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内容:数据为围栏工程实地采样数据,包含样方编号、草地类型、调查县、调查地点、工程类型、采样时间、工程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经度(°E)"、"纬度(°N)"、"海拔(m)"、"总盖度(%)" "高度平均(cm)"、地上生物量(g/m2)、地下生物量(g/m2)、总生物量(g/m2), 2)数据来源:实地采样数据 3)数据质量:质量较高。 4)数据应用前景:青藏高原草地围栏工程将在保护草地、恢复区域植被生产力上获得显著成效,工程的实施为区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保障了当地农牧民收入与地区经济为稳定的增长。此外,工程的实施保证并支持了藏区牧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实现了牧区草地保护与牧民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这对维护西藏社会全面稳定,促进西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洪江涛, 王小丹
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铁路线 : 满洲里-赤塔; 呼和浩特-二连-乌兰巴托 ; 绥芬河-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 ; 二连-扎门乌德 ;大连-哈尔滨 ; 哈尔滨-满洲里 ;集宁-二连 ; 长春-晖春 ;扎门乌德达-乌兰巴托-苏赫巴托 ; 后贝加尔斯克-赤塔 ; 新西伯利亚-乌兰乌德 ; 乌兰乌德-恰克图--达尔汗-巴彦郭勒-乌兰巴托-巴彦塔尔-戈壁苏木贝尔-乔伊尔-赛音山达-扎门乌德-二连浩特-集宁-阳高--张家口-廊坊-天津港;内蒙古-二连浩特-扎门乌德-乔伊尔-乌兰巴托-达尔罕-阿勒坦布拉格-恰克图-乌兰乌德; 纳乌什基-乌兰乌德 ;长春—珲春; 中俄输油管道线路: 中俄原油管道一线、二线(林源-大庆-林甸-讷河-嫩江-大杨树-乌尔其-加格达奇-漠河-松岭-劲松-新林-塔河-瓦拉干-二十二站-兴安镇-斯科沃罗季诺(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系统) 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大庆—太舍1,2)泰舍特-斯科沃罗季诺-玛格达加奇-哈巴洛夫斯克-佩列沃兹纳亚-科济米诺) 中俄原油管道(泰舍特-连斯克-奥廖克明斯克-阿尔丹-腾达-斯科沃罗季诺-漠河-齐齐哈尔-大庆) 中俄远东管道(泰舍特-连斯克-奥廖克明斯克-阿尔丹-腾达-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卜晓燕
青藏高原农牧区社会经济脆弱性参数数据集主要包含青藏高原农牧区县域尺度社会经济脆弱性参数数据。数据时间范围为2000-2015年,涉及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的112个县区,主要参数指标包括人口密度、单位从业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乡村从业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农林牧渔从业人数占乡村从业人数比例、人均GDP、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油料产量、单位面积牲畜存栏量、人均肉类产量、中小学在校学生数占总人口比例、万人医院床位数。采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并通过ArcGIS空间化,最终得到县域尺度社会经济脆弱性参数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数据通过Shape文件和Excel文件两种方式表达。本数据集将为农牧区社会经济脆弱性评估和典型农牧区的选取提供参考。
战金艳, 滕艳敏, 刘世梁
班戈、伦坡拉地点的化石研究意义重大,化石的年代数据不可或缺。该地区发育有火山凝灰岩,其中的锆石可用来做U-Pb年龄分析,以此来判断地层及化石的年龄。本数据以图示的方式展示班戈、伦坡拉化石地点凝灰岩样品中的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图中标明了大量锆石的外形,并在不同的锆石样品上标明了年龄分析结果,数据展示了相关研究所采用的较大的样本量,分析结果也较清晰。本数据的图片展示直观清楚,结果可靠,对青藏高原的研究有着较为重大的意义。
孙博阳
本数据集是一个包含34年(1983.7-2017.6)的全国高分辨率地表太阳辐射数据集,其分辨率为10公里,数据单位为W/㎡。该数据集是基于以ISCCP-HXG云产品为主要输入的全球高分辨率(3小时,10公里)地表太阳辐射数据集(1983-2017)上,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方式,融合全国2261个气象台站日照时数反演的地表太阳辐射站点数据而生成的全国地表太阳辐射分布数据。验证并和其他全球卫星辐射产品比较表明,该数据集在长期趋势模拟上比GEWEX-SRB、CMSAF-CLARA-A2、ISCCP-HXG卫星辐射产品的精度要高。本数据可为陆地表面过程模拟的水文生态学的长期变化应用和研究中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
冯飞, 王开存
印度洋是海气相互作用非常活跃的区域,它与太平洋共同构成的“印度洋-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温最高、体积最大的暖水区,不仅通过季风将大量的热量和水汽输送到热带外海域,而且热带印度洋上空的强对流也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印度洋本身的热力性质以及海气相互作用,需要准确、可靠的格点化三维海温数据集。 本数据集由印度洋三维格点温度构成,其水平范围覆盖印度洋(30°E-105°E,45°S-30°N),垂直方向从表层到2000米共41层,水平分辨率为1/4°,时间分辨率是逐月。数据采用“表层-次表层”反演技术和最优插值方案制作。首先,“表层-次表层”反演过程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广义神经网络)将遥感的海表面温、海表面高度异常等信息投影到次表层,形成反演剖面(或“伪”剖面)。进一步,挑选高质量的反演剖面,补充到英国气象局提供的海洋次表层现场剖面数据库中,使用最优插值方案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融合数据集。通过与现有的IAP、EN4以及Ishii数据集相比,该数据集能够抓住印度洋主要的海温变化特征,高分辨率版本可以提取更多中小尺度信号。该数据集分辨率高,融合了现场剖面和遥感资料的优势,有望在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方面发挥作用。
王公杰, 赵亮
1)数据包括泛第三极固体民用源的各种污染物(CO2、CO、CH4、NOx、SO2、PM2.5、PM10)的排放信息,分别按照中国和泛第三极其他地区两个部分进行数据整理。 2)该数据是在泛第三极固体民用源排放清单的基础上,根据LANDSCAN提供的1km*1km(2017年)的人口数据进行了网格化分配。 3)数据格式为shpfile格式,为高空间分辨率的网格化排放数据。 4)该数据可以为之后泛第三极地区的污染物排放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王书肖
1)数据内容:塔里木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物种名录及其分布数据,包含纲、目、科中文名、科拉丁名、属中文名、属拉丁名、种拉丁名、种中文名、国家、省、市县分布地;2)数据来源及加工方法:基于2008至2020年间对塔里木盆地干旱荒漠区两栖爬行动物野外科考,记录该地区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组成和分布范围;3)数据质量描述:标本的调查、采集和鉴定人员均为专业人员,样品的采集信息经过核对,确保分布数据的质量;4)数据应用成果及前景: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沙蜥属和麻蜥属蜥蜴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数据,可以为为亚洲中部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编目提供重要资料,为评估生物多样性格局及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郭宪光
在过去几十年中,相对于热带气旋(在印度洋称为热带风暴)的路径预报,热带气旋强度的预报能力提高非常有限。 降雨的潜热释放通常认为驱动热带气旋增强非常重要的过程。 很多研究表明热带气旋的降雨和对流特征是影响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非常重要过程,而环境变量相对来说对强度预报的作用非常有限。基于此,提取和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500公里范围内匹配的卫星观测降雨和对流(云顶亮温)数据,来研究这些变量和热带气旋强度和强度变化的关系。 首先将不同来源资料进行时空匹配,包括对原始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与卫星降水和对流数据进行了时空匹配,包括位置对应,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匹配,同时采用线性插值将路径中心位置插值到每小时;热带气旋对应的降雨数据基于TRMM卫星观测计算,热带气旋对应的云顶亮温数据基于多源定轨红外卫星计算,然后根据最佳路径空间位置、时间和影响半径(距气旋中心500km),动态提取和计算相关范围内的TRMM卫星降水和多源定轨红外卫星的红外亮温数据,得到台风路径3小时分辨率的降水和对流数据,其中降水空间分辨率0.25°,对流空间分辨率4km。 该数据显示降雨和热带气旋的强度有非常好的线性关系,降雨越大的热带气旋对应的热带气旋的强度越强。但是这不能说明热带气旋增强是由降雨引起的,快速增强的热带气旋和快速减弱的热带气旋对应的降雨都可以很强。热带气旋从快速减弱到快速增强,深对流云(云顶亮温<208 K)的强度和面积都逐步增大,而与热带气旋的强度没有线性的对应关系。这一部分深对流云的变化领先于热带气旋强度24小时变化, 因此可以作为判断热带气旋强度变化非常重要的指标(Ruan and Wu,2018,GRL)。与热带气旋相对应的降雨和对流特征,可以很好的用来研究热带气旋强度以及强度变化。同时,该数据的降雨具有3小时的分辨率,云顶温度具有半小时的分辨率, 可以做日变化尺度上的相关研究。
吴巧燕
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中蒙俄经济走廊面临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冻土层退化和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冻土退化使中蒙俄交通管线沿线区域泥石流、水毁、冰雪害等灾害频发,同时引起水土流失,进而造成冻土管道露管等严重问题。沙漠化则使研究区生态环境更为脆弱,水土流失、沙尘暴等复合危害频繁发生。因此,本数据集将为中蒙俄经济走廊气候变化及其对冻土、沙漠化等影响研究提供基础气候数据。数据选取了ERA5气候再分析数据的陆地表面气候再分析数据集(ERA5-Land)(来源:https://cds.climate.copernicus.eu)。本数据集采用反距离权重(IDW)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插值,使其空间分辨率达到10km。基于该数据集,可得到过去40年中蒙俄经济走廊区气候要素时空分布格局。
张雪芹
基于MODIS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中蒙俄经济走廊区整体的植被盖度(VC)。传统的VC计算公式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做为变量。为订正土壤背景以及大气作用带来的偏差,本数据集在VC计算过程中,用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代替NDVI。其原始数据为1千米分辨率Terra MODIS植被指数第6版数据(MOD13A3)中的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数据集过滤了MODIS卫星数据中原本存在的异常值或缺测值,相比源数据质量更高。中蒙俄经济走廊是沙漠化高风险区,目前,走廊区沙漠化发展大致沿中蒙交通干道延展,且在城市人口密集区沙漠化程度最为严重。植被盖度数据中可以有效提取区域沙漠化信息,这将为交通管线灾害风险防治与安全运营提供生态环境方面的数据支撑。
张雪芹
古湖沼学和古生态学方法为气候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过程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长期的视角,它们记录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过程。湖泊沉积物中的浮游动物壳体和沉积色素,可以反映湖泊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光合生物)和初级消费者的群落结构的变化。作者利用青藏高原中部湖泊达则错的沉积物中的卤虫的头壳和西藏蚤的卵,以及沉积色素重建了过去600年来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群落变化。利用总氮和总磷重建了湖泊过去营养盐的变化。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主要受控于浮游动物群落,这一结果可为未来高原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梁洁
该数据包含波密2008年降水稳定同位素δ18O日均值,气温和降水量;降水样品由波密气象局采集,降水稳定同位素是在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Laboratoire des Sciences du Climat et de l’Environnement, France)测定,δ18O由MAT-252质谱仪测定。气温和降水量由波密气象局在降水事件发生时记录,气温为降水事件开始与结束的平均值。降水稳定同位素δ18O精度为0.05‰。 该数据研究已发表在JOURNAL OF CLIMATE,题为Precipitation Water Stable Isotopes in the South Tibetan Plateau: Observations and Modeling。
高晶
该数据集包含阿里地区狮泉河国家基准气候站(32°30’N,80°05’E,海拔4278.6米)的大气中PM2.5(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测量仪器为RP 1400A型振荡天平法颗粒物质量浓度监测仪(Tapered Element Oscillating MicroBalance,TEOM),其观测时段为2019年7月8日至2019年8月2日,时间分辨率为1分钟。数据以TXT格式存储。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六专题2(2019QZKK0602)。
黄建平, 张镭, 田鹏飞, 史晋森
该数据提供了南极冰盖2013年-2019年间的年度冰流速产品,该产品是第一个采用Landsat 8 光学影像的全色波段(15米分辨率)获取的南极冰川流速年度产品。所使用的影像时间段为2013年12月-2019年4月。该南极年度冰流产品共采用了超过8万景Landsat 8影像,超过25万景形变测量结果。洲际冰流速产品采用了非局部均值滤波误差处理方法,裸岩区域作为标定的处理方法,提高了冰流的细节和定位精度。是至今为止南极覆盖最全、分辨率最高的年度产品。该产品可以作为评估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重要基础资料,也可以作为冰川模型的标定产品。
沈强
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有效评价,特别是对未来降水量的预测,是制定适应战略的重要依据。本数据是基于RegCM4.6模型,对CanEMS2 (RCP 45和RCP85)、GFDL-ESM2M (RCP2.6、RCP4.5、RCP6.0和RCP8.5)、HadGEM2-ES(RCP2.6、RCP4.5和RCP8.5)、IPSL-CM5A-LR(RCP2.6、RCP4.5、RCP6.0和RCP8.5)、MIROC5(RCP2.6、RCP4.5、RCP6.0和RCP8.5)和NorESM1-M(RCP2.6、RCP4.5、RCP6.0和RCP8.5)等多模型不同碳排放浓度情景下进行区域动力降尺度,获得2007-2099年空间分辨率为0.25度,时间分辨率分别为3小时(部分为6小时)、逐日和逐年的21套中国全境未来气候数据。
潘小多, 张磊
该数据集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史前时代遗址分布数据,研究区主要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长期生活的地区之一。考古遗址出土的遗存是古人类活动遗留下的直接证据。该数据集原始数据数字化自青藏高原文物普查和考古调查结果(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和西藏分册),主要根据其中的遗址分布地图进行了地图数字化,获取了经纬度坐标和海拔。遗址点共计6950处,大部分分布于高原北部地区,遗址的年代范围分布在7000BP至2300BP之间,遗址海拔分布在850m-5447m之间。本数据集对于研究史前时代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的过程与动力等与青藏高原、史前时代人类活动相关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董广辉, 刘峰文
该数据集为孟加拉,Satkhira、Barisal、Sylhet3个观测站点2017-2018年的日降水稳定同位素数据(δ18O,δD,d-excess),由Bangladesh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BAEC)采集,在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环境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用Picarro L2130i 波长扫描光腔衰荡光谱仪测得。 三个观测点样品采集地点及时间: Satkhira :2017.03.11-2018.07.16 Barisal:2017.03.05-2018.07.02 Sylhet : 2017.02.20-2018.09.04
高晶
该数据集为阿里地区驻地狮泉河镇观测数据。阿里地区驻地的经纬度、海拔高度分别为32.50,80.10;4360m。连续观测大气中黑碳(Black carbon)的质量浓度。测量仪器为AE31(Aethalometer),其观测时段为2019年7月13日12:00:00至2020年7月17日21:35:00,时间分辨率为5分钟,中间因仪器故障,有数据缺失。数据文件包括仪器信息、流量参数设置(LPM)及具体观测浓度。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602。
朱崇抒, 胡塔峰, 吴枫, 王启元, 张宁宁, 戴文婷
通过近30年的研究,人们对青藏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以北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2H和18O)的气候控制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然而,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以南)对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控制知识还远远不够。 本研究描述了2016年5月10日至2018年9月21日期间尼泊尔加德满都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季节内和年度变化,并分析了对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可能控制因素。所有样品均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27°42′N, 85°20′E),平均海拔约1400m。并结合了2001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21日的气象资料,给出了降水量(P)、温度(T)和相对湿度(RH)的值。
高晶
联系方式
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