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青藏高原主体是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其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数据则是统筹自然科学基础数据进行分析青藏高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各省区统计年鉴均为纸质版、光盘版,用户均需要进行二次编辑才能使用。 本数据集主要依托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综合集成当前经济社会数据集。数据覆盖时间从2007年到2016年,时间分辨率为年,覆盖范围为青藏高原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空间分辨率为地市州行政单元。 数据包括人口、经济、财政、农林牧副渔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教育卫生等方面。
从公元1000年到现在大气中甲烷的浓度在南北极冰芯呈现显著的上升,本数据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实验室,对冰芯样品采取湿法提取,通过对所有样品使用相同的测量程序和校准, 获取了高分辨率数据。数据结果与瑞士伯尔尼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以及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等国际著名冰芯温室气体实验室结果一致。 各变量的物理意义: 第一列:时间;第二列:甲烷浓度数值
微波辐射计数据集为SMMR(1978-1987)、SSM/I(1987-2009)和SSMIS(2009-2015)亮温数据,覆盖时间从1978年到2015年,空间分辨率为25 km,南极数据每个文件由316*332的栅格组成,北极冻融数据每个文件由304*448的栅格组成;微波散射计数据集为QScat(2000-2009)和ASCAT(2009-2015)后向散射系数据,覆盖时间从2000年到2015年,空间分辨率为4.45km.南极数据每个文件由1940*1940的栅格组成,北极数据每个文件由810*680的栅格组成。时间分辨率为逐日,覆盖范围为南北极冰盖。
利用2003-2013年11景的Modis1B数据(NSIDC网站发布的冰架Modis1B数据),采用亚像元互相关方法提取南极Amery冰架表面流速,应用COSI-Corr软件提取冰架流速,获取近十年的年均流速时间序列,由于研究区域内缺乏实地观测,因此利用稳定区域的偏移量值评估冰流结果的精度,冰流误差约为±50m/year。冰流场数据覆盖时间从2003年到2013年,时间分辨率为逐年,覆盖范围为Amery区域,空间分辨率为500m。每年的冰流场数据存放一个Geotiff文件。 数据的详细情况见Amery冰流场-数据说明。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山地冰川消融强烈,以退缩为主,但现有野外观测发现,喀喇昆仑地区大部分冰川保持稳定或前进状态,为“喀喇昆仑异常”。冰川表面流速是研究冰川动力学和物质平衡的重要参数,研究喀喇昆仑中部区域冰川流速时空变化特征对于认识该区域冰川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选取1999-2003年获取的四对Landsat 7 ETM+影像(影像获取时间分别为:1999.7.16, 2000.6.16, 2001.7.21, 2002.8.9, 2002.4.19, 2003.3.21),采用全色波段,分辨率为15 m,对每对影像进行精确配准,然后对配准后的两景影像进行互相关计算,获取1999-2003年喀喇昆仑中部区域冰川表面流速。由于研究区域内缺乏流速实地观测数据,因此利用稳定区域的偏移量值评估冰流结果的精度,冰川表面流速误差约为±7 m/year。 冰流场数据覆盖时间从1999年到2003年,时间分辨率为逐年,覆盖范围为喀喇昆仑中部区域,空间分辨率为30 m,每年的冰流场数据存放一个Geotiff文件。 数据的详细情况见喀喇昆仑中部区域冰流场-数据说明。
基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全球100万基础地理数据(2010年),在GIS里提取北极八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丹麦(含Greenland格陵兰和法鲁Faro岛)、瑞典、芬兰、冰岛)铁路和公路网,分国别保存。数据格式是arcgis的shp格式,投影方式为GCS_WGS_1984.其中铁路网数据源见http://www.resdc.cn/data.aspx?DATAID=208; 道路网数据源见:http://www.resdc.cn/data.aspx?DATAID=207
南极冰盖高程数据采用雷达高度计数据(Envisat RA-2)和激光雷达数据(ICESat/GLAS)制成。为提高ICESat/GLAS数据的精度,采用了五种不同的质量控制指标对GLAS数据进行处理,滤除了8.36%的不合格数据。这五种质量控制指标分别针对卫星定位误差、大气前向散射、饱和度及云的影响。同时,对Envisat RA-2数据进行干湿对流层纠正、电离层纠正、固体潮汐纠正和极潮纠正。针对两种不同的测高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Envisat RA-2和GLAS数据光斑脚印几何相交的高程相对纠正方法,即通过分析GLAS脚印点与Envisat RA-2数据中心点重叠的点对,建立这些相交点对的高度差(GLAS-RA-2)与表征地形起伏的粗糙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具有稳定相关关系的点对进行Envisat RA-2数据的相对纠正。通过分析南极冰盖不同区域的测高点密度,确定最终DEM的分辨率为1000 m。考虑到南极普里兹湾和内陆地区的差异性,将南极冰盖分为16个区,利用半方差分析确定最佳插值模型和参数,采用克吕金插值方法生成了1000 m分辨率的南极冰盖高程数据。利用两种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和我国多次南极科考实测的GPS数据对新的南极DEM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新的DEM与实测数据的差值范围为3.21—27.84 m,其误差分布与坡度密切关系。
未来人口情景预测以2005年为基准年,采用人口阻滞增长模型,不仅能够较好地描述人口与许多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而且在经济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城市化率的预测采用城市化Logistics模型。依据已有的城市化水平序列值,通过非线性回归求出参数式中参数,建立预测模型。城市人口数量由预测的人口数乘以城镇化率求出。数据采用非农业人口。采用logistic模型预测流域未来各县市国民生产总值,然后根据未来各县市各时段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表示)设定各时段相应的产业结构情景,预测各次产业产值。我国及研究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滞后于GDP增长速度,因而根据设定的研究区未来产业结构情景需要进行了适当调整。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10月14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阿柔超级站的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数据。上游阿柔超级站分别架设了两台型号为BLS450_AR和zzlas的大孔径闪烁仪,北塔为zzlas的接收端和BLS450_AR的发射端,南塔为zzlas的发射端和BLS450_AR的接收端。其中zzlas自2012年10月14日开始观测,BLS450_AR的观测时间为2013年8月9日至2013年12月10日。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达坂村,下垫面是高寒草地。北塔的经纬度是100.4712E,38.0568N,南塔的经纬度是100.4572E,38.0384N,海拔高度约3033m。大孔径闪烁仪的有效高度9.5m,光径路线长度是2390m,BLS450和zzlas的采样频率分别为5Hz和1Hz,平均为1min输出。 大孔径闪烁仪原始观测数据为1min,发布的数据为经过处理与质量控制的30分钟数据,其中感热通量主要是结合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主要的质量控制步骤包括:(1)剔除Cn2达到饱和的数据(BLS450_AR:Cn2 >7.25E-14,zzlas:Cn2 >7.84 E-14);(2)剔除解调信号强度较弱的数据(BLS450_AR:Average X Intensity<1000,zzlas:Demod>-20mv);(3)剔除降水时刻的数据;(4)剔除稳定条件下的弱湍流的数据(u*小于0.1m/s)。在迭代计算过程中,对于BLS450_AR,选取Thiermann and Grassl, 1992的稳定度普适函数;对于zzlas,选取Andreas, 1988的稳定度普适函数。 关于发布数据的几点说明:(1)上游LAS数据以BLS450_AR为主,缺失时刻由zzlas观测补充,两者都缺失则以-6999标记。2012年11月10日-11月23日、2013年3月14日-4月10日由于zzlas信号出现漂移,期间数据被剔除; 2013年4月10日-5月31日由于LAS塔倾斜,期间无数据。(2)数据表头:Date/Time :日期/时间(格式:yyyy-m-d h:mm),Cn2 :空气折射指数结构参数(单位:m-2/3),H_LAS :感热通量(单位:W/m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该数据为2005年格陵兰岛地区ENVISAT-1卫星ASAR传感器获取的Wide Swath模式Level 1B级SAR数据,幅宽400km,空间分辨率为75m,绝对定位精度约为200米。 该SAR数据在存储时都是以时间增长为序的方式存储的,这使的下行轨道的图象为左右镜象,而上行轨道的图象为上下镜象。 该数据的命名规则如下例所示: ASA_IMS_1PPIPA 20050402_095556_000000162036_00065_16151_0388.N1 ASA: 产品标识,ASAR传感器 IMS: 数据的接收、处理信息(成像模式,如WS,WSS,IM,...) 1PPIPA:订制的编号 20050402: 数据获取的时间(UTC时间) 095556:地理位置(开始、结束) 000000162036:卫星轨道信息 00065:产品信任数据 16151:产品大小、结构信息 0388 => 校验码
南北极细菌分布数据集提供了南北极细菌分布特征。样品采集时间为13/12/2005至8/12/2006,包含北极3个地区52个样品(Spitsbergen Slijeringa,Spitsbergen Vestpynten,及Alexandra Fjord_Highlands),南极5个地区171个样品(Mitchell Peninsula,Casey station main power house,Robinsons Ridge,Herring Island,Browning Peninsula)。土壤表层样品采集后用液氮保存,运回悉尼实验室,通过FastPrep DNA试剂盒提取。提取后的DNA样品使用27F (5'-GAGTTTGATCNTGGCTCA-3' and 519R (5'-GTNTTACNGCGGCKGCTG-3')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后的片段通过454方式测序,原始数据通过Mothur软件分析。首先去除测序质量不佳序列,之后进行排序并去除嵌合体序列。之后计算序列之间相似度,相似度在97%以上的序列聚类为一个OTU,并定义OTU代表序列。OTU代表序列通过与Silva数据库进行比对,在可靠性大于>80%的情况下鉴定到属一级水平。本数据系统的比较了南极东部以及北极微生物的多样性,对研究微生物在南北极的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火狐浏览器
谷歌浏览器
联系方式
友情链接
帮助信息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