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为利用红外光谱仪BOMEM MR304在张掖市区、机场、荒漠、小满镇五星村加密观测区等地测量的8-14µm典型地物的热红外波谱数据。 1) 测量目的 红外波谱数据测量的目的在于:定标场地红外波谱的同步测量用于机载热红外传感器的辐射定标;同步测量典型地物红外波谱并提取发射率用于机载、星载热红外传感器发射率产品验证;获取黑河流域典型地物发射率波谱,作为先验知识用于地表温度反演和生态水文模型。 2) 测量仪器与原理 测量仪器:中科院遥感所红外波谱仪BOMEM MR304、Mikron M340黑体、北师大BODACH BDB黑体、漫反射金板、Fluke 50系列II接触式温度计。 测量原理:利用红外波谱仪测量地表辐射波谱,结合漫反射金板获得环境辐射波谱,基于辐射传输方程,利用ISSTES等高光谱温度和发射率分离算法,反演得到地表发射率波谱。 3) 测量地点与内容 2012年5月29日在张掖广场周边测量城市典型地物:地砖、草地、柏油路等。 2012年6月20日在张掖城区测量城市房顶材料、水库湖水水样、沙漠沙子等。 2012年6月30日在张掖机场测量机场水泥地、机场荒漠等。 2012年7月3日在五星村超级样地测量田间道路、玉米叶、土壤等。 2012年7月4日在小满镇测量玉米、小麦冠层等。 2012年7月10日在张掖润泉湖公园测量广场地砖等。 2012年7月13日在五星村超级样地测量玉米叶、西瓜叶、蔬菜等。 4) 数据处理 BOMEM光谱波谱仪原始数据通过高低温黑体定标得到定标后的辐射亮度波谱(*.rad),通过数据预处理并转换为文本格式文件,得到测量目标、漫反射金板的8-14µm的辐亮度数据。
马明国, 肖青
机场荒漠红外温度系统架设目的在于为航空TASI、WiDAS和L波段飞行提供地面定标观测数据。 观测地点: 选择张掖机场旁的大面积、均质和平坦的荒漠作为观测点,植被为稀疏低矮的灌丛。该观测点坐标:38°46'41.30"N,100°41'48.10"E。 测量仪器: 观测探头为一个垂直对地的S1-111红外温度探头和一个正南天顶角35度对天观测的SI-111红外温度探头(2012年新购置仪器,其出厂时默认的地表发射率为1,试验期间未进行黑体定标),Campell CR1000数采自动记录,探头架高4米,仪器朝向正南。 测量时间: 仪器从2012年6月10日起开始正常观测,至今进行不间断地24小时观测,5秒钟记录一次数据,输出5秒钟和1分钟2组值。 数据内容: 地表温度(TarT_Sur,未进行地表比辐射率、背景温度的校正),对天空温度(TarT_Atm,未进行天空背景比辐射率校正)。数据最终被存储为1天1个独立文本文件,数据命名方式:数据格式+观测点名称+数据采样时间+日期+时间.dat。详细的数据表头信息见数据内的数据表头说明。
马明国
本数据为大满超级站玉米地(测点经纬度:100.372°E,38.855°N;时间:2012-06-29)及机场附近荒漠(测点经纬度:100.700°E,38.762°N;时间:2012-07-08)的BRDF数据集。 测量仪器:中科院遥感所SVC-HR1024光谱仪和参考板、北师大研制多角度自动观测架 测量方式:测量多角度数据以观测平面为单位,即确定观测平面的方位角后,在该平面下以不同的观测天顶角测量地物的光谱。观测平面以平行太阳主平面和垂直太阳主平面观测为主,大满站行播玉米观测了垂直垄和平行垄,荒漠还有正南、正北等平面。每个观测平面,观测天顶角以10°为间隔测量-60°~60°之间的方向反射率。多角度观测架最大测量高度可达5m,利用视场为25°的SVC-HR1024光谱仪观测,光谱范围400nm-2500nm。每个观测平面,先测量参考板的辐射亮度,再将光谱仪探头对准地物,对地物观测按照设定的观测平面每间隔10°天顶角进行观测,观测平面完成后,再对参考板进行测量。由此,完成一次观测平面的测量。 BRDF数据集包括原始数据与记录数据、处理后的BRDF数据。处理后的数据以txt保存,文件中包括角度信息和反射率信息(相对于参考板的反射率),以及每个平面的三个波长上的BRF随观测角度分布图。
游冬琴, 王合顺, 杨建, 胡容海, 肖青, 闻建光, 马明国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0931-4967287 poles@itpcas.ac.cn关注我们
时空三极环境大数据平台 © 2018-2020 陇ICP备05000491号 |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0845号
数据中心技术支持: 数云软件