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详情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使用cookie来改善您的体验并帮助我们了解您如何使用我们的网站。

English | 中文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搜索
  • 首页
  • 数据产品
  • 大数据分析
  • 模型库
  • 新闻动态
  • 关于本站
    注册 登录
首页 / 数据产品 / 缩略图浏览
关键数据集 专题浏览 全部数据 空间检索 关键词浏览 缩略图浏览 文献浏览 作者浏览
黑河中下游干旱区植物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

黑河流域中下游干旱区建群种植物叶片表皮微形态结构特征。植物材料编号与采样表中的编号一致。参照采样表编号确定材料及其分布位置。

黑河流域LAI地面观测数据集(2012)

地面样点数据,采用LAI-2000 冠层分析仪采集,采集区域位于大野口,五星村(2012年)等区域。主要测量植被为玉米。使用LAI2000获取玉米的LAI值,采用一上四下的模式,重复两次进行观测。使用CD202获取玉米植株每片叶子的叶面积,共采集三株玉米。

黑河流域1km LAI产品(2000-2012)

算法首先采用冠层BRDF模型,将冠层反射率表示为LAI/FAPAR、波长、土壤和叶片反射率、聚集指数、入射和观测角度等一系列参数的函数。针对几个关键参数建立了参数表作为反演的输入。然后输入经过预处理的地表反射率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用查找表(LUT)法反演得到LAI产品。详细算法参见参考文献。 图像格式:tif 图像大小:每景1M左右 时间范围:2000-2012年 时间分辨率:8天 空间分辨率:1km

黑河流域张掖市人口数据集(2001-2012)

张掖市2001-2012年人口数据包括:每年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数据源: 张掖市统计局.张掖市统计年鉴.2001-2012、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水资源公报.2001-2012.张掖市水务局.张掖市水利综合年报.1999-2011

黑河流域大满灌区三次灌水农田及周边土壤剖面含水率数据(2013)

根据所选田块及其周围区域特点,在玉米田块中布置一根Trime管,另在垂直于田间小路方向上布置3根Trime管,TDR垂直方向监测土壤含水率时,以每10cm为单位向下监测。地理位置位于大满灌区农田,数据包括盈科灌区所选一农田块三次灌水后农田及其周边土壤含水率(TDR监测),灌水后加密监测,24小时内每隔3小时监测一组,之后5天为每天3组,5-10天为每天两组,10-15天为每天一组。

黑河流域中下游干旱区植物叶绿体形态结构特征

黑河流域中下游干旱区建群种植物叶绿体形态结构特征。材料编号与采样表中一致。包括60种优势植物叶绿体形态结构的透射电镜图。叶绿体形态、类囊体基粒片层与基质形态、淀粉粒含量以及嗜锇颗粒的形态特征均可以体现。

黑河流域逐月1km LAI产品 (2012)

算法首先采用冠层BRDF模型,将冠层反射率表示为LAI/FAPAR、波长、土壤和叶片反射率、聚集指数、入射和观测角度等一系列参数的函数。针对几个关键参数建立了参数表作为反演的输入。然后输入经过预处理的地表反射率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用查找表(LUT)法反演得到LAI产品。详细算法参见参考文献。 图像格式:tif 图像大小:每景1M左右 时间范围:2012年 时间分辨率:逐月 空间分辨率:1km

黑河流域30m分辨率地表反照率数据集(2012)

利用我国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的CCD传感器的30m图像,经过定标、几何精校正和基于大气层顶表观反射率的角度网格回归(Angular Bin)反演算法反演了地表短波反照率,再选择一个月内云量最少的图像镶嵌成为全黑河流域的反照率分布图,投影方式为UTM投影,空间分辨率30米,时间频率为每月1景。数据文件包含2个波段,分别是对应局地正午时刻太阳角的黑空反照率(black-sky albedo of local noon)和白空反照率(white-sky albedo),以短整数方式存储,比例因子为0.0001。

黑河流域1km分辨率地表反照率数据集(2001-2012)

利用MODIS的1km地表反射率(MOD/MYD09GA)数据产品,经过角度网格回归(Angular Bin)反演算法和基于统计知识的时空滤波(Statistics-based Temporal Filter)算法两道工序生产了全球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反照率产品。本数据集是在GLASS全球产品中选取了覆盖黑河流域的两个tile(h25v04,h25v05),经过镶嵌、投影转换和裁切后获得的黑河流域的1km分辨率陆表黑空反照率(black-sky albedo)和白空反照率(white-sky albedo)数据集,包括了Albers和UTM两种投影方式,均为raw格式,空间范围是黑河流域的矢量边界的外界矩形,时间分辨率为8天。

黑河流域3公里1小时模拟2米气温数据(2009)

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发展具有独立版权的区域集成环境系统模式RIEMS 2.0为基础,其中RIEMS 2.0区域气候模式是以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和美国滨州大学发展的中尺度模式(MM5)为非静力动力框架,耦合了一些研究气候所需的物理过程方案。这些过程包括生物圈-大气圈输送方案、采用FC80闭合方案的Grell积云参数化方案、MRF行星边界条件和修改的CCM3辐射方等,采用黑河流域流域观测和遥感数据对该模式中的重要参数进行重新率定,并植被资料采用黑河流域数据清单中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和黑河流域30sec DEM数据,建立的起来适合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区域气候模式。采用采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作为驱动场,驱动建立的适合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区域气候模式在黑河流域进行了2009年年全年模拟连续积分. 空间范围:模拟区域的网格中心位于(40.30N,99.50E), 水平分辨率为3 km,模式的模拟网格点数为161(经向)X 201(纬向)。 投影方式:LAMBERT正形投影,两个标准纬度为30N 和60N。 时间范围: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时间间隔为1小时 文件内容说明:共12个文件,按变量独立命名。每个文件解压缩后是一个文本文件,包行7行文件头说明,以及365*24*201行,每行有161列。

黑河流域LAI地面观测数据集(2011)

数据集为黑河流域地面样点LAI数据,采用LAI-2000 冠层分析仪采集,采集区域位于张掖农村示范基地,额济纳旗,酒泉卫星中心(2011年)等区域。主要测量植被为玉米。使用LAI2000获取玉米的LAI值,采用一上四下的模式,重复两次进行观测。使用CD202获取玉米植株每片叶子的叶面积,共采集三株玉米。

黑河流域逐月1km FAPAR 产品(2012)

算法首先采用冠层BRDF模型,将冠层反射率表示为LAI/FAPAR、波长、土壤和叶片反射率、聚集指数、入射和观测角度等一系列参数的函数。针对几个关键参数建立了参数表作为反演的输入。然后输入经过预处理的地表反射率数据和土地覆盖数据,用查找表(LUT)法反演得到FAPAR产品。详细算法参见参考文献。 图像格式:tif 图像大小:每景1M左右 时间范围:2012年 时间分辨率:逐月 空间分辨率:1km

  • «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current)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

警告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请您下载最新的Chrome、Firefox浏览器,如果您的浏览器有多个内核,请切换到极速内核(模式),否则无法获得最近浏览体验

警告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请您下载最新的谷歌浏览器、火狐浏览器,如果您的浏览器有多个内核,请切换到极速内核(模式),否则该内容无法访问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

友情链接

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
三江源国家公园星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数据平台
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
数字黑河

帮助信息

数据引用帮助 如何发布数据 如何申请数据 隐私政策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ercode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