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人口情景预测以2000年为基准年,采用人口阻滞增长模型,不仅能够较好地描述人口与许多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而且在经济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城市化率的预测采用城市化Logistics模型。依据已有的城市化水平序列值,通过非线性回归求出参数式中参数,建立预测模型。 城市人口数量由预测的人口数乘以城镇化率求出。数据采用非农业人口。采用logistic模型预测流域未来各县市国民生产总值,然后根据未来各县市各时段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GDP表示)设定各时段相应的产业结构情景,预测各次产业产值。我国及研究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滞后于GDP增长速度,因而根据设定的研究区未来产业结构情景需要进行了适当调整。
3636 2018-02-16
CMADS(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ssimilation Driving Datasets for the SWAT model)土壤温度分量(以下简称CMADS-ST)利用中国大气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 [CLDAS])强迫公用陆面模式 (Community Land model 3.5 [CLM3.5]), 进行陆面数值模拟实验,循环10次进行spin-up模拟,得到基本稳定的模式初始场,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土壤温度数据集,最终利用数据模式分层提取、质量控制、循环嵌套、重采样,及双线性插值等多种技术手段最终建立。 CMADS-ST系列数据集空间覆盖整个东亚(0°N-65°N, 60°E-160°E), 空间分辨率分别为CMADS-ST V1.0版本: 1/3°, CMADS-ST V1.1版本: 1/4°, CMADS-ST V1.2版本: 1/8°及CMADS-ST V1.3版本: 1/16°, 以上分辨率均为逐日(CLM3.5模式输出土壤温度分量基本分辨率为1/16°,保证了CMADS-ST数据集最高分辨率达1/16°),时间尺度为2009-2013年。本页发布的数据集为CMADS-ST V1.0版本数据集(空间分辨率:1/3°。时间分辨率:逐日。空间覆盖范围:东亚(0°N-65°N,60°E-160°E)。站点数量:58500站。提供要素:日平均10层土壤温度 (节点层次深度依次为, 第一层:0.00710063521m, 第二层:0.0279249996m, 第三层:0.0622585751m, 第四层:0.118865065m, 第五层:0.2121934m, 第六层:0.3660658m, 第七层:0.619758487m, 第八层:1.03802705m, 第九层:1.72763526m, 第十层:2.8646071m)。提供数据格式: txt。 CMADS-ST V1.0 土壤温度数据集路径为: CMADS-ST-V1.0\2009\layer1 至CMADS-ST V1.0\2009\layer10 CMADS-ST-V1.0\2010\layer1 至CMADS-ST V1.0\2010\layer10 CMADS-ST-V1.0\2011\layer1 至CMADS-ST V1.0\2011\layer10 CMADS-ST-V1.0\2012\layer1 至CMADS-ST V1.0\2012\layer10 CMADS-ST-V1.0\2013\layer1 至CMADS-ST V1.0\2013\layer10 CMADS-ST V1.0子集文件路径及文件名说明 其中layer1-layer10\目录下为逐日土壤温度(十层)。分别位于以下目录(以2009年为例): \2009\layer1\ 2009年第一层(0.00710063521m)土壤温度目录 \2009\layer2\ 2009年第二层(0.0279249996m)土壤温度目录 \2009\layer3\ 2009年第三层(0.0622585751m)土壤温度目录 \2009\layer4\ 2009年第四层(0.118865065m)土壤温度目录 \2009\layer5\ 2009年第五层(0.2121934m)土壤温度目录 \2009\layer6\ 2009年第六层(0.3660658m)土壤温度目录 \2009\layer7\ 2009年第七层(0.619758487m)土壤温度目录 \2009\layer8\ 2009年第八层(1.03802705m)土壤温度目录 \2009\layer9\ 2009年第九层(1.72763526m)土壤温度目录 \2009\layer10\ 2009年第十层(2.8646071m)土壤温度目录 CMADS-ST V1.0数据子集命名格式 (以尾站:195-300为例): CMADS_V1.0_SOIL_TMP_L1_195_300.txt 195_300格网站点第一层土壤温度(K) CMADS_V1.0_SOIL_TMP_L2_195_300.txt 195_300格网站点第二层土壤温度(K) CMADS_V1.0_SOIL_TMP_L3_195_300.txt 195_300格网站点第三层土壤温度(K) CMADS_V1.0_SOIL_TMP_L4_195_300.txt 195_300格网站点第四层土壤温度(K) CMADS_V1.0_SOIL_TMP_L5_195_300.txt 195_300格网站点第五层土壤温度(K) CMADS_V1.0_SOIL_TMP_L6_195_300.txt 195_300格网站点第六层土壤温度(K) CMADS_V1.0_SOIL_TMP_L7_195_300.txt 195_300格网站点第七层土壤温度(K) CMADS_V1.0_SOIL_TMP_L8_195_300.txt 195_300格网站点第八层土壤温度(K) CMADS_V1.0_SOIL_TMP_L9_195_300.txt 195_300格网站点第九层土壤温度(K) CMADS_V1.0_SOIL_TMP_L10_195_300.txt 195_300格网站点第十层土壤温度(K)
12420 2018-04-15
采用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流域总体及各县区水资源供给量及需求量的基础上,评估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 采用IPAT等式设置未来水资源需求情景,即通过设定未来的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耗水量等变量来建立需水情景。以2005年为基准年,预测未来2010-2050年的各县市水资源需求情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采用配套预测数据。 应用瑞典水文气象研究所HBV概念性水文模型的基本结构,设计了在气候变化下流域变化趋势的模型,以冰川融化情景为模型的输入,构建气候变化下出山径流情景。依据流域水资源配置的国家地方规定设置配水方案,综合计算水资源供给量。综合供需情况,以缺水率为指标评价水资源系统脆弱性。通过计算流域主要县市的(小麦生产)土地压力指数,分析了流域气候变化、冰川融化及人口增长情景下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评价了农业系统脆弱性。分别运用迈阿密公式及HANPP模型计算了未来情景下,流域各主要县市净初级生物生产量及初级生物量的人类占用,以供需平衡角度评估生态系统脆弱性。
4694 2018-02-25
黑河流域盈科-大满试验数据受黑河计划重点基金项目“黑河流域农业节水的生态水文效应及多尺度用水效率评估”支持。包括: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玉米样点生物量、断面流量等 数据描述: 1、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取样位置:盈科灌区;玉米的LAI及第上部分生物量每15天取样一次;取样时间:2012.5-2012.9;测量方法:LAI采用冠层分析仪(LP-80)测量,地上部分生物量采用取样烘干法测量;样点数量:16个。 2、土壤质地:取样位置:盈科灌区及盈科灌区石桥五斗二农渠农田;土壤采样深度140 cm,取样层次分别为0-20 cm每10 cm取一样,20-80 cm 每20 cm取一样, 80-140 cm 每30 cm取一样;取样时间:2012年;测量方法:实验室激光粒度分析仪;样点数量:38个。 3、土壤容重:取样位置:盈科灌区和大满灌区;土壤容重取样深度100 cm,取样层次分别为0-50 cm取一样,50-100 cm取一样;取样时间:2012年;测量方法:环刀法;样点数量:34个。 4、土壤含水率:本数据为盈科灌区水文要素监测内容的一部分,具体取样位置:盈科灌区石桥五斗二农渠农田,种植作物为制种玉米;土壤含水率取样深度140 cm,取样层次分别为0-20 cm每10 cm取一样,20-80 cm 每20 cm取一样, 80-140 cm 每30 cm取一样;周期为每7天监测一次;取样时间:2012.5-2012.9;测量方法:取土烘干法及TDR测量;样点数量:17个。 5、断面流量:取样位置:盈科灌区石桥五斗二农渠农田;测量农田各次灌水时不同渠系断面处水流流速、水位、水温,并记录时间及计算流量,监测每3小时一次,直至灌水结束;;取样时间:2012.5-2012.9;测量方法:多普勒超声流量流速仪(HOH-L-01, China);测量次数:盈科四次灌水数据。
9974 2016-01-13
青藏高原主体是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其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数据则是统筹自然科学基础数据进行分析青藏高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各省区统计年鉴均为纸质版、光盘版,用户均需要进行二次编辑才能使用。 本数据集主要依托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综合集成当前经济社会数据集。数据覆盖时间从2007年到2016年,时间分辨率为年,覆盖范围为青藏高原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空间分辨率为地市州行政单元。 数据包括人口、经济、财政、农林牧副渔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教育卫生等方面。
2642 2018-02-15
草浆造纸废液木质素固沙绿化的功能和机理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空军装备研究院航空气象防化研究所王汉杰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4.1-2006.12 该项目汇交数据: 1.2005-08-10-沙湖-金沙湾试验现场图片(jpg图件) 2.2006固沙试验现场图片(jpg图件) 3.宁夏金沙湾气象站气象资料(txt文本) 2005年8月13日至19日8:00,14:00,20:00观测数据,包括干球温度,湿球温度,0、5、10、15、20cm地温,蒸发量,气温 4.宁夏金沙湾群落生长量资料(txt文本) 包括四条样带的冠径和高度数据。 5.宁夏金沙湾土壤水资料(excel表格) 2005年8月14日至19日清水对照区和木质素喷洒区16个样方20CM和12CM深度的日间逐2小时土壤水分数据. 6.宁夏沙湖土壤水资料(excel表格) 2005年8月10日,11日各样方10CM,12CM,20CM深度土壤水分数据 7.宁夏沙湖固沙群落植物生长量资料(excel表格) 5个样地植物生长统计资料:种名,x,y,基,冠,高 ,株数.
6020 2010-02-07
疏勒河流域是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气候的明显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研究疏勒河流域在未来气候情境下径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规划以及展开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集为疏勒河流域湖泊分布图,比例尺25万,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湖泊属性字段:NAME(湖泊的名称)、CODE(湖泊编码)。 收集整理疏勒河流域基础、气象、地形地貌,专题数据等,为疏勒河流域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3304 2014-07-29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黑河水文气象观测网上游景阳岭站气象要素观测数据。站点位于青海省祁连县景阳岭垭口,下垫面是高寒草甸。观测点的经纬度是101.1160E, 37.8384N,海拔3750m。空气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架设在5m处,朝向正北;气压计安装在地面上的防撬箱内;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在10m处;风速与风向传感器架设在10m,朝向正北;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6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土壤温度探头埋设在地表0cm和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水分探头埋设在地下4cm、10cm、20cm、40cm、80cm、120cm、160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土壤热流板(3块)依次埋设在地下6cm处,在距离气象塔2m的正南方。 观测项目有:空气温湿度(Ta_5m、RH_5m)(单位:摄氏度、百分比)、气压(Press)(单位:百帕)、降水量(Rain)(单位:毫米)、风速(WS_10m)(单位:米/秒)、风向(WD_10m)(单位:度)、四分量辐射(DR、UR、DLR_Cor、ULR_Cor、Rn)(单位:瓦/平方米)、地表辐射温度(IRT_1、IRT_2)(单位:摄氏度)、土壤热通量(Gs_1、Gs_2、Gs_3)(单位:瓦/平方米)、土壤温度(Ts_0cm、Ts_4cm、Ts_10cm、Ts_20cm、Ts_40cm、Ts_80cm、Ts_120cm、Ts_160cm)(单位:摄氏度)、土壤水分(Ms_4cm、Ms_10cm、Ms_20cm、Ms_40cm、Ms_80cm、Ms_120cm、Ms_160cm)(单位:百分比)。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质量控制:(1)确保每天144个数据(每10min),若出现数据的缺失,则由-6999标示;(2)剔除有重复记录的时刻;(3)删除了明显超出物理意义或超出仪器量程的数据;(4)数据中以红字标示的部分为有疑问的数据;(5)日期和时间的格式统一,并且日期、时间在同一列。如,时间为:2015-9-10 10:30;(6)命名规则为:AWS+站点名称。 水文气象网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 et al. (2013),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Liu et al. (2011)。
10373 2016-07-30
2012年8月28日,在黑河中上游的祁连观测区域,利用运12飞机,搭载Leica公司生产的ALS70,开展了lidar航空遥感飞行试验。ALS70激光波长为1064nm,多次回波(1,2,3和末次)。祁连地区飞行绝对航高为4800米,地面最高点为3009米,地面最低点为2726米,平均点云密度为1.6点/平方米。通过参数检校、点云自动分类和人工编辑等步骤,最终形成DSM和DEM数据产品。
9644 2014-06-14
该数据集包含了2012年6月13日至11月24日的黑河中游径流加密观测中1号点的河流水位观测数据。观测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213省道黑河桥,分为两个河道,东面的标记为1号,西面的标记为2号。河道总宽度330米。河床为砂砾石,断面不稳定。观测点的经纬度是N38°54'43.55",E100°20'41.05",海拔1546米。数据说明包括以下部分: 水位观测:采用SR50超声测距仪,数据涵盖时间段6月13日至11月24日,观测频率30分钟,单位(cm); 流量观测:通过最新技术手段ADCP监测流量,获取精确的水位流量曲线,依托水位过程观测获得径流量变化过程。1号点—213桥断面受到频繁人为扰动,水位流量曲线有待进一步观测,单位(m3 s-1); 缺值数据统一采用字符串-6999表示。 多尺度观测试验或站点信息请参考Liu et al. (2016),观测数据处理请参考He et al.(2016)。
11423 2016-07-09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