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盈科灌区绿洲站涡动相关通量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含了从2007年12月27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盈科灌区绿洲站涡动相关通量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的盈科灌区农田内,观测点的经纬度为E100°24′37.2″/N38°51′25.7″,海拔高度为1519.1m。试验场位于黑河中游,周围平坦开阔,防风林的间距东西向为500m,南北向为300m,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绿洲农田观测站。 原始观测项目有:水平风速Ux(m/s),水平风速Uy(m/s),垂直风速Uz(m/s),超声温度Ts(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水汽浓度h2o(g/m^3),气压press(KPa)及超声信号异常标志diag_csat。仪器架高是2.81m,超声朝向是方位角0°,Li7500与CSAT3距离是30cm。采样频率是每秒10HZ。 数据分三级发布:Level0为仪器采集的原始数据;Level1为Campbell公司自带软件实时输出的通量数据,以.csv格式逐月存储,包括显热通量(Hs)、潜热通量(LE_wpl)以及CO2通量(Fc_wpl);Level2为后处理的30分钟通量数据,处理流程包括野点剔除、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WPL修正及初步质量控制。数据以csv格式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EC +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使用Level2数据。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和“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指导手册”。 后续观测在hiwater试验中,数据链接:http://www.heihedata.org/hiwater/mso

黄河上游ASTER_DEM高程数据集(2009)

一、概述 本数据集源于全球30m分辨率数字高程产品数据集,利用ASTER GDEM第一版本(v1)的数据进行加工得到。其空间分辨率为30m,由于云覆盖,边界堆叠产生的直线,坑,隆起,大坝或其他异常的影响,ASTER GDEM第一版本原始数据局部地区存在异常,所以由ASTER GDEM v1加工的数字高程数据产品存在个别区域的数据异常现象,用户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此外该数据集可以与SRTM全球90m分辨率高程数据集进行相互补充使用。 二、数据处理说明 ASTER GDEM是采用全自动化的方法对150万景的ASTER存档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的,其中包括通过立体相关生成的1264118个基于独立场景的ASTER DEM数据,经过去云处理,除去残余的异常值,取平均值,并以此为ASTER GDEM对象区域的最后像素值。纠正剩余的异常数据,再按1°× 1°分片,生成全球ASTER GDEM数据。 三、数据内容说明 该数据集覆盖整个黄河上游,每个数据文件名称根据分片几何中心左下(西南)角的经纬度产生。例如,ASTGTM_N40E116文件的左下角坐标是北纬40度,东经116度。ASTGTM_N40E116_dem和ASTGTM_N40E116_num对应的分别是数字高程模型(DEM)与质量控制(QA)的数据。 四、数据使用说明 ASTER GDEM数据具有可计算及可视化功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测绘、地表形变及军事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在科学研究上,ASTER GDEM数据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震研究、水平建模、火山监控以及遥感图像的配准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高精度数字地形高程数据建立地面的三维立体模型,与地面的影像镶嵌叠加,可以观测到地球表面细微变化。 在民用及工业应用上,ASTER GDEM数据可用于土木工程的计算、水库坝址的选定、土地利用规划等,在通讯方面,数字地形数据可以帮助商家建造更好的转播塔,研判移动电话亭的最佳地理位置;在航空安全方面,利用ASTER GDEM数字高程数据可以建立增强型飞机着陆报警系统,大大提高了飞机着陆安全系数。 在军事上,ASTER GDEM数据是C4ISR(军队自动指挥系统)的基础信息平台,在研究战场地域结构、作战方向、战场预设、作战部署、兵力集结于投送、防护条件、后勤保障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黄河上游SRTM高程数据(2000)

一、概述 SRTM(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地理空间情报局及德国和意大利的航天机构于2002年2月开始执行的。由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SRTM系统共计进行了222小时23分钟的数据采集工作,获取了北美60度至南纬56度之间,面积超过1.19亿km2的9.8万亿字节的雷达影像数据,费改地球表面80%以上,该数据集覆盖中国全境。耗费两年时间处理,最终获得平面经度为±20m,高程经度为±16m的全球数字高程模型(DEM). 二、数据处理说明 SRTM数据的处理是由地面数据处理系统(GDPS)来完成的。GDPS由三部分组成:(1)干涉测量处理器,利用干涉测量处理器将数据转换为高程图与雷达图像条带;(2)镶嵌处理器,用于将采集的全球多条航带数据编绘成大陆高程数据与图像的镶嵌图;(3)验证系统,负责检验镶嵌图的质量,并提供精度图。这些处理器目前装在在JPL的工作站上,下一步工作是将它们安装到一组超级计算机上,以便对真个SRTM数据进行系统处理。随着这项工作的进行,JPL将向工作发布辅助数据。 三、数据内容说明 SRTM数据每经纬度方格提供一个文件,经度有1 arc-second和3 arc-second两种。称作SRTM1与SRTM3,或者称作30m与90m数据。本数据集采用的是90m分辨率的SRTM3数据。每个文件里包含1201×1201个采样点的高程数据。数据格式为DEM格式。个图幅空间位置见附图(全国1_25万图幅接图表)。 四、数据使用说明 SRTM数据具有可计算及可视化功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在测绘、地表形变及军事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在科学研究上,SRTM数据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震研究、水平建模、火山监控以及遥感图像的配准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高精度数字地形高程数据建立地面的三维立体模型,与地面的影像镶嵌叠加,可以观测到地球表面细微变化。 在民用及工业应用上,SRTM数据可用于土木工程的计算、水库坝址的选定、土地利用规划等,在通讯方面,数字地形数据可以帮助商家建造更好的转播塔,研判移动电话亭的最佳地理位置;在航空安全方面,利用SRTM数字高程数据可以建立增强型飞机着陆报警系统,大大提高了飞机着陆安全系数。 在军事上,SRTM数据是C4ISR(军队自动指挥系统)的基础信息平台,在研究战场地域结构、作战方向、战场预设、作战部署、兵力集结于投送、防护条件、后勤保障等方面是必不可少的。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阿柔冻融观测站涡动相关通量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含了从2008年7月14日至2012年4月30日的阿柔冻融观测站所有的涡动相关通量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中东部地区的阿柔乡草大板村瓦王滩牧场,经纬度为100°27′52.9″E,38°02′39.8″N,海拔高度为3032.8m。试验场周围地势相对平坦开阔,自东南向西北略有倾斜下降,符合大气边界层近地层理论中水平均匀下垫面的要求。 观测项目有:水平风速Ux(m/s),水平风速Uy(m/s),垂直风速Uz(m/s),超声温度Ts(摄氏度),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水汽浓度h2o(g/m^3),气压press(KPa)及超声信号异常标志diag_csat。 仪器架高是3.15m,超声朝向是方位角86°,Li-7500与CSAT3距离是22cm,数据采样频率是每秒10Hz。 数据分三级发布:Level0为原始仪器数据;Level1为Campbell公司自带软件实时输出的通量数据包括显热通量(Hs)、潜热通量(LE_wpl)以及CO2通量(Fc_wpl);Level2为后处理的30分钟通量数据,处理过程包括野点剔除、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WPL修正以及初步质量控制等。处理后的数据以.csv格式逐月存储。命名规则为:站点名+数据级别+EC+数据日期。建议普通用户使用Level2数据。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其他在线资源”中的“气象水文通量数据使用指南”和“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指导手册”。 后续观测在hiwater试验中,数据链接:http://www.heihedata.org/hiwater/mso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机载WiDAS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6月1日)

2008年6月01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进行了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AS(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航空飞行的地面同步观测。WiDAS由4个CCD相机、1个中红外热像仪(AGEMA 550)和1个热红外热像仪(S60)组成, 能同时获取可见光/近红外(CCD)波段5个角度、中红外波段(MIR)7个角度和热红外波段(TIR )7个角度的数据。地面同步观测数据包括ASD光谱仪数据、LAI、光合速率、FPAR、反照率、辐射温度、覆盖度和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 测量内容: (1)热像仪ThermaCAM SC2000测量得到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玉米、小麦和裸土以及花寨子荒漠样地1的辐射温度。仪器获取视场角为24°×18°组分辐射温度数据,并同时拍摄同视场的光学照片。热像仪拍摄高度约为1.2m。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仪器黑体定标数据。原始数据可利用配套处理软件ThermaCAM Researcher 2001,也可将数据在该软件中转换为其他格式,自行编程读取。仪器黑体定标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2)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利用中科院遥感所固定自记点温计1号连续测量盈科绿洲玉米地的红外辐射温度数据。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高于1s。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1.0.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3)光合有效辐射比率(FPAR: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内的玉米与小麦。测量仪器为SUNSCAN冠层分析仪、数码相机。分上,下三段测量,并同时测量入射和反射PAR。二者比值即为光合有效辐射比率。本数据以Excel保存。 (4)ASD光谱仪数据。利用ASD(Analytical Sepctral Devices)光谱仪测量盈科绿洲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1的的光谱数据。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仪器为北京大学的光谱仪(350-2500nm),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花寨子荒漠样地1测量仪器为中科院寒旱所光谱仪(350-2500nm),采样方式为东北-西南对角线,采样间隔30米,导出定标后原始数据,反射率需进一步计算。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 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ASD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5)反照率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行播玉米。测量仪器包含短波表的上表电压值,下表电压值,后经过表的敏感系数转换成反照率数据。下表视场半径R与探头高度H的关系为:R =10H。本数据以Excel存储。 (6)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绿洲小麦地的温度数据。玉米地的测量仪器为北师大的手持辐射计,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条带观测、对角线观测。其中,度假村旁的玉米地利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和针式温度计测定了30米样方的玉米辐射温度和物理温度。小麦地使用寒旱所的一台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小麦冠层及垄间裸土的条带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1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及冠层东北-西南对角线观测,垂直观测样方为30m宽。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数据。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7)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利用法国CIMEL公司生产的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为度假村活动室屋顶。下垫面主要覆盖类型:农作物和森林,Height = 1526m,文件中具体的坐标位置。 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 数据结果以Excel格式保存。 (8)比辐射率数据。当日利用了W型比辐射率观测仪测量了花寨子荒漠样地1的裸土、植被比辐射率数据。该仪器在假设测量时间段内环境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冷热”辐射环境的四次测量来推算出地物的比辐射率。因此要获得地物比辐射率数据,需要依次测量:加盖加金板;不加盖加金板;加盖不加金板;不加盖不加金板。 数据类型以Word的表格格式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