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冻土图(1:300万)(李树德和程国栋,1996)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今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根据多年从事冻土考察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及前人研究论文、文献、并详细研究与参阅了航空像片、卫星影像及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童伯良 等,1983)、祁连山地貌图(1:100万)(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85)、青藏高原自然景观图(1:300万)(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1990)、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遗迹分布图(1:300万)(李炳元和李吉均,199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通天河-雅砻江调水区冻土遥感图(1:50万)(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1995)、中国冰雪冻土图(1:400万)(施雅风和米德生,1988),在100万航测地形图上进行编绘,然后缩编成1:300万青藏高原冻土图。后经由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南卓铜等数字化完成。 数据包括: 1)数字化的青藏高原冻土分布图 2)青藏高原冻土图扫描图 数字化后的冻土分布图中的冻土类型包括: 0, Seasonally frozen ground;季节冻土 1, permafrost;多年冻土 2, island permafrost;岛状多年冻土 3, continuous permafrost;片状多年冻土
程国栋, 李树德, 南卓铜, 童伯良
中国冰冻圈是指中国范围内,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的冻结部分。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是对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建立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一方面是满足地球系统科学的需要,为研制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冻土、冰川以及雪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模型提供参数与验证数据;另一方面系统整理和抢救宝贵的冰冻圈数据,为其提供一个科学、高效、安全的管理与分析工具。 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包含三个不同空间的基础数据库。其中青藏高原基础数据库主要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域,范围在东经70—105°,北纬20—40°之间,主要包含以下类型的数据: 1、冰冻圈数据。包括: 冻土类型; 积雪深度分布; 第四纪冰川遗迹图; 2、自然环境与资源。包括: 水文:地表水; 基础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 地表特性:植被类型; 气象站观测数据:气温、地表温度、降水量; 3、社会经济资源: 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气象台站分布图; 4、高原冻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模型(Fgmodel):预测了2009年、2049年和2099年的多年冻土分布数据。 详情请查看数据中的文档“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设计.doc”、“中国冰冻圈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字典.DOC”、“数据库-青藏高原.DOC”和“数据库-青藏高原 附表.DOC”。
李新
研究区位于天山北麓中段部分,西起新疆塔城 地区的乌苏市、东到昌吉州的木垒县,东西长约 500 km。天山北坡植被垂直带可分为高山座垫植被( >3400 m)、高山亚高山草甸带(3400~2700 m)、中山 森林带(2700~1720 m)、森林草原过渡带(1720~ 1300 m)、半荒漠带(1300~700 m)和典型荒漠带 ( <700 m) 。 选择天山北坡根据垂直植被带特点,选取不同海拔、不同植被带和不同沉积年代的5个沉积剖面进行研究。取得的5个中晚全新世剖面来计算孢粉复合分异度 指数,并尝试利用该指数来解释孢粉多样性,再结合 粒度、磁化率、烧失量等多项分析的数值整合来探讨 该区中晚全新世以来生物多样性变化和环境特征。 数据包括: 1.大西沟剖面孢粉粒数资料(8-110厘米共52层的孢粉粒数,3640±60aB.P-890±60aB.P) 2.小西沟剖面孢粉粒数资料(0-90厘米共38层的孢粉粒数,3240±60 aB.P) 3.桦树窝子剖面孢粉粒数资料(0-106厘米共52层的孢粉粒数,2170±185aB.P-450±155aB.P) 4.四厂湖剖面孢粉粒数资料(10-84厘米共19层的孢粉粒数,1000±50aB.P-665±65aB.P) 5.东道海子剖面B孢粉粒数资料(0-190厘米共64层的孢粉粒数,4500±310aB.P-305±130aB.P) 数据的详细说明请参考文献“新疆天山北坡地区中晚全新世古生物多样性特征”。
倪健
本次冰湖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湖编目参考Landsat4/5(MSS、TM),SPOT(XS),IRS-1C/1D(LISS-III)等遥感数据,反映了该地区2004年面积大于0.01 km2的冰湖现状。 2、冰湖编目覆盖:Yamuna basin、Ravi basin 、Chenab basin、 Satluj River Basin等流域 3、冰湖编目内容包括:冰湖编目、冰湖类型、冰湖宽度、冰湖朝向、冰湖距离冰川长度等属性 4、投影参数: Projection: Albers Equal Area Conic Ellipsoid: WGS 84 Datum: WGS 1984 False easting: 0.0000000 False northing: 0.0000000 Central meridian: 82° 30’E Central parallel: 0° 0’ N Latitude of first parallel: 20° N Latitude of second parallel: 35° N 详细数据说明请参考数据文档及报告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中国西部地区长期干湿指数序列(AD1500-BP2000)原始资料是近十几年来公开发表的西部地区干湿/旱涝/降水代用资料,包括树木年轮、冰芯、湖泊沉积、史料文献等多种代用序列共50余条。 在广泛收集的西部地区干湿变化代用资料集的基础上,明确了西部地区干湿变化的主要特征和气候分区,提取不同分区的代用资料信息综合出了西部地区长期干湿指数序列。该数据包括近四百年西部地区五个主要特征气候分区的10年分辨率的干湿指数序列和近五百年其中三个区域的高分辨率(年分辨率)干湿指数序列。 数据包括近四百年西部地区五个主要特征气候分区(干旱区、高原主体、新疆北部、河套地区、高原东北)的10年分辨率的干湿指数序列和近五百年其中三个区域(高原东北、河套地区、新疆北部)的高分辨率(年分辨率)干湿指数序列。 数据的详细说明参考:西部干湿指数序列数据介绍.doc数据文档
钱维宏, 林祥
中纬度亚洲地区存在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的东南部湿润地区(简称季风区)和主要受西风环流控制的内陆干旱区(包括青藏高原北部高寒干旱区,简称西风区)。根据对近年来新发表的气候变化记录证据梳理总结,发现西风区在中— 晚全新世气候湿润,与亚洲季风在早— 中全新世强盛的格局显著不同。过去千年的西风区中世纪暖期干旱,而小冰期相对湿润,与此相对,万象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则显示季风降水在中世纪暖期时整体处于高值,在小冰期处于低值段。在近百年,尤其是近50 a,西北干旱区湿度增加,而季风影响范围内的西北东部和华北等地变得更干。不仅如此,在分属西风和季风影响区的青藏高原北部和南部,年代际— 百年尺度上降水变化也表现出反相位关系。据此我们提出,亚洲中部西风带控制区在现代间冰期从数千年到年代际的各个时间尺度上均存在不同于季风区的湿度(降水)变化模式,称之为现代间冰期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 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集成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兰州大学陈发虎教授,项目运行时间为2006.1-2009.12。 该项目汇交了数据包括: 1. 中东亚干旱区全新世湿度集成曲线数据和12个湖泊各自的湿度数据(11000-0 cal yr BP):包括Lake Van、Aral Sea、Issyk-Kul、乌伦古海、博斯腾湖、巴里坤湖、Bayan Nuur、Telmen Lake、Hovsgol Nuur、居延泽、Gun Nuur和Hulun Nuur。 2. 中东亚干旱区过去1000年湿度集成曲线数据和5个研究点各自的湿度数据(1000-2000):包括Aral Sea、Guliya、博斯腾湖、苏干湖、巴丹吉林沙漠。 数据格式:excel表。
陈发虎
GAME/ Tibet 项目于1997 年夏季在安多(Amdo) 站作过短期预试验观测( PIOP) 。1998 年5~9 月, 安排了连续5 个加强观测期( IOP) , 每个IOP 约一个月。中、日、韩三国80 余名科学工作者分批赴青藏高原,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各项观测试验计划顺利完成。并且从1998 年9 月加强观测结束后,5 个自动气象站(AWS) 、1 个自动气象综合观测站( PAM) 、1 个边界层塔及辐射综合观测站(Amdo) 及9 个土壤温度和湿度观测站一直连续观测至今, 取得了连续8 年零6 个月(从1997 年6 月开始) 极其珍贵的资料。 试验区设在藏北那曲地区的一个150 km ×200 km 的区域内(图1),同时在青藏公路沿线的D66,沱沱河和唐古拉山口(D105) 也建立了观测点。包括高原草甸、高原湖泊、荒漠化草原等不同下垫面上, 设置了以下观测站(点):(1) 两个包括大气和土壤的多学科综合观测站:安多(Amdo) 和那曲(NaquFx) 。这两个站含有多分量辐射观测系统、梯度观测塔、湍流通量直测系统、土壤温湿度梯度观测、无线电探空以及作为卫星资料地面真值利用的地面土壤湿度观测网和多角度光谱仪观测等;(2) 6 个自动气象站(D66 、沱沱河、D105 、D110 、Naqu 和MS3608) 。每个测站都有风、温、湿、压、辐射、地表温度、土壤温湿度和降水等观测;(3) 设在那曲北和南各约80 km 处的PAM( Portable Automated Meso - net) 站(MS3478和MS3637) 有类似于上述两个综合观测站(Amdo和NaquFx) 的主要项目, 同时有风、温、湿的湍流观测;(4) 9 个土壤温度和湿度观测点(D66 、沱沱河、D110 、WADD、NODA、Amdo 、MS3478、MS3478和MS3637) , 每个测站都包含有6 层土壤温度和9 层土壤湿度测量;(5) 一个设在那曲以南的三维多普勒雷达站和邻近(约100 km) 区域内的7 个加密雨量站( Precipitation gauge) , 辐射观测系统主要研究高原云与降水系统, 并作为TRMM 卫星一个地面真值站。 GAME-Tibet项目力求通过不同空间尺度的加强观测试验和长期监测,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的地气相互作用以及对亚洲季风系统的影响。 GAME/ Tibet 项目2000 年结束后, 已加入GEWEX(全球能量和水循环试验) 与CL IVAR (气候变化和预测) 两个大型国际计划联合组织的“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 ”, 开始执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 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 Tibet ) 数据内容分为Prephase Observation Preriod (POP)1997年和IOP1998年 一、POP1997年数据内容: 1、Precipitation Guage Network (PGN) 2、Radiosonde Observation at Naqu 3、Analysis of Stable Isotope for Water Cycle Studies 4、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 5、Large-Scale Hydrological Cycle in Tibet (Link to Numaguchi's home page) 6、Portable Automated Mesonet (PAM) [Japanese] 7、Ground Truth Data Collection(GTDC) fo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8、Tanggula AWS ( D105 station in Tibet ) 9、Syamboche AWS (GEN/GAME AWS in Nepal) 二、IOP1998年数据内容: 1、Anduo (1)PBL Tower 、(2)Radiation 、(3)Turbulence SMTMS 2、D66 (1)AWS (2)SMTMS (3)GTDC(4)Precipitation 3、Toutouhe (1)AWS(2)SMTMS(3)GTDC 4、D110 (1)AWS (2)SMTMS (3)GTDC(4)SMTMS 5、MS3608 (1)AWS (2)SMTMS (3)Precipitation 6、D105 (1)Precipitation (2)GTDC 7、MS3478(NPAM) (1)PAM (2)Precipitation 8、 MS3637 (1)PAM (2)SMTMS (3)Precipitation 9、NODAA (1)SMTMS (2)Precipitation 10、WADD (1)SMTMS (2)Precipitation (3)Barometricmd 11、AQB (1)Precipitation 12、Dienpa( RS2 ) (1)Precipitation 13、Zuri (1)Precipitation(2)Barometricmd 14、Juze (1)Precipitation 15、Naqu hydrological station (1)Precipitation 16、MSofNaqu(1)Barometricmd 16、Naquradarsite (1)Radarsystem(2)Precipitation 17、Syangboche[Nepal](1)AWS 18、Shiqu-anhe(1)AWS(2)GTDC 19、Seqin-Xiang(1)Barometricmd 20、NODA(1)Barometricmd(2)Precipitation(3)SMTMS 21、NaquHY(1)Barometricmd(2)Precipitation 22、NaquFx(BJ)(1)GTDC(2)PBLmd(3)Precipitation 23、MS3543(1)Precipitation 24、MNofAmdo(1)Barometricmd 25、Mardi(1)Runoff 26、Gaize(1)AWS(2)GTDC(3)Sonde
马耀明
蒙古共和国冻土及冻土分区图是从《蒙古共和国国家地图集》(Sodnom and Yanshin, 1990)数字化而来。 该数据集描述了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的分布与一般属性以及蒙古共和国特有的低温现象。具体数字化了两个图版。第一个图版的比例尺是1:12,000,000,描述了四个一般的冻土区,包括:(1)连续和不连续多年冻土;(2)岛状和稀疏岛状多年冻土;(3)零星多年冻土;(4)季节冻土。第二个图版的比例尺是1:4,500,000,描述了14个不同的地形类型,地形类型根据高程、年平均气温、多年冻土厚度和融化深度,以及季节冻土的冻结深度划分。6类蒙古共和国特有的低温现象的位置也包括在内,分别为:多年生冻胀丘(pingo)、冰锥、热喀斯特、冻土滑坡(detachment failures)、融冻泥流、冷生夷平(cryoplatation processes)作用。 数据的格式为ESRI shapefiles,用户也可通过美国冰雪数据中心下载(https://nsidc.org/data/ggd648)。
A. L.Yanshin, Sodnom
该数据是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童伯良 等,1983)的数字化,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是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童伯良、李数德、卜觉英、邱国庆等编制的,其目的在于反映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层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与主要自然环境因素的生成关系总貌。 编制该图的基础资料包括有:青藏公路沿线1:200000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和图件(青海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中国科学院冰川冰土研究所自1960年以来在青藏公路沿线的西大滩、昆仑山垭口盆地、清水河、风火山、沱沱河、桑马盆地、布曲河、土门格拉、两道河等九个地点的冻土研究成果;格尔木—拉萨输油管线的钻探资料以及工作区的航测地形资料。以1:200000万地形图当工作底图,编绘成多年冻土图,再缩编成1:600000的成图,以保证图的精确性。为了弥补沿线更大范围内资料的不足,把公路沿线九个冻土研究点上探明的冻土特征规律应用于地质地理条件类同的地段,同时利用航片补充编图区的冻融地质作用和冻土特征。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包括青藏公路沿线年平均气温等值线图(1:720万)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1:60万),其中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中又包含多年冻土类型、岩性、冻土现象、贯通融区类型、冻土工程分类、地质构造断裂等信息。本数据仅对多年冻土信息进行了数字化,其空间范围北起青藏公路的大西滩,南至桑雄,长达近800公里,宽约40-50公里。 本数据集包括:矢量化的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和《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扫描图,其中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图的属性信息如下: A-1;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C;残留多年冻土层、隔年层 A-2;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0.5°C;0-25m A-3;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5~-1.5°C;25-60m A-4;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1.5~-3.5°C;60-120m A-5;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3.5°C;>120m B-1;Island permafrost ground;岛状多年冻土;季节冻土(Seasonal Frozen Ground); B-2;Continuous permafrost;大片多年冻土区;>0°C;残留多年冻土层、隔年层 B-3;Island permafrost extent;岛状多年冻土区;0~-0.5°C;0-25m B-4;Island permafrost extent;岛状多年冻土区;-0.5~-1.5°C;25-60m B-5;Island permafrost extent;岛状多年冻土区;-1.5~-3.5°C;60-120m
童伯良, 李树德, 卜觉英, 邱国庆
本次冰川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es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川编目采用landsat遥感数据,反映的尼泊尔地区2000年的冰川现状。 2、冰川编目覆盖:尼泊尔地区 3、冰川编目内容包括:冰川位置、冰川编码、冰川名称、冰川面积、冰川长度、冰川厚度、冰储量、冰川类型、冰川朝向等属性 4、数据投影信息: Grid Zone IIA Projection:Lambert conformal conic Ellipsoid: Everest (India 1956) Datum:India (India, Nepal) False easting: 2743196.40 False northing: 914398.80 Central meridian: 90°00'00"E Central parallel: 26°00'00"N Scale factor: 0.998786 Standard parallel 1:23°09'28.17"N Standard parallel 2:28°49'8.18"N Minimum X Value:1920240 Maximum X Value:2651760 Minimum Y Value:914398 Maximum Y Value:1188720 Grid Zone IIB Projection:Lambert conformal conic Ellipsoid: Everest (India 1956) Datum:India (India, Nepal) False easting: 2743196.40 False northing: 914398.80 Central meridian: 90°00'00"E Central parallel: 26°00'00"N Scale factor: 0.998786 Standard parallel 1:21°30'00"N Standard parallel 2:30°00'00"N Minimum X Value:1823188 Maximum X Value:2000644 Minimum Y Value:1306643 Maximum Y Value:1433476 详细数据说明请参考文档及报告
Samjwal Ratna Bajracharya, Sharad Prasad Joshi
该数据源是1991-1996年,俄罗斯出版1:250的《Geocryological Map of Russia and Neighbouring Republics》系列图,该图采用俄语标注,共16幅。1998年,Zaitsev等将其翻译为英文。这次数字化,将选择其中的7个主题进行数字化,分别为:1)Distribution of frozen and unfrozen ground,2)Mean annual temperature of unfrozen ground at the depth of zero annual amplitude” might be awkward as we do not know where is the depth of zero amplitude, and lack data, generally. 3)Thickness of permafrost,4)Depth from the surface and thickness of relict permafrost, 5)Distribution of permafrost containing cryopegs, 6)Thickness of permafrost containing cryopegs, 7)Distribution of permafrost with depth。 1、该数据包括两个矢量图层:(1)冻土分布层(permofrostpermafrost distribution)(2)冻土温度层(permafrost_temperature)(3)冻土厚度图(permafrost thickness)(4)冻土形成条件(permafrost formation conditions)(5)纠正图像(Correction Image) 2.冻土层分布图包括以下几个字段:AREA,PERIMETER,FROZEN_,FROZEN_ID:POLY_,POLY_,RINGS_OK,RINGS_NOK,A,冻土层:FROZEN_SOI,温度。冻土层和FROZEN_SOI是冻土类型的中英文表示。 4、冻土层属性: Frozen-Soil 冻土层 温度水域 Continuous Predominantly unfrozen 连续大片非冻土 1-5 Continuous permafrost 连续多年冻土 -3- -5 Continuous unfrozen ground 连续非冻土 4-6 Discontinuous permafrost 不连续多年冻土 0.5- -2 Predominantly continuous permafrost 大片连续多年冻土 -1- -3 Predominantly unfrozen ground 大片非冻土 1-3 5、投影信息: PROJCS["Asia_North_Equidistant_Conic", GEOGCS["GCS_North_American_1927", DATUM["North_American_Datum_1927", SPHEROID["Clarke_1866",6378206.4,294.9786982]], PRIMEM["Greenwich",0.0],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PROJECTION["Equidistant_Conic"], PARAMETER["False_Easting",0.0], PARAMETER["False_Northing",0.0], PARAMETER["longitude_of_center",100.0],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1",15.0], PARAMETER["Standard_Parallel_2",58.3], PARAMETER["latitude_of_center",60.0], UNIT["Meter",1.0]]
Yershow
本次冰湖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es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湖编目采用landsat遥感数据,反映的尼泊尔地区2000年面积大于0.01km2的冰湖现状。 2、冰湖编目覆盖:尼泊尔地区 3、冰湖编目内容包括:冰湖编码、冰湖类型、冰湖面积、冰湖距冰川的距离、与冰湖相关的冰川等属性 4、数据投影信息: Grid Zone IIA Projection:Lambert conformal conic Ellipsoid: Everest (India 1956) Datum:India (India, Nepal) False easting: 2743196.40 False northing: 914398.80 Central meridian: 90°00'00"E Central parallel: 26°00'00"N Scale factor: 0.998786 Standard parallel 1:23°09'28.17"N Standard parallel 2:28°49'8.18"N Minimum X Value:1920240 Maximum X Value:2651760 Minimum Y Value:914398 Maximum Y Value:1188720 Grid Zone IIB Projection:Lambert conformal conic Ellipsoid: Everest (India 1956) Datum:India (India, Nepal) False easting: 2743196.40 False northing: 914398.80 Central meridian: 90°00'00"E Central parallel: 26°00'00"N Scale factor: 0.998786 Standard parallel 1:21°30'00"N Standard parallel 2:30°00'00"N Minimum X Value:1823188 Maximum X Value:2000644 Minimum Y Value:1306643 Maximum Y Value:1433476 详细数据说明请参考数据文档及报告
Sharad Prasad Joshi, Pradeep Kumar Mool, Samjwal Ratna Bajracharya
本次冰川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川编目采用landsat遥感数据,反映的巴基斯坦地区2003-2004年的冰川现状。 2、冰川编目覆盖:印度河上游Swat, Chitral, Gilgit, Hunza, Shigar, Shyok, Upper 、Indus, Shingo, Astor and Jhelum等流域。 3、冰川编目内容包括:冰川位置、冰川编码、冰川名称、冰川面积、冰川长度、冰川厚度、冰储量、冰川类型、冰川朝向等属性。 详细数据说明请参考数据文档及报告。
ICIMOD, UNEP/RRC-AP
本数据集中包括:使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卫星所携带的星载微波辐射计SSM/I的微波亮度温度。包含1987年-2007年的19H,19V,22V,37H,37V,85H,85V七个通道的每日两次(升轨&降轨)亮度温度。 专用微波成像仪(Special Sensor Microwave/Image,SSM/I)由美国休斯公司研制,于1987年首次由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中的Block 5D-/F8卫星载入空间执行探测使命。从1987年DMSP升空到1997年TRMM升空的10年时间内,SSM/I一直是世界上最先进、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星载被动微波遥感探测仪器。DMSP卫星为近极地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高度约833 km,轨道面倾角98.8°,轨道周期102.2 min,地方时6时左右通过赤道,24h覆盖一次全球。SSM/I由设置在4个频率处的7个通道组成,中心频率分别为19.35、22.24、37.05和85.50 GHz。其仪器实际上是由7个相互独立的全功率型、平衡混频、超外差式接收的被动微波辐射计系统构成,可以同时测量来自地球和大气系统的微波辐射。除22.24 GHz频率外,其它频率均同时具有水平和垂直两种极化状态。 SSM/I若干特征值 通道 频率 (GHz) 极化方式(V/H) 空间分辨率 (km×km) 足迹大小 (km) 19V 19.35 V 25×25 56 19H 19.35 H 25×25 56 22V 22.24 V 25×25 45 37V 37.05 V 25×25 33 37H 37.05 H 25×25 33 85V 85.50 V 12.5×12.5 14 85H 85.50 H 12.5×12.5 14 1、文件格式和命名: 每组数据均由遥感数据文件,.JPG图像文件和.met辅助信息文件,以及.TIM时间信息文件和相应的.met时间信息辅助文件构成。 SSMI_Grid_China目录下的每组数据文件名及命名规则如下: China-EASE-Fnn-ML/HaaaabbbA/D.ccH/V(遥感数据) China-EASE-Fnn -ML/HaaaabbbA/D.ccH/V.jpg (图像文件) China-EASE-Fnn-ML/HaaaabbbA/D.ccH/V.met(辅助信息文件) China-EASE-Fnn-ML/HaaaabbbA/D.TIM (时间信息文件) China-EASE- Fnn -ML/HaaaabbbA/D.TIM.met (时间信息辅助文件) 其中:EASE代表EASE-Grid投影方式;Fnn代表搭载卫星编号(F08,F11,F13);ML/H分别代表多通道低分辨率和多通道高分辨率;A/D分别代表升轨(A)和降轨(D);aaaa代表年份;bbb代表该年的儒略日;cc代表通道号(19H,19V,22V,37H,37V,85H,85V);H/V分别代表水平极化(H)和垂直极化(V)。 2、坐标系及投影: 投影方式为等积割圆柱投影,双标准纬线为南北纬30度。有关EASE-GRID的相关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www.ncgia.ucsb.edu/globalgrids-book/ease_grid/。如果需要将EASE-Grid投影方式转换成Geographic投影方式,请参照ease2geo.prj文件,内容如下: Input projection cylindrical units meters parameters 6371228 6371228 1 /* Enter projection type (1, 2, or 3) 0 00 00 /* Longitude of central meridian 30 00 00 /* Latitude of standard parallel Output Projection GEOGRAPHIC Spheroid KRASovsky Units dd parameters end 3、数据格式: 以整数形二进制存储,行列号:308*166,每个数据占2个字节。本数据集中实际存储的数据为亮温*10,读出数据后需除以10得到真实亮温。 4、数据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25km,12.5km (SSM/I 85GHz); 时间分辨率:逐日,从1978年至2007年。 5、空间范围: 经度:60°-140°东经; 纬度:15°-55°北纬。 6、数据读取: 每一组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据文件,.JPG图像文件和.met辅助信息文件,其中JPG文件可以用Windows图片和传真查看器打开,.met辅助信息文件可以用记事本打开,遥感影像数据文件可以在ENVI和ERDAS软件中打开。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NSIDC)
本次冰湖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湖编目参照Landsat 4/5(MSS,TM/1984/1999),Landsat 7(TM & ETM+),IRS-1C,LISS-III (1995 IRS-1C),(1997 IRS-1D) 等遥感数据,反映了该地区2000年面积大于0.01km2的冰湖现状。 2、冰湖编目覆盖: Tista Basin,锡金地区 3、冰湖编目内容包括:冰湖编目、冰湖类型、冰湖朝向、冰湖宽度、冰湖面积、冰湖深度、冰湖长度等属性 4、投影参数: Projection:Lambert conformal conic Ellipsoid:Everest (India 1956) Datum:India (India, Sikkim) False easting:2743196.40 False northing:914398.80 Central meridian:90°00’00” E Central parallel:26°00’00” N Scale factor:0.998786 Standard parallel 1:23°09’28.17” N Standard parallel 2:28°49’8.18” N Minimum X Value:2545172 Maximum X Value:2645240 Minimum Y Value:1026436 Maximum Y Value:1163523 详细数据说明请参考数据文档及报告
Pradeep Kumar Mool, Samjwal Ratna Bajracharya
通用环流模式(GCM)的应用可以提高我们对气候强迫的理解。此外,更长的气候记录跨越更广泛的气候状态有助于评估模型的技能,以模拟不同于现在的气候。首先试图找到一种结合不同季节温度影响的代用指标,然后结合北京石笋层序列和祁连树轮序列,在过去的千年里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温度重建,与基于GCM的ECH-G模拟中国千年温度记录进行比较。基于31年的平均值(超过P<0.01),模拟与重建温度记录的相关系数为0.61。由组合的代用指标和模拟系列所显示的不对称V型低频变化是中国上千年温度的主要长期模式,这表明太阳辐照度和温室气体可以解释低频变化的大部分。实验中为了保留低频信息,使用保守的去趋势方法消除与年龄有关的生长趋势。每个树环系列都安装了一个负指数曲线,同时保留所有的变化。 1000年(公元1000年-公元2000年)石笋和树轮集成年平均温度重建数据(excel 表格)的字段包括(4个): 1)年份 2)年平均温度重建 3)重建温度偏差 4)模拟温度偏差
谭明
青藏高原近20年土壤水分及雪水当量的参数反演研究项目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负责人为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施建成研究员,项目运行时间为2004.1-2007.12。 该项目汇交数据:青藏高原2001-2005年逐月MODIS雪盖产品。 该数据集是利用MODIS获取的影像数据,结合ASTER影像数据,在青藏高原进行亚像元级的雪盖面积分类和变化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研究亚像元雪盖面积分类算法,包括利用归一化积雪指数进行统计回归方法和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在进行混合像元分解中,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并提出利用归一化积雪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雪端元和非雪端元的自动提取; 在亚像元雪盖面积分类算法的基础上,进行青藏高原雪盖面积变化分析,通过建立决策树的方法,进行云和雪的检测和去云处理,并利用时间序列影像,进行合成和镶嵌,构成青藏高原的亚像元雪盖面积分类数据库, 对青藏高原雪盖面积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
施建成, 许丽娜
本次冰川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 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es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Cold and Arid Region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AREERI) 的联合支持。 1、冰湖编目采用landsat(TM,ETM),Aster遥感数据,反映的喜马拉雅地区2004年面积大于0.01km2的冰湖现状。 2、冰湖编目覆盖:喜马拉雅山地区Pumqu(Arun), Rongxer (Tama Koshi), Poiqu(Bhote-Sun Koshi), Jilongcangbu (Trishuli), Zangbuqin(Budhigandaki), Majiacangbu (Humla Karnali)等流域。 3、冰湖编目内容包括:冰湖编目、冰湖类型、冰湖朝向、冰湖宽度、冰湖面积、冰湖深度、冰湖长度等属性。 4、数据投影信息: Projection::Transverse_Mercator False_Easting:500000.000000 False_Northing:0.000000 Central_Meridian:87.000000 Scale_Factor:0.999600 Latitude_Of_Origin:0.000000 Linear Unit:Meter(1.000000)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GCS_WGS_1984 Angular Unit: Degree (0.017453292519943299) Prime Meridian:Greenwich (0.000000000000000000) Datum:D_WGS_1984 Spheroid:WGS_1984 Semimajor Axis:6378137.000000000000000000 Semiminor Axis:6356752.314245179300000000 Inverse Flattening:298.257223563000030000 详细数据说明请参考文档及报告。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本次冰湖编目受到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and United Nationenvironment Programme/Regional Resourc Centre, Asia and The Pacific (UNEP/RRC-AP) 的联合支持。 1、冰湖编目参照地形图数据,反映了该地区2000年的冰湖现状。 2、冰湖编目覆盖:不丹地区Pa Chu Sub-basin, Mo Chu Sub-basin,Thim Chu Sub-basin, Pho Chu Sub-basin,Mangde Chu Sub-basin, Chamkhar Chu Sub-basin, Kuri Chu Sub-basin, Dangme Chu Sub-basin, Northern Basin等流域。 3、冰湖编目内容包括:冰湖编目、冰湖类型、冰湖朝向、冰湖宽度、冰湖面积、冰湖深度、冰湖长度等属性。 4、数据投影: Projection: Polyconic Ellipsoid: Everest (India 1956) Datum: Indian (India, Nepal) False easting: 2,743,196.4 False northing: 914,398.80 Central meridian: 90° 0’ 00” E Central parallel: 26° 0’ 00” N Scale factor: 0.998786 数据详细说明请参考文档及报告。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ICIMOD)
哈萨克斯坦1:1000万冻土类型图,数据包括三个shp矢量图层: 1、线状ranges.shp,表示冻土范围; 2、面状kaz_perm.shp,冻土层 3、一个属性说明word文档。 kaz_perm属性表包括四个字段ID,REGION,SUBREGION,M_RANGE。 主要的属性对照: 一、Area I. Altai-TienShan 二、Region: High mountains I.1. Altai、I.2. Saur-Tarbagatai、I.3.Dzhungarskyi 、 I.4. Northern Tien Shan、I.5. Western Tien Shan Intermountain depressions I.6. Zaysanskyi、I.7. Alakulskyi、I.8. Iliyskyi II. Western Siberian 二、Region: Planes II.1. Northern Kazakhstanskyi V. Western Kazakhstanskaya III. Kazakh small hills area IV. Turanskaya: IV.1. Turgayskyi IV.2. Near Aaralskyi IV.3. Chuysko-Syrdaryinskyi IV.4. South-Balkhashskyi V. Western Kazakhstanskaya: V.1. Mugodzhar-Uralskyi V.2. Near Caspian V.3. manghyshlak-Ustyrtskyi 三、Sub-region: I.1.1. Western Altai I.1.2. South Altai I.1.3. Kalbinskyi I.2.1. Tarbagatayskyi I.2.2. Saurskyi I.3.1. Nortern Dzhungarskyi I.3.2. Western Dzhungarskyi I.3.3. Southern Dzhungarskyi I.4.1. Kirgizskyi Alatau I.4.2. Zailiyskyi-Kungeyskyi I.4.3. Ketmenskyi I.4.4. Bayankolskyi I.5.1. Karatauskyi I.5.2. Talaso-Ugamskyi 图层投影信息为: GEOGCS["GCS_WGS_1984", DATUM["WGS_1984", SPHEROID["WGS_1984",6378137.0,298.257223563]], PRIMEM["Greenwich",0.0], UNIT["Degree",0.0174532925199433]] 区域的不同代表冻土不同的属性,具体属性信息可从word文档中得知。
Sergei Marchenko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