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芦沟流域人工蒸发皿和降水数据集(2013)

    葫芦沟人工蒸发皿和降水日尺度数据集 1.数据概述: 此数据集是祁连站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日尺度人工蒸发皿和降水数据。人工蒸发皿为20cm口径标准人工蒸发皿,降水量为20cm口径标准雨量器。 2.数据内容: (1)蒸发量的测定为每日20:00时用20专用量杯量测;一般是前一日20时以专用量杯量清水20毫米(原量)倒入器内,24小时后即当日20时,再量器内的水量(余量),其减小的量为蒸发量。即:蒸发量=原量—余量。若前一日20时到当日20时之间有降水,则计算式为:蒸发量=原量+降水量—余量。 (2)降水量一般采用2段制进行观测,即每日8时及20时各观测一次,雨季增加观测段次,雨量大时还需加测。日雨量是以每天上午8时作为分界,将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量作为本日的降水量。若为降雨,用20专用量杯量测,当降雪时,仅用外筒作为承雪器具,然后用电子天平(沈阳龙腾ES30K-12型号电子天平,最小感量为0.2g)称重测量。 3.时空范围: 地理坐标:经度:99°53′E;纬度:38°16′N;海拔:2981.0m

    10336 2015-07-19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白杨树样方调查数据集(2008.06)

    2008年6月3日至6月13日在临泽站加密观测区开展白杨林样方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1.土壤剖面;土壤分层:0-5cm,0-5cm,10-20cm,20-40cm,40-60cm共计5层,带照片。观测项目: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观测方法与采样数量:土壤水分用环刀法(环刀体积50cm^3) ,每层2个重复;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每层1次;土壤温度用美国6310针式土壤温度计(15cm),每层2个重复。数据存储:Excel。测量时间:2008-06-03。 2.表层土壤水分;观测项目:土壤水分。 土壤分层:0-5cm。观测方法与采样数量:土壤水分用环刀法(环刀体积50cm^3),每个点1次;ML2X土壤水分速测仪,每个点2个重复。测量点数:13个。数据存储:Excel。测量时间:2008-06-04。 3.LAI;测量仪器:TRAC。数据存储:Excel。测量时间:2008-07-20。 4.粗糙度。测量仪器:寒旱所遥感室自制的粗糙度板和普通数码相机。样本数:18个。测量路线:白杨树样方示意图。doc。数据存储:JPG图片。 5.每木调查;科属:二白杨。观测项目与观测仪器:坐标(皮尺),胸径(皮尺),树高(TruPulse200激光测距测高仪),冠幅(皮尺)。样本数:408个。数据存储:Excel。调查时间:2008年6月5日-13日。 样方样带的分布和编号信息请参见元数据“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布置”,样方位置见临泽站加密观测区样方样带坐标.xls。

    12583 2013-09-12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大沙龙站自动气象站-2017)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大沙龙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西侧沙龙滩地区,下垫面是沼泽化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8.9406E, 38.8399N,海拔373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并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6457 2018-08-21

  •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黑河流域工业与矿产资源图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获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重点项目的支持,旨在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图集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实的黑河流域背景介绍及基础数据集。 黑河流域工业与矿产资源图是社会经济篇中一幅,比例尺1:2500000,正轴等积圆锥投影,标准纬线:北纬 25 47 数据源:黑河流域社会经济数据、2008年100万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2009年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

    7640 2013-07-27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胡杨林站涡动相关仪-2013)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7月12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胡杨林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四道桥,下垫面是胡杨林。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236E, 41.9928N,海拔876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2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与CO2/H2O分析仪之间的距离是17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ire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ire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3%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2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其中由于存储卡出现问题,9月17日-12月9日期间发布数据为采集器输出30分钟值。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9160 2016-07-08

  • 黑河流域NDIV数据集(2000-2010)

    植被指数(NDVI)能够应用在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和消除部分辐射误差等 数据集为经过图形处理的黑河流域2000-2010年,MODIS 500米16天合成的NDVI产品数据,无值区为-32768。坐标系统为经纬度投影,空间范围为:96.5E–102.5E, 37.5N–43N。数据格式为GEOTIFF。

    8724 2016-01-07

  • 青藏高原典型冰川厚度变化数据集 V1.0(2000-2013)

    随着SAR干涉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高精度获取冰川区的多时相DEM成为了可能。特别是,200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主导的航天飞机雷达制图计划(SRTM)提供了覆盖全球56ºS - 60ºN范围的DEM资料;德国宇航局(DLR)的TanDEM-X双站SAR干涉测量系统能够提供全球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DEM。这些高质量、大覆盖范围的SAR干涉测量数据,以及发布的DEM数据产品,为利用多时相DEM探测冰川厚度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青藏高原典型冰川厚度变化数据的时间段为2000-2013年,覆盖范围为普若岗日和祁连山西部地区,空间分辨率30米。利用TanDEM-X双站InSAR数据和C波段 SRTM DEM,首先采用差分干涉测量方法高精度的生成TanDEM-X DEM,然后在进行DEM精确配准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不同时期获取的DEM数据,估算冰川厚度变化。该数据集采用Geotiff格式,每个典型冰川冰厚变化存储为一个文件夹。 数据的详细情况见青藏高原典型冰川厚度变化数据集-数据说明。

    5308 2018-02-23

  • 黑河流域水足迹

    本数据集包括2004-2006年黑河流域主要作物的蓝绿水月蒸散发量及黑河流域各主要部门的蓝水足迹和绿水足迹。 数据文件说明: 本数据集主要为黑河流域水足迹相关数据,包括以下3个文件: (1) 作物蒸散发量_CROPWAT模型数据表,为CROPWAT模型模拟的黑河流域主要作物的月蓝绿水蒸散发量及月水足迹数据。 (2) 黑河水足迹数据表,为黑河流域内农产品(包括农作物和畜牧产品)、工业部门和生活部门的水足迹数据。 (3) Water Footprint数据说明文件,用以具体解释数据表中的内容及术语名词。 详细的数据说明请参阅《Water Footprint数据说明》word文档。

    8050 2013-07-28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机载成像光谱仪OMIS-II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6月16日)

    2008年6月16日在盈科绿洲与花寨子荒漠加密观测区进行了成像光谱仪OMIS-II飞行同步观测。地面数据包括ASD光谱数据、LAI、光合速率、FPAR、反照率、辐射温度、比辐射率、覆盖度和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 测量内容: (1)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盈科绿洲小麦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以及花寨子荒漠样地2的温度数据。玉米地的测量仪器为北师大的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条带观测、对角线观测。小麦地使用寒旱所的一台手持式红外温度计测量小麦冠层及垄间裸土的条带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2采样方式为冠层东北-西南对角线观测。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经过黑体定标后的温度数据。 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Word的doc格式。处理后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2) 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大气参数数据。为利用法国CIMEL公司生产的太阳分光光度计测量得到的大气参数。测量地点为花寨子荒漠样地2。 CE318太阳分光光度计通过直接太阳辐射测量数据,可以反演出非水汽通道的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汽通道936nm测量数据可以获得大气气柱的水汽含量,水平能见度也可从CE318数据导出。本次测量采用了北京师范大学的CE318,其可提供1020nm、936nm、870nm、670nm和440nm共5个波段的光学厚度,可以利用936nm测量数据反演大气柱水汽含量。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大气数据。原始数据以CE318特有文件格式*.k7存储,可用ASTPWin软件打开,并附带说明文件ReadMe.txt ;处理后文件包括利用原始数据反演获得光学厚度、瑞利散射、气溶胶光学厚度、水平能见度和近地表大气温度,以及参与计算的太阳方位角、天顶角、日地距离修正因子和大气柱质量数。 数据结果以Excel格式保存。 (3)热像仪ThermaCAM SC2000测量得到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和花寨子荒漠玉米地内的玉米、小麦和裸土的辐射温度。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仪器为中科院遥感所提供,花寨子荒漠玉米地测量仪器为北京师范大学提供。仪器获取视场角为24°×18°组分辐射温度数据,并同时拍摄同视场的光学照片。热像仪拍摄高度约为1.2m。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仪器黑体定标数据。原始数据可利用配套处理软件ThermaCAM Researcher 2001,也可将数据在该软件中转换为其他格式,自行编程读取。仪器黑体定标数据以Excel格式存储。 (4)ASD光谱仪数据。利用ASD(Analytical Sepctral Devices)光谱仪测量盈科绿洲玉米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2的光谱数据。其中,盈科绿洲玉米地测量仪器为北京大学的光谱仪(350-2500nm),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 花寨子荒漠玉米地与花寨子荒漠样地2测量仪器为中科院遥感所提供的光谱仪(350-2500nm),采样方式为冠层垂直观测和条带观测,导出定标后原始数据,反射率需进一步计算。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 本数据的原始数据为ASD标准格式,可利用其自带软件ViewSpec打开。处理后的反射率数据以Excel格式保存。 (5)固定自记点温计测量的辐射温度。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样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花寨子荒漠样地2。盈科绿洲玉米地有北师大和遥感所仪器各一台,花寨子荒漠玉米地样地有一台北师大仪器,连续测量了玉米冠层的辐射温度。花寨子荒漠样地2有2台仪器,测量对象为植被(红砂)冠层和荒漠裸土。仪器的视场角约为10°,垂直向下观测,采样间隔高于1s。架设高度见数据文档。仪器设定比辐射率为1.0。 本数据包括原始数据与经过黑体定标、比辐射率纠正后的处理数据。均以Excel格式保存。 (6)LI-6400光合仪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玉米和小麦的光合作用等。操作过程请参考联合试验操作规范。其数据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数据。 原始数据以仪器自定义格式保存,可用记事本等常用软件打开。处理数据以Excel保存。测量参数见数据文件。 (7)土壤水分的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土壤水分数据。土壤水分测量利用土钻取土样,使用遥感所电子天平称重,在105摄氏度温度条件下烘干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重,由两次称重重量差得到土壤水分含量。 数据以Excel保存。 (8)本数据为光合有效辐射比率(FPAR:Fraction of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样地内的玉米与小麦。测量仪器为SUNSCAN冠层分析仪、数码相机。分上,下三段测量,并同时测量入射和反射PAR。 FPAR=(到达冠层PAR-地表透射PAR-冠层反射PAR+地表反射PAR)/到达冠层PAR APAR=FPAR×到达冠层PAR。本数据以Word格式的表格保存。 (9)本数据为反照率数据,测量对象为盈科绿洲玉米地内的行播玉米。测量仪器包含短波表的上表电压值,下表电压值,后经过表的敏感系数转换成反照率数据。下表视场半径R与探头高度H的关系为:R =10H。本数据以Excel存储。

    17653 2013-10-13

  •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大野口关滩森林站超级样地全站仪定位测量数据

    该数据集是基于全站仪测量得到的超级样地16块子样地的角点、地基LiDAR基站设置点和每株林木树干基部点的大地坐标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 全站仪数据采集时间自2008年6月3日至2008年6月12日,分两组进行,各采用1台全站仪,型号分别为TOPCON602、 TOPCON7002。对超级样地内总计1468棵青海云杉进行了坐标测量,并对所有的子样地角点和地基LiDAR基站点上设置的标桩的顶点进行了定位。这些定位结果是该数据集的主要数据内容。另外,2008-06-03,2008-6-4,2008-6-11用差分GPS Z-MAX对所有的标桩顶点进行了定位,通过手工测量每个标桩的高度,计算得到了标桩下地表的高度,最终生成了每棵树的地表三维坐标位置和超级样地地形图。这些数据组成该数据集的辅助数据。 本数据集可为建立真实三维林分场景,为各种三维森林遥感模型的发展与校正提供翔实的地面观测数据,同时为机载激光雷达森林参数提取提供地面验证数据。

    13088 201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