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年三极冰雪微生物后处理产品(2010-2018)

    典型年三极冰雪微生物后处理产品收集了2010-2018年期间南北极以及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冰川雪和冰里采样细菌分析结果。通过整理归纳汇总得到三极区域土壤微生物后处理数据产品,数据格式为excel,方便用户查看。其中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冰川雪和冰里原核为刘勇勤老师实验组在2010-2018年间从NCBI数据库收集的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收集的序列通过使用DOTOUR软件计算序列之间相似度,相似度在97%以上的序列聚类为一个OTU,并定义OTU代表序列。OTU代表序列通过“Classifier”软件与RDP数据库进行比对,在可靠性大于80%的情况下鉴定到属一级水平;青藏高原冰川采集时间为2010-2018年间,包含刘勇勤老师实验组分离的青藏高原7条冰川(珠峰东绒布冰川,天山一号冰川,古里雅冰川,老虎沟冰川,木孜塔格冰川,七一冰川和玉珠峰冰川),向述荣老师分离的马兰冰川和张新芳老师分离的若岗日冰川的细菌16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冰川样品采集后带回北京青藏高原院研究所生态实验室和兰州冰冻圈国家实验室,涂布平板后于不同温度下(4-25摄氏度)培养20天-90天并挑取单菌落纯化。分离的细菌提取DNA后以27F/1492R引物扩增16S核糖体RNA基因片段,并使用Sanger法测序。16S核糖体RNA基因序列通过“Classifier”软件与RDP数据库进行比对,在可靠性大于80%的情况下鉴定到属一级水平。

    1335 2022-07-20

  • 北极两大河流域历史水循环关键变量数据集(1998-2017)

    本产品提供了项目组发展的陆面模式VIC-CAS数值模拟的1998-2017年北极两条大河(北美大陆:Mackenzie,欧亚大陆:Lena)的水循环关键变量数据集,包括:降水量、蒸散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冰川径流、雪水当量和三层土壤湿度等7个变量。该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50km,时间分辨率为月。该数据集可用于气候变化下北极大河流域水量平衡变化分析,也可用于遥感数据产品及其他模型模拟结果的对比和验证。

    1261 2022-07-23

  • 北极两大河流域入海径流(各径流成分)数据集(1971-2018)

    该数据集包含北极两条大河 (北美:Mackenzie,欧亚:Lena)的观测及模拟的入海径流量及各径流成分(总径流、冰川径流、融雪径流、降雨径流)的组成,时间分辨率为月。该数据是利用项目组制作的气象驱动场数据驱动发展的VIC-CAS模型,利用观测的径流及遥感积雪数据进行校正,径流的模拟的Nash效率系数达到0.85以上,模型也能较好地模拟积雪的空间分布和年内、年际变化。 该数据可用于分析长期的流域径流的组成及变化原因,加深对北极大河径流变化的理解。

    1788 2022-07-23

  • 北极主要大河流域10km未来水循环关键要素预估数据集(2018-2065)

    本产品提供了基于陆面模式VIC预估的未来2018-2065年的北极主要大河流域的月径流、蒸散发以及土壤水。空间精度为10km。北极主要大河流域包括Lena、Yenisey、Ob、Kolyma、Yukon和Mackenzie流域。根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CMIP5中IPSL-CM5A-LR模式提供的RCP2.6(低排放强度)和RCP8.5(高排放强度)情景结果,通过统计降尺度获取的适用于北极地区0.1°的未来气候情景驱动数据。应用在全球尺度校准后的陆面水文模型VIC,基于0.1°的未来气候情景驱动数据,预估获得未来气候变化下本世纪中叶北极大河流域径流、土壤水及蒸散发的月尺度时间序列。

    1977 2022-07-01

  • 过去500年南北半球环状模数据

    (1)数据内容:1500-2000年年平均的北半球环状模指数和南半球环状模指数;(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该数据由作者自主生产,基于PAGES2k代用资料数据集,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随机森林、极端随机树、轻量梯度提升机、CatBoost)重建而产生。(3)数据质量描述:该数据集与多个器测数据在器测时段内有较高的一致性,重建效果更好。数据可用于研究多时间尺度(年际、年代际、多年代际)上南北半球主要大气环流的变化规律及机理。

    2008 2022-08-29

  • 过去千年青藏高原和北极夏季地表气温时间序列

    基于12套过去千年温度资料(包括2套青藏高原夏季温度格点重建数据集、2条北极温度重建序列、1套北极格点温度重建序列、6套全球温度格点重建数据集,以及1套过去千年全球再分析数据集),利用最优信号提取法重建了过去千年(900–1999 CE)青藏高原和北极夏季年分辨率气温变化序列。青藏高原的选取范围是(27°N–36°N, 77°E–106°E),北极的选取范围是(60°N–90°N)。重建目标是仪器观测数据CRUTEM4v数据集6月至8月夏季平均气温基于1961–1990 CE时段的异常值。数据可用于研究过去千年青藏高原和北极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机理。

    2167 2022-08-29

  • 过去200年南极海冰范围重建序列

    (1)数据内容:过去200年南极区域海冰范围(最北边界)数据集;(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该数据利用6条年分辨率的代用指标(冰芯MSA、积累率等),基于统计模型产生;(3)数据质量描述:年分辨率;包含区域:印度洋-西太平洋(50°–150°E, IndWPac),罗斯海 (160°E–140°W, RS),阿蒙森海(90°–140°W, AS),别林斯高晋海 (50°–90°W, BS),威德尔海 (50°W–20°E, WS);(4)可用于研究南极海冰的年代际演变特征。

    3778 2022-08-29

  •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潜在冰湖分布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潜在冰湖分布数据为矢量数据(.shp),数据集中包含每个潜在冰湖的ID、面积、周长、体积和高程。数据按照流域被分为17个区域,分别是黄河,长江,湄公河,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以及鄂毕河流域,共8个外流流域;以及河西,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伊犁,锡尔河,阿姆河,和蒙古高原流域,共9个内流流域。本数据从冰川厚度数据加工而来(由Farinotti et al. (2019)提供),使用ArcGIS软件,将地区原始DEM和冰厚度数据相减,得到无冰川分布的DEM,再利用填挖工具将位于冰川床下的洼地,即潜在冰湖,挖掘出来。本数据集的质量依赖原始的冰川厚度数据的质量,而冰厚度数据集的质量是目前所有类似数据中质量最好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潜在冰湖分布数据揭示了地区未来可能会形成的冰湖,对于未来地区冰湖的形成及其分布模式的理解至关重要,目前的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存在着超过 16,000 个潜在冰湖,面积为2253.95 ± 1291.29 km2,体积为60.49 ± 28.94 km3, 这相当于海平面上升0.16±0.08 mm的水当量。

    2041 2021-05-19

  • 青藏高原重点河湖研究区国产高分2-50m融合正射验证数据集(2015-2020)

    数据内容:该数据集是青藏高原重点河湖研究区的国产高分系列(GF1/2/3/4)2015-2020年历史存档卫星数据,可覆盖典型河湖区进行有效监测,数据的时间范围为2015-2020年。数据来源和加工方法:数据为1级产品,经过均衡化辐射校正,通过不同检测器的均衡功能对影响传感器的变化进行校正,部分数据基于同时期的Landsat8影像为底图,选取控制点,进行图像几何校正,之后基于DEM数据进行正射校正,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波段融合处理。数据质量描述:高分系列卫星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负责处理,有中科院空天院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的原始数据和经过加工处理形成的各级产品。其中,1A级(预处理级辐射校正影像产品):经数据解析、均一化辐射校正、去噪、MTFC、CCD拼接、波段配准等处理的影像数据;并提供卫星直传姿轨数据生产的RPC文件。具体参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数据网站文件。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数据为国产高分数据,分辨率高,可应用于监测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的变化以及产生的影像,检验区内其他数据的准确性。

    2058 2022-08-23

  • 青藏工程走廊地表信息(2014-2020)

    该数据集是通过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中心获取了青藏工程走廊地区的高分1号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经过多光谱与全色波段的融合处理,得到了空间分辨率2 m的影像数据,在获取地面植被信息过程中,采用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自动解译与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分类技术,面向对象分类技术是集合邻近像元为对象来识别感兴趣的光谱要素,充分利用高分辨率的全色和多光谱数据空间、纹理和光谱信息来分割和分类,以高精度的分类结果或者矢量输出。在实际操作中,借助 eCognition 软件对影像进行自动提取,主要过程为影像分割、信息提取和精度评价。经过与实地定点调查验证,整体提取精度大于90%。

    1910 2022-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