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典型冰川(浪卡子县枪勇冰川:东经90.23°,北纬28.88°,海拔4898米,地表覆被为基岩;申扎县甲岗山冰川:东经88.69°,北纬30.82°,海拔5362米,地表覆被为碎石和杂草)2019-2020年自动气象观测数据。枪勇冰川记录包含1.5米温度、1.5米湿度、2米风速、2米风向、地表温度等数据。该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用USB离线获取的方式收集,初始记录时间为2019年8月6日19时10分,记录间隔为10分钟,2019年10月24日现场下载数据,未能连接上。2020年12月20日16:30到现场下载数据,仍然无法连接到电脑,于是将数采仪取回带到北京后将数据读出。数据未缺失,但风速数据在2020年7月14日9:30之后有问题(极可能是风向标被破坏所致)。甲岗山冰川初始记录时间为2019年8月9日15时00分,记录间隔为1分钟,电源主要是通过蓄电池和太阳能板来维持。该自动气象站无内部存储,数据每小时通过GPRS上传至HOBO网站,由专人定期下载。2020年1月5日23:34,1.5米温湿度传感器出现异常,温度和湿度数据丢失。2020年6月30日21:20之后所有数据完全无法通过网站下载。2020年12月19日将数采仪取回,下载到2020年6月23日19:43至9月25日3:36的数据。之后更换温湿度传感器,于12月21日12:27重新开始观测。目前数据由三段组成(2019.8.9-2020.6.30;2020.6.23-2020.9.25;2020.12.19-2020.12.29),经检查,数据有部分缺失,个别数据因记录电池电压,时间上有重复,需要核对。甲岗山冰川前端气象观测数据使用美国ONSET 公司HOBO RX3004-00-01型号自动气象站采集,温湿度探头型号为S-THB-M002 ,风速风向传感器型号S-WSET-B ,地温温度传感器型号S-TMB-M006 。枪勇冰川前端气象观测数据使用美国ONSET 公司HOBO U21-USB型号自动气象站采集,温湿度探头型号为S-THB-M002 ,风速风向传感器型号S-WSET-B ,地温温度传感器型号S-TMB-M006 。
张东启
本数据包括北极Barrow地区不同年龄冻土土壤细菌物种组成数据,可用来探索土壤微生物对冻土消融的响应及不同年龄冻土的土壤细菌差异;本数据为扩增子测序结果,引物为Earth Microbiome Project 标准引物 515F–806R,扩增范围为V4区,测序平台为Illumina Hiseq PE250; 数据通过质量控制,至少达到Q30水平;本数据用于发表于Cryospshere文章Permafrost thawing exhibits a greater influence on bacterial richne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than permafrost age in Arctic permafrost soils. The Cryosphere, 2020, 14, 3907–3916, https://doi.org/10.5194/tc-14-3907-2020。本数据还可用于三极土壤微生物比较分析研究
孔维栋
农业灌溉需要消耗大量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是人类对自然水循环过程最直接的扰动,加速了区域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冷却作用。因此,估算灌溉用水对于探索人类活动对自然水循环的影响、量化水资源收支、优化农业水资源管理配置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灌溉用水数据主要是基于调查统计结果,数据空间分布离散且缺乏统一性,无法满足对灌溉用水的时空变化进行估算的需求。全球灌溉农田灌溉用水量遥感估算数据集(2011-2018)是基于卫星土壤湿度、降水、植被指数以及气象资料入辐射与气温等要素,通过土壤水量平衡原理,耦合遥感蒸散发过程模块以及利用基于差分优化的数据-模型融合算法来估算全球灌溉农田实际灌溉用水量。该数据集的灌溉用水估算结果相比传统的离散调查统计数据在不同空间尺度(区域、州/省和国家)上具有较小的偏差,如中国各省2015年农业用水统计结果对比(bias = −3.10 km^3),美国各州2013年调查数据结果对比(bias = −0.42 km^3)以及粮农组织各个国家尺度对比结果(bias = −10.84 km^3)。而且,相较于基于单个降水和土壤水分卫星产品的估算结果,该集合数据显示出更低的不确定性。此外,数据统一采用全球地理经纬度格网,相关元数据存储在对应的NetCDF文件内,空间分辨率约为25公里,时间分辨率为月尺度,时间跨度为2011年−2018年。该数据集将有助于定量评估历史时期农业灌溉用水的时空格局和支撑科学农业用水管理等。
张琨, 李新, 郑东海, 张凌, 朱高峰
本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东部玛曲县一个流域的钻孔岩性数据,高程数据,土壤厚度和地表坡度数据,水文地质调查数据,和物探数据。钻孔岩性数据来源于2017年钻孔 ITC_Maqu_1;高程数据来源于2019年RTK测量;土壤厚度和地表坡度数据来源于2018年和2019年螺旋钻和坡度仪测量;水文地质调查包括2018年和2019年的地下水位埋深测量数据,和2019年的含水层测试数据;物探数据包括2018年的MRS核磁共振数据、ERT电阻率成像数据,和2019年的TEM瞬态电磁数据、磁化率测量数据。
李梦娜, 曾亦键, Maciek W. Lubczynski, Bob Su, 钱会
本数据集是在东绒布冰川通过野外架设气象站实测获得的气象观测资料,以excel形式存储,内含2个数据列表:Surface_energy_budget和Cycle。Surface_energy_budget数据集包括四分量辐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1.5 m和2.5 m)。与辐射相关的气象要素为:向下短波、反射短波、向下长波、向上长波、净短波、净长波、净辐射、感热、潜热、地下传导热、云量(cloud index_根据Faiver et al. 2004, JGR)、南亚季风指数、反照率;Cycle列表,是5-7月气象要素的日循环值;第1行字段名称前缀“1”、“2”和“3”表示观测期的三个时段,分别是:1 May-28 May、29 May -16 June、17 June - 22 July。
刘伟刚
本数据集来源于书籍:《横断山区冰川》,该书籍的归属于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科学考察丛书,主编为李吉均,副主编为苏珍,指导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该书所指考察队为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出版社为科学出版社。由于横断山一些地区,降水充沛,积雪深厚,雪崩、风吹雪和异常降雪成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的工作与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本书就此对于横断山地区的雪害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该数据包含了2张工作簿和2张图片,分别是雪害状况及危害程度统计表、雪崩的区域特征、川西滇北藏东南地形切割程度图、横断山雪崩危害范围图。
李吉均
该数据集记录了全国各地区人均GDP和增长率及排序(2010-2018)的统计数据,数据是按年份进行划分的。数据整理自青海省统计局发布的青海省统计年鉴。数据集包含8个数据表,各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7-2018年的数据表共有4个字段: 字段1:地 区 字段2:数 量 字段3:位 次 字段4:增长率
青海省统计局
横断山冰川的消融观测,主要在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冰川和贡嘎山西坡大、小贡巴冰川上进行。另外,在玉龙山东坡白水1号冰川上也作了一些消融观测。从上述两条山脉四条冰川的消融观测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使它们反映出横断山冰川消融的基本情况。本数据集记录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测点的冰川消融数据:1982 年6-8月,玉龙山东坡白水1号冰川海拔4200m、4 600m和4800m三个高度的冰面消融观测数据。1982 年8月27日至1983 年8月底,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冰川舌部不同高度的全年实测数据。1982年7月12日至1983年8月6日,贡嘎山西坡贡巴冰川消融观测数。
李吉均
该数据集为可可西里地区冰川分布状况记录,包含了可可西里地区各山地现代冰川分布状况,可可西里地区各流域现代冰川分布, 可可西里地区不同山地高度段内现代冰川分布状况三个表格。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地区,平均海拔在5000m以上,气候严寒。根据中国冰川目录和作者在1/10万地形图上重新统计,全区发育现代冰川437条,覆盖面积达1552.39平方千米,冰储量为162.8349立方千米,成为本区众多河流湖泊水体的重要补给源泉。通过该数据集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该区冰川分布规律等。
李炳元
全面了解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发生的变化,包括年平均地温(MAGT)和活动层厚度(ALT)的变化,对气候变化引起的多年冻土变化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和范围模拟数据集,参考2000-2015年CMFD再分析数据及中国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1公里数字高程模型、地理空间环境预测因子、结合冰川和冰湖、钻孔数据等,利用统计和机器学习(ML)方法模拟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层磁通量和磁通量的当前和未来变化,得到RCP2.6、RCP4.5和RCP8.5三种不同浓度情景下2000-2015、2061-2080年平均地温(MAGT)和活动层厚度(ALT)范围数据,分辨率为0.1*0.1度。 模拟结果表明,利用统计和ML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冻土热状态所需的参数和输入变量较少,可以有效地了解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倪杰, 吴通华
采用计算草地实际净初级生产力,CASA模型是一种光能利用率模型,生产力的估算主要由植物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与光能转化率(ε)2个变量决定。植被所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取决于太阳总辐射和植被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比例;采用TEM(Terrestrial Ecosystem Model)模型计算草地潜在生产力,首先计算草地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再计算植物自养呼吸(Ra),最后得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TEM模型是气候驱动的生产力模型,所需的参数有:植被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水分、潜在蒸散、太阳辐射、云量、降水、温度和大气CO2浓度;利用随机森林算法(RF)计算青藏高原草地潜在地上生物量,预测变量包含气候、土壤、地形等14个变量。气候变量包含生长季(5-9月)平均日较差、生长季总降水、生长季平均温度和非生长季(前一年10 - 当年4月)平均日较差、非生长季总降水、非生长季平均温度。地形变量包括高程、坡度、坡向。土壤变量包含土壤质地(砂、粉、粘土含量)、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碳。 实际净初级生产力和潜在净生产力数据年限为2000-2017;潜在草地地上生物量数据年限为(2014-2018)。
牛犇, 张宪洲
夜间灯光遥感(以下简称夜光)已经成为反映包括社会经济和能源消耗在内的人类活动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指标。现有夜光数据集(如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和国家极地轨道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计(NPP))在时间范围和数据质量上都很有限。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夜间灯光卷积长短期记忆(NTLSTM)网络,并将该网络应用于生长出世界上第一套1984 - 2020年中国的人工夜间灯光数据集(PANDA)。模型与原始图像的模型评估显示,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达到0.73,决定系数(R2)达到0.95,像素级的线性斜率为0.99,表明生成产品的数据质量较高。模型结果可以很好地捕捉到新建成区的时间趋势。社会经济指标(建成区面积、国内生产总值、人口)与PANDA的相关性比现有的所有产品都更好,这表明它在寻找不同阶段夜间灯光变化的不同控制方面有更好的潜力。此外,PANDA描绘了不同的城市扩展类型,在代表道路网络方面胜过其他产品,并在早期提供了潜在的夜光景观。
张立贤, 任浙豪, 陈斌, 宫鹏, 付昊桓, 徐冰
本数据集为青藏高原区域2016年日分辨率0.02° x0.02° BRDF 核驱动模型核系数数据集。采用耦合地形因子的多源遥感数据协同反演的BRDF\反照率模型,并引入先验知识进行质量控制,联合极轨卫星数据MODIS反射率和静止卫星葵花8-AHI地表反射率数据反演时空连续的日分辨率的高精度BRDF。MODIS地表反射率数据及AHI天顶反射率数据集为官方网站下载,经过配准、大气校正等处理,以5天为周期合成日分辨率BRDF。相较于同类产品,,该BRDF合成周期最短,且考虑了地形效应,对快速变化地表特征的捕捉更具有优势,且时空连续性更好。可有效支撑j反射率角度效应订正、或用于与BRDF相关地表参数的高精度估算。
闻建光, 唐勇, 游冬琴
该数据集包含纳木那尼冰川(北支)2008-2018年的年物质平衡数据,侧碛和末端自动气象站2011-2019年日气象数据及冰面上2018-2019年的月均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 冰川物质平衡数据观测时间为每年9月底或10月初,采用冰面测杆和雪坑结合的方法进行观测,获取测杆点的物质平衡数据,然后计算整条冰川的年净物质平衡(具体方法见参考文献)。 2台自动气象站(AWSs,Campbell公司)分别安装在纳木那尼冰川侧碛和末端。AWS1观测时间为2011年10月1日-2018年11月30日,观测数据包括气温(℃)、相对湿度(%)、太阳辐射(W/m2),仪器半小时记录一次气象资料。AWS2观测时间为2010年10月19日-2018年11月30日,观测数据包括风速(m/s)、大气压(hPa)、降水 (mm),仪器每小时记录一次气象资料。首先剔除原始记录中的少量异常数据,然后计算这些参数的日值。数据质量方面:原始数据质量较好,缺失较少。 两个温湿度探头(型号:Hobo MX2301)于2018年安装于冰面,半小时记录一次数据。将半小时数据处理为月均值。原始数据质量较好,没有缺失。 数据以excel文件存储。 该观测资料可以为研究喜马拉雅西段北坡气候、冰川、水资源及其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可供研究气候、水文、冰川等的科研工作者使用。
赵华标
现代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是利用花粉定性解释和定量重建过去植被和气候的重要参考依据。提取湖泊沉积物中的花粉组合所蕴含的古植被和古气候信号,需要组建一个高质量的湖泊表层沉积物现代孢粉数据集。然而,青藏高原已有的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数据集并不能很好地代表其植被类型和气候梯度,仍存在空白区域,如青藏高原中东部的高寒草甸区尚缺乏现代湖泊花粉数据,影响了重建研究的可靠性。 为了构建高寒草甸区样点空间分布均匀的现代孢粉数据集,作者于2018年7月~8月采集了青藏高原中部和东部117个湖泊的表层沉积物样品。每个样品选取约10克(湿样)采用常规酸碱法和过筛法(7 μm)提取花粉。每个花粉样品至少鉴定、统计500粒陆生植物花粉粒。 本高寒草甸现代花粉数据集花粉组合以莎草科花粉为主(Cyperaceae;平均值68.4%,最大值95.9%),其他草本植物花粉如禾本科(Poaceae;平均值10.3%,最大值87.7%)、毛茛科(Ranunculaceae;平均值4.8%,最大值33.6%)、蒿属(Artemisia;平均值3.7%,最大值24.5%)、菊科(Asteraceae;平均值2.1%,最大值33.6%)等为常见花粉类型。柳属(Salix;平均值0.4%,最大值5.3%)为主要的灌木植物花粉,而乔木植物花粉含量低(平均值0.9%,最大值5.8%),主要包括松属(Pinus;平均值0.3%,最大值1.8%)、桦属(Betula;平均值0.1%,最大值0.9%)和桤木属(Alnus;平均值0.1%,最大值0.7%)。花粉组合尽管受到远源花粉(如乔木花粉)的影响,但仍能很好地代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组成。 本数据集除包含花粉类型的原始统计数据和百分比数据,也包括每个采样点现代气候数据。每个样点现代气候数据采用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1979-2018;0.1°空间分辨率)中最近栅格数据代替,并计算样点的年降水量(Pann)、年均气温(Tann)、最冷月均温(Mtco)和最热月均温(Mtwa),用于构建花粉-气候校准集。
曹现勇, 田芳, 李凯, 倪健
整编了目前北半球数量最多的年平均地温(1002个)和活动层厚度(452个)地面观测数据,利用四种统计学习模型融合这些地面观测与多源遥感等数据产品,集合模拟得到了代表2000-2016年北半球多年冻土区年平均地温、活动层厚度、多年冻土发生概率和多年冻土水热分带数据集,空间分辨率为1公里,验证表明具有更高的精度。可为北半球多年冻土区的工程规划、设计、环境模拟与评价等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作为北半球多年冻土现状的数据基准,评估未来多年冻土变化及其影响。
冉有华, 李新, 程国栋, 车金星, Juha Aalto, Olli Karjalainen, Jan Hjort, Miska Luoto, 金会军, Jaroslav Obu, Masahiro Hori, 俞祁浩, 常晓丽
本数据集包括2010、2015和2020年间,中亚地区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植被覆盖度(FVC)数据。该数据由MODIS-NDVI数据集(产品编号MOD13A2.006),根据干旱区植被盖度与NDVI之间的经验关系计算得到。该产品时间分辨率为1年,空间分辨率1 km。算法从当年所有观测数据中,以低云、低探测角度和最高NDVI值为标准,选择最佳的可用像元值,并进行换算。
徐晓凡, 谈明洪
本数据采用Chen et al. 2017 JHM研究的方法,利用MYD11C3.006和MOD11C3.006两种产品计算得到全天空的地表温度结果,具体计算程序见本数据集的Global_monthly_LST.m。数据格式为*.mat, Global_monthly_LST.m程序给出了实例如何读取该数据。该数据空间分辨率为0.05度,网格中心的经纬度信息分别保存在latitude.mat和Lonitud.mat,由于内陆湖泊、水体的发射率反演的问题,本数据将所有内陆湖泊和水体的地表温度给了NaN值,具体采用的mask见mask.mat文件。经过与全球156个站点观测的LST的验证,总体RMSE为2.69k,mean bias为0.4K,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RMSE为2.62K, mean bias为0.94.K.
陈学龙, Bob Su, 马耀明
吉尔吉斯斯坦西天山Kara-Batkak冰川气象站(42°9'46″N,78°16'21″E,3280m)。 观测数据包括逐时气象要素(小时雨量(mm)、瞬时风向(°)、瞬时风速(m/s)、2分钟风向(°)、2分钟风速(m/s)、10分钟风向(°)、10分钟风速(m/s)、最大风速时风向(°)、最大风速(m/s)、最大风速时间、极大风速时风向(°)、极大风速(m/s)、极大风速时间、分钟内极大瞬时风速风向(°)、分钟内极大瞬时风速(m/s)、气压(hPa)、气压最高(hPa)、气压最高出现时间、气压最低(hPa)、气压最低出现时间)。 气象观测要素,经过积累和统计,加工成气候资料,为农业、林业、工业、交通、军事、水文、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部门进行规划、设计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
霍文
全面估算了1132个大于1 km2湖泊的水量变化。总的来说,1976至2019年间,湖泊水储量增加了169.7±15.1 Gt(3.9±0.4 Gt yr-1),主要发生在内流区(157.6±11.6或3.7±0.3 Gt yr-1)。1976至1995年间,湖泊水量显示减少(-45.2±8.2Gt或-2.4±0.4Gt yr-1),但在1995至2019年间,大幅增加(214.9±12.7Gt或9.0±0.5Gt yr-1)。2010至2015年间,水量增速减缓(23.1±6.5 Gt或4.6±1.3 Gt yr-1),随后在2015至2019年间再次出现高值(65.7±6.7 Gt或16.4±1.7 Gt yr-1)。在1976-2019年间,冰川补给湖水量增加(127.1±14.3 Gt)远远高于非冰川补给湖(42.6±4.9 Gt),这也与冰川补给湖数量多,面积广有关。另外,封闭湖水量增幅(161.9±14.0 Gt)大大高于外流湖(7.8±5.8 Gt)。
张国庆
本数据为阿姆河上游支流卡菲尼干河水文站水文资料。该站为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和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水问题水能与生态研究所、塔吉克斯坦水文气象局合作建设。该数据可以用于中亚山区水资源评估等科学研究和水利工程等服务。资料时段:2019年11月3日至2020年12月3日。资料要素:逐小时流速(m/s)、逐小时水位(m)和逐小时降雨量(m)。站点位置:37°36′01″N,68°08′01″E,420m 一、300W-QX河流流速、水位观测仪 (一)流速参数: 1供电电压 12(9~27)V(DC) 2工作电流 120(110~135)mA 3工作温度(-40 ~85) °C 4测量范围 (0.15 ~20)m/s 5测量精度 ±0.02m/s 6分辨率 1mm 7探测距离 0.1~50 m 8安装高度0.15~ 25 m 9采样频率 20sps (二)水位参数: 1测量范围 0.5~20 m 2测量精度 ±3 mm 3分辨率 1 mm 4重复性 ±1mm 二、SL3-1翻斗式雨量传感器 1承水口径 ф200mm 2测量降水强度 4mm/min以内 3测量最小分度 0.1mm降水量 4最大允许误差 ±4%mm 三、流速、观测仪数据获取的频率:传感器每隔5S测量一次流速和水位数据 四、小时平均流速计算:小时平均流速和水位数据由一小时内所有每隔5S测量的流速和水位数据取平均计算得出 五、水位数据中大量出现的0值的说明:水位数据中0值是供电不足引起传感器断电重启,初次启动第一条数据是0,导致小时平均值出现0。经2020年7月26日供电改造后,数据恢复了正常,2020年9月底又开始出现供电不足,经2020年12月25日二次供电改造,数据恢复正常 六、水位监测情况进行说明(如7358行,2020/11/3 16:00,最高水位6.7m,最低水位为0m,如何解释?另,最高水位的最大值是6.7m,数据中多次出现这个最高水位的值,似乎显示了6.7m是监测数据的极限值,实际情况是否如此? ):6.7m是设置的初始传感器距离河床底部高度,出现6.7m是传感器刚启动时候的异常数据,是设备供电不足导致断电重启引起传感器重启,初次启动出现这种异常值,经2020年12月25日供电改造后,数据恢复了正常
霍文, 尚华明
基于1980-2019年青藏高原及附近105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数据源于中国气象局数据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计算含氧量,发现含氧量和海拔显著线性相关,y=-0.0263x+283.8,R2=0.9819。因此基于DEM数据栅格计算得到含氧量分布图。由于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的限制,相关定点观察机构较少,本数据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青藏高原地区含氧量的分布情况,对青藏高原人类生存环境等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信忠保
本数据集以大量的地面实测草地地上生物量数据为基础,以1980s中国植被类型图划分出温性草地类型,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上的Landsat遥感数据,在不同草地类型分别构建了草地地上实测生物量-遥感数据的随机森林模型,在验证可靠的基础上,对1993~2019年间逐年的草地地上生物量进行了估算,从而形成了1993~2019年中国北方温性草地地上生物量的逐年空间数据集。地上生物量定义为单位面积内地面以上实存生活的植被有机物质总量。已对原有栅格值乘以系数100,单位:0.01克/平方米(g/m²)。本数据集可为中国北方温性草地资源、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和评价提供科学基础。
张娜
大气海洋高频非潮汐去混频产品(简称去混频产品)是GRACE和GRACE-FO重力卫星解算地球时变重力场的关键背景模型之一。目前,国内外重力卫星反演团队均依赖于德国地学中心定期发布的去混频产品AOD1B,该产品的输入数据主要源自欧洲中长期气候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大气驱动场。我们基于ECMWF最新发布的ERA5大气再分析驱动场和改进的大气质量积分算法,独立研制了一套大气去混频产品HUST-ERA5,并于国内外首次实现了1小时的时间分辨率,球谐展开为100阶,覆盖2002年至今长达19年的时间跨度(重力卫星的完整生命周期),但需要注意的是,本产品目前仅包含大气分量。具体的,本产品所采取的ERA5数据集是当前最高时空分辨率气象再分析数据集之一,其水平分辨率大约为0.25度,垂直分辨率高达137层,时间分辨率由6小时大幅提升至1小时。此外,本文不仅联合垂直积分和水平积分实现了国际最新AOD1B第六版的完整计算过程,并且通过真实重力场延拓方法进一步改进了物理模型、利用温湿插值方法进一步精化了垂直分层,该改进算法用于本产品的计算。通过多组对比实验证明,HUST-ERA5在3小时分辨率尺度上完全达到了国际AOD1B第六版的精度水平,并且在长期稳定性上呈现更优的表现。在1小时尺度上,HUST-ERA5反映在重力场反演中可进一步削弱星间测距误差,对于下一代重力卫星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此外,HUST-ERA5去混频产品亦可广泛运用于低轨卫星定轨以及超导重力仪大气改正等等领域。
杨帆, 罗志才
本数据集包括南极冰盖花杆、冰(雪)芯/雪坑、自动气象站高度仪和探地雷达观测的日平均、年平均和多年平均表面物质平衡数据。数据来自已发表的文献,数据报告及国际数据共享平台,经质量控制后,形成了到目前为止最为完善的南极冰盖表面物质平衡日、年和多年分辨率的数据集,其中年分辨率表面物质平衡数据跨度过去1000年。该数据集主要用于冰川学、气候学及水文学等学科领域,特别地可用于南极表面物质平衡时空变化定量分析,气候模式验证,驱动冰盖模式和粒雪化模型等等。
王叶堂
1970年土地利用由MSS影像目视解译而成,整体解译精度达90%以上,土地分类按照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进行,具体分类细则请阅读数据说明文档。 2005年和2015年两期数据集从欧洲太空局 (ESA) 全球土地覆被类型数据获取,包括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新疆,该数据集有22种土地利用类型,采用IPCC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具体分类细则请参阅说明文档。
张弛, 罗格平
中亚干旱区极端降水指数长时间序列数据集包含了49个站点的10项极端降水指数长时间序列数据。该数据集以全球日气候历史数据网络(GHCN-D)的逐日降水数据为基础,经过数据质量控制和异常值剔除,选取符合极端降水指数计算的站点,计算了气候变化检测和指数联合专家组(ETCCDI)定义的10项极端降水指数(PRCPTOT、SDII、RX1day、RX5day、R95pTOT、R99pTOT、R10、R20、CWD、CDD)。其中,有15站时间序列为1925-2005年。本数据集可以作为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中亚干旱区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趋势探测分析的材料,也可以作为基础数据来探索极端降水事件对农牧业生产和生命财产损失的影响。
姚俊强, 陈静, 李建刚
数据内容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至拉萨板块部分岩浆岩全岩的主微量数据。样品分布地区主要有可可西里湖、南羌塘果干加年、都古尔,以及冈底斯纳如松多、萨嘎县等地区。岩石样品包括橄榄白榴岩、石英二长岩、闪长岩和花岗岩等主微量元素累计300余件,对青藏高原岩石圈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数据主要来自已经发表的文章或正在接受。主量元素测试采用XRF光谱方法,微量测试采用ICP-MS。数据质量高度可信,测试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数据发表在高级别期刊,包括《Geology》、《BSA Bulletin》以及《Journal of Petrology》等。
唐功建, 王军, 齐玥, 周金胜, 但卫
北半球过去千年(1000-2000 AD)、年分辨率、2°空间分辨率气温场数据集(距平值)。本数据集通过古气候数据同化方法产生,同化的模型算子是MPI-ESM-P,观测数据为396条年分辨率的代用资料,同化方法为集合平方根滤波算法(EnSRF)。同化重建的气温场和气温观测资料、代用资料重建的气温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平均相关系数>0.6, p-value < 0.01)。数据可为研究过去千年北半球尺度和区域尺度气温变化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数据。
方苗, 李新, CHEN Hans W., CHEN Deliang
该数据集依据中分辨率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Landsat,通过影像融合、遥感解译、数据反演等多种方式获得青藏高原1990/1995/2002/2005/2010/2015六期生态系统类型情况分布图,作出25年(1990-2015)青藏高原生态本底图,空间参考系统为Krasovsky_1940_Albers,空间分辨率为1000m。青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面积统计表明,1990-2015年间,林地、草地面积略有减少,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及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河流、湖泊等水体面积增加,永久性冰川积雪面积减少。该图集可用于青藏高原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管理,并可作为生态系统现状的基准,用于阐明青藏高原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时空格局,揭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格局和功能的变化规律和区域差异。
赵慧, 王小丹
青藏高原是陆地表面中低纬度地区多年冻土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存在和变化强烈影响着区域乃至全球的水文、生态和气候系统。但由于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生存条件恶劣、交通极不便利,数据资源非常贫乏,尤其是在极高海拔的多年冻土区,这种状态不仅严重地限制了对于该区域气候、环境和冻土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和理解,也严重限制了适应于该区域遥感反演算法的研发、各类陆面乃至于地球系统模型的模拟和改进,而且也限制了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规划。过去几十年,我们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建立了综合观测网络,展开了对多年冻土地温、活动层水热以及气象因子的系统监测,形成了能够基本覆盖青藏高原高平面的、与多年冻土有关的多要素观测数据。本数据集包括在这一区域的6个自动气象观测站、12个活动层及84个钻孔长时间序列观测数据,主要观测要素包括气象(气温、降水、风速、比湿等)、土壤水热、活动层厚度及冻土温度等观测数据。各观测数据在收集和处理过程中都已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本数据集面向多学科背景的科学家发布(如:冰冻圈、水文学、生态学和气象科学等),将进一步促进青藏高原水文模型、陆面过程模型和气候模型的验证、发展和改进。
赵林, 胡国杰, 邹德富, 吴通华, 杜二计, 刘广岳, 肖瑶, 李韧, 庞强强, 乔永平, 吴晓东, 孙哲, 幸赞品, 盛煜, 赵拥华, 史健宗, 谢昌卫, 汪凌霄, 王翀, 程国栋
该数据集记录了长江、黄河、湟水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评价结果(2010-2012年)。数据统计自玉树州生态环境局,数据集包含18个文件,分别为:2010年4月长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状况评价,2010年5月长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状况评价,2010年9月长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状况评价,2010年10月长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状况评价等,数据表结构相同。 每个数据表共有7个字段,2010年4月长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状况评价表: 字段1:监测断面 字段2:水环境功能区类划分 字段3:水质类别 字段4:主要污染指标 字段5:水质状况 字段6:上月水质状况 字段7:上年同期水质状况
玉树州生态环境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2011-2018年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数据统计自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数据集包含7个数据表,分别为:2011年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2012年青海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2014年青海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统计表,2015年青海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统计表,2016年青海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统计表,2017年青海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布表,2018青海省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分布表,数据表结构相同。 每个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例如2016年青海省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分布统计表: 字段1:县(市) 字段2:滑坡 字段3:崩塌 字段4:泥石流 字段5:黄土湿陷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海西州2018年7月-2019年9月污染源监控中心运行情况。数据整理自海西州生态环境局,数据集包含42个文本文件,记录了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间海西州污染源监控中心运行周报,每个文件记录一次周报内容。包括视频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在线监控系统运行情况、新建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验收情况、在建在线监测系统建设验收情况、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情况和传输有效率等。数据覆盖时间范围:2018年7月16日至2019年9月1日。
青海省海西州生态环境局
该数据集记录了2015-2018年青海省各监测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统计情况表。数据统计自青海省自然资源厅,数据集包含4个数据表,分别为:2015年青海省各监测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统计表,2016年青海省各监测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统计表,2017年青海省各监测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统计表,2018年青海省各监测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统计表,数据表结构相同,共包含7个字段: 字段1:"地理位置" 字段2:"基本平衡区(km2)" 字段3:"占监测面积的百分比((%)" 字段4:"弱下降区(km2)" 字段5:"占监测面积的百分比(%)" 字段6:"强下隆区(km2)" 字段7:"占监测面积的百分比(%)"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
该数据集记录了青海省格尔木市2012-2018年监测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统计数据,同时按照年份和数量分类统计。数据整理自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官方网站。数据集包含7个数据表,分别为: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年的格尔木监测区地下水水位动态统计,数据表结构相同。例如2012年的数据表共有5个字段: 字段1:年份 字段2:钾观5 字段3:观4 字段4:观39 字段5:钾观1
赵虎
青藏高原地面光谱数据集主要是利用光谱仪测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光谱特征,测定的地物类型主要分为林地、(高寒)灌木、(高寒)草地、湿地、耕地与裸地等。包含拉萨、林芝、日喀则、阿里、那曲部分县区的实地观测点。林地数据采集测定植被不同生长阶段的光谱特征;草地数据采集测定不同覆盖度的光谱特征;耕地测定常见作物油菜花与青稞田块的光谱特征;湿地则主要测定长流水河流旁的湿地、低洼谷地自然形成的湿地、湖泊旁的湿地等;裸地则测定无植被覆盖的荒漠、戈壁、道路等的光谱特征。观测时间为2019年7-8月,数据为日观测数据。数据集可以为遥感解译的实地验证提供参考。
冯晓明
该数据集是来自CMIP5的3个全球气候模式(CCSM4、HadGEM2-ES和MPI-ESM-MR)的高分辨率动力降尺度结果,使用的区域模式是WRF,覆盖中亚五国,空间分辨率是9km,未来时段是2031-2050(包含1.5-2℃升温阈值对应的10年区间),历史参考时段是1986-2005,碳排放情景是RCP4.5,包含的变量是2米气温和降水(对流和非对流降水),时间分辨率是年。该数据可以用于中亚气候预估。
邱源
本数据集包括中亚大湖区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内陆水域数据,包括河流,运河和湖泊的分布。各个国家的线状和面状要素分别存储在不同文件中。该数据集来自世界数字地图(DCW),其主要来源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制作的美国国防测绘局(DMA)的操作导航图(ONC)1:1,000,000比例纸质地图系列。DCW数据库最后更新至1992年,并于2006年开始免费提供。
徐晓凡, 谈明洪
面向中亚五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耕地为目标,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角度开展了土地资源脆弱性评价。以耕地为目标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因子包括: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等,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因子包括:人均GDP、人均谷物产量、农业经济增长率、城市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将上述指标中直接代表土地资源属性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作为土地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基于指标加权平均获取了土地资源脆弱性,并将土地资源脆弱性评价作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的一部分,进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估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确定土地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的权重。数据提供了1995s (1992-1996), 2000s (1997-2001), 2005s (2002-2006), 2010s (2007-2011), 2015s (2012-2017)和1995-2015六个时间段的中亚五国土地资源脆弱性,空间分辨率为0.5°×0.5°。数据集可为中亚五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发展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李兰海, 黄法融
1)沙尘、硫酸盐、有机碳、黑碳和海盐气溶胶以及总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垂直质量浓度和消光系数; 2)数据来源:数值模拟,加工方法:基于CALIPSO卫星垂直观测和全球气溶胶模式,通过四维局地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同化方法产生; 3)数据质量良好; 4)该气溶胶同化数据时空覆盖完整,可用于泛第三极地区气溶胶及其化学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还可用于气溶胶-云互馈对降水和水汽输送及其辐射、气候以及环境效应研究。
戴铁, 程越茗
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是气候耦合模型相互比较项目的第五阶段实验,提供了一个多气候模式环境,可用于预估“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区域未来气候变化,以应对关键节点区域的环境气候问题。本数据集以“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区域为研究区,对CMIP5的43个气候模式对研究区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能力进行评估,以模拟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标准,分别选取RCP4.5及RCP8.5情景下模拟能力最优的气候模式,对研究区进行气候模拟,得到研究区2006至2065年降雨量、气温的未来预估数据,并使用统计降尺度方法使数据集空间分辨率达到10km,时间分辨率为每月。每一期数据具有三个波段,分别是气温最大值、气温最小值和降雨量。本数据集中,降雨量单位为kg/(m^2*s),气温单位为K。本数据集为应对关键节点区域的环境气候问题提供数据基础。
李炘妍, 凌峰
青藏高原蒸散发是利用遥感、气象、以及野外通量观测站等数据,采用多尺度-多源数据协同的陆表蒸散遥感模型-ETWatch进行计算的。ETWatch采用了余项法与P-M公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蒸散。首先根据数据影像的特点选择适用的模型反演晴好日蒸散;遥感模型常常因为天气状况无法获取清晰的图像而造成数据缺失,为获得逐日连续的蒸散量的,引入Penman-Monteith公式,将晴好日的蒸散结果作为“关键帧”,将关键帧的地表阻抗信息为基础,构建地表阻抗时间拓展模型,填补因无影像造成的数据缺失,利用逐日的气象数据,重建蒸散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并通过数据融合模型,将中低分辨率的蒸散时间变化信息与高分辨率的蒸散空间差异信息的相结合,构建高时空分辨率蒸散数据集,从而生成青藏高原8km分辨率蒸散数据集(1990-2015)。
王晓峰
1)数据内容:泛第三极地区基于遥感反演的主要生态环境数据,包含PM2.5浓度、森林覆盖率、EVI、土地覆被、CO2等指标;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PM2.5数据来源于the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Analysis Group Web site at Dalhousie University、森林覆盖度数据来源于MODIS 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s (VCF),CO2数据来源于ODIAC Fossil fuel emission dataset,EVI数据来源于MODIS Vegetation Index Products,土地覆被数据来源ESA CCI Land cover。提取出泛第三极65个国家和地区,其他未进行加工;3)数据质量描述:数据2000-2015年数据时间序列较好;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可用于生态环境变化分析。
李广东
本数据集包含青藏高原地区近50年(1950-2002)的自然灾害统计信息,包括干旱、雪灾、霜灾、冰雹、洪涝、风灾、雷电灾害、寒潮和强降温、低温冻害、大风沙尘暴、虫灾、鼠害等气象灾害产生的时间地点及所造成的损失及影响。 青海和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青藏高原是我国生物物种形成、演化的中心之一,也是国际科技界瞩目的研究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其复杂的地形条件,高峻的海拔高度和严酷的气候条件决定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成为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 数据摘录自《中国气象灾害大典·青海卷》、《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西藏卷》,人工录入总结校对。
统计局
该数据集是基于一系列微波遥感数据获取,包含Special Sensor Microwave Imager (SSM/I),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AMSR-E)等,表征植被的含水量,可作为初级生产力的参考。数据来源于Liu et al. (2015),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文章。源数据范围为全球,本数据集选取了青藏高原区域。该数据集常被用作评定植被绿度和初级生产力的时间和空间格局,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刘毅
广义的季节冻土包括非多年冻土区的季节冻结层和多年冻土区的季节融化层。季节冻土的面积可达80%以上,占据北半球大部分陆地面积。季节冻土的冻融循环过程对地-气水热交换、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文过程、生态系统、碳循环、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基于站点观测资料、CRU资料,利用Stefan方程,计算祁连山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和季节冻土区土壤冻结深度的空间分布(1971-2000年的30年平均值)。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祁连山季节冻土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物理机制、冻土区生态-水文过程等研究。
彭小清, 张廷军
本数据集是一个包含34年(1983.7-2017.6)的全国高分辨率地表太阳辐射数据集,其分辨率为10公里,数据单位为W/㎡。该数据集是基于以ISCCP-HXG云产品为主要输入的全球高分辨率(3小时,10公里)地表太阳辐射数据集(1983-2017)上,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方式,融合全国2261个气象台站日照时数反演的地表太阳辐射站点数据而生成的全国地表太阳辐射分布数据。验证并和其他全球卫星辐射产品比较表明,该数据集在长期趋势模拟上比GEWEX-SRB、CMSAF-CLARA-A2、ISCCP-HXG卫星辐射产品的精度要高。本数据可为陆地表面过程模拟的水文生态学的长期变化应用和研究中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
冯飞, 王开存
古湖沼学和古生态学方法为气候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过程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长期的视角,它们记录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过程。湖泊沉积物中的浮游动物壳体和沉积色素,可以反映湖泊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光合生物)和初级消费者的群落结构的变化。作者利用青藏高原中部湖泊达则错的沉积物中的卤虫的头壳和西藏蚤的卵,以及沉积色素重建了过去600年来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利用总氮和总磷重建了湖泊过去营养盐的变化。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主要受控于浮游动物群落,这一结果可为未来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梁洁
该数据提供了南极冰盖2013年-2019年间的年度冰流速产品,该产品是第一个采用Landsat 8 光学影像的全色波段(15米分辨率)获取的南极冰川流速年度产品。所使用的影像时间段为2013年12月-2019年4月。该南极年度冰流产品共采用了超过8万景Landsat 8影像,超过25万景形变测量结果。洲际冰流速产品采用了非局部均值滤波误差处理方法,裸岩区域作为标定的处理方法,提高了冰流的细节和定位精度。是至今为止南极覆盖最全、分辨率最高的年度产品。该产品可以作为评估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重要基础资料,也可以作为冰川模型的标定产品。
沈强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