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荒漠植物群体水平光合作用测定数据(2012)

2012年7月和8月中旬进行群体光合作用测定,植物种:柠条。 群体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由LI-8100闭路式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系统(LI-COR,美国)和北京力高泰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同化箱组成,LI-8100是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用于土壤碳通量测量的仪器,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量CO2和H2O的浓度。同化箱的长宽高均为50cm。同化箱由LI-8100控制,设置好测量参数后,仪器可以自动运行。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群体光合速率: CAP (Canopy Apparent Photosynthetic Rate)是群体光合速率(μmol CO2•m–2•s–1);A为植物冠层的总叶面积(m2);VA是群体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总体积(m3),为同化箱距地面高度(放置好特制基座后测量其上沿与内部地面的距离)与土壤面积(0.25 m2)的乘积和同化箱的体积(0.125 m3)之和; 是进行群体光合作用测定过程中使用同化箱测定的CO2变化速率(μmol CO2•mol–1•s–1); 是进行土壤呼吸测定过程中使用20 cm测量室测定的CO2变化速率(μmol CO2•mol–1•s–1);P是大气压(Pa),T为同化箱内的空气温度(℃),R是气体常数(8.314 Pa•m3•mol-1•K-1);n为转化系数,表示将20cm测量室测得的 转换为在同化箱所覆盖的土壤面积(SA)上及群体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的总体积(VA)内由土壤呼吸所引起的CO2变化速率,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SA是同化箱覆盖的土壤面积,为0.25 m2,SC是20 cm测量室覆盖的土壤面积(0.03 m2),VC是植物根系和土壤呼吸作用测定系统的总体积(m3),为20cm测量室距地面高度(放置好土壤环后测量其上沿与内部地面的距离)与土壤面积(SC)的乘积和20cm测量室的体积(4.82×10-3 m3)之和。

黑河流域研究区边界

一、黑河流域盆地边界,系基于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GIS水文分析功能分析获得的,并参考了遥感影像、地形图、地面考察和前人的研究成果。黑河流域地表集水区范围约25.5万km2,南起祁连山中段,北部边界是蒙古国境内的戈壁阿尔泰山脉,西起马鬃山山区,东至雅布赖山。与传统的黑河流域范围相比,新的流域增加了巴丹吉林沙漠、拐子湖、马鬃山北部区域以及外蒙古戈壁阿尔泰山南麓区域。 说明:南石河和北石河是由疏勒河冲积扇渗漏形成的河流,与石油河、白杨河和断山口河形成以干海子为尾闾湖的独立水文单元(花海盆地诸水系)。无论是从地表集水条件还是历史水系变迁,该水文单元与黑河流域的关系都大于其与疏勒河的联系,应该视为黑河流域的一部分。考虑到现代水资源利用现状,北石河经过人工改造已经与疏勒河干流直接贯通,是疏勒河向干海子输水的重要通道,已经成为疏勒河事实上的重要支流。在系列水利工程的影响下,石油河和白杨河与疏勒河的地表水力联系也远大于其与讨赖河的联系。 二、黑河流域黄委会修正边界 黑河流域黄委会修正边界是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05年编制的黑河流域边界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参考遥感影像、1:10万地形图、地面考察等资料获得。流域边界范围约7.6万km2,其中上游祁连山中段边界利用DEM根据GIS水文分析功能,严格按照山脊线提取,下游北部边界根据国际公约按照国界线划分。 三、黑河流域研究区边界 根据黑河流域盆地边界生成的扩展研究区,主要为了模型数据输入的需求。 以上三个边界是给黑河流域计划项目提供统一的研究区边界,建议使用黑河流域黄委会修正边界为核心研究区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