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扁都口加密观测区Envisat ASAR地面同步观测数据集(2008年3月14日)

    2008年3月14日在扁都口加密观测区开展了Envisat ASAR地面同步测量,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温度、土壤剖面含水量(0-1cm、1-3cm、3-5cm、5-10cm、10-20cm,部分样方只测量了5cm)、表层土壤冻结深度。 Envisat ASAR数据为AP模式,VV/VH极化组合方式,过境时间约为23:21BJT。 测量时间为2008年3月14日23:30-2008年3月15日1:00,测量样方包括扁都口C1样地、扁都口W2样地和扁都口B2样地;样方类型包括麦茬地、深翻地、油菜茬地。 1)土壤温度采用手持式红外温度计,采用近距离测量模式,分别测量了地表红外辐射温度和土壤表层的物理温度。同时记录了测量点的地表类型。数据文件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2)土壤含水量:取0-1cm、1-3cm、3-5cm、5-10cm、10-20cm土样,放入自封袋,然后用微波炉烘干,计算其土壤重量含水量。 3)土壤冻结深度的测量方法是通过用筷子插入土壤感觉其硬度或者将土壤表层冻结层直接挖出测量冻结层厚度,来判断冻融深度。直尺直接测量,当土壤硬度较大并且有冰晶时,认为土壤冻结;反之,则认为土壤未冻。数据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打开。 本数据集包括4个文件夹,分别为:ASAR数据、扁都口C1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W2样地测量数据、扁都口B2样地测量数据。

    12960 2013-10-09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水文气象观测网数据集(农田站涡动相关仪-201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4年1月23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下游农田站的涡动相关仪观测数据。站点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四道桥,下垫面是甜瓜。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338E, 42.0048N,海拔875m。涡动相关仪的架高3.5m,采样频率是10Hz,超声朝向是正北向,超声风速温度仪(CSAT3)与CO2/H2O分析仪(4月15日前为EC150,6月10日后为Li7500A)之间的距离是0cm(4月15日前)/15cm(6月10日后)。 涡动相关仪的原始观测数据为10Hz,发布的数据是采用Eddypro软件处理的30分钟数据,其处理的主要步骤包括:野点值剔除,延迟时间校正,坐标旋转(二次坐标旋转),频率响应修正,超声虚温修正和密度(WPL)修正等。同时对各通量值进行质量评价,主要是大气平稳性(Δst)和湍流相似性特征(ITC)的检验。对Eddypro软件输出的30min通量值也进行了筛选:(1)剔除仪器出错时的数据;(2)剔除降水前后1h的数据;(3)剔除10Hz原始数据中每30min内缺失率大于10%的数据;(4)剔除夜间弱湍流的观测数据(u*小于0.1m/s)。观测数据的平均周期为30分钟,一天48个数据,缺失数据标记为-6999。因仪器漂移等原因引起的可疑数据用红色字体标识。4月16日至6月9日由于观测塔的调整,期间数据缺失。 发布的观测数据包括:日期/时间Date/Time,风向Wdir(°),水平风速Wnd(m/s),侧向风速标准差Std_Uy(m/s),超声虚温Tv(℃),水汽密度H2O(g/m3),二氧化碳浓度CO2(mg/m3),摩擦速度Ustar(m/s),稳定度Z/L(无量纲),感热通量Hs(W/m2),潜热通量LE(W/m2),二氧化碳通量Fc(mg/(m2s)),感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Hs,潜热通量的质量标识QA_LE,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QA_Fc。感热、潜热、二氧化碳通量的质量标识分为三级(质量标识0:(Δst <30, ITC<30); 1: (Δst <100, ITC<100); 其余为2)。数据时间的含义,如0:30代表0:00-0:30的平均;数据以*.xls格式存储。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2011)。

    9801 2016-07-13

  • 甘肃马鬃山地区渗水试验数据(2012)

    2012年甘肃马鬃山地区野外水文地质双环渗水试验数据。采用的方法为双环法。具体试验过程:定水头注水,观测记录。以环底标尺为准,保持定水头注水。同时,根据注水塑料桶上的标尺观测注入水量,记录的时间间隔依次为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渗水量稳定,即完成实验。根据达西定律获得相关渗透参数。

    7116 2013-08-04

  • 科尔沁草原大青沟地区1:5万沙漠化发展程度图(1958)

    该数据数字化自图纸,科尔沁草原大清沟地区沙漠化发展程度图(1958年),该图的具体信息如下: * 主编:朱震达 * 编辑:冯毓荪 * 制图:冯毓荪、姚发芬、王建华、赵燕华、李伟民 * 制图单位: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室编制 * 出版社:暂无 * 比例尺:1:50000 * 出版时间:暂无 * 图例:沟谷密林(Gully Dense Forest)、疏林(Sparse Woods)、灌木林(Brush)、人工林(Artificial Woodland)、苗圃和果园(Nursery and Vegetable Garden)、草地(Grass Land)、旱作农田(Dry Farmland)、撂荒地(Rejected Farmland)、沼泽地(Marsh Land)、流动沙丘(Shifting Snad-Dunes)、半流动沙丘(Semi-Shifting Sand-Dunes)、半固定沙丘(Semi-Fixed Sand-Dunes)、固定沙丘(Fixed Sand-Dunes)、水域(Water Area)、稻田(Rice)、居民地(Residential)、公路(Highway) 1、文件格式与命名 数据均以ESRI Shapefile格式储存,包括以下图层: 科尔沁草原大清沟地区沙漠化图,河流,沼泽,道路,湖泊,居民地 2、数据沙漠化属性字段: 沙化程度(Type),沙地形态类(Shapes),草地(Grassland),林地(Woodland),林地疏密度(W_density),耕地(Farmland) 3、投影信息: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5)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 D_Beijing_1954 Spheroid: Krasovsky_1940 Semimajor Axis: 6378245.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 6356863.018773047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 298.300000000000010000

    6413 2010-01-19

  • 绿洲戈壁过渡带土植气界面物质能量交换与群落稳定性项目的汇交数据

    绿洲戈壁过渡带土植气界面物质能量交换与群落稳定性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兰州大学王根轩教授,项目运行时间为2002.1-2004.12。 该项目汇交数据: 1.荒漠自然植被能量利用速率的状况 该数据为Excel格式,从荒漠自然植被样方中随机挑选部分植株所测得的植株个体大小及绿色光合组织生物量,在本项目中主要用来探索荒漠植物能量利用速率的模式,包括平均总生物量、平均光合组织生物量和种群密度等变量。 2.样地自然植被群落机构基本信息调查数据 该数据为Excel格式,包括兰州、白银和景泰等三个样地的植被密度和平均地下生物物量的调查和分析资料。

    5311 2010-01-31

  • 黑河排露沟流域青海云杉林样地调查数据集(2011)

    森林调查是应用测量、测树、遥感等各种专业技术与方法,调查、抽样及电算技术等手段,以了解特定范围内的森林数量、质量、分布和生长状况,为制定林业方针政策和科学经营森林,以及为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在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分别海拔2800m、2900m和3000m的阴坡,选择青海云杉林的样地各3个,样地01的样方大小为20*30m、样地02-09样方大小为20*35m。利用传统方法调查了青海云杉的树高、胸径、基径、冠幅等指标,为开展黑河上游青海云杉林的生态水文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6499 2014-05-02

  • 不丹冰川编目数据集(2000)

    本次冰川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川编目参照2000年左右地形图数据,反映了该地区2000年的冰川现状。 2、冰川编目覆盖: 不丹地区Pa Chu Sub-basin,Mo Chu Sub-basin,Thim Chu Sub-basin,Pho Chu Sub-basin,Mangde Chu Sub-basin, Chamkhar Chu Sub-basin,Kuri Chu Sub-basin,Dangme Chu Sub-basin,Northern Basin等流域。 3、冰川编目内容包括:冰川位置、冰川编码、冰川名称、冰川面积、冰川长度、冰川厚度、冰储量、冰川类型、冰川朝向等属性。 4、数据投影: Projection: Polyconic Ellipsoid: Everest (India 1956) Datum: Indian (India, Nepal) False easting: 2,743,196.4 False northing: 914,398.80 Central meridian: 90° 0’ 00” E Central parallel: 26° 0’ 00” N Scale factor: 0.998786 数据详细说明请参考文档及报告。

    11069 2011-03-09

  • 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新垦农田灌溉需水评估及水土环境效应观测研究(2012-2014)

    选择不同土壤质地与肥力水平的土壤,在2012年和2013年安排了玉米和棉花耗水和灌溉水生产力的田间试验,2014年安排了玉米和向日葵不同覆盖和耕作方式下的灌溉水生产力田间试验。得出了三种作物在不同土壤条件下的耗水特征及灌溉需水、以及关键土壤属性与作物产量、灌溉水生产力的关系。

    8271 2015-01-14

  • 疏勒河流域1:25万行政边界分布数据集(2000)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集为疏勒河流域行政边界矢量图,比例尺250000,数据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属性字段:Name(县界名称)、Code(行政编码)。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4170 2014-07-29

  • 黑河生态水文遥感试验:黑河流域1km/5天合成叶面积指数(LAI)数据集-2015

    黑河流域2015年1km/5天合成叶面积指数(LAI)数据集提供了2015年的5天LAI合成结果,该数据利用Terra/MODIS、Aqua/MODIS、以及国产卫星FY3A/MERSI和FY3B/MERSI传感器数据构建空间分辨率1km、时间分辨率5天的多源遥感数据集。多源遥感数据集可在有限时间内提供比单一传感器更多的角度和更多次的观测,但是,由于传感器的在轨运行时间及性能差异,多源数据集的观测质量参差不齐。因此,为更有效的利用多源数据集,算法首先对多源数据集进行了质量分级,根据观测合理性分为一级数据、二级数据、三级数据。三级数据为受薄云污染的观测,不用于计算。质量评估及分级的目的是为LAI反演时最优数据集的选择及反演算法流程设计提供依据。叶面积指数产品反演算法设计为区分山地平地、区分植被类型使用不同模型的神经网络法反演。基于全球DEM图和地表分类图,针对草地和农作物等连续植被采用PROSAIL模型,针对森林和山地植被采用坡面GOST模型。利用黑河上游森林和中游绿洲的地面实测数据生成的参考图,并将对应的高分辨率参考图升尺度到1km分辨率,与LAI产品进行比较,产品在农田和森林区域与参考值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总体精度基本满足GCOS规定的误差不超过 (0.5, 20%)的精度阈值。将本产品与MODIS、GEOV1和GLASS等LAI产品进行交叉对比,相比较参考值而言,本LAI产品精度优于同类产品。总之,黑河流域1km/5天合成LAI数据集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以提高LAI参数产品的估算精度、时间分辨率等,更好的服务于遥感数据产品的应用。

    9947 201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