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涵养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直接影响区域水资源的整体水平,会对区域生态系统、农业、工业、人类消费、水力发电、渔业和娱乐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以及提高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源涵养产品生产,基于水量平衡原理耦合降雨量、蒸散发、太阳辐射、气温、植被类型等数据进行了国家屏障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建模研究。水源涵养服务利用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InVEST 模型进行计算,InVEST模型具有输入数据量少、导出数据量大、对抽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等优点,是当前水源涵养服务评估的重要手段。该方法认为水源涵养服务为降水量减去蒸散发量,计算的指标包括年降水量、年蒸散发量。其中降水量数据以气象站点数据为基础,将日气象数据累积到年尺度上,然后利用ArcGIS空间插值方法插值到空间上;蒸散发量的计算是通过Zhang模型实现。将多源数据作为InVEST模型的输入变量基于参数化模型实现对青藏高原2000-2020年1km分辨率的水源涵养服务估算。
王晓峰
土壤冻结深度(SFD)是评估冻土区水资源平衡、地表能量交换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所必需的,是冰冻圈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对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都至关重要。 本数据是基于Stefan方程,对CanEMS2 (RCP 45和RCP85)、GFDL-ESM2M (RCP26、RCP45、RCP60和RCP85)、HadGEM2-ES(RCP26、RCP45和RCP85)、IPSL-CM5A-LR(RCP26、RCP45、RCP60和RCP85)、MIROC5(RCP26、RCP45、RCP60和RCP85)和NorESM1-M(RCP26、RCP45、RCP60和RCP85)等多模型不同情景下,利用逐日气温的预测数据及E-factor数据,获得2007-2065年空间分辨率为0.25度,青藏高原区域年平均土壤冻结深度数据集。
潘小多, 李虎
本数据集包括青藏高原西部鲁玛江东错,美马错,骆驼湖和结则茶卡2016年以来湖泊水位观测数据 湖水水位通过HOBO水位计或Solist水位计观测,并通过岸边气压计进行校正,精度小于0.5 cm。 数据集包含以下内容: 2016-2021年鲁玛江东错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2017-2019年,2020-2021年美马错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2019-2020年骆驼湖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2019-2020年结则茶卡湖水水位日变化数据。 水位,单位:m。
类延斌
Polar systems are undersampled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sampling remote and challenging environments; however, these systems are critical components of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Measurements on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specific areas can quantify the input of organic matter to food webs, and so are of critical ecological importance as well. However, long-term measurements using the same methodology are available only for a few polar systems. Primary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s using 14C-uptake incubations from the Ross Sea, Antarctica, are synthesized, along with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 at the same depths and locations. A total of 19 independent cruises were completed, and 449 stations occupied where measurements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each with 7 depths) were completed. The incubations used the same basic simulated in situ methodology for all. Integrated water column productivity for all stations averaged 1.10 ± 1.20 g C m-2 d-1, and the maximum was 13.1 g C m-2 d-1. Annual productivity calculated from the means throughout the growing season equalled 146 g C m-2 yr-1. The mean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 in the euphotic zone (the 1% irradiance level) was 2.85 ± 2.68 mg m-3 (maximum observed concentration was 19.1 mg m-3). Maximum photosynthetic rates above the 30% isolume (normalized to chlorophyll) averaged 0.98 ± 0.71 mg C (mg chl)-1 h-1, similar to the maximum rate found in photosynthesis-irradiance measurements.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emporal patterns of biomass found previously, with 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peaking in late December; mixed layers were at a minimum at this time as well. Estimates of plankton composition also suggest that pre-January productivity was largely driven by the haptophyte Phaeocystis antarctica, and summer productivity by diatoms. The data set will be useful for a comparison to other Antarctic regions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refined bio-optical models of regional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biogeochemical models for the Southern Ocean.
Walker O. Smith
为描述青藏高原高原鼠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格局,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并建立相应的遗传资源库。2021年子课题(2019QZKK05010209)集中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沟里乡;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塔秀乡)不同海拔区域采集93份高原鼠兔种质资源,实体样品包括血液或、组织、粪便等。本数据集包含1个样品信息表。样品信息表包含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
张良志
数据包含伊朗高原库姆剖面中新世地层的36块样品的碳酸盐的碳同位素和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的干湿变化,是目前古环境示踪研究应用的主要指标之一。所测的岩石类型为粘土岩,采自伊朗中部库姆剖面中-晚中新世地层Upper Red 组的细粒粘土岩夹层。沉积物样品经磨匀过筛后,由样品处理单元(碳酸盐装置)和MAT252同位素质谱联机的全自动在线系统完成碳氧同位素分析。C, O同位素比率均换算为Vienna Pee Dee Belemnite (V-PDB)标准,样品的分析精度为±0.1‰(碳同位素优于±0.06‰,氧同位素优于±0.08‰)。 碳酸盐含量由中和滴定法测得,分析精度为0.5%。数据的年龄是根据古地磁极性柱与国际标准极性柱的对比并通过线性内插获得。通过碳、氧同位素数据分析,可以重建中新世伊朗高原中部干旱环境的演化历史,进而探讨阿拉伯-欧亚板块碰撞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相应。研究目的和意义是解析伊朗中部中-晚中新世以来的气候变迁历史,最终揭示了13Ma以来伊朗中部的干旱化加剧。
孙继敏
数据包含塔吉克盆地阿克苏剖面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地层的185块样品的碳酸盐含量、无机碳酸盐的碳同位素和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的干湿变化,是目前古环境示踪研究应用的主要指标之一。样品来自塔吉克盆地中部Aksu剖面晚始新世-早渐新世陆相地层中的细粒沉积物(粉砂岩、粘土岩)。沉积物样品经磨匀过筛后,由样品处理单元(碳酸盐装置)和MAT252同位素质谱联机的全自动在线系统完成碳氧同位素分析。C, O同位素比率均换算为Vienna Pee Dee Belemnite (V-PDB)标准,样品的分析精度为±0.1‰(碳同位素优于±0.06‰,氧同位素优于±0.08‰)。 碳酸盐含量由中和滴定法测得,分析精度为0.5%。数据的年龄是根据古地磁极性柱与国际标准极性柱的对比并通过线性内插获得。通过塔吉克盆地的碳、氧同位素数据分析,可以重建晚始新世-早渐新世以来干旱环境的演化历史,进而探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相应。C、O同位素数据揭示了34Ma以来塔吉克盆地的干旱化加剧。
孙继敏
1990-2020年 中蒙俄经济走廊公路、铁路、管线空间分布图 1)1990年公路、铁路、管线空间数据;2015年中蒙俄经济走廊公路、铁路、管线空间数据;2020年中蒙俄经济走廊公路、铁路、管线空间数据; 2)在NASA网站下载中蒙俄经济走廊范围内的遥感影像,用ARCGIS10.2软件人工解译提取公路、铁路;地图要素借助俄罗斯地图册标注;管线数据参考相关地图人工标注 ; 3)图件集比例尺为1:2500000,清晰反映了近30年来中蒙俄经济走廊交通及管线变化情况; 4)数据详细显示了近30年来中蒙俄经济走廊交通及管线的变化情况,为后期研究交通及管线建设对生态环境变化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卜晓燕
本数据集包括了中蒙俄经济走廊区1982-2015年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2000-2020年最大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以及2001-2019年土地覆被利用变化数据(LUCC)。其中,NDVI数据提取自GIMMS卫星数据,分辨率为8km;EVI和LUCC数据提取自MODIS卫星数据(MOD13A3和MCD12C1),分辨率分别为1km和5km。数据集过滤了MODIS卫星数据中原本存在的异常值或缺测值,相比源数据质量更高。其中,使用最大值提取法处理NDVI和EVI数据,得到年最大NDVI和EVI,可以更好地反应研究区的植被分布及变化情况。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植被和土地利用变化,可以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张雪芹
为整合泛第三极家鸡数据,建设“全球家鸡基因组数据库(Chicken2K)”,为国际家鸡起源驯化选择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家鸡新品种选育改良提供科学指导。2022年本子课题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动物种质资源库)合作,申请使用库内近年采集保藏的东南亚地区家养动物遗传样本,挑选代表性个体开展遗传多样性评估。本数据集包含动物种质资源库馆藏的东南亚国家(老挝、泰国、缅甸、越南)家鸡及红原鸡血液、组织样品信息共224份。本数据集包含样品物种、品种、详细采样地、样品类型、采集时间、采集人、保存方式等基本样品信息,以excel表形式存储。
彭旻晟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作为生态系统物质及能量循环的基础,能够反映区域和全球尺度植被的固碳能力,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产品生产,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的原理耦合遥感、气象、植被及土壤类型数据进行了国家屏障区生态系统生产力建模研究。在参数的选择上,由SPOT/VEG ETATION NDVI卫星遥感数据、中国植被图、太阳总辐射值及温度等数据计算出光合有效辐射(APAR);根据区域蒸散模型模拟水分胁迫因子,与土壤水分子模型相比,它可以简化参数,增强模型的可操作性。将光合有效辐射和实际光能利用率作为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的输入变量,基于参数化模型实现对青藏高原2000-2018年1km分辨率的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王晓峰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表现在生命系统的各个组织水平上,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境质量越高,生物栖息地环境越好,生物多样性越高,在部分研究中采用生境质量指数来表征生物多样性(肖强 et al. 2014)。生境质量指数(Habitat Quality,HQ)是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生境适宜性和生境退化程度状况进行评价的一个无量纲综合性指标,以耕地、道路、城镇和河流作为生境胁迫因子,打分形成敏感性参数。针对生物多样性产品生产,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InVEST模型进行了国家屏障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建模研究。InVEST模型具有输入数据量少、导出数据量大、对抽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等优点,是当前生物多样性评估的重要手段。基于青藏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选取水田、旱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这5种人类活动影响极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作为威胁因子。将土地利用数据作为InVEST模型的输入变量,基于参数化模型实现对青藏高原2000-2020年1km分辨率的陆地生物多样性估算。
王晓峰
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以荒漠、山地和高原等地形为主,平均海拔为1000m左右,气候极度干旱,荒漠分布面积大,生态脆弱,干热季可持续时间久,可长达7个月,年平均降雨量最多也仅有150mm。区内自然环境差异大,地质条件复杂,在区域差异化的构造、地震、气象、水文、生态等的复合驱动作用下,走廊范围内泥石流滑坡广泛分布。以遥感影像为基础,解译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滑坡泥石流灾害,统计显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共发育滑坡303处,泥石流灾害2159处,泥石流主要包括冻融型泥石流、冰水型泥石流、暴雨型泥石流3种类型。
邹强
冰川厚度变化是冰川变化监测的关键参数,利用历史高分KH-9影像(1974年)、SRTM DEM数据产品 (2000年)、TanDEM-X双站干涉SAR数据(2011-2014)和SPOT-7影像(2015年)数据并分别基于光学摄影测量技术和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制备了藏东南雅弄冰川区的多期的数字高程模型。其中,对于TanDEM-X雷达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其在冰川区的几何定位误差进行了去除,同时针对KH-9 DEM中雪盖区的异常变化值进行了剔除。然后经过X波段和C波段雷达波穿透深度改正最后生成了雅弄冰川在1975-2015年期间的年代际和年际的厚度变化数据集。该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m,可进一步用于冰川演变模型参数标定,分析冰川未来变化等方面。
周玉杉, 李新, 郑东海, 李志伟
调查并收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蔓菁种质资源,进行同质园实验获得表型数据,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数据文库并构建高质量参考基因组。使用重测序技术对蔓菁群体进行结构分析,结合早期人类迁徙及扩散路线对蔓菁在青藏高原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进行探究。与表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对蔓菁现代居群适应性机制进行解析。从全基因组层面上理解泛第三极的环境差异以及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和文化差异对青藏高原植物迁徙、适应及驯化的影响。
段元文
调查并收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蔓菁种质资源,进行同质园实验获得表型数据,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数据文库并构建高质量参考基因组。使用重测序技术对蔓菁群体进行结构分析,结合早期人类迁徙及扩散路线对蔓菁在青藏高原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进行探究。与表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对蔓菁现代居群适应性机制进行解析。从全基因组层面上理解泛第三极的环境差异以及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和文化差异对青藏高原植物迁徙、适应及驯化的影响。
段元文
调查并收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蔓菁种质资源,进行同质园实验获得表型数据,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数据文库并构建高质量参考基因组。使用重测序技术对蔓菁群体进行结构分析,结合早期人类迁徙及扩散路线对蔓菁在青藏高原现代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进行探究。与表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对蔓菁现代居群适应性机制进行解析。从全基因组层面上理解泛第三极的环境差异以及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和文化差异对青藏高原植物迁徙、适应及驯化的影响。
段元文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冰冻圈和极地环境变化关键参数观测与反演”第一课题“冰冻圈关键参数多尺度观测与数据产品研制“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周石硚课题组利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8个参评因素,通过划分等级的方式评价了第三极地区现有的8套冰川编目数据的综合质量,并融合各评价单元内综合质量最佳的数据生成了一套新的冰川编目数据。新数据大大提高了整个第三极地区单一冰川编目数据的质量。 该数据内容包括(1)原冰川编目数据信息,包括冰川的经纬度、面积、高程、坡度、坡向、遥感数据的采集时间等;(2)评价信息,包括8个参评因素的标准化指标值、综合评价值和评价单元内冰川编目数据的等级等。这些数据不仅可以让潜在用户知道某个区域综合质量最佳的产品,还能提供冰川编目数据的单一质量或因素(如季节性积雪)。
何霞, 周石硚
为描述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泛第三极地区)主要驯化动物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厘清其相关遗传背景。2020年我们对266个全球家鸡血液、组织等DNA组织样品提取总DNA后建库并做全基因组测序,同时下载已公布家鸡基因组数据一共863个家鸡基因组开展群体分析,为探索泛第三极地区家鸡驯化、迁徙、扩张等群体历史事件提供基础数据,并进一步探讨驯化动物对干燥等恶劣环境的适应机理提供资料。本数据集相关文章已发表,本数据集内所有数据提供fastq,bam,vcf,snp文件在线下载。
彭旻晟
This is a datase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elevation,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diversity attributes (richness, diversity, evenness and dominance), stem density, and forest biomass changes along the elevational gradient in the Kangchenjunga Landscape, eastern Himalayas.
Nita Dyola, Shalik Ram Sigdel, Eryuan Liang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