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数据集包含了2013年7月12日至2013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混合林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四道桥,下垫面是柽柳与胡杨。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35E,41.9903N,海拔874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28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28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28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24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24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两个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24m处,朝向正南,探头垂直向上和向下方向各一个;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1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2013年12月7日安装)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1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28m、RH_28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28m)(单位:米/秒)、风向(WD_28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向上与向下光合有效辐射(PAR_up、PAR_down)(单位:微摩尔/平方米秒)。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3-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9068 2016-07-1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荒漠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荒漠滩,下垫面是红砂荒漠。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9872E, 42.1135N,海拔1054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10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2m处;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传感器架设在5m、10m,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10cm、20cm、40cm、60cm和10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Ta_10m、RH_10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5m、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水分(Ms_2cm、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60cm、Ms_10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和土壤温度(Ts_0cm、Ts_2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60cm、Ts_100cm)(单位:摄氏度)。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017.9.17-9.23由于重新加固观测塔,数据缺失(四分量辐射缺失时间段为9.9-9.23);(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7-6-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6121 2018-08-17
本数据集为机载OMIS-II传感器于2008年06月04日获取,地点在张掖-大满-花寨子飞行区。 因为OMIS-II为扫描成像传感器,原始数据受辐射畸变比较明显,且飞机姿态变化的影响,图像内相邻像元空间位置关系不稳定,所以这里发布的是经过辐射校正,辐射定标和几何粗校正后的数据。辐射校正采用矩匹配(moment match)方法,可以消除辐射响应非均匀性、条带噪声和smile现象。辐射定标采用飞行前实验室内测量的定标系数,定标单位是W/(m^2·sr·um)。几何粗校正利用了与图像同步获取的POS数据进行了航带图像的重建,图像目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几何粗校正图像需要利用几何控制点进行几何精校正之后才能与其他带地理坐标的数据配套,这里提供每一条航带的几何控制点,用户可以自己进行几何精校正。作为例子,这里提供盈科绿洲站和花寨子荒漠站周边的几何精校正和大气校正图像。另外,因为OMIS-II传感器扫描总视场达到73°,而飞机的窗口较小,所以扫描线左右两端受到机舱的遮挡,虽然经过辐射校正对图像有所恢复,但还是推荐只使用中部未受遮挡的图像。未经几何粗校正的OMIS-II原始数据和同步获取的短波红外高光谱(SWPHI)原始数据存档,需提交申请并通过审批后才能获得。几何粗校正处理时间为2008年10月,辐射校正和定标处理时间为2010年1月。 本数据集的原始数据包括15条航线。各航线的飞行时间如下表: {| ! 序号 ! 航线名称 ! 文件名 ! 开始时间hh:mm:ss ! 纬度 ! 经度 ! 海拔 ! 图像行数 ! 结束时间 ! 纬度 ! 经度 ! 海拔 |- | 1 || 3-15 || 2008-06-04_10-09-09_DATA.BSQ || 10:09:16 || 38.964 || 100.512 || 3315.0 || 6764 || 10:16:47 || 38.713 || 100.351 || 3351.0 |- | 2 || 3-14 || 2008-06-04_10-20-29_DATA.BSQ || 10:21:20 || 38.713 || 100.344 || 3319.1 || 6865 || 10:28:57 || 38.961 || 100.504 || 3311.7 |- | 3 || 3-13 || 2008-06-04_10-33-05_DATA.BSQ || 10:34:27 || 38.974 || 100.505 || 3340.1 || 6934 || 10:42:09 || 38.718 || 100.341 || 3370.7 |- | 4 || 3-12 || 2008-06-04_10-45-51_DATA.BSQ || 10:47:00 || 38.711 || 100.30 || 3331.2 || 6999 || 10:54:47 || 38.966 || 100.494 || 3315.8 |- | 5 || 3-11 || 2008-06-04_10-58-29_DATA.BSQ || 11:00:26 || 38.978 || 100.495 || 3332.3 || 6914 || 11:08:07 || 38.723 || 100.331 || 3356.2 |- | 6 || 3-10 || 2008-06-04_11-11-48_DATA.BSQ || 11:12:43 || 38.716 || 100.320 || 3326.8 || 6969 || 11:20:28 || 38.970 || 100.484 || 3318.1 |- | 7 || 3-9 || 2008-06-04_11-24-09_DATA.BSQ || 11:25:54 || 38.978 || 100.483 || 3337.7 || 6755 || 11:33:25 || 38.727 || 100.321 || 3339.4 |- | 8 || 3-8 || 2008-06-04_11-37-06_DATA.BSQ || 11:38:31 || 38.721 || 100.310 || 3327.3 || 6930 || 11:46:13 || 38.976 || 100.474 || 3326.6 |- | 9 || 3-7 || 2008-06-04_11-49-54_DATA.BSQ || 11:51:37 || 38.984 || 100.473 || 3333.0 || 6730 || 11:59:05 || 38.732 || 100.311 || 3351.4 |- | 10 || 3-6 || 2008-06-04_12-02-47_DATA.BSQ || 12:03:48 || 38.725 || 100.300 || -1.0 || 6790 || 12:11:21 || 38.978 || 100.462 || 3325.8 |- | 11 || 3-5 || 2008-06-04_12-15-02_DATA.BSQ || 12:16:41 || 38.991 || 100.465 || 3357.9 || 6893 || 12:24:21 || 38.734 || 100.300 || 3386.0 |- | 12 || 3-4 || 2008-06-04_12-28-02_DATA.BSQ || 12:28:52 || 38.729 || 100.290 || 3331.3 || 6820 || 12:36:27 || 38.983 || 100.453 || 3327.5 |- | 13 || 3-3 || 2008-06-04_12-40-09_DATA.BSQ || 12:41:59 || 38.994 || 100.454 || 3347.3 || 6934 || 12:49:41 || 38.741 || 100.291 || 3360.4 |- | 14 || 3-2 || 2008-06-04_12-53-23_DATA.BSQ || 12:54:31 || 38.734 || 100.280 || 3328.1 || 7110 || 13:02:25 || 38.990 || 100.445 || 3338.6 |- | 15 || 3-1 || 2008-06-04_13-06-07_DATA.BSQ || 13:07:35 || 39.000 || 100.444 || 3325.9 || 6979 || 13:15:20 || 38.746 || 100.281 || 3334.4 |}
14711 2013-10-1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大沙龙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西侧沙龙滩地区,下垫面是沼泽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98.9406E, 38.8399N,海拔3739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并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体积含水量,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由于供电不足的原因,在2014.1.1-1.19之间数据缺失;(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4-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8),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10411 2016-07-12
该数据由“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剪裁而来。 “中国1:100万湿地数据”主要反映2000年代全国沼泽湿地信息,采用十进制度为单位的地理坐标表示,主要内容包括:沼泽湿地的类型、湿地的水源补给类型、土壤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所属地理区域等。执行了《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本数据库数据源:1:20沼泽图(内部版)、青藏高原1:50万沼泽图(内部版)、沼泽调查数据1:100万和全国1:400万沼泽图;处理步骤为:数据源选择、预处理、沼泽湿地要素数字化与编码、数据编辑处理、建立拓扑关系、接边处理、投影转换、与地名等属性数据库连结并获取属性数据。
3458 2015-12-30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6年3月18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中游张掖湿地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下垫面是湿地。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0.44640E, 38.97514N,海拔1460.00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5.2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Gill)与CO2/H2O分析仪(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25cm。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角度订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其中2016年4月-6月涡动系统的三维超声断续出现问题,数据出现一些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奥布霍夫长度L(m),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7789 2017-12-16
区域气候模式 RegCM4.3 中参数设置如下:水平分辨率为 40 km,东西方向 112 格点,南北方向 84格点,网格中心为 74.21°E、44.76°N,投影为 Lambert投影,垂直层划分 23 层,顶层气压为 50 hPa;初始边界场采用水平分辨率 2.5°的 ERA40 再分析数据和 NCEP/NCAR 再分析数据,时间序列取模式数据和站点插值数据时间序列的公共部分。海温数据选择 GISST(1948-2002年),模式中行星边界层选择为 Holtslag格式,积云对流方案为 Emanuel MIT格式,侧边界条件为指数松弛条件,陆面过程描述为 BATs。 模式中地形数据选择 USGS的 GTOPO 30的 30″DEM数字高程模型,地表植被数据选择 USGS分辨率为30″的GLCC(global land cover characterization)。 数据集为日数据,包含地表气压(hpa),2m最高气温(K),2m最低气温(K),2m平均气温(K),地表平均降水(kg·m-2·s-1) 命名规则,xx_xxxx_YYYY.nc。其中YYYY为年份,xx代表中亚,xxxx为驱动数据名称(分别为ERA40、NCEP1)。
6380 2016-11-20
中国冰冻圈是指中国范围内,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冻结部分。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对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建立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一方面是满足地球系统科学的需要,为研制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冻土、冰川以及雪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模型提供参数与验证数据;另一方面系统整理和抢救宝贵的冰冻圈数据,为其提供一个科学、高效、安全的管理与分析工具。 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包含三个不同空间的基础数据库。其中青藏公路沿线部分的研究区域主要是青藏公路自西大滩到那曲约700公里长、公路两侧20~30公里宽的区域,这一区域广泛分布着多年冻土。青藏公路沿线基础数据库包含以下类型的数据: 1、冰冻圈数据。包括:积雪深度分布。 2、自然环境与资源。包括: 基础地质:第四纪地质(Quatgeo) 3、公路沿线冻土钻孔观测数据(Borehole):青藏公路沿线200个钻孔探测资料。 工程地质剖面图(CAD):岩性分布、含水量、颗分资料等 4、青藏公路沿线地区冰川质量平衡分布模型(Model):预测冻土格网数据。 青藏公路沿线图形数据包括13幅的比例尺为1:250000图幅;格网尺寸为100×100m。 详情请查看数据中的文档“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设计.doc”、“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字典.DOC”、“数据库-青藏公路.DOC”。
5802 2020-04-04
一、数据描述 数据包含2015年7~9月葫芦沟小流域降水、河水和地下水δ2H、δ18O,采样频率2周/次。 二、采样地点 (1)降水采样点位于中科院寒区与旱区研究所生态水文站内,经纬度为99°53′06.66″E, 38°16′18.35″N; (2)河水取样点一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小流域出口流量堰处,经纬度为99°52′47.7″E,38°16′11″N。河水取样点二位置为黑河上游葫芦沟Ⅱ号区出口,经纬度为99°52′58.40″E, 38°14′36.85″N。 (3)地下水分泉水和井水取样点。泉水取样点位置位于流域出口东侧20m处,经纬度99°52′50.9″E, 38°16′11.44″N; 井水取样点位于东西支沟交汇处附近,经纬度99°52′45.38″E, 38°15′21.27″N。 三、测试方法 样品δ2H、δ18O值是利用PICARRO L2130-i超高精度液体水和水汽同位素分析仪测定,其结果用相对于国际标准物质V-SMOW的测试精度分别δ值表示,测定精度分别0.038‰、0.011‰。
9062 2017-01-20
2011年6月10日—2011年9月2日在祁连山天老池流域3100m草地气象站观测仪器为20cm蒸发皿,口径为20厘米,高10厘米的金属的圆盆,盆口成刀刃状,为防止鸟兽饮水,器口上部套一个向外张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测量时,将仪器放在架子上,器口离地70厘米,每日放入定量清水,隔24小时后,用量杯测量剩余水量,所减少的水量即为蒸发量。 数据为2011年6月10日—2011年9月2日的日蒸发量。
8182 2013-08-04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