃省水源涵养林研究院所水文观测试验场所在的祁连山大野口排露沟流域。 样地测树分别于2003年7月至8月和2007年7月至8月,由甘肃省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技术人员测量完成,共观测了17块固定森林样地,调查内容包括样地因子调查和每木测量调查。样地观测因子主要有所属林场,样地中心点经纬度坐标、坡向、坡位、坡度、土壤厚度、乔层郁闭度、叶面积指数等。测量所用仪器主要为皮尺、胸径尺、花杆、测树仪、罗盘仪和鱼眼相机。每木测量因子包括胸径、树高、枝下高、横坡方向冠幅宽、顺坡方向冠幅宽、单木生长状况等。 详细信息参考“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和大野口流域加密观测区固定样地测树调查数据集(2003年)”和“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排露沟流域和大野口流域加密观测区固定样地测树调查数据集(2007年)”两条元数据。 本数据集中的LAI为2008年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开展期间的补充测量数据。即在这些固定样地做了LAI的补测。LAI补充观测时间自2008年6月1日至13日,共调查了这17块固定样地中的15块。对每块样地采用了四种仪器进行观测。这些仪器除了商业仪器HemiView鱼眼相机、LAI-2000和TRAC外,还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自制的冠层分析仪器。在每一块20m×20m样地内,TRAC沿着与阳光入射方向垂直的方向进行两条平行路线测量,这两条路线的测量基本能代表整个样方;HemiView鱼眼相机和LAI-2000测量相同的点,即在TRAC线上各取三个点,再加上样方中心点,共7个测量点。 本套数据集可为森林结构参数遥感反演方法研究提供地面实测数据。

2012-04-07

中国 1:400万植被图(1979)

本数据集:主编:侯学煜 编图:候学煜,孙世洲,张经炜,何妙光.王义凤,孔德珍,王绍庆 出版:地图出版社 发行:新华书店 时间:1979年 比例尺:1:4000000   自1972年5月至1976年7月历时五年完成的。在制订图例和具体编图过程中,参考了我国1949年以后的绝大部分植被考察资料(包括图件和文字资料),举行了十几次所内外有关研究人员参加的制图讨论会。在编图工作完成后的发排期间,又补充了许多新的考察资料,特别是西藏西部地区的植被资料。   本图的性质基本上市属于现状植被图,包括自然植被和农业植被两部分,自然植被的图例是按照七个植被群系纲组排列的,他们主要是根据植物群落的外貌并结合一定的生态特征而划分的。农业植被群落的概念,同自然植物群落一样,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型(外貌、结构、层片),种类组成和一定的生态地段。   1990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了该图的数字化工作,并撰写了相关的数据说明文档,数字化后的数据也采用等积圆锥投影,并可利用GIS软件转换为其他投影. 本数据包括1个e00格式的矢量文件,中国植被编码设计说明, 数据集说明,植被数据层属性数据表和扫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简要说明》等文件。 数据投影: Projection: Albers false_easting: 0.000000 false_northing: 0.000000 central_meridian: 110.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1: 25.000000 standard_parallel_2: 47.000000 latitude_of_origin: 0.000000 Linear Unit: Meter (1.000000)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 Unknown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9)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Unknown Spheroid: Clarke_1866 Semimajor Axis: 6378206.4000000004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583.7999999998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4.978698213901000000

2012-04-01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站自动气象站数据集(2008-2009)

此数据集包含了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站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的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经纬度为100°08′E,39°21′N,海拔高度为1382m。 观测项目有:大气温湿梯度观测(1.5m和3.0m)、风速(2.2m和3.7m)、风向、气压、降水、净辐射和总辐射、二氧化碳(2.8m和3.5m)、土壤张力、多层土壤温度(20cm、40cm、60cm、80cm、120cm和160cm)及土壤热通量(5cm、10cm和15cm)。 具体的表头等信息请参见随数据一起发布的说明文档。

2011-08-07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ALOS PALSAR遥感数据集(2008)

PALSAR(The Phased Array type L-l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搭载在ALOS卫星上的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高分辨率、扫描式合成孔径雷达、极化三种观测模式,使之能获取比普通SAR更宽的地面幅宽。 黑河流域目前共有ALOS PALSAR数据13景。覆盖范围和获取时间分别为:张掖城区东北1景,HH/HV极化,时间为2008-04-25;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阿柔加密观测区2景,HH/HV极化,时间分别为2008-05-12,2008-06-27;大野口流域加密观测区+盈科绿洲加密观测区2景,HH/HV极化,时间分别为2008-05-12,2008-06-27;观象台加密观测区+临泽站加密观测区+临泽草地加密观测区2景,HH/HV极化,时间分别为2008-05-12,2008-06-27;临泽站加密观测区1景,HH/HV极化,时间为2008-05-12;冰沟流域加密观测区1景,HH/HV极化,时间为2008-07-14;扁都口加密观测区4景,2008-04-25的2景为HH/HV极化,2008-06-10的2景为HH极化。 产品级别为L1级,未经过几何校正。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ALOS PALSAR遥感数据集通过Takeo Tadono博士、叶庆华研究员和施建成教授从JAXA获取(中国科学院青藏所与JAXA合作项目)。 (备注:“+”代表同时覆盖)

2011-07-27

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青藏高原基础数据

中国冰冻圈是指中国范围内,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冻结部分。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对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建立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一方面是满足地球系统科学的需要,为研制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冻土、冰川以及雪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模型提供参数与验证数据;另一方面系统整理和抢救宝贵的冰冻圈数据,为其提供一个科学、高效、安全的管理与分析工具。 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包含三个不同空间的基础数据库。其中青藏高原基础数据库主要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域,范围在东经70—105°,北纬20—40°之间,主要包含以下类型的数据: 1、冰冻圈数据。包括: 冻土类型; 积雪深度分布; 第四纪冰川遗迹图; 2、自然环境与资源。包括: 水文:地表水; 基础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 地表特性:植被类型; 气象站观测数据: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 3、社会经济资源: 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气象台站分布图; 4、高原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型(Fgmodel):预测了2009年、2049年和2099年的多年冻土分布数据。 详情请查看数据中的文档“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设计.doc”、“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字典.DOC”、“数据库-青藏高原.DOC”和“数据库-青藏高原 附表.DOC”。

2011-03-20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野牛沟寒区水文站自动气象站数据集(2008-2009)

此数据集包含了野牛沟寒区水文站自动气象站2008-2009年的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经纬度为99°33'E,38°28'N,海拔高度为3320m。 观测项目有:大气温湿观测(1.5m和2.5m)、风速风向、气压、降水、总辐射、净辐射、多层土壤温度(20cm、40cm、60cm、80cm、120cm和160cm)、土壤水分(20cm、40cm、60cm、80cm、120cm和160cm)及土壤热通量。 具体的表头请参见随数据一起发布的数据使用说明。

2010-07-24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Envisat ASAR遥感数据集

2007年,2008年和2009年Envisat ASAR数据179景,覆盖黑河全流域。其中,2007年共63景,2008年共71景,2009年共45景。 成像模式和获取时间分别为:APP可选择极化模式,时间范围为2007-08-15至2007-12-23,2008-01-02至2008-12-20,2009-02-15至2009-09-06;IMP成像模式,时间范围为2009-06-19至2009-07-12;WSM宽幅模式,时间范围为2007-01-01至2007-12-30,2008-01-01至2008-11-28,2009-03-13至2009-05-22。 产品级别为L1B级,未经过几何校正,为振幅数据。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的Envisat ASAR遥感数据集主要通过中欧“龙计划”项目(项目编号:5322和5344)获取;2007年和2008年1月的WSM宽幅模式数据是从ITC的Bob Su教授处获得;8景APP可选择极化模式数据从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中心购买。

2010-07-18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MODIS遥感数据集

2008年和2009年MODIS数据499景,覆盖黑河全流域。 获取时间分别为2008-04-23至2008-09-30(295景),2009-05-01至2009-10-01(204景)。 MODIS数据产品有36个通道,分辨率分别为250m、500m、1000m。数据格式为pds,未经过处理,MODIS处理软件与原始数据归档在一起。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MODIS遥感数据由甘肃省气象局提供。

2010-07-16

河西走廊内流区生态安全评价与景观规划数据(1949-2002)

河西走廊内流区生态安全评价与景观规划预案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肖笃宁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2.1-2004.12。 该项目汇交数据为河西走廊内流区生态资料:包括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和河流径流量四个文件夹。 黑河诶流域额济纳旗调查分析数据 1.土壤水分TDR数据 该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包括管式和井式两种2002年的土壤水分调查数据。 管式TDR数据 包括二道桥、戈壁、林场、七道桥和梭梭林的2002年6月1日、6月11日、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7月31日、8月11日和8月21日的地下1.8米间隔为0.2米的管式土壤水分调查数据。 井式TDR数据 包括怪柳、戈壁、胡杨和杂草的2002年6月21日、7月1日、7月11日、7月21日、7月31日、8月11日和8月21日的地下5米多间隔为0.2米的井式土壤水分调查数据。 地下水GPS数据 为Excel格式,对TDR观测点进行GPS测定,包括经度、纬度和高程等基本信息,外加水位高程、测井类型和备注等信息。 2.土壤养分盐分数据 为Excel格式,42个样点包含"全氧 N%"、"全磷 P%"、"有机质%"、"水解氮N mg/kg"、"速效磷P mg/kg"、"速效钾K mg/kg"、"碳酸钙 %"、"PH值"、"全盐 %"和"全钾 K%"等变量的养分调查分析数据,42个样点包含"电导计算全盐值(%)"、CO3、HCO3、CI、SO4 、Ca、Mg、Na+K等变量的盐分调查分析数据。 3.土壤机械组成 为Excel格式,42个样点包含深度(cm)、各级颗粒含量百分数(筛析法)(>2mm、2—1mm、1—0.5mm、0.5—0.25mm和0.25—0.1mm)和〈0.1mm各级颗粒含量百分数(吸管法)(<0.1mm、0.1-0.05mm、0.05-0.02mm、0.02-0.002mm 和<0.002mm)等变量的土壤颗粒组成信息分析表。 4.额旗站气象数据 为Excel表,包括1957年-1998年月降雨数据、1957年-1998年月蒸发量数据、1957年-1991年月温度数据、1972年-1992年月风速数据、1972年-1992年月最高温度数据、1972年-1992年月最低温度数据、1972年-1992年月日照数据和1972年-1992年月相对湿度数据。 酒泉地区扫描件 酒泉市1:30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概图扫描件、酒泉市1:300000耕地后备资源分布评价图扫描件和酒泉市1:300000行政区区划图扫描件 张掖水保资料 包含对张掖地区甘州区、高台、临泽县、民乐县、山丹县、肃南县和张掖市的分区水土保持统计表(以Excel格式存储)以及各分区的规划报告(以Word格式存储)。 石羊河流域 金昌水资源调查资料 包括金昌市1997年的1:500000的水资源分布图扫描件、金昌市清河和金川灌区地下水水位81年到2000年平均下降程度以及地下水1986年、1995年和2001年的年补给量统计表、金昌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民勤水资源调查资料 包括详细的民勤县井灌区典型井作物现状亩均灌溉用水量调查表、灌区工农业用水调查表、乡镇播种面积调查表、地下水矿化度调查资料、民勤县地表径流及径流组成变化情况报告、灌溉用水定额编制评估报告、民勤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汇报和民调工程运行灌溉情况汇报等。 武威地区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 为武威市水土保持规划图扫描件、武威市灌区位置图扫描件、武威市行政图扫描件、武威市水源及水利工程建设图扫描件、武威三北二期防护林工程规划图扫描件和凉州区行政图扫描件等jpeg图。 永昌县水保资料 为永昌县1:200000的1994年水土保持监督预防与治理规划图扫描件。 疏勒河流域 玉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布图 有4幅jpeg图组成,一张1:250000的2002年玉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扫描总图,三张更高分辨率的分图。 河流径流量 本数据集以Excel格式存储,主要内容为三个流域1949年-2002年总流量、各个流域支流的年径流量、详细调查地区如酒泉的年径流量和鸳鸯池水库上游来水量等数据。 流域总量 为1949年-2002年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年径流量数据。 黑河年径流量 为1949年-2002年的黑河、梨园河、讨赖河、洪水河、清水河、丰乐河和红沙河等支流的年径流量数据。 石羊河年径流量 为1949年-2002年的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和大景河等支流的年径流量数据。 疏勒河年径流量 为1950年-2002年的党河、疏勒河和哈尔腾河等支流的年径流量数据。 酒泉地区河流年径流量 为酒泉地区1950年-2002年的疏勒河的昌马峡、党河的党城湾、石油河的君庙、白杨河、讨赖河的冰沟、讨赖河的鸳鸯池、洪水河的新地、丰乐河、马营河的红沙河和榆林河的踏实河等支流的年经流量数据。 鸳鸯池水库上游来水量统计表 为1959年-2001年鸳鸯池水库上游来水量数据。

2010-02-06

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乌鲁木齐河流域基础数据

中国冰冻圈是指中国范围内,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冻结部分。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对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建立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一方面是满足地球系统科学的需要,为研制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冻土、冰川以及雪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模型提供参数与验证数据;另一方面系统整理和抢救宝贵的冰冻圈数据,为其提供一个科学、高效、安全的管理与分析工具。 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包含三个不同空间的基础数据库。乌鲁木齐河流域基础数据库是研究区之一,范围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东经86—89°,北纬42—45°之间,主要包含以下数据: 1、冰冻圈数据。包括: 一号冰川、二号冰川分布; 2、自然环境与资源。包括: 水文:水资源利用现状图;地表水; 地表特性: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土地资源评价图;土地利用现状图; 3、社会经济资源: 人类作用变化图; 详情请查看数据中的文档“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设计.doc”、“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字典.DOC”。

201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